2019-2020学年辽宁省凌源市联合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凌源市联合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凌源市联合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下列与之相似的观点是( )‎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 D.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答案】C ‎【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指保卫国家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符合题意,故选C;A体现了儒家重视气节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老子的言论,指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方式做事,用不言的方式教化人,与题意无关,排除D。‎ ‎2、汉代董仲舒曾经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 A. 用天来限制皇权 B. 用天来加强君权 C. 加强中央集权 D. 使儒学处于独尊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董仲舒主张要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的权威,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加强君权与“屈君”矛盾,C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没有体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不选。‎ ‎3、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君舟民水 D.有教无类 ‎【答案】D ‎【解析】‎ ‎4、“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 A.高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B.建立在经验总结基础上 C.对自然规律的深入探究 D.重视理论研究与总结 ‎【答案】B ‎【解析】‎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是出自( )‎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答案】C ‎【解析】‎ ‎6、它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这部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可知是《本草纲目》,故答案为D项;A项约成书于先秦至汉代,排除;B项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排除;C项约成书于公元6世纪,排除。‎ ‎7、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 A. 主权在民 B. 君民平等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得出,其主张为反对君主专制,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在民的内容,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没有体现君民平等,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等信息,不能得出主张君主立宪制,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理解。‎ ‎8、有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中体现了诗人对万物的认识是( )‎ A. 人伦者,天理也 B. 格物致知 C. 心即是理 D. 致良知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急穿芒履去登临”一句说明该学者是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造化心”的,属于程朱理学的修养方式。故选B。A项“人伦者,天理也”不属于方法论的范畴,C、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 故ACD三项排除。‎ ‎9、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A ‎【解析】‎ ‎10、王夫之指出:世界上没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认为一切事物不是截然分割绝对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容,互相滲透,互相转化的,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也就是切矛盾的双方都具有同一性。他的这一认识( )‎ A. 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说 B. 吸收和借鉴了老子思想 C. 具有唯心主义的特征 D. 挽救了儒家思想的危机 ‎【答案】B ‎【解析】“一切事物不是截然分割绝对对立的”“互相包容,互相滲透,互相转化”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故B项理解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与道家朴素的辩证思想有关,与儒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朴素的辩证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体现,而不是唯心,排除C项;王夫之的主张并不能挽救儒家思想的危机,排除D项。‎ ‎11、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答案】C ‎【解析】“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说明市民文化的发展,文学日益呈现出平民化、通俗化的趋势,而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扩大。故选:C。本题实际考查明清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达尔文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引领了19世纪的科学。他揭示这一规律的著作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论法的精神》‎ C.《纯粹理性批判》 D.《物种起源》‎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故答案为D项;A项是牛顿经典力学著作,排除;B项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政治学著作,排除;C项是哲学著作,排除。‎ ‎13、下列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人文主义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意义,它不反对信仰宗教,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C选项不是人文主义的精神;D选项错在反对神学的世界观,它依旧遵循神学的世界观,只是更强调人的价值。‎ ‎14、如果说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的代表人物是(  )‎ A. 伽利略 B. 牛顿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所以说,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的代表人物是达尔文,故C正确。A、B、D 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历史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直刺神创说的要害,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15、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心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A. 推动宗教信仰自由 B. 否定教会权威 C. 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 传播无神论思想 ‎【答案】C ‎【解析】“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心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表明其直接目的是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心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还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6、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由此可知(  )‎ A. 文艺复兴不能代表劳动者的诉求 B.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C. 人文主义思想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D. 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文艺复兴的参加者和支持者排除了劳动者,说明这场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正确;文艺复兴的主导者排斥劳动者,但不代表劳动者不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故A错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错误;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17、201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连续三年受到观众的喜爱。这表明电视具有(  )‎ A. 强烈的艺术鉴赏功能 B. 改变生活方式的功能 C. 娱乐大众的社会功能 D. 传承文化知识的功能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和“连续三年受到观众喜爱”等信息可以看出电视具有传承文化知识的功能,故D正确。从“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可以看出《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文化知识,而不是进行艺术鉴赏和娱乐大众,排除A和C。从材料看不出来电视能改变生活方式,排除B。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连续三年受到观众喜爱”。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18、某部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部作品应是(  )‎ A.《红与黑》 B.《人间喜剧》‎ C.《悲惨世界》 D.《战争与和平》‎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辉煌巨著,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故B项正确。《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均不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故ACD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现实主义文学。需要掌握《人间喜剧》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人间喜剧》的特点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人间喜剧》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为了纪念“电影之父”,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的杰出导演共同完成了一部黑白影片并于1995年12月28日在全世界公映。据此判断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名字应是(  )‎ A. 巴尔扎克 B. 雪莱 C. 卓别林 D. 卢米埃尔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电影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发明的,这是公认的世界电影诞生的标志。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电影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电影事业兴起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世界电影诞生的标志,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0、西方文化开始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中是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戊戊戌变法时 C. 辛亥革命后 D. 