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3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我们知道中国先民最早培植了水稻和粟。你是否知道今天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小麦和玉米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两个地区 A. 西亚和中南美洲 B. 西亚和南亚 C. 南亚和中国 D. 中国和中南美洲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了小麦,中南美洲的居民最早培育出了玉米,A项正确;南亚、中国并不是最先种植玉米的地区,BC两项错误;中国不是最先种植小麦的地区,D项错误。‎ ‎2.《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是 A. 穷人和富人的斗争 B. 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C. 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 D. 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是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B项正确;穷人和富人的斗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阶级对抗,A项错误;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发生在奴隶社会之后,分别属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 CD两项不符合题意。‎ ‎3.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以此为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人类有 ‎①中国元谋人 ②汉谟拉比时代的西亚人 ‎③法老治下的埃及人 ④苏格拉底、柏拉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西亚在汉谟拉比时代用《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法老是古代埃及的国王,苏格拉底、柏拉图是古代雅典的哲学家,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距今17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没有文字、阶级和国家,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①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4.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的法老统治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这本质上说明 A. 自然地理环境是决定因素 B. 加强统治的需要 C. 历史发展的必然 D. 文明的多元特征 ‎【答案】D ‎【解析】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的法老统治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等在本质上说明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D项正确;自然地理环境不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因素,A项错误;加强统治的需要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各国采用不同统治方式的本质,C项错误。‎ ‎5.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吉尔伽美什》 ④制定太阳历 ⑤六十进位制 ⑥计算圆周率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太阳历和计算圆周率等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C项正确;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和六十进位制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史诗和数学成就,①③⑤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项错误。‎ ‎6.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下列组合属于完整全面的农耕文明区的优势是 ‎①社会分工比较发达 ②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 ④复杂的管理系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都属于农耕文明的优势,故选D;ABC均不全面,排除。‎ ‎7.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等帝国的兴起。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帝国内海的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帝国是:‎ A. 亚述帝国 B. 波斯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帝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故D选项正确;亚述帝国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国家,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等地区的大帝国,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帝国,而不是波斯帝国,故B选项错误;亚历山大帝国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选项错误。‎ ‎8.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所有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帝国的空前繁荣 B. 帝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 C. 帝国贸易的展 D. 帝国奴隶和平民的劳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强调了罗马作为商品汇聚地而其商品丰富,贸易、航海、农业等各方面货物的繁盛,侧面上反映了帝国的空前繁荣,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帝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帝国的空前繁荣,而不知是体现帝国贸易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帝国内的奴隶和平民劳动力问题,故D选项错误。‎ ‎9.运用“时间尺度”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和方法。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①罗马军队征服意大利②地中海变为罗马内海③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④罗马帝国分裂⑤西罗马帝国灭亡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②① D. ⑤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罗马帝国发展过程中,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4世纪末(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综上所述,按发生时间顺序应该是①②③④⑤,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10.字母组成语言是世界上大部分书面语言的组成形式。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文字是:‎ A. 希腊字母 B. 拉丁字母 C. 腓尼基字母 D. 阿拉马字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故C选项正确;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排除A、B、D选项。‎ ‎11.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 罗马帝国的分裂 B.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C.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D. 日耳曼人的渗入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故选B;AD在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前就发生了,排除;C项是欧洲封建社会终结的标志,排除。‎ ‎12.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以下不属于此的是 A. 拥有大量庄园的土地 B. 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C. 教会内部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人人平等 D. 整个西欧社会几乎人人都是基督教徒,一生都要接受基督教会的控制指导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教会内部是有森严的等级区分的,故C项符合题意;AB是基督教会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基督教会拥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13.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初建立的 A. 基辅罗斯 B. 金帐汗国 C. 莫斯科公国 D. 俄罗斯帝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故选A;金帐汗国和莫斯科公国均建立于13世纪,排除BC;俄罗斯帝国建立于18世纪,排除D。‎ ‎14.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A. 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 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 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可知有利于国家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形成民族国家,故选C项;基督教改革运动开始于德国 ,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强调天主教的至高地位,材料削弱了天主教影响,排除B项;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 D项。‎ ‎15.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影响是 A. 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B.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C. 基督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答案】D ‎【解析】西欧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早期资产阶级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D正确;A说法违背史实;B说法绝对;西欧城市兴起冲击了等级制度而不是完善等级制度,C说法错误。‎ ‎16.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是指 A. 佛教 B. 犹太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根据“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可知该宗教于“中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故D项符合题意;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地区,排除A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产生都远远早于中世纪,排除BC项。