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第五次月考试卷 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第五次月考试卷 历史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第五次月考试卷 历史 ‎ ‎ 一、选择题 ‎1.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 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2.《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A.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B.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C.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3.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4.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5.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 时间 ‎1541-1550‎ ‎1551-1560‎ ‎1561-1570‎ ‎1571-1580‎ ‎1581-1590‎ ‎1591-1600‎ 含银量 ‎50%‎ ‎39%‎ ‎11%‎ ‎17%‎ ‎18%‎ ‎5%‎ A.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 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6、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殖民霸权的更替 B、荷兰商业的繁华 ‎ C、美国金融的崛起 D、英国科技的先进 ‎7.“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 C.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8.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筒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9. 清代《南安县志》载:“(婚俗)多尚华侈,殷富之家,既喜夸耀,而善作淫巧者又逐时习,复导其流而波之,裂缯施采……贫者鬻产以相从,特习俗不古,挽回为难耳。”材料反映清代 A. 婚嫁方面的攀比炫耀风俗尤为突出 ‎ B. 治理奢靡风习成为当地最突出的任务 C. 南安贫民受到殷富之家诱导而破产 ‎ D.南安地区婚俗受到富豪影响而奢靡 ‎10.1914年8月15日,邮轮“安康号”作为运河通航后的首航船只,缓缓驶过巴拿马地峡。《芝加哥论坛报》评论说,运河的完工是一个极富隐喻性的事件:在地球的这一侧,美国通过用运河切开美洲,宣告自己即将成为全球政治与经济举足轻重的一极,而一场将欧洲彼此割裂的血腥冲突则宣告了欧洲传统列强世界统治地位的衰落。由此反映出( )‎ A.美国中立政策的结束 ‎ B.美国逐步将势力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11.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这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意识形态的斗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文化领域也深受影响 B.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上已经不再往来 D.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弱势地位 ‎1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铁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3.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 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14. 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A. 城市布局整齐 B. 城市规模过大 C. 城市功能单一 D. 经济政策抑商 ‎15.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6.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 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 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 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 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 ‎17.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切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18.18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现实中小麦价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间),到1846年英国议会又宣布废除“谷物法”。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国际市场谷物价格的低廉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重商主义的推行 ‎19.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 B.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 C.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 ‎20.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权力的追求》中说:“中国在一千年前后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颠覆了世界史的一个关键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国的例子启动了人类的一个千年探索,去发现在协调大规模行为这一点上,从价格和私人或小团体(合伙或公司)对私利的看法出发,会有些什么成果能够体现材料中“转向市场调节的行为”的观点的是 A.唐朝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B.宋朝交易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D.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 ‎21.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22.《罗马法》规定:“‎ 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原的同音背道而驰,而后有力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又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业文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由此可见罗马法 A.基于习俗之基础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重视契约之规定 D.不保护传统习俗约定 ‎23.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调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主要影响是 A.拓宽了下层民众参加政治的通道 B.以新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等级制 C.废除了封建贵族专制的等级制度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24.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 B.要从不同角度看待欧洲发展 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 D.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 ‎25.汉高祖颁布的贱商令中有不准商人衣丝乘马、仕宦为吏的规定;惠帝和吕后时,不再限制商人衣丝乘马;文帝时实行“人粟拜爵”的方法,商人可以出钱买官。这一变化反映出 A.商人的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 B.“休养生息”的政策名存实亡 C.豪强地主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恢复经济 二、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最有争议的理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均势及均势理论认识上的分歧主要体现为下表中的两种。‎ 观点一 现实主义 认为均势可以防止霸权,具有稳定国际体系的作用,是建立世界秩序的前提,同时有利于世界和平。‎ 观点二 理想主义 认为均势不能维护世界和平,且认为在争取均势的情况下,各国都在争强权,历史上的几次大的战争都是均势导致的结果。均势往往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达到实力大国间的平衡 ‎——整理自尚伟《均势理论与世界秩序》‎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宋朝时期形成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民营手工业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制茶业和制瓷业最出色,成为了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繁荣带动了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在泉州出土的宋船重量约为250吨,属于中等船。