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 历史(文科)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  )‎ 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 通过宗法制强化皇权专制 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2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  ) ‎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 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 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3.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4.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 )‎ A. 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B. 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 C. 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D. 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5.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 (  ) ‎ A. 君相矛盾得到缓解 B. 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 C. 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D. 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 ‎6.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 A.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 D.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 B.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C.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 D.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 ‎8.《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中记载:“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这一现象说明 (  ) ‎ A. 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盛行 B. 洋货成为国人生活必需品 C. 天津通商开国人社会风尚变革先河 D. 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 ‎9.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 A.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具有空想性与进步性 C.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D. 政权日益趋于封建化 ‎10.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  ) ‎ A.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C.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D.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11.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在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说:“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为避免重蹈太平天国的覆辙出现“革命后的专制”,此前孙中山等人所做的努力是 ( )‎ A. 提出了三民主义 B. 颁布《临时约法》 C. 改组中国同盟会 D. 发起了护国运动 ‎12.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渡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并购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 ) ‎ A. 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 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 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 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13.1931年,荧昌、中华、鸿生、裕生四家厂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并继续实行兼并,到1934年并进杭州光华厂为止,大中华的直属企业共有7个火柴厂和一个梗片厂,总资本由191万元增加到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以上,约占全国火柴总产量的15%.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的前提条件是 (   )‎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 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准备了外部条件 C. 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 ‎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 ‎14.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包括 (  ) ①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②伸张个性,追求自由 ‎ ‎③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④遵从理性,反对权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15.《西方文明史》对卢梭有很高的评价:“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 A.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B. 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C.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16.表是1913-1937年苏俄(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 ‎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机器制造业 ‎4‎ ‎4‎ ‎2‎ ‎2‎ 电力 ‎15‎ ‎10‎ ‎7‎ ‎3‎ 煤 ‎6‎ ‎6‎ ‎4‎ ‎4‎ 石油 ‎2‎ ‎3‎ ‎2‎ ‎2‎ 钢 ‎5‎ ‎5‎ ‎5‎ ‎3‎ A. 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 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 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 D. 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17.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是继公民法(市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据此推知,万民法 (  ) ‎ A. 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 B. 根源于罗马帝国统治基础扩大 C. 标志着罗马司法体系最终完备 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18.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 A. 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 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 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 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19.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据此,英国“克服专制王权”措施并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条件是指 (   )‎ A. 颁布《权利法案》,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展工业革命 C. 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 成立责任内阁,君主“统而不治”‎ ‎20.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 A. 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 B. 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 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D.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  ) ‎ 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C. 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D. 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机构间的制约平衡 ‎22.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  ) ‎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23.彼特拉克在散文《秘密》中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由此反映了彼特拉克 (  ) A.关注凡人的世俗生活 B.追求人的宗教信仰自由 C.抨击贵族的等级观念 D.主张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24.“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 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 ‎ A.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 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 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25.《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  ) ‎ A. 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B. 发展为福利国家 C.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26..