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部分第29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教案
第29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考纲要求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标提示 1.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考点一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考点二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文化传统 ②统一 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④《罗马条约》 ⑤欧洲共同体 ⑥欧洲联盟 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⑧1994 ⑨1989 ⑩多边贸易 ⑪贸易壁垒 ⑫1991 ⑬自由化 考点二 ①新航路开辟 ②交通运输技术 ③跨国公司 ④两极格局 ⑤市场经济体制 ⑥繁荣 ⑦利益失衡 ⑧最大受益者 ⑨临时适用 ⑩1995 ⑪贸易自由化 ⑫贸易壁垒 ⑬2001 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⑮挑战 ⑯自身竞争力 [巧学妙用] 概念阐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 易错辨析——欧共体与欧盟 欧共体是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是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内容扩大到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和内政事务的合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 易错辨析——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 (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图解历史——经济全球化的条件 构图解史——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性质 形象记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易错提醒——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一体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 图解历史——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步骤和组成部分,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归宿和最后结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考法1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及作用 【考题1】 (2017·哈尔滨三中质检)“亚太经合组织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特有的‘APEC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指引下,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成员之间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B.合作方式灵活多样,自主自愿 C.经济论坛性组织,具有强制性 D.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互结合 答案 C 『』 从“亚太经合组织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可知成员之间差异明显,互补性强。从“ 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主自愿的原则”可知合作方式灵活多样,自主自愿,而并非具有强制性。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1)有利于中国把握全球经济最新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对改革开放作出及时规划。 (2)有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为企业提供更多商机。 (3)有利于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合理吸引外资。 考法2 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比较 【考题2】 (2017·辽宁抚顺模拟)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和历史差异。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的不同在于( ) A.范围更大,体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B.合作原则开放灵活,体现贸易伙伴关系 C.成员成分复杂,体现求同存异 D.地域相近,体现睦邻友好 答案 C 『』 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欧盟成员大多数为发达国家,文化和历史差异较小,而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亚太各地区之间要想加强经济方面的合作就必须做到求同存异。 『』 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比较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成立时间 1993年 1994年 1989年 性质 经济、政治联盟 区域性经济组织 区域性经济合作论坛 主要合作领域 经济、政治 经济 经济 特点 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合作程度较高 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属于论坛性的经济组织,合作程度较低 考法3 欧洲一体化的曲折前进 史料一 欧洲合众国是欧洲人对历史向他们发出的挑战所能作出的唯一回答。建立欧洲联邦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呼唤和回答,这种呼唤要求欧洲各国人民变成一个单一的欧洲人民。 ——斯皮内利《欧洲联邦主义者宣言》(1957年) 史料二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政治上的国家主权,文化上对本民族国家的认同,都受到不断的侵蚀,这使得相当多的民众思想跟不上一体化的步伐。……民众对欧盟的怀疑和抗拒情绪将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更经常的阻碍,……否则,欧洲精英们追求的欧洲统一的梦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李济时《欧洲全民公决的政治传统 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欧洲一体化的最高目标是争取与美平起平坐的独立的一极地位,这与美国对欧战略目标是相冲突的,……欧美关系渐行渐远,裂痕愈益扩大。 ——丁银河《冷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美国因素分析》 『』 (1)史料一反映了二战后欧洲人对欧洲合众国的呼唤。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皮内利呼唤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历史背景。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怎样回答这一呼唤的? 提示 背景:两极格局形成;欧洲经济恢复发展。 回答: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 (2)史料二陈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的诸多问题。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后欧洲一体化在危机中前进”为题进行论证。 提示 论点:冷战后欧洲一体化在危机中前进。 论据:危机:内因(民众思想;国家主权;民族国家的认同等);外因(美国分而治之,美欧冲突加剧等)。前进:内因(签署《马约》,建立欧盟;发行欧元);外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动等)。 『』 “欧洲合众国”建立的背景可根据史料一的时间“1957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国际背景以及欧洲自身的发展概况进行归纳。“怎样回答这一呼唤”,就是指五六十年代欧洲联合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属于论证开放性试题,首先明确论点“冷战后欧洲一体化在危机中前进” ,然后破题,从危机和前进两个角度进行论证,一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危机?可以从内部主观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阐释,二是欧洲一体化是如何前进的,结合欧洲联合的过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行阐释。 『』 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原则和影响 (1)原因 ①历史原因:谋求统一是欧洲政治家长期的愿望。欧洲国家有共同的地域、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语言上也有相通性。 ②现实原因:两极格局。欧洲和苏联格格不入,同时又受到美国的控制,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各国走向联合。 ③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较小,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国必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 ④关键原因:法德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法德和解的实践。历史的教训使两国人民认识到,只有和平交往才能共同发展,欧洲要自强,唯有联合。 (2)原则 ①正确反思历史,克服旧式的民族极端主义,坚持走一体化的道路。 ②努力处理国家主权与一体化的关系,逐步就“辅助性原则”形成共识。 ③灵活性和逐步渐进,排除强制性一体化。 (3)影响 ①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起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经济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考法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史料 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 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 ——摘自《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 史料论述了学术界有关全球化起源的不同观点。