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十月革命和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十月革命和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作业

再练高考题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该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 C 解析 C对:材料反映了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到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A错: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B错:材料中反映的是部分行业中的工人周工资的下降幅度,并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D错: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导致工人周工资下跌,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 ‎2.(2014·全国新课标Ⅱ卷高考,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 C 解析 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孤儿”判断A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 故选C项。‎ ‎3.(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排除C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类似,故D项正确。‎ ‎4.(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 B 解析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遭到极大破坏,而苏联由于被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所以受到危机的破坏较小,这是客观事实,但这不是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928年,斯大林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引起了美国对苏联工业建设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其工业化建设服务的,不是苏联吸引美国人注意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不可能羡慕苏联的公有制,故D项错误。‎ ‎5.(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B 解析 ‎ 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6.(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A 解析 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 ‎7.(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 A 解析 斯大林体制在农业中的问题主要是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中物质报酬发放次数的增多,工资制度的改革都是在试图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此时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D项错误。‎ ‎8.(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A对:根据材料中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可知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发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命令发展经济,说明七年计划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 ‎9.(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危机,新形势下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上台之后却继续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这样只能加剧经济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A项正确。‎ ‎10.(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措施的弊端日益显现,西方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材料“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说明美国政府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 精练微专题 微专题一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经济建设 ‎1.(五省高三2019届优创名校联考,21)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席卷俄国90%的县区。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俄国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据此可知,此时的俄国(  )‎ A.革命正丧失和平发展的可能 B.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与巩固 C.群众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专制 D.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逐步成熟 答案 D 解析 ‎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当时俄国的临时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和农民、工人、士兵的活动,说明当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故选D项;俄国七月流血事件后,表明已经丧失和平发展的可能,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问题,排除B项;俄国的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沙皇的专制统绐,排除C项。‎ ‎2.(深圳2019年一模,34)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  )‎ A.苏维埃政权巩固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 C.农业集体化完成 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 A 解析 “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比喻无产阶级政权的正式建立,开辟了人民历史的新时代,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时期苏联工业化没有迅速发展,排除B项;根据所学“农业集体化完成”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用商品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图中所表达的是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D项。‎ ‎3.(合肥2019年一模,22)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答案 C 解析 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再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而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固定的粮食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排除A项;集体农庄下反映的斯大林模式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排除B项;苏俄(联)政策的调整是形势必然,排除D项。‎ ‎4.(湖北省七市2019年一模,34)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 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 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 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 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 答案 B 解析 “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其目的在于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故选B项;“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不能体现农庄规模的扩大,排除A项;材料是对当地资源的统一调配,不能说明农业集体化的步伐,也没有反映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排除C、D项。‎ ‎5.(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21)1940年与1926—1927年相比,苏联工业品价格提高5.5倍,而农产品价格只提高2.32倍。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 A.工农业经济比例失调严重 B.工业化成就显著 C.农民为工业化作出了牺牲 D.农产品严重过剩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显示1940年与1926—1927年相比工业品价格提高是农产品价格的两倍还多,说明农民增收不大,故选C项;题干提及的是工农产品的提价问题,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工业化成就,排除B项;1940年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生活用品不足,农产品不能满足人民需求,排除D项。‎ ‎6.(安徽省示范性高中清北培优联盟一模)以下是苏联时期出现的一则小幽默,其内容意在讽喻当时的苏联(  )‎ A.言论自由基本缺失 B.特权之风普遍盛行 C.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D.经济体制高度集权 答案 D 解析 从两国工人的回答可以看出苏联工人认为汽车是斯大林的,工厂是工人阶级的,反映了当时苏联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故选D项;美国工人代表团访问苏联时,工人是可以自由回答问题的,排除A项;苏联工人认为汽车是斯大林的,工厂是工人阶级的,反映了当时苏联的经济体制高度集权,而不是特权之风,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产业结构,排除C项。‎ ‎7.(山东潍坊2019届二模)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这一讨论(  )‎ A.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 B.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知利别尔曼的建议实质上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选D项。‎ ‎8.(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一模,35)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但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据此可知(  )‎ A.西方的滞胀危机迅速波及世界 B.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型 C.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 D.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但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太落后,因此,苏联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滞胀”现象没有影响到当时的苏联,排除A项;“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表明苏联有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与苏联无关,排除D项。‎ 微专题二 罗斯福新政与经济机制的创新 ‎9.(五省高三2019届优创名校联考,22)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D.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发展趋势图可以看出当时生产力发展而工人的工资指数增长不多,这样容易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故选D项;工人的收入和工业生产并未同步增长,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政府的干预,排除B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工人工资增长,排除C项。‎ ‎10.(太原市2019年一模,34)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经济危机使民众通过阅读寻求精神慰藉,故选A项;1929—1933年美国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排除B项;材料信息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但“大幅提升”表述欠妥,排除C项;材料与科技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11.(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一模,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大众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 B.