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 ‎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7.“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 )‎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 ‎ A. 不结盟原则 B. 睦邻友好原则 ‎ C. “一国两制”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9.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比重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  ) ‎ A.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 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 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30. 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 (  ) ‎ A. 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 B.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C. 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 D. 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 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6分)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8分) ‎ ‎32.(20分)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8分) ‎ ‎【答案】‎ ‎1. C 2. C 3. C 4. A 5. D 6. C 7. B 8. D 9. B 10. B 11. B 12. D 13. D 14. A 15. C 16. C 17. B 18. A 19. B 20. C 21. D 22. B 23. A 24. D 25. D 26. D 27. B 28. D 29. C 30. C ‎ ‎31. (1)特点:父权、皇权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家国同构;利用乡村自治束缚农民;重视伦理教化等。‎ 原因: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  (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清政府统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  ‎ ‎32. (1)人心的改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制度的改变: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工业革命的开展。 (2)统治者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闭关锁国;腐朽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 (3)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融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  ‎ ‎【解析】‎ ‎1. 题干材料“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指的是宗法制;“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指的是分封制,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认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开创的,故AB两项表述错误; 西周并未打击异姓诸侯,故D项表述错误。 ‎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了解。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2. 结合所学可知,宣扬“君权神授”主要是加强君权的需要,并没有否定王位世袭传统,故A项错误。 董仲舒的思想没有融合佛教思想,故B项错误。 材料中“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结合董仲舒思想的目的可知,天人感应思想在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故C项正确。 董仲舒的思想是对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需要掌握董仲舒的内容和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天人感应思想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董仲舒的内容和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材料无法体现;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材料无法体现; C.根据材料中《史记•秦始皇本记》、《汉旧仪》、《通典》、《汉书•百官公卿表》有关汉代的监察制度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C项正确;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材料无法体现。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相关知识点,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的权力的监督制度,注意对材料的信息的解读。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注意对检查监察制度的把握。‎ ‎4.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班固认为“农”和“货”都是“生民之本”,“食足货通”才会“国实民富”,这体现了农商皆本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均不符合题意,故BCD三项排除。故选 A。‎ ‎5. 材料“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让更多的人提出建议,有利于防止个人决断,出现的盲目性,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故D正确。 ABC的表述和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三省六部制度的特征以及材料信息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6.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根本出发点”,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C符合题意。ABD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符合根本出发点的说法。故选 C。‎ ‎7. 【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AC.这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的结论,故排除AC。 ​B.结合材料中“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故B正确。 D.这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B。‎ ‎8.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和生活习俗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A明显夸大其词,故排除;依据材料“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可知B说法片面,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人社会风尚变革先河应该在《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出现,天津不属于最先开放的通商口岸之列,故排除 C。故选D。‎ ‎9.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这体现了小农经济思想,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是其空想性和落后性的一面;“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体现了实行婚姻自由,具有进步性,故B正确;A项表述片面,只体现进步性,忽略其落后性,排除;材料主旨没有涉及平均主义方面的信息,故C错误;D所述不够全面,只强调了落后性,排除。故选B。‎ ‎10. 本题考查近代李鸿章的外交观念的变化,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方面反映了李鸿章外交近代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了其在与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由“羁縻怀柔”到“恪守条约”再到“追求平等”,最终到19世纪90年代“放弃宗藩、谨守约章”的渐变,可见李鸿章的大国外交观念的逐步削弱,故B正确;材料反映了李鸿章的外交近代化的思想,A错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转变突出地反映了弱国无外交,不能简单归为卖国及其未能尽到外交家之责,CD错误。故选B。‎ ‎11.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A项发生于1905年,早于题目中的信息“辛亥革命后”,故排除;C项发生于1912年8月,D项中的“护国运动”的时间段为1915——1916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12年4月”,故排除;为限制即将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确保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避免......‘革命后的专制’”,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B。‎ ‎12.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A.材料中反映的是轮船招商局(洋务企业)与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外国企业)的竞争,结果是占据上风,故A错误。 B.轮船招商局所代表的是洋务企业,故B错误。 C.仅根据轮船招商局与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得出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结论是以偏概全,故C错误。 D.轮船招商局所代表的是洋务企业,依据材料它抵制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经济侵略,起到了分洋利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13. “1931年,荧昌、中华、鸿生、裕生四家厂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并继续实行兼并,到1934年并进杭州光华厂为止,大中华的直属企业共有7个火柴厂和一个梗片厂,总资本由191万元增加到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以上,约占全国火柴总产量的15%”表明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国民政府采取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故D正确; A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 B是一战期间,排除; 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1931年,荧昌、中华、鸿生、裕生四家厂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并继续实行兼并,到1934年并进杭州光华厂为止,大中华的直属企业共有7个火柴厂和一个梗片厂,总资本由191万元增加到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以上,约占全国火柴总产量的15%”。