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提示 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说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各大洲的物种交流频繁,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 同意第三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说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 “选择全球化源于16世纪” 结合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包括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全球化由此开始;“选择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以及贸易混乱的局面结束,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选择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结合两极格局的结束、科技的进步、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因素,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 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含义: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表现: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投资全球化。 (3)发展阶段 时间 阶段 标志 1500年前后 开始 新航路开辟 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 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战后初期 制度化、体系化 两大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金融体系 关贸总协定——贸易体系 三大支柱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 区域化集团化 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世界贸易组织 (4)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①问题:a.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贫富分化严重;b.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 ② 对策:a.倡导平等互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b.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c.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2016·课标全国Ⅰ,34)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A.发达国家经济调整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 表格中的国际组织都与新兴独立国家有关,这是它们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努力,故选B。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对外进行资源掠夺,表格所列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资源紧缺无关,排除A;全球化从一开始就涉及生产领域,排除C;表格中的经济组织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排除D。 答案 B 2.(2014·课标全国Ⅰ,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解析 欧元作为欧洲统一货币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极大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项中“消除”和D项中“领导地位”均表达错误;C项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3.(2014·课标全国Ⅱ,35) 右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显示,欧盟的旗帜出现在波兰边境线,说明波兰向欧盟开放边境线,反映的信息就是2004年欧盟东扩,波兰加入欧盟。答案为D项。 答案 D 4.(2012·课标全国,35)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解析 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呈现向日本、亚洲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份额比例的变化,无法反映世界贸易秩序是否稳定,故A项表述不确切;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是美国,但美国的贸易量所占份额基本不变,排除B项;两幅示意图反映的是世界贸易份额的变化,无法体现D项。 答案 C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安徽黄山调研) 二战后,欧洲面临重建,但有两大棘手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妥善处理与德国的关系,二是要从美国那里争得平等地位。欧洲为解决这两大问题而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 A.努力实现法、德和解 B.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C.追随美国对苏联冷战 D.走向联合自强之路 解析 法德和解利于处理欧洲与德国的关系,但是与争取对美平等地位无关,故A项错误;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是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的方式,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追随美国对苏冷战既不利于处理对德关系,也无益于争取对美平等地位,故C项错误;法德和解推动了与德国关系的处理,更多的合作增强了欧洲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北京东城调研)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该文件是( ) A.《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解析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内容是成员国内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材料中“货币统一”“政治联盟”不符,故A项错误;《罗马条约》推动欧洲共同体建立,当时欧洲一体化仅是经济领域,没有涉及“货币统一”“政治联盟”,故B项错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是以降低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为内容的区域经济组织,与材料中“货币统一”“政治联盟”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6·贵州贵阳模拟)目前欧盟27国都是属于“被打上欧洲文化烙印”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国家“只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圈”,而土 耳其则毋庸置疑“不属于欧洲文化圈”。这说明“欧洲的联合”需要( ) A.冷战思维 B.政体相同 C.货币统一 D.文化认同 解析 材料没有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非冷战思维,故A项错误;欧盟各国政体并不相同,材料也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未提及货币统一是联合的条件,故C项错误;提取题干中关键信息“欧盟2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土耳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由此可见其着重强调的是欧洲联合需要“文化认同”,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7·广西贺州模拟)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管理煤钢生产、贸易的主权让渡给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到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使用,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这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 A.超国家机构权力大 B.各国主权不断丧失 C.各国被迫主权让渡 D.各国对主权的分享 解析 材料中“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表明超国家机构权力大,故A项正确;主权让渡不等于丧失,是为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故B项错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主权让渡是主动的,而不是“被迫”,故C项错误;部分的“主权的让渡”不等于各国对主权的分享,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7·江西鹰潭模拟)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这能看出( ) 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 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 解析 材料“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 说明欧盟政治经济设计架构的缺陷因债务危机凸显,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7·陕西安康调研)当前,加拿大、墨西哥、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会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员国。这一现象说明( ) A.北美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自由贸易区 C.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包容性 D.美国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组织者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三个国家同时属于两个区域经济集团,并不是介绍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亚太经合组织是否是自由贸易区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介绍了三个国家同时属于两个区域经济集团的事例,表明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具有包容性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美国是“组织者”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6·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主要致力于( ) A.