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教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教案(2)

第 27 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纲要求]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考点一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成就: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外传:8 世纪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③影响: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①成就: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②外传:14 世纪经波斯传到西方。 ③影响: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 ①成就: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 ②外传:14 世纪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③影响: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 ①北宋应用于航海。 ②外传:13 世纪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③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数学 (1)《九章算术》 ①成书时间:东汉 ②意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 成了完整的体系。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3.天文 (1)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3)仪器制作:创造了如浑仪、简仪等天文仪器。 4.历法 (1)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5.农学 (1)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 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6.医学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 世宝典”。 (3)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误区警示] 东汉蔡伦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并非发明造纸术,因为西汉早期已经出现纸。 [图解历史]  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 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性为主,发展停滞;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 技的兴起,以创新、理论性科技为主。 [轻巧识记] 古代中国科技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一个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两大影响:有利于国计;有利于民生。 (3)三个特征: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 (4)四大阻碍因素: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教育 文化的高度专制;腐朽的封建制度。 [答题术语必备]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纸、指南针、火 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卓越贡献。 2.古代中国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这一特点体现在中国传统科学, 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传统科学中。 考向 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特点、成因及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史料二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 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 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 验”。 1281 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史料三 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 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 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马克思 1.史料一中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格,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 变的趋势。 2.史料二中“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 具有重视实践和实用的特点。 3.史料三中“农村公社”“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 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说明小农经济的存在束缚了科技的发展,加上专制制度的束缚, 科技发展逐渐缓慢下来。 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古 代中国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答: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说明的问题: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与影响 1.特点 (1)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4)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以及促进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地位与影响 (1)地位:13 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世界,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 代科技。 (2)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 社会转型。 [对点训练] 1.(2017·湖北黄石调研)《梦溪笔谈》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 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 A.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B.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 C.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 D.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 解析:选 D。“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表明地磁偏角的发现,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梦溪笔谈》作于北宋,“以磁石磨针锋”表明当时人工磁体已经被制造出来,故 B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按材料意思,制出指南针的是方术之士,用途自然是多见于迷信活动,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本身没有任何信息提及航海,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2.(2017·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 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解析:选 A。根据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 刷已经相当普及,故 A 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 根据材料“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故 C 项 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教育发展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3.(2017·广东佛山六校联考)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 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 19 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 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 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C.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解析:选 C。“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且后来的提存和改进,都不 是中医做出的贡献,故 A 项错误;合成阿司匹林是欧洲科学家的功劳,与中医无关,故 B 项错误;中医只是认识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但认识止于此而缺乏更深入的探究分析,说 明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故 C 项正确;“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 酸”,“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可见近代 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故 D 项错误。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 (1)作者: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3.汉赋 (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代表 ①初唐:王勃、陈子昂。 ②盛唐:边塞诗、田园诗、李白与杜甫。 ③中唐:白居易。 5.宋词 (1)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2)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6.元曲 (1)形成: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 (1)背景 ①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各方面都超过前代。 (3)代表作: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误区警示] 诗、词、曲区别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 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 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轻巧识记] 古代文学 [图解历史] 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答题术语必备] 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 成就。 2.《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使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明清社会的变化、市 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考向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 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衙,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 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 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史料二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 的;二、讲世情的。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较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 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史料一中“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说明宋词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盛 行源于民间娱乐的需要。 2.史料二信息说明了明清小说的发展具有种类繁多,思想内容复杂;体裁广泛,表现 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等特点。 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试答: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的反映。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 甫。 5.宋词节奏优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更加接近平民,休闲娱乐功能强。 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 [对点训练] 1.(2017·北京昌平模拟)唐朝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多出身于中下层,他们对社会状况有 较深的了解,往往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下列唐诗能够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C.