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1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①③.孔子与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的作用,故①正确;二者都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故③正确。 ​②④.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用周礼规范人的言行,故②错误;孔子主张等级制度,要求服从君主,故④错误。 ​故选A。‎ ‎15. 略 ‎16.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已经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 B.1928年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逐渐被取消。 C.1928年到1937年,正好是苏联两个仅五年计划实施,大大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发展。 D.斯大林模式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苏联经济并没有健康的发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斯大林模式的特征,还要搞清楚俄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政策发展的过程。‎ ‎17. 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是对罗马公的法律,而万民法则“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反映了罗马由于扩张,疆域扩大,民族增多,而不得不对法律进行调整,由公民法适用罗马公民到适用罗马境内的所有自由民,实质上反映了罗马帝国统治基础的不断扩大。故B正确; 罗马法律没有给奴隶权力,故A排除; 罗马法律最终完备标志是公元七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民法大全》,故C排除; 罗马法发展到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它起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作用。故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罗马法。主要考查对公民法到万民法发展的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万民法概念及影响的掌握。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18.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A.《紧急救济法》是一种临时救济法令,而《社会保险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故A正确。 B.罗斯福政府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与促进就业无关,故B错误。 CD.两项措施也未涉及以工代赈、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的内容,故CD错误。 ​故选A。‎ ‎19. A.材料中既涉及到政治革命,又涉及到经济发展,选项明显不完整。 B.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在政治上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这成为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C.材料是强调英国政治革命对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强调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 D.英国限制国王权力的第一步不是成立责任内阁制,而是确立君主立宪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影响,以及工业革命的背景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现代化在政治上表现为民主化,在经济上表现为工业化,英国在这两个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20. 【分析】 本题考查垄断组织的出现,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解答】 ​A.工厂制度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      B.自由竞争必然会导致兼并重组,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故B项错误。      C.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了优化组合,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有利的条件,故C项正确。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C。‎ ‎21. 美国是“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那是因为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和达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而这种平衡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双向平衡以及各个机构之间的平衡。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独立战争,侧重于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1787年宪法不仅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其他国家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也都有借鉴的意义。‎ ‎22.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危机,面对这种情况,西方国家调整政策,反思凯恩斯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减少财政支出等,因此②表述错误,排除即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73年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出现了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解决滞胀办法是西方国家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表格以及识记新变化的内容.‎ ‎23.故选:A。 24.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排除。 B.多极格局直到现在还没有形成,故B错误。 C.20世纪50年代至1991年是美苏两极格局时期,故C错误。 D.依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20世纪50年代”是在冷战时期,可知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冷战”时期其实已经呈现出了政治多极化趋势,故D正确。 故选D。‎ ‎25.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的信息,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史实,可以看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修补;欧洲走向联合,具有超国家的性质,是对民族国家的修正,故D正确;BC属于修补资本主义;A与题干无关。故选D。‎ ‎26. ​选D。‎ ‎27.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现代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据题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知,时间是改革开放后,AD两项时间是1954年,与题意不符;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是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B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C项是我国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与题意不符。故选B。‎ ‎28.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D项正确; A项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材料中是1954年,时间不符。故排除; B项内容含义包含在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因此不全面,故排除; C项是新时期提出解决我国统一问题的,与美苏冷战没有关系,故排除。 故选:D。 本题旨在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封锁、和军事威胁,利用外交来巩固中国革命胜利的果实、确立在国际上有利的地位,是当时外交上的迫切任务,因此新中国除了采取“一边倒”方针,坚定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外,还广泛建立与周边国家、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过程: (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9. 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52年-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故C项正确。 ‎ 题干表格只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不能看出工业化的相关知识,也不能看出重工业的发展情况,故AB两项错误。 依据表格中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数据可知,我国基本建立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的分析。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0. 【分析】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旨在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C.材料“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体现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故 C正确。 ABD材料没体现,故排除ABD。 故选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