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8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8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

第8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宋元时期的思想 ‎(2)科技成就:①活字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简仪;④《授时历》;⑤《农书》‎ ‎(3)文学艺术:①风俗画;②宋词;③元曲 考点一 理学的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 ‎1.背景 ‎(1)魏晋时期道教的传播和① 佛教 的盛行,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 ‎(2)唐代的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② 儒学 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 ‎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套新儒学体系——理学。“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③ 天理 ”,并认为其核心是“仁”。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 二、理学的成熟 ‎1.标志:南宋④ 朱熹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 ‎2.表现 ‎(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逻辑上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3)方法论:格物致知。‎ ‎(4)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⑤ 三纲五常 ”,干预政治的关键是“⑥ 正君心 ”。 ‎ ‎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概念辨析 “格物致知”的含义 ‎“格物致知”就是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三、理学的发展——陆九渊的心学 ‎1.主张 ‎(1)核心命题是“⑦ 心即理也 ”。 ‎ ‎(2)主张“⑧ 发明本心 ”。 ‎ ‎(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2.影响: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  教材补遗 鹅湖之会: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兄弟之间的思想分歧而“会归于一”,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等到信州铅山鹅湖寺相会,讨论学术问题,就“为学之方”等展开辩论,史称“鹅湖之会”。朱陆双方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朱熹侧重于“道问学”,先博后约,通过泛观博览后归之约来认识天理,陆氏以之为“支离”;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忽视知识积累,以求顿悟,直指人心,朱氏认为“太简”。如此双方形成治学方法之争。‎ 朱陆之争由朱陆之异所引起,双方的鹅湖治学方法之争辩在学术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当时学术思想的发展,使得双方的观点进一步明确,各自在考虑对方批评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由此促进了理学的发展。‎ 探究点 “理”与“心”的激荡——儒学的复兴 ‎◆史料实证 ‎ ‎  史料1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  史料2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  史料3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史料解释 ‎(1)史料1可分三层,第一、二句指出理生万物,第三句指出理无处不在,第四句说明伦理纲常等都体现了“理”。‎ ‎(2)史料2中,第一句强调“心”是万物本原,第二句指出良知无处不在,第三句指出求理不必外求,恢复良知即是天理。‎ ‎(3)史料3指出理学的消极影响,“理”成为扼杀人性的工具。‎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其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范畴?‎ 提示 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根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提示 消极影响: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禁锢了思想。‎ 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 提示 感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史论归纳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本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 范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宋明理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体系的因素,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囊括天人关系在内的哲学理论体系。‎ ‎(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区别于先秦、汉唐以政治为哲学核心的思想。‎ ‎(3)宋明理学是佛学化的儒学,如借鉴佛教的禁欲主义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等。‎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影响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封建伦理观念,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进步思想。‎ ‎1.(2020江西九江高三调研)朱熹在兴复白鹿洞书院时,曾勖勉学生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即使是青衣紫袍满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而要向颜渊学习,居陋巷钻研圣贤经传,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A.宋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制的对立凸显 B.朱熹旨在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C.理学思想出现反功利、重实学倾向 D.理学注重社会教化,有利巩固统治 ‎1.答案 C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但朱熹的意见并不代表所有宋代书院教育,所以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朱熹对天理的追求,排除B;由材料“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可知,理学思想出现反功利、重实学倾向,故选C。朱熹的思想在其在世时期被视为异端,并不被统治者认可,排除D。‎ ‎2.(2019黑龙江鸡西模拟)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个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理先气后 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格物致知 ‎2.答案 A “无数个月亮”指的是世间万事万物,而“终归于一个月亮”则是指最后都归到一个“理”字上,朱熹用这一学说说明自己“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 ‎3.(2020山东济南高三诊断)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有“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朱子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 A.世界本源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3.答案 B 根据材料中的“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并结合所学可知,二者讨论的是治学方法的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 ‎“发明本心”。故答案为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本原之争,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理气关系之争,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道统之争无关,排除D项。