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D.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解析:选 C。题干要求唐诗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 月年年只相似”、“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均反映 了文学家自己的人身感悟,与政治抱负无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体现了诗人希望 辅助帝王,让百姓过上民风淳朴的生活,符合题干要求,C 项符合题意。 2.(2017·湖北荆门调研)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 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观点 的是(  ) A.北宋政府“不抑兼并”“田制不立” B.南宋时期商业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C.两宋政府多与北方政权签订盟约 D.宋词开市民文学之先河,影响深远 解析:选 D。北宋政府“不抑兼并”,与材料中的商业革命无关,故 A 项错误;南宋时 期商业税比重上升,与商业革命有关,但不属于近世史,故 B 项错误;两宋政府的民族政 策,与材料中的商业革命无关,故 C 项错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革命促进了城市 规模的扩大,市民文学的代表宋词兴起,故 D 项正确。 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2)形成: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4)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2)概括 类别 特征 代表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①魏晋:钟繇、王羲之 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 值高 ①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②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 又具实用价值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文征明等 3.绘画 (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4)发展 时期 特征 代表 魏晋 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 图》 两宋 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 4.戏曲 (1)发展演变:由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元杂 剧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艺术 ①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②发展:“同光十三绝”。 ③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 [误区警示]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 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绘画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是山水画、文人画,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注重写意。 [图解历史] 京剧的发展过程 [答题术语必备] 1.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 繁到简。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 2.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其突出特点是写意,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 韵意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考向 文人画的成就、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元代倪珊 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史料二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 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 高拔俗的情趣。 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 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 2.史料二中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追求抒 情写意)。 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是什么? 试答:(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家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 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 作品上,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 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 水画等。 (3)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 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 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 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等,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地位 类型 特点 地位 山水画 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中国画的精粹 人物画 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 突破时空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高度 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传统绘画体系中,中国人物画占 据主体地位 文人画 强调表现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 北宋后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 风俗画 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 古代人物画的一个代表 [对点训练] 1.(2017·广东深圳模拟)清代郑板桥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 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 术(  ) A.讲究师法自然    B.追求色彩和光的 应用 C.追求勾画精致 D.注重主观情感的 表达 解析:选 D。根据材料郑板桥和徐渭都没有提到绘画注重讲求师法自然,故 A 项错误; 追求光和色的应用的是西方的印象画派,故 B 项错误;两人都没有提到勾画精致,故 C 项 错误;郑板桥和徐渭都是明清时期文人画、写意画的代表,材料中“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 影中耳”“万物贵取影”说明其主张绘画注重借物表达情感,故 D 项正确。 2.(2017·湖南衡阳一模)《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解析:选 D。花鸟画是明清时期主要成就,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墨梅,反映的 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故 C 项错误;根据 材料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注重个人正义、责任的道德修养,体现 了宋明理学的影响,故 D 项正确。 3.(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 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 是(  ) 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解析:选 D。“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体现的是立法的基本准则,与材料 阐述不相符,故 A 项错误;“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体现的是思想家的人伦道德情 操,与材料不相符,故 B 项错误;“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体现的是唯心哲学家的哲学理 念,与材料不相符,故 C 项错误;“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故 D 项正确。 ——明了考什么、怎么考 ——清晰怎么考 [典例] (2013·高考课标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 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思路点拨] 定位知识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解读题干 信息: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 主旨: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辨析选项 解读题干,迁移所学可知,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客观历史, 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A、C、D 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在 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 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统一,故选 B 项 [方法点拨] 文史知识题目考查的知识不固定,题目考查角度也不一样,很难寻找具有 共同规律的解答方法,可以运用一般选择题的解答方法。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要“一看二思三迁移”。“一看”题干情境、试题解答范围;“二思”备选项与 题干要求的关系;三迁移所学或者平时积累的文史知识进行作答。 (2)解答运用肯定法、排除法、推算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特别是要结合平时文史知 识的积累基础,作出答案。 (3)在解答文史常识试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渗透”。如与语 文、地理、政治等科目知识的联系。 ——知道怎么练 1.(2016·高考课标全国卷Ⅱ)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选 B。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 字,但是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故 A 项错误;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 B 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当时流行 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不符,故 C 项错 误;中国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 D 项错误。 2.(2016·高考课标全国卷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 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 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解析:选 C。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 A 项错 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 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 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 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3.(2013·高考课标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 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 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 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 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 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 C 项。 4.(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 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选 D。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 的兴起,D 项正确;A、B、C 三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5.(2016·高考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 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 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 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 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 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可 以是向外国学习,可以是传播中国文化,也可以是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与唐朝的繁荣等。然 后根据材料中展示的信息和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论证自己的观点,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 结合,论述要有内在逻辑性。