宋朝在当时国际军事舞台上远逊于汉唐,其政治弱势地位使它缺乏胸怀世界、吞并八荒的政治抱负……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阿拉伯商人把海外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新商路。北宋中叶,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宋政府规定只许“自广州路入贡,更不得于西番出入。”从大食来访的使节“贡赋不绝”,宋代海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地扩及欧洲、中东、东非、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一一摘自王树伟《宋代海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丝绸之路与汉代的不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两件事”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贸易与宋代海外贸易的不同。(10分)‎ ‎28、(18分)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在1919年1月28日的辩论中,中国代表顾维钧发言。他以流利的英语慷慨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之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他把孔子比作耶稣,山东比作耶路撒冷,阐明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犹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以此争取西方代表的同情。‎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三  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文件提出: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发言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简述山东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国际背景和目的。(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4分)‎ ‎2020届高一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题 ‎26.(12分)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20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丝绸之路与汉代的不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两件事”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贸易与宋代海外贸易的不同。(10分)‎ ‎28、(18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发言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简述山东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国际背景和目的。(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4分)‎ ‎2020届高一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25:ADCCC AAADB ACDCD BBADB DCDCD ‎26、【答案】论题:均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论述:二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对抗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且冷战期间东西方以政治对抗,美苏军备竞赛和地缘争夺为特点开展了全面较量,使世界处于恐怖的核均衡的威慑下,但对峙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所以,均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论题:均势对世界和平既有利也有不利。(3分)‎ 阐述:可结合上面两种观点或其他史实论证(略)。(9分,言之成理即可)‎ ‎27、【答案】(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陆上丝绸之路交通不畅;有利的国际环境。(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不同:贸易方式:宋代是海路为主,汉代是陆路;范围:宋代贸易范围更广;商品种类:宋代对外交流主要商品是瓷器、茶叶,汉代主要是丝绸。(4分,每点2分)‎ ‎(2)影响: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促进世界经济交流和发展。(4分,每点2分,答2点4分)‎ 不同:经济基础(根源):西、葡海外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产物,南宋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贸易范围:西、葡海外贸易具有全球性比南宋的贸易范围更广;贸易性质:西、葡的海外贸易具有扩张性(答欺诈性贸易、近代商业性质等亦可),南宋是平等贸易(传统贸易)。(6分,每点2分)‎ ‎28、答案:(1)事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分)影响: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2)巴黎和会。(1分)过程:英法美控制的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最终在中国人民的压力和美英的调解下,日本归还山东主权给中国,但是保留一部分特权。(4分)‎ ‎(3)国际背景:1929—1933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德、日等国分别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英法等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对法西斯的侵略实行纵容的绥靖政策,美国中立的实质也是纵容侵略。(4分)‎ 目的:称霸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分)‎ ‎(4)贡献: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拖住日军主力;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避免英美荷等国家在太平洋战争中过重的损失。(4分)‎ ‎2020届高一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25:ADCCC AAADB ACDCD BBADB DCDCD ‎26、【答案】论题:均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论述:二战结束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对抗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且冷战期间东西方以政治对抗,美苏军备竞赛和地缘争夺为特点开展了全面较量,使世界处于恐怖的核均衡的威慑下,但对峙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所以,均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论题:均势对世界和平既有利也有不利。(3分)‎ 阐述:可结合上面两种观点或其他史实论证(略)。(9分,言之成理即可)‎ ‎27、【答案】(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陆上丝绸之路交通不畅;有利的国际环境。(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不同:贸易方式:宋代是海路为主,汉代是陆路;范围:宋代贸易范围更广;商品种类:宋代对外交流主要商品是瓷器、茶叶,汉代主要是丝绸。(4分,每点2分)‎ ‎(2)影响: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促进世界经济交流和发展。(4分,每点2分,答2点4分)‎ 不同:经济基础(根源):西、葡海外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产物,南宋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贸易范围:西、葡海外贸易具有全球性比南宋的贸易范围更广;贸易性质:西、葡的海外贸易具有扩张性(答欺诈性贸易、近代商业性质等亦可),南宋是平等贸易(传统贸易)。(6分,每点2分)‎ ‎28、答案:(1)事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分)影响: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2)巴黎和会。(1分)过程:英法美控制的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最终在中国人民的压力和美英的调解下,日本归还山东主权给中国,但是保留一部分特权。(4分)‎ ‎(3)国际背景:1929—1933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德、日等国分别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英法等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对法西斯的侵略实行纵容的绥靖政策,美国中立的实质也是纵容侵略。(4分)‎ 目的:称霸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分)‎ ‎(4)贡献: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拖住日军主力;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避免英美荷等国家在太平洋战争中过重的损失。(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