民国时期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开始传入,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A项,排除。注意关键信息点是“开始”。‎ ‎2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中体西用” B. 维新思想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答案】C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C正确;“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维新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B;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第二次飞跃,不符合题意,排除D。‎ ‎22、下列著作杂志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 A.《资政新篇》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学伪经考》‎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故答案为C项。《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A项;《民报》是宣传旧三民主义的刊物,不可能做到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排除B项;《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排除D项。‎ ‎23、某一部学术著作统计了1890—1898年间,中国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下面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维新”使用次数(1890—1898年)‎ A. 西方政治观念大量输入 B. 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 民主共和意识初露端倪 D.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呼声 ‎【答案】D ‎【解析】根据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示意图看出,1895年后数量大幅上升,这和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相关,故D正确;材料中只是提到“维新”的使用次数不断增长,但并不能看出西方政治观念大量输入,故A排除;图示中看不出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故B排除;民主共和意识在辛亥革命时期传播的,与题意不符,故C排除。‎ ‎24、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 A. 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 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 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 D. 利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说明儒家的合理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 等,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各个阶层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表述均不正确。‎ ‎25、孙中山曾经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宣传新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时,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孙中山时期,日军还没有大规模侵华,没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故B项错误;孙中山与毛泽东所说的言论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言论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毛泽东代表无产阶级,言论不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26题18分,27题9分,28题23分,合计50分)‎ ‎26、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粱,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的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 ‎ 2009年7月10日至12日在长沙举行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吴伯雄演讲指出:“文化象阳光、空气、水一样自然,中华之本就是文化之本,中华子孙勿忘文化的重要性……。”‎ 请回答: ‎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8分)‎ ‎(2)伏尔泰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其目的是什么?(6分)‎ ‎(3)海峡两岸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4分)‎ ‎【答案】(1)主张:仁和礼(或治国、修身,或政治、个人修养)。(2分)‎ 原因: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阶级矛盾尖锐;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6分)‎ ‎(2)营养:“民贵君轻”思想,用道德影响别人的思想。(4分)‎ 目的:反对君主专制;(2分)‎ ‎(3)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两岸文化认同感;促进两岸的联系,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4分)‎ ‎【解析】(1)从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西周的社会状况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 (2)首先要明确伏尔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开明君主专制,故与儒家的民本思想相契合。整理材料中孟子思想即可。第二个小问要通过阶级分析法来进行分析,伏尔泰代表法国的资产阶级,他的行为必然是为本阶级服务的。同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收到封建主义的阻碍,故伏尔泰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天主教会。‎ ‎(3)本题作答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方面共同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另一方面从宗法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这一角度可以得出共同传承文化有利于两岸同胞认祖归宗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从而利于两岸的团结。‎ ‎27、在欧洲启蒙运动中,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分权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 ‎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于1690年发表《政府论》,认为最好的政府形式是由议会行使最高主权的立宪君主制。而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主权必须通过以下方式受到限制:其一,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可起来推翻它;其二,必须对主权进行分割,将它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让三者互相牵制,以杜绝权利的滥用和专制现象的发生。‎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 材料三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基本内容,并指出孟德斯鸠和洛克分权学说的差异。(4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3分)‎ ‎【答案】(1)洛克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4分)‎ ‎(2)思想核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或 以权力制约权力)。(2分)‎ ‎(3)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3分)‎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必须对主权进行分割,将它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让三者互相牵制,以杜绝权利的滥用和专制现象的发生”,可见洛克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结合所学,洛克主张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第二小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其行政权是把把洛克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司法权独立,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他们分权制衡。‎ ‎(2)由材料“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可归纳为分权制衡。‎ ‎(3)由材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围绕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3分)‎ 材料一 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它对中国士大夫的 影响是表面的,特别是和西方文化在十九世纪日本的迅速发展及其改造影响相比就更 加明显。它在中国却于数十年中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数量有限的办理所谓 “洋务”的官员之中。在1860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向中国内地的渗透,就 思想的交流而言,收效甚少;但事实上,这种渗透引起了社会文化的冲突,扩大了中国 和西方之间心理上的隔阂。中国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他们自己传统的精神世界里。‎ ‎ --―摘编自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 ‎ 材料二 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 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两 种异质文化不可避免的冲突,从洋务运动时的体用之辫,到维新变法时的新学、旧学之 争,再到五四时期的孔家店与德、赛二先生的对杭,科学与玄学的辫论,几十年间从未 间断。围绕着如何认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如何评价封建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如何 看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如何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学者 各抒己见。他们代表了不同阶级、阶层、党派、政治力量对于中华文化命运的共同关 注,提出的种种主张、方案,表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反省已经深入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 ‎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后西学输入缓慢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中国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的 三个转化条件。(9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文化反省的认识。(8分)‎ ‎【答案】(1)表现:影响表面化;传播范围小;受众少;收效甚少。(答出三点即可)(6分)‎ ‎(2‎ ‎)条件: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受质疑与冲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与革命派建立团体、学会、办报等。(9分)‎ ‎(3)认识:文化反省有利于文化转型与社会进步;文化反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反省伴随着痛苦与冲突,复杂艰难,不断深入;文化反省时应有文化自信。(满足4要点,言之有理即可)(8分)‎ ‎【解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