‎ 考点二 宋元科技文化的辉煌 一、科技成就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① 毕昇 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 ‎2.天文历法 ‎(1)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② 授时历 》,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 ‎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二、文学成就 ‎1.宋词 ‎(1)形成: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2)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3)代表作家:③ 婉约派 的柳永、李清照;④ 豪放派 的苏轼、辛弃疾等。 ‎ ‎2.元曲 ‎(1)形成: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等。‎ 误区警示 元曲≠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 三、书法 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四、绘画 ‎1.文人画:宋代时期,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更注重诗意。‎ ‎2.风俗画:宋代以后,伴随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成为画坛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⑤ 清明上河图 》。 ‎ 归纳总结 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 ‎(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 ‎(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图解历史 山水画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探究点一 农耕经济下的古代科技 ‎◆史料实证 ‎ 史料1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  史料2 与西方相比,古代中国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  史料3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与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美洲的发现,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  史料4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史料解释 ‎(1)史料1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分布领域,从图上看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史料2主要说明“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相当薄弱,表明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的特点。‎ ‎(3)史料3主要说明了四大发明在欧洲国家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史料4强调了科技成果在中外的不同用途。‎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科技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 ‎(2)根据史料3、4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和影响 ‎1.特点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在15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3.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探究点二 市民文化的发展 ‎◆史料实证 ‎ ‎  史料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正大堂皇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史料解释 史料中画横线处反映了宋词平民化、世俗化和“小道”的特点;同时,相比诗歌,词更能表达情感。‎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 特征:平民化、世俗化;具有娱乐艺术性;自由活泼。‎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史论归纳 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民族大融合: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元朝则统一了全国。在统一的国家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在民族的极大融合中迸发出文化的辉煌火花。‎ ‎2.国家政策:宋朝文化繁荣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偃武修文的政策,而且这段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由北向南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宋朝文化的繁荣;元朝的文化繁荣是在科举制度被极度破坏下的产物,由于元朝的民族高压政策,大多数汉族文人在官场失意下转而从事曲艺、诗词的创作,因而其得到很大的发展。‎ ‎3.科技的先进:宋元时期,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中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囊括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形成中国科技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 ‎4.对外交流:宋元时期对外交流十分频繁,对外政策开明,文化上海纳百川,促进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 ‎5.阶级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百姓对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更高,拉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商业色彩浓重的词曲因而得到普及和发展。‎ ‎  核心素养 ‎ ‎(1)通过这一时期科技的繁荣发展树立民族自信;通过这一时期科技发明对于西方社会的影响,强化时空观念。‎ ‎(2)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繁荣发展,通过对其学习,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家国情怀。‎ ‎1.(2019河北唐山模拟)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 ‎                     ‎ A.商业的繁荣 B.教育事业的发展 C.政治体制的改革 D.科学技术的进步 ‎1.答案 D 宋朝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书籍的大量印刷,这有利于书籍的传世,印刷术属于科技成果,D项正确。‎ ‎2.(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答案 D 材料中“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 ‎3.(2020湖南邵阳高三联考)有人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认为,该时期文学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该时期是(  )‎ A.明朝 B.宋朝 C.唐朝 D.汉朝 ‎3.答案 B 根据材料“文学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在讲宋词这种具有较为自由表达形式的文学体裁逐渐取代唐诗的地位,故B项正确。‎ 记知识结构 背史论术语 ‎(1)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3)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文学的发展,使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记录着社会发展变化。如宋元后,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商品经济发展、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文学作品不断出现。‎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秦皇岛摸底)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  )‎ ‎                     ‎ 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 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 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 ‎1.