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 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 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概览】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 展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 落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 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 的社会变革 秦朝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 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 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 期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 故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 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 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 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针对训练]1.(2017·湖北武汉调研)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 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 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 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复杂微妙 解析:选 D。题干中并未提到与社会经济相关的信息,故 A 项错误;题干中也并未提 到与政治制度相关的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中的信息与社会风气无关,故 C 项错误;题 干中提到的“仁善”是人性的一种表现,故 D 项正确。 二、古代文学、书画、戏曲艺术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 整理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弘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山水画开始形成;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 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楷书、草书书法艺术成就辉煌。 5.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 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戏曲 走向成熟。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 曲走向繁盛;抒发个人心意的文人画盛行。 [针对训练]2.(2017·四川绵阳一模)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 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 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 势 解析:选 D。宋代中国并未完成大一统,故 A 项错误;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 说明其创作风格并不是多元化,故 B 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其思想内容 并未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故 C 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 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 D 项正确。 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 政治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 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 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 工场的发展 思想条件 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 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 动奠定了基础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 17、18 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 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 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 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 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针对训练]3.(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 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 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 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解析:选 D。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反映了明清之际理学向经世致 用转变,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其转变的实质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时代反映,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清 代传统经学的出现正是受这种政治环境的影响,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儒学没有 彻底冲破宋明理学的弊端,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四、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类别 中国 西方 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 展缺少应有的动力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 为发展的巨大动力 政治上 封建专制制度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外交上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 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上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 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面向现实,重视 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针对训练]4.(2017·四川资阳一模)《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 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 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解析:选 A。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政府对手工业技术的轻视,说明中国长期处 于农耕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故 A 项正确;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是思想原 因而不是根源,故 B 项错误;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 的是对手工业技术的轻视,与文化专制无关,故 D 项错误。 史学素养 与时俱进的史学研究新视角——生态史观 理论阐释 1.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 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 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生态史观是生态学和历史学“杂交”的产物。 2.生态史观还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 者的关系,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生产力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能力。 3.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 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这突出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 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等。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 推御的责任。 典题例证  (2014·高考上海卷)文明的代价 1962 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 当代环境保护运动。 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解析 本题从生态史观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全球 化与全球性问题——《京都议定书》等知识点。 解答需要列举三次工业革命采用不同的能 源对于环境带来的破坏的史实,同时人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答案 史实:水平 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 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 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资源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 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 突出。 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 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 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 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水平 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组织: 水平 1:叙述体现时序感 水平 2:叙述时序跳跃 水平 3:叙述缺乏时序感 [运用点拨] (1)运用生态史观简略梳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纵向梳理:①在渔猎时代,人类 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 ②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 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④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 (2)横向梳理: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 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 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史学新论 运用多元史观看待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1.从社会史观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针对春秋战国时代连年战争、生灵涂炭的现 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使之成为以“仁政”为代表的一整套社会政治主张。 孟子的“仁政”关注人民生存的权力,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古代民本思想和“制民 恒产”的进步经济思想。 2.从文明史观理解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 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1)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地 发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此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的地理因素。 (2)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看,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是,有利于 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消极影响是,君主专制加强, 束缚了近代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3.从唯物史观理解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命题: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指出 了人在自然界面前不是消极无为的,肯定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重要意义。荀 子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命题,其重要前提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 用及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 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