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东六校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 姓名: 考号:‎ 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6小题65分)‎ ‎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有利局面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更有利于巩固统治 ‎2、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他认为( )‎ A.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B.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C.强调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当时历史客观条件所决定 D.肯定圣人在制度构建中的智慧 ‎3、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注: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因俗而治,保持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了(   )‎ A.元朝加重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剥削和压迫 B.元朝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C.中央政权有效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管控 D.元朝政府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边远地区 ‎4、明初事实证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不能正常运行。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这表明( )‎ A.内阁制度是中枢行政体系破坏后的有效修补 B.皇权由于没有相权的制约而空前强化 C.内阁制度实质上是丞相制度的复兴 D.丞相制度的废除是明初政策的重大失误 ‎5、罗马法规定,女子出嫁时家长要给予嫁资,一般说来由丈夫享有。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但丈夫在返还时,也允许其留下一部分财产用以维持生活,同时,父亲征得女儿同意后也可行使嫁资返还请求权。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 ‎ A. 忽视对女性权利的保护            B. 追求公平与正义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6、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这主要反映了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B.居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演说是公民民主生活的基本内容 D.雅典民主流于形式 ‎7、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这体现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国家权力由国王向议会转移 C.责任制内阁的重要特点 D.议会和内阁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8、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什么原则? (  )‎ A.邦联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民主共和原则 ‎9、下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 A.宰相掌握立法权 B.议会徒有虚名 C.德国皇帝没有实权 D.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10、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就曾指出:“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即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洪秀全的手段错了。”可见,毛泽东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未处理好中西方文化关系,排斥传统儒士 B. 太平天国全盘西化政策不符合中国国情 C.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无法取得农民的支持 D. 清政府与外国势力勾结镇压,敌对势力过于强大 ‎11、中日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 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近代化起步 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 ‎ ‎12、 民国建立后,……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质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 B. 促进了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 C. 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全盘西化 D. 使民主共和的目标得以实现 ‎13、1915年时任当时驻日公使陆宗舆等人与日本代表签订“二十一条”,五四事件后,浙江海宁宣布开除陆宗舆乡籍,并在陆家门口树立“卖国贼陆宗舆”字样;乡人唾骂不止。而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在当时并未收到太多的谴责。陆宗舆受如此不同待遇的主要原因是( ) ‎ A. 20世纪初东南沿海地区思想解放程度比北方更高 ‎ B. 20世纪初中华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C. “二十一条” 比《马关条约》危害更大 D. 近代中国宗族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14、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其目的在于( )‎ A. 联合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 B. 促进自由平等启蒙思想传播 C. 联合各阶级,增强民族凝聚力抵抗外来侵略 ‎ D. 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15、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 )‎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 ‎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恩格斯(1895) ‎ A.马克思主义理论前后矛盾    ‎ B.恩格斯放弃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 C.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     ‎ D.资本主义制度已步入穷途末路 ‎16、毛泽东论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B.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影响20世纪世界格局 C. 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联系 ‎ D.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17、1985年6月,在同彭真就立法问题和立法力量的组织问题交换意见时,邓小平提出:“应该搞一个立法咨询机构,吸收全国各方面的专家、教授、学生参加立法工作。”这反映新时期( )‎ A. 全民立法是中国法律发展趋势 B.中国实施三权分立制度 C. 中国立法民主化发展趋势 D.新时期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18、上个世纪中英就香港回归事项的谈判中,英方同意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但对具体时间双方进行多次谈判,中国要求英方国旗在6月30日23时59分58秒降下,但英国只同意在6月30日23时59分59秒。最后英国同意中国方案,但中方保证中国国旗务必是在7月1日的零时零分零秒升起,不得提前。中英“一秒”之争实质是( )‎ A. 中国与英国综合国力较量 B. 中英双方主权之争 C. 中国与英国外交策略手段之争 D. 中国与英国国家礼仪之争 ‎19.1949年4月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这反映出( )‎ A.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需要国际支持 ‎20.1970年国庆大典上,中国政府特意安排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与毛泽东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醒目位置上刊登了毛泽东和斯诺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画像,中国政府此举意在( )‎ A. 