故选D。‎ ‎17.生动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是 A. 《荷马史诗》 B. 《古兰经》 C. 《天方夜谭》 D. 《伊利亚特》‎ ‎【答案】C ‎【解析】生动的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是《天方夜谭》,故选C项;《荷马史诗》和《伊利亚特》都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著作,排除AD项;《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不是有关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排除B项。故选C。‎ ‎18.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包括 A. 传播阿拉伯数字 B. 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 C. 创立佛教并传播到中国 D. 将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发明传播到欧洲 ‎【答案】C ‎【解析】创立佛教的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人,不是阿拉伯人,故C项符合题意;阿拉伯人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创立并传播了伊斯兰教,将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等发明传播到欧洲,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ABD项不符合题目设问。故选C。‎ ‎19.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 B. 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 D. 天皇掌握了实权 ‎【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属于实质性的变化,故选A项;引进中国制度、缓和矛盾和天皇掌握实权都属于日本社会的变化,但算不上是实质性变化,排除BCD项。故选A。‎ ‎20.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 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 幕府政治开始 D. 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答案】B ‎【解析】日本平安时代出现了许多大庄园,这些大庄园主开始建立保护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私人势力,这些私人武装逐渐形成了武士阶层,故B项符合题意;武士阶层的形成与独立性增强有关,不是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排除A项;武士阶层在幕府统治和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之前就已经形成存在,排除CD项。故选B。‎ ‎21.非洲是较早产生文明的地区,也是文明发展迟缓的地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孤立,与世隔绝 ②长期遭受殖民入侵 ‎③黑奴贸易造成巨大经济、人力损失 ④缺乏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动力,自甘落后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是造成非洲文明发展迟缓的自然原因,②③是造成其迟缓的历史原因,故选A;BD不全面,排除;④带有种族歧视,说法错误,排除C。‎ ‎22.古代的西非地区先后出现加纳、马里、桑海三大帝国,下面关于三大帝国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②农业进步,海洋贸易发达 ③黄金资源丰富 ④因外敌入侵而灭亡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崛起于西非,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农业和海洋贸易较为发达,且这些国家还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极其富有,故①②③均是其共性,A项符合题意;BD不全面,排除;桑海原为马里属国,不属于外敌,故④说法错误,排除C。‎ ‎23.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  )‎ A. 经济衰退 B. 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 D. 民族灭亡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征服美洲后对玛雅文化的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经济衰退、国家分裂、无关,A、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玛雅文明的后果,而不是民族,D不是材料主旨。‎ ‎24.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A. 内部人民起义 B. 殖民者入侵 C. 内乱分裂 D. 政治腐败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对美洲文明带来了致命打击,故选B;三大印第安文明的相继灭亡是出于外因,ACD都是内因,排除。‎ ‎25.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记载:“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据此可知,作者认为造成美洲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 古代美洲文明间缺乏交流 B. 西方殖民者入侵 C. 内部矛盾尖锐 D. 地理位置孤立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焚毁”“掳杀”等信息可知,是西方的殖民者入侵造成了美洲文明的衰落,故选B;ACD材料均未有涉及,排除。‎ ‎26.15世纪前后,欧洲约消费了10000公担胡椒和10000公担其他香料,这要用65000公斤白银才能换取,其价值相当于30万吨黑麦,能养活150万人。这一状况促使欧洲 A. 物价急剧上涨 B. 贫困人口增加 C. 向外掠夺金银 D. 出现粮食危机 ‎【答案】C ‎【解析】材料描述了欧洲市场由于消费增长,急需金银,因此这一现状推动欧洲人开始向外掠夺金银,C正确;物价急剧上涨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影响,A错误;贫困人口增加不符合材料急需金银的主旨,B错误;材料中消费的香料,不是粮食危机,D错误。‎ ‎27.《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 A. 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 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 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 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的说法明显脱离实际,可信度较低,故排除A、B项;但《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引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题意中的描写激发了当时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故排除C项,故选D项。‎ ‎28.印第安人认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功臣。”这里的“他”是指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强盗、恶魔,给美洲带来了灾难;而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功臣,把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C正确;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A错误;达伽马发现了从欧洲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东方的航路,B与材料无关;麦哲伦的船队做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D错误。‎ ‎29.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近处的一座纪念了酋长拉普这位土著英雄,远处的一座则纪念了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麦哲伦。他的船队主要贡献是 A. 南行最远到达好望角 B. 向西首次发现了美洲 C. 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D. 开辟到达印度新航线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中,航海家麦哲伦船队的贡献是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故C项正确。迪亚士船队最远到达好望角,故A项错误。哥伦布船队向西首次发现了美洲,故B项错误。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新航线,故D项正确。‎ ‎30.《全球化和地区开发》中声称:“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15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这反映的是 A. 开辟新航路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郑和下西洋 D. 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材料“15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反映的当时1500年前后的开辟新航路的历史现现象,故选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5世纪初,而且不符合“欧洲”的地域限定,排除C;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排除D。‎ ‎31.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17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以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时,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C. 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 D. 提供了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物种交流,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也进入美洲,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欧洲与美洲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非只是瓦解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D选项错误,欧洲殖民者给美洲本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美洲传统文明遭到了灭顶之灾,并非是各洲文明双赢。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2.19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科学种族主义学说。在《人种不平等论》中,戈宾诺将人类划分为四个主要人种:非洲人描绘为愚钝懒惰的人群;亚洲人聪慧但驯良;美洲土著迟钝而傲慢;只有欧洲人充满智慧、高贵,并在道德上高于其他种族。这种思想本质上反映了 A. 种族主义成为欧洲帝国主义的专属品 B. 欧洲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差异 C. 生物进化论思想在人类社会中的异化 D. 欧洲势力在世界的主宰地位 ‎【答案】D ‎【解析】在《人中不平等论》中,欧洲人在道德上高于其他种族,这种结果不是自然的结果,而是人为的划分,说明欧洲势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故选D。