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北仑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 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 A. 燕地 B. 鲁地 C. 宋地 D. 楚地 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是( )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4.“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5.2018年9月15日,在辽宁大连庄河水下12米处的海床上,考古队员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髤金“经远”名字牌。下列各项关于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代替旗舰与日舰继续作战 B. 该舰管带为林永升 C.“松岛号”被其击沉 D. 该舰沉没于1895年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 ①②④③⑤ B. ④③⑤①② C. ②③④⑤① D. ②④③⑤① 6.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7.某年10月,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各国公使经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于12月24日共同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12条。该文件成为( )的雏形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8.“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与该文件颁布背景相关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清帝退位 ④《临时约法》颁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③④ 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国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这次“积极行动”是指组织( )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1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1.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转移 B.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 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12.“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该诗最有可能创作于( ) A.1921年 B.1927年 C.1935年 D.1945年 13.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A.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 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4.1954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召开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其中包 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订新的《共 同纲领》,各民主党派经研究协商,一致同意。 这一建议表明( ) A.政协职能的转变提上日程 B.《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延续C.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 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完成 15.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979年是祖 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 ) A. 海峡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B. 中国首次阐明统一后的对台基本政策 C.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17.日前,台湾媒体发布了一项有关“九二共识”的民调,结果显示:台湾民众认同“九二共识”的比例达37.4%,超过不认同的35.2%,20-29岁的年轻一代认同度达38.1%。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 ) A. 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B. 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C. 成为两岸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D. 直接推动了两岸“三通”愿望的实现 18.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19.某学者评论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一外交政策时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促成了朝鲜战争的停战 ③参加了万隆会议 ④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进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0.1971年4月3日,一份不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的报告送给毛泽东批示,毛泽东想了很久,才在4月6日犹豫地画了圈,表示同意。但是,毛泽东反复思考,晚上11点多,终于改变了主意,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并催促马上通知外交部,“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促使毛泽东改变主意的重要因素是( ) A.朝鲜战争结束 B.中苏关系恶化 C.美国实力上升 D.经济建设的需要 21.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主席国元首发表讲话。达成重要共识和成果: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国( ) A. 积极参与互利协作的新型区域合作 B. 积极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 C.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22.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23.有学者认为,雅典公民大会在理论上享有最高权威,但在实践上陪审法庭可以通过违法法案诉讼程序推翻公民大会的决定,还可以通过检举案件的审理、公职资格审查等公共程序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对政治军事领导人及各级官吏直接控制。该学者意在指出雅典民主( ) A.具有多元分权特色 B.法治色彩比较浓厚 C.运行成本比较昂贵 D.存在权力交叉制约 24.《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 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 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 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25.有英国法学家认为,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们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的制度中来的,并且是为了外国人的利益而制定的。在万民法能得到重视以前,必须在他们思想中有一次彻底的革命。当希腊的自然法理论被适用于罗马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的实践中时,罗马人把这仅仅是公民法的一个卑贱的附属物的万民法,认作一切法律所应该尽可能依从的一个伟大的、虽然还没有完全发展的模范。这位法学家意在( ) A.强调自然法从公民法向万民法演进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B.说明万民法因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故能适应帝国统治需求 C.主张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的开拓者 D.论证罗马人以灵活务实态度制定出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26.17世纪的英国历史上,某一事件被称作一场“家庭纷争”、一次“光荣革命。该事件的主导者是( ) A. 议会 B. 国王 C. 枢密院 D. 内阁 27.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 ) A. 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 C. 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稳定 D.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 2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评价联邦宪法:“政府不是一个机器,而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它不受宇宙理论的控制,而是遵循有机生命的理论。”威尔逊意在指出联邦宪法( ) A. 强调制约与平衡确保政治稳定 B.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精神 C. 通过不断修正以适应社会发展 D. 通过三权分立提高了行政效率 29.《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上述材料( ) A. 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B.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 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 D. 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30.《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强调的是( ) A.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解放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以谋求人类彻底解放为目标 D.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二.非选择题(有4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郡县之制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暴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多诶。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郡县制出现和正式确立为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在何时?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4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摘自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生命力首先来自它的精神实质,它不是一个单纯确立政府体制的法律文件,而是奠基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理念基础之上,与人们对于理性政治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吻合。它不是海市蜃楼式的,而是配以明确的原则和可操作的机制。美国宪法有一个基本预设:使不同时代的不同利益集团(群体)能够通过妥协不断修正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是各自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满足的同时也使宪法不断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利益集团的“妥协”有哪些?体现了哪些“明确的原则”?(5分)归纳美国宪法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3分) 33.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当时(1930)的国民党政府不但平时不做对日作战准备,而且连年进行军阀混战……石友三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联合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于七月间通电反张,进犯平津,张学良不但没有将东北军调回关外以作防备,反而把尽可能抽调的部队,抽调入关,参加讨伐石友三的战事。 ——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三、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中共党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客观条件。结合所学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内容——摘自于中共哪一宣言?该宣言发表有何意义,中共在抗战斗争实践中是如何落实宣言内容的?(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从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间相隔只有十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老代革命家们,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出发,概述辛亥革命如何有助于共产党的革命运动?(4分) 材料二 ——选编自《历史》必修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BDDB 6-10DCACB 11-15ACDAA 16-20AAABB 21-25ACDDA 26-30ABCBC 二、非选择题 31. (1)出现:春秋战国(1分)正式确立:秦朝(1分) 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1分)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作用: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分) (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2分)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32.(1)客观条件:国民政府准备不足、军阀混战、东北边防空虚,甚至勾结日本。(8分)(一点2分,照抄材料不给分) 影响: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开始(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也可以给分)。(2分) (2)宣言:1937.9《国共合作宣言》(2分)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实现。(2分) 落实:1937.9陕甘宁边区的成立;改编红军,将西北工农红军改编了八路军,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6分) 33.(1)原因是光荣革命中,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4分) (2)妥协: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妥协;大州和小州的妥协;南方和北方的妥协(3分)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2分)原因:来自它的精神实质(或有明确的原则和可操作的机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判和妥协机制;兼顾不同群体利益(3分) 34.(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社会: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4分) (2)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依法治国;渐进性。(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