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B.促进成员国经济的相互依存 C.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D.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的壁垒 解析 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经济组织,通过促进成员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来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故A项正确;促进成员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只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一方面目的,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8.(2017·湖南岳阳模拟)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 这表明APEC成员国( ) A.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B.实现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解析 《共同宣言》中各项政策与目标执行的时间十分具有弹性,可见是考虑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这表明APEC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6·广西桂林模拟)2015年1月25日,伊朗央行宣布在与外国进行交易时停止使用美元结算,使用包括人民币、欧元、卢布等货币签订外贸合同。这一事件说明( ) A.欧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美元从此失去霸主地位 解析 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仍是美元,故A、D两项错误;美元、欧元、人民币、卢布这些货币在外贸合同中的运用说明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体现了当今的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 答案 B 10.(2016·山东青岛质检)下列表述最能反映下图漫画主题的是( ) A.金融风险日益加深 B.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两极对峙格局加剧 D.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解析 漫画主题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赌局’” ,没有涉及金融风险的内容,故A项错误;漫画无法体现贸易保护主义,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指以美苏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全面对抗格局,与漫画中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符,故C项错误;在这不平等的“赌局”中,发展中国家的财富集中到发达国家,两者的经济实力差距拉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6·山西阳泉模拟)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词汇出现约10 000次。进入21世纪后,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频繁的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B.加入世贸组织,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差距 C.全球化日益加深,国人对世界认识趋于理性 D.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平等往来的外交政策,并不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才认识到中外交往应该平等,故A项错误;中西差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等,说明全球化下国人对世界认识趋于理性,故C项正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之一,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不能代表所有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考)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既为中国发展提供动力,又为世界发展创造机遇。这一构想( ) A.将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作为新实体与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B.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 C.将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一东盟等产生重叠或竞争 D.是作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丝绸之路的继续发展 解析 “一带一路”构想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故A项错误;“一带一路”加快区域发展,是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积极回应,故B项正确;“一带一路”与这些组织没有产生重叠或竞争,故C项错误;“一带一路”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有着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6·四川成都模拟)(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像这样的高速增长在西欧十分普遍,而且没有被经济萧条打断,这主要依靠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欧洲食物产量的提高是在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稳步减少的情况下获得的……50年代,欧洲由于工厂的兴建,产业工人的数量迅速膨胀,但是到了60年代,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而产量却持续提高。服务领域的人员,如教师、职员、医务人员、保险和银行业人员以及从事“休闲工业”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却迅速增加。欧洲和美国一样,开始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向具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服务产业的社会过渡,但是并没有危及工业产量的提高。 材料二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国际机构,比如说与国联和后来的联合国相联系的国际机构,它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劳动标准问题。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逐渐发展而来的。 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首先,冷战的终结和系统性国际冲突模式的缺乏意味着全球联系的新机会和对全球联系的新关注……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均摘自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 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因素,并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的理解。(15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服务领域的人员……以及从事‘休闲工业’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却迅速增加”总结;第二小问,结合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新变化和西欧走向联合的知识进行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国际机构……它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劳动标准问题”“冷战的终结”“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因素;第二小问,结合世界市场形成到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史实阐述说明。 答案 (1)特征: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西欧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超过美国。 原因:科技的迅速发展(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欧共体;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二战后欧洲各国政局稳定,福利国家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因素:科技进步的推动;各种国际组织与机构的推动;“冷战”结束和世界局势总体走向缓和;世界各国加快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等。 理解:这一观点是符合史实的。16世纪,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18~19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殖民扩张不断加剧,使全球联系进一步加强;20世纪,交通、通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加快了全球化进程。(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14.(2016·湖南长沙二中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麦迪森的估计,从1500~1998年,全球GDP增长了136倍。1998年的世界GDP总量是1870年的30倍。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世界经济的表现又明显优于以往任何时代。1998年世界的GDP水平相当于1950年的6倍,年增长率达到3.9%。与此相反,1820~195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6%。