展示中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意愿 B. 缓和中国周边紧张局势 C. 释放改善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 D.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统一 ‎21.1947年初,斯大林还以尊重的态度评论美国人的选举制度,然而到了9月,他就宣布美国和英国是苏联的头号敌人。这一变化( )‎ A. 说明冷战是由苏联发起的 ‎ B. 是对西方国家冷战政策的回击 C. 表明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缺乏稳定性 ‎ D. 体现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2.有学者说:“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是一个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美欧关系趋于紧张 B. 美苏冷战客观上有利于欧洲一体化 C. 美国冷战战略受挫 D. 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 ‎23.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 )‎ A. 工具种类繁多 B. 生产自给自足 C. 注重精耕细作 D. 经济发展迅速 ‎24.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25.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 B.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D. 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26.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55分)‎ ‎2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25分)‎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孟德斯鸠警告人们:“‎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均选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把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列在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第一条,着眼点就是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选自2018年1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上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影响。(9分)‎ ‎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不同之处。(10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国当代应该如何有效加强和健全行政监察?(6分)‎ ‎ ‎ ‎28、随着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城市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政府对商业管理逐步完善。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百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朝政府在广州最早设置了市舶机构。宋高宗就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徕远人,阜通货贿。”宋端拱二年(989年)规定:“自今商旅出海外蕃国贩易者,须于两浙市舶司陈谍,请官给券以行,违者没入其定货”。‎ ‎……明太祖立国之初,即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其设置市舶司在于“通夷情,抑奸商,悴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明代前期市舶司的职责是“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明后期随着外商来华增多,官牙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牙行从市舶司中独立出来,牙行逐渐被专营进出口货物的广东三十六行代替,市舶制度的重要职能之一——海外贸易的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 ‎ ‎——摘编自夏秀瑞《中国对外贸易史(第一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和商业发展的特点?(8分) ‎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设置市舶机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并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29、长江流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重要地区,其中涉及的重要城市和地区主要有:遵义、重庆、武汉、大别山、湘赣边、井冈山、南昌、瑞金、南京、上海。‎ 请你围绕这些地区或城市,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选取二至三个城市或地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史论结合,阐释充分。12分)‎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年上期高一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D ‎ ‎[解析]商周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故A、B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题干表明这种变化打破了原有部落分布,加强了周王室对核心地区的控制,故选D。‎ ‎2、答案:C ‎ ‎[解析]题干认为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排除A、B。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故选C。D项曲解材料。‎ ‎3、答案:C ‎ ‎[解析]题干只是强调边远地区也要像内地一样照常纳税,说明中央政权实际管控了这些地区。故选C,不是说比内地赋税更繁重,也不是说税收主要来自边疆地区,排除A、D;B无法体现。‎ ‎4、答案:A ‎ ‎ [解析]题干表明在废除丞相度后内阁兴起的必要性,故选A;B项材料无涉及;C项违背史实。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置类似辅政机构的必要性,而不是废除丞相制度的弊端。‎ ‎5、答案:B ‎ ‎[解析]罗马法对嫁资的合理规定体现了其公平正义和理性,故选A,其它选项都无法从材料得出。‎ ‎6、答案:A ‎ ‎[解析]题干中“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表明公民在民主决定城邦事务时有时会草率行事,故选A。B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不合史实。D说法错误。‎ ‎7、答案:C ‎ 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表现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A;材料无国王权力变化的内容,排除B;题干重点强调的是议会和内阁相互制约的关系,符合责任制内阁运行的特点,故选C。D言之过重。‎ ‎8、答案:B ‎ ‎9、答案:D ‎ ‎[解析]抓住“实质”,故选D。A、B、C不符合史实。‎ ‎10、答案:A ‎ ‎[解析]材料从天主教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巨大冲突角度说明太平天国借上帝教打压儒家知识分子,使人才流失,分析太平天国的局限性,故选A。太平天国并未全盘西化,故B错误;拜上帝教有利于发动农民革命,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 ‎11、答案:A ‎ ‎[解析]此图反映了中日海军机构体制不同,多元化机构,使中国海军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具有浓厚的私属性和派系特征,影响军队的战斗力,而日本用海军省统一指挥联合舰队,战斗力提高,故选A。本图无法反映中日舰队的数量多少,故B错误;C符合史实,是现象,但不是重要原因;日本海军省不是行省,故D错误。‎ ‎12、 答案:B ‎ ‎[解析]A项“彻底”表述太过绝对,故A项错误;社会生活变迁是思想变化的结果,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盘西化,故C项错误;民主共和目标实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3、答案:B ‎ 五四运动前后,民主爱国思想传播,近代教育发展,知识分子与民众关注国家前途命运,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故选B。