近代美国同样也有种族主义,由此可知种族主义并非欧洲帝国主义的专属品,排除A;《人种不平等论》强调的是亚洲人、非洲人、美洲人和欧洲人之间的区别,而不是欧洲内部之间的差异,故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生物进化论》在1859年才发表,而材料中这种对人的归类从19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故材料所述与生物进化论的异化无关,排除C。‎ ‎33.“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这一事件的进步意义在于 A. 加快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 B. 促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 欧洲殖民者开始进行殖民扩张 D 使世界走向整体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西方殖民扩张的过程。在殖民扩张中殖民者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为此1493 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 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西葡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使大量财富流入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A符合题意;促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B错误;C不是其进步意义,C错误;使世界走向整体化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D错误。‎ ‎34.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 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班牙、葡萄牙大量的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价格猛跌,物价上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通过材料不能说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也不能说明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A、B、D错误。‎ ‎35.新航路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互通有无商品流通和日益频繁的人员交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发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A.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 亚洲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使得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A正确;B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错误;D与材料无关。‎ ‎36.下表列举了兴起于意大利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 ‎ 这些作品出现在 A. 古希腊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宗教改革时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但丁、薄伽丘等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故选B;ACD均与表中人物生活的时间段不符,排除。‎ ‎37.“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C.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只要虔诚信仰,不需要中间人和上帝对话,故A正确;宗教改革不反对神学,故B错误;C和D与材料中主张不符合。‎ ‎38.“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惟有外力才能克服物体的惯性。其蕴含的价值观是‘崇尚人的价值”因为人有能力改变和控制自然。”这说明 A. 经典力学体系完成对自然的认识 B. 近代科学提升教皇的权威和地位 C. 近代科学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D. 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答案】C ‎【解析】近代科学促进思想解放,“惯性是物体的根本属性”说明是牛顿经典力学发明,“人有能力改变和控制自然”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出现,C正确;A、B不符合材料主旨;现代物理学是量子论和相对论,不符合材料中经典力学信息,排除D。‎ ‎39.有学者说:“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 A. 三权分立 B. 主权在民 C. 理性主义 D. “教随国定”‎ ‎【答案】C ‎【解析】“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故选C项;三权分立和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中出现的具体思想与观点,不属于新的思维方式,排除AB项;“教随国定”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D。故选C。‎ ‎40.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给处于黑暗统治中的人民以光明和希望。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A. 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C. 主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 D. 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因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故选B项。A项是文艺复兴,C项是宗教改革,均排除;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是理性主义,排除D。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 ‎41.古代世界,波斯、罗马和大汉王朝都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译》‎ 他(大流士)从公元前518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其重要内容如下:(1)建立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许多省,由国王委派总督治理……(2)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3)军事改革……(4)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 ‎——《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主编 材料二 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长欲通史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后汉书》对罗马帝国的称呼)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儌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也。‎ ‎——《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的记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国王使如何进行统治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与汉朝交往的情况。‎ ‎【答案】(1)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2)借助丝绸之路通过安息罗马与汉朝有间接的贸易往来;东汉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未至;2世纪时,罗马商人来到洛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使者来汉。(或答:通商,遣使 。)‎ ‎【解析】(1)根据材料“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我统治了这个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授,即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建立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许多省,由国王委派总督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根据材料“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可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2)根据材料“其王长欲通史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来往,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根据材料“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儌外献象牙、犀角……”可得出桓帝延熹九年,大秦使者来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遣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中前期,先后有三批来自罗马的商人分别从海路和陆路到达洛阳。‎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伦布 材料三 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砖,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四 材料五 (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 ‎——迪亚士 材料六 1498年,当达·迦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得到什么,达·迦马答到:“基督徒和香料”。‎ ‎——《世界诸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3)阅读材料四,说一说图片信息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4)从材料五、六可以看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何在?‎ ‎【答案】(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黄金白银需求增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引发“寻金热”‎ ‎(3)主、客观条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丰富。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 ‎(4)精神动力:文艺复兴倡导的开拓冒险精神;通过海外扩张对外传播基督教。‎ ‎【解析】(1)经济根源:依据材料一“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归纳回答。‎ ‎(2)社会根源:依据材料二“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以及材料三《马可·波罗行纪》的描绘,从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引发“寻金热”回答。‎ ‎(3)主、客观条件:依据材料四“帆船”“罗盘针”“地圆说”可知是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理知识的丰富;依据材料“亨利王子”和所学可知得到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 ‎(4)精神动力:依据材料五“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和材料六“基督徒和香料”的信息从文艺复兴倡导的精神以及传播基督教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