而1500~1820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3%。假设按0.3%的年增长率要使世界GDP翻一番需要350年。然而20世纪后半期以来,很多国家发展速度让人惊讶,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在不到30年,日本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产值就翻了一番。很多发展中国家常常在7~10年的时间里就能实现产值翻番,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影响全球GDP演变的关键因素。(12分)(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首先明确观点,再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阐述。“影响全球GDP演变的关键因素”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来说明,“阐述理由”需结合20世纪后半期经济全球化获得迅速发展的相关史实来论证。“影响全球GDP演变的关键因素”也可以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程度来说明,“阐述理由”时,结合20世纪后半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相关史实来论证。 答案 示例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是影响全球GDP演变的关键因素。 理由:16世纪~20世纪上半期全球化虽有发展,但未获得实质突破,所以全球GDP虽有增长,但不迅速。20世纪后半期经济全球化获得迅速发展,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使世界经济体系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更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全球GDP在20世纪后半期能够迅速发展。 示例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程度是影响全球GDP演变的关键因素。 理由: 16世纪~20世纪上半期,大部分时间为西方列强控制世界经济,亚非拉长期处于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此这一时期全球GDP虽有增长,但不迅速。20世纪后半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美日欧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世界包括中国都取得了民族独立,政治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因此全球GDP在20世纪后半期能够迅速发展。(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只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单元提升课(十一) 视角1 制度创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知识点拨】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客观上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考题例证1】 (2016·湖北七市联考)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 B.美元获得了与英镑同等地位 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解析 英国的经济实力衰退只是英国建议的背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要争取美元获得与英镑同等地位,但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还未成为现实,故B项错误;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美国建议是要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确立美元的主导地位,英国的主张是要继续维持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英美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视角2 历史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点拨】 20世纪60~9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趋明显,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但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考题例证2】 (2017·湖南十三校模拟)“冷战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数量——特别是导弹的投掷数量,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站在哪一方?’________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据此判断,横线上应填( ) A.两极格局 B.工业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解析 冷战时期即两极格局时期,故A项错误;工业化是在18世纪到20世纪的主流,它的标志是机器大生产,与商业、旅行的速度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可以看出是经济领域的趋势变化,多极化指政治领域的趋势,故C项错误;经济的全球化主要反映的即是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是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相互联系、发展的过程,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视角3 主流思潮——团结协作、合作共赢 【知识点拨】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体现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随着社会分工与合作的发展而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蕴含着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 【考题例证3】 (2016·哈尔滨三中质检)某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特点有: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该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 欧洲联盟是一体化最高的组织,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各成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调整来以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管理全球贸易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符合题干要求,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视角4 主流思潮——开放、参与、竞争意识 【知识点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蕴含的相互开放、主动参与、全球竞争的思想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整合与分化、竞争与合作、开放与封闭及有序与无序等矛盾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考题例证4】 (2016·山西晋中名校联合)有学者认为,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使许多具有全球化经济特色的交易逃避了各国政府的控制,或者只受到最低限度的管理。国界对一些大公司的交易和许多支撑全球经济的金融活动越来越无关紧要。材料表明( ) A.经济活动由全球关系取代了国家间关系 B.国际金融贸易组织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C.政府态度越来越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功能逐渐消失 解析 国界对经济活动越来越无关紧要,经济活动推动国家间关系向全球关系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取代,故A项错误;国际金融贸易组织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态度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故C项错误;全球化进程推动国家间关系向全球关系的转变,但国家间关系没有完全被取代,因此民族国家的功能还没有消失,故D项错误。 答案 B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 美国人权外交》 【解读】本段材料叙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影响:(1)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的经济扩张需要;(3)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2.战后美国的称霸战略 1943年4月,《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美国《星期六晚邮报》 【解读】 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急剧膨胀,西欧实力普遍衰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通过组建联合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通过《关贸总协定》建立世界贸易体系,确立起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3.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解读】作者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全球化1.0”“全球化2.0”和“全球化3.0”。1.0、2.0阶段的主体是国家、跨国公司,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而3.0主体是个人,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 4.对全球化的认识 “全球性,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 ——拉德哈克瑞什南《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 【解读】作者认为,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巩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因此,全球化实质上是发达国家资本的新一轮扩张,而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处于劣势地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