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孔子在编写《春秋》时,虽不直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但却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以是否合乎礼法为标准,对历史事件含蓄地进行道德评判,以达到劝诫的目的,故孟子、朱熹的话都是在强调孔子在《春秋》中的“暗含褒贬”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2.(2019课标Ⅱ)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答案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程颢诗句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故选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而治,排除C、D两项。‎ ‎3.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 ‎3.答案 B 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欧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故B项符合题意。‎ ‎4.(2018天津文综)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4.答案 B 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 ‎5.(2017江苏单科)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6.(2019广东汕头模拟)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 (  )‎ A.否定传统经学 B.重申儒家义利观 C.强调主体意识 D.批判周孔之道 ‎6.答案 C 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这反映出宋儒强调主体意识,故选C项。题干反映宋儒强调主体意识,未体现其否定传统经学、批判周孔之道,故排除A、D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义利观,故B项错误。‎ ‎7.(2019安徽芜湖模拟)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7.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自五代至宋朝,用雕版印刷的书籍数量很多,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这说明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选C项。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从材料信息看,雕版印刷不仅用于官方刻书,也用于民间书坊刻书,故D项错误。‎ ‎8.宋代理学家反对放弃一切欲望,《朱子语类》中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这反映出宋代理学(  )‎ A.思想体系存在自我矛盾性  ‎ B.旨在规范社会的道德行为 C.极力宣扬佛教的禁欲思想  ‎ D.要求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 ‎8.答案 B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家认为正常合理的“欲”是天理,应该支持,追求享乐则是人欲,要求禁止,这种反对享乐主义的思想,有利于规范社会道德行为,故B项正确。材料中“理学”对“欲”的区分,体现了理学的辩证分析,而非自我矛盾,A项错误。材料中的理学主张虽带有禁欲性,但并不是佛教一切皆空的禁欲思想,C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与责任意识无关,D项错误。‎ ‎9.(2020广东茂名高三联考)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生——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 A.“说话”成为宋代世俗文学主流 B.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C.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D.传统礼教受到较大冲击 ‎9.答案 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相应的世俗文化兴盛,“说话”艺术逐渐成为市民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于是出现了以此为生的专门的“说话人”,故选C。‎ ‎10.(2019重庆调研二)宋书版刻风格多样,浙本多用欧体,蜀本多用颜体,江西刻本则欧、柳兼具。清末民初,西泠印社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据此可知(  )‎ A.宋代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B.宋代书法崇尚唐楷法度 C.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的产物 D.仿宋体具有多种字体字形 ‎10.答案 C 从材料中“宋书版刻风格多样……用欧体……用颜体……则欧、颜兼具”可知,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的产物,故C项正确。据材料“宋书版刻风格多样”可知是雕版印刷术,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宋代书法倡导“有意无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故B项错误。仿宋体是一种字体,故D项错误。‎ ‎11.(2019新疆乌鲁木齐适测二)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  )‎ A.人物画 B.风俗画 ‎ C.文人画 D.宫廷画 ‎11.答案 C 人物画着重突出对人物的描绘,故A项错误;风俗画着重描绘社会风俗,故B项错误;文人画将诗书画印集于一体,故C项正确;宫廷画具备高雅庄重的特点,故D项错误。‎ ‎12.(2019山东淄博模拟)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戏 ‎12.答案 A 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日趋明显,风俗画是世俗文化的表现,文人画则是高雅艺术的表现,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吉林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 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15分)‎ ‎13.答案 (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6分)‎ 影响: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每点2分,共4分)‎ ‎(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3分,共9分)‎ 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每点3分,共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1)“表现”可根据材料一总结概括。“影响”结合宋代儒学对社会生活、封建统治的作用,可总结为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是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材料一、二,从儒家伦理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维护封建社会、对近代民主自由的限制等方面,从积极、消极的角度谈谈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 ‎14.(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认为,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  材料二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两则材料中,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待理学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根据两则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说明。(12分)‎ ‎14.答案 相似:看到了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和一定的科学性。‎ 说明: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宋代理学主张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格物致知”,宋代部分知识分子树立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事物的客观规律。宋代时,三大发明得以发展,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