A无法体现。危害大小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C ‎ [解析]结合陕甘宁边区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抵制日本侵华中共调整政策,故C项正确;赋予地主有平等权利说明并不是要反对国民党,故B错误;C、D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时代特征,C、D错误。‎ ‎15、答案:C ‎16、答案:B ‎ ‎[解析]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故A错误;B是俄国十月革命世界意义,故符合题意,B项正确;十月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无关,故C错误;俄国社会伟大变革属于国内意义而非世界意义,故D项错误。‎ ‎17、答案:C ‎ ‎[解析]材料指对立法进行监督并吸取各方意见,体现立法过程的民主性,故C正确;“吸收全国不同职业人群意见”不代表全民参与立法,故A错误;立法有咨询机构不同于三权分立,中国是民主集中制,故B错误;没有体现立法完备,故D错误。‎ ‎18、答案:B ‎19、答案:B ‎ ‎[解析]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表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项符合题意;此时西方国家并没有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故A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70年代,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20.答案C ‎ ‎[解析] 中国无意与美国平起平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中国有意改善中美关系,故C项正确; 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是中国的长远目标,与题意不符合。‎ ‎21.答案B ‎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斯大林对美国的态度由友好向敌视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邱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及杜鲁门阐述美国的外交战略密切相关,是对西方国家冷战政策的回击,故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合;此时两大军事集团尚未形成,故D错误。‎ ‎22.答案B ‎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对欧洲一体化具有推动作用,即美苏冷战客观上促进了欧洲一体化,故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美国的冷战战略,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 ‎23.答案C ‎ ‎[解析]根据材料解读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工具种类繁多的结论,故A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24.答案A ‎ ‎[解析] “以银代役”反映工匠的人身束缚削弱,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C项错误;这种关系不是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25.答案C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分子与商人既非对立,也非合流的关系,故A项错误; B项有违史实,说法错误;根据材料“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结合所学,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 ‎26. 答案A  ‎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不抑土地兼并带来经济发展的景象,可知允许土地私有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增长,农业发展,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带来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没有体现导致社会矛盾恶化,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没有体现农民赋税减轻,故D项错误。‎ ‎27、(1)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治清明;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逐渐发展成为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不能从根本上制约和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正的监察作用。(积极或消极方面任写三点给9分,其它答案采意给分。)‎ ‎(2)不同之处:中国:行政监察不受社会重视;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和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行政监察制度;封建社会后期日益萎缩,演变成特务制度。(6分)西方:形成了系统的行政监察理论;推动了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4分)‎ ‎(3)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强化权力制约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教育和监督公职人员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依法用权;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机构。(任写3点6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28、(1)特点:城市商业功能增强;商业发展打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商业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出现了街市);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娱乐、商业服务设施完备);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任写四点8分) ‎ ‎(2)影响:宋代市舶制度一定程度地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与繁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本质上是官府垄断贸易;给对外自由贸易带来一定消极影响。(4分)‎ 明朝市舶制度本质上是朝贡贸易的专属机构;对贸易管理职能逐渐丧失,强化了海禁;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国社会进步。(4分)‎ ‎ 趋势:由开放、鼓励到严格限制。(2分)‎ ‎29、[解析]学生可以围绕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类组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形成同一个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可以分类组合成辛亥革命、北伐、大革命失败、革命道路探索、中共成长,日军侵略罪行、国民党抗战,中共领导解放战争的胜利等主题。‎ 示例:‎ 长江流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但先后失败。‎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转移,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指导下,形成革命的燎原之势,在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中央临时政府。‎ 但是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党和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中遭到了重大失败,在危机关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正确道路。‎ 因此,长江流域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蓝,更是中国共产党成长成熟的重要地区。‎ ‎【评分标准】 观点:2分 阐释:‎ 水平1 能结合至少两个城市写出相关史实,说明观点,进行适当小结,计10分 水平2 能结合至少两个城市写出相关史实,说明观点,计8分 水平3 能结合至少一个城市写出相关史实,说明观点,计6分 水平4 有城市,有史实,无法说明观点,存在逻辑问题,计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