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 C.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 D.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这是由于经济危机导致艺术内容反映大众逃避现实的倾向,故选A项;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美国处在经济危机中,排除C项;英雄漫画反映人的心理需求,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排除D项。‎ ‎12.(广州2019年一模,34)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 A.维护美元霸权 B.防止通货膨胀 C.提升外贸竞争力 D.缓和劳资矛盾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刺激出口、提升经济竞争力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C项。‎ ‎13.(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摸底考试,23)在美国大危机期间,企业家吉姆瓦拉托斯说:“在美国如果你能找到的东西,你可以随便吃,如果你找不到,那么就请你挨饿。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却已宣判了死刑。”为解决该企业家谈到的问题,罗斯福总统(  )‎ A.强调政府应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B.实施“以工代赈”‎ C.注意调节劳资关系 D.努力改变企业无序竞争局面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却已宣判了死刑”,结合所学,罗斯福实行“以工代赈”,既解决了就业、保证了劳动者的尊严,又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故选B项;社会救济也属于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排除A项;调节劳资关系属于罗斯福新政调节工业生产的范畴,排除C、D项。‎ ‎14.(广东省2019届一模,35)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扩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  )‎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 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结合所学,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对美国青年的身体素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故选D项。‎ ‎15.(山东济宁市2019一模,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  )‎ 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 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 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 答案 A 解析 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之下,罗斯福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手段,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困境,说明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使得政府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故选A项。‎ ‎16.(广东2019届二模,35)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当地银行无一倒闭,而且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这主要说明旧金山湾区经济(  )‎ A.在危机中整合发展优势 B.得益于新政的工程规划 C.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 D.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可知旧金山湾区经济发展得益于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各区域的联系整合,故选A项。‎ 微专题三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7.(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22)‎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1963—1973‎ ‎1.9%‎ ‎3.8%‎ ‎4.6%‎ ‎1974—1979‎ ‎-0.1%‎ ‎0.8%‎ ‎2.7%‎ 上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法三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这一状况促使三国(  )‎ A.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B.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C.提高民众福利水平 D.扩大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 答案 B 解析 题干未提及农轻重、高新科技的比例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对民众福利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1973年经济危机后欧美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失业现象严重,且经济增速降低,说明当时是缩减工业生产,排除D项。‎ ‎18.(武汉2019五月调研,34)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可知,这属于福利政策的调整措施,故选B项。‎ ‎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9年一模,35)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法国率先提出“尤里卡计划”,与欧洲国家合作开展高科技项目的研究,要在高科技领域赶上美国和日本。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空中客车”系列与美国的“波音”飞机展开竞争。据此可知(  )‎ A.美法日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的形成 B.科技进步奠定了法国强国的基础 C.法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D.法国建立起独立防务和工业体系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述及了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飞机可以与美国展开竞争,再联系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这反映了在科技发展基础之上,法国成为了强国,故选B项。‎ ‎20.(云南昆明2019检测,35)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厂工人数量出现了少量衰减,而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从2 300万下降到了1 500万。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  )‎ A.农业经济明显衰退 B.失业人口大幅增加 C.经济结构正在转型 D.经济体制缺乏活力 答案 C 解析 材料“农场人口则衰减明显”,农业人口的减少并不能说明农业经济明显衰退,故A 项错误;材料工农业人口的减少,并不能说明失业人口增加,也有可能是就业人口的转移,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工农业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带来了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经济结构的转型,反映出经济体制的活力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 ‎21.(山东青岛2019二模,34)下表反映了美国(  )‎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 时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3‎ ‎5.5%‎ ‎47.2%‎ ‎48.3%‎ ‎1963—1967‎ ‎3.3%‎ ‎43.5%‎ ‎53.2%‎ A.长期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B.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C.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 D.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 答案 B 解析 表格体现的是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并不能体现经济增长快慢,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对外贸易问题,故C项错误;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科技革命而非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22.(2018·广东二模)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后,世界各国的美元大量流向美国,五年内美元综合汇率上升59%,贸易逆差创下历史纪录。1985年,日、德、英、法四国为配合打压美元汇率而抛售美元,很快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超过100%。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  )‎ A.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 B.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 C.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答案 B 解析 材料“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日、德、英、法四国打压美元汇率而抛售美元”反映了美国与英法等四国的矛盾,并不能说明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与英法等国家提高利率或抛售美元,体现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干预经济形式有新发展,故B项正确;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并不能说明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指导练大题 ‎1.(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低关税或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19世纪末,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认为英帝国应该建立共同的关税,以保护帝国不受到外来竞争的危害。这个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而自由贸易长期以来已经是英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两大党的共同维护。1903年张伯伦公开宣布他主张建立保护性关税,并辞去殖民大臣职务。不久,他建立“关税改革同盟”,大力宣传关税改革思想,掀起声势浩大的关税改革运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当时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合美国民族最高利益。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主张关税改革的背景。(12分)‎ 指导语 ①注意时空定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 ‎②注意材料信息提取,从世界贸易保护潮流到英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试答: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13分)‎ 试答: ‎ 答案 (1)背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美德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影响: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一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大事记 ‎1449年,英国国王授予制造彩色玻璃的方法专利。‎ ‎1474年,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到16世纪,提水机、碾米机、运河开凿机等工业发明陆续被授予10年的特许证。‎ ‎1551年,法国、荷兰和西班牙也涌现一些专利。‎ ‎1561—1590年,英王批准了有关肥皂、纸张、皮革等物品制造方法的50项专利。‎ ‎1623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规》,授予新制造品的真正发明人以专利证书和特权,这被认为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欧美国家纷纷效仿。‎ ‎1790年,美国以宪法为依据,颁布专利法。其后,法国(1790年)、荷兰(1809年)、俄罗斯(1812年)、墨西哥(1840年)、巴西及印度(1859年)、阿根廷及意大利(1864年)、德国(1877年)、日本(1885年)等国先后颁布。‎ ‎1883年,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14国签订《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1886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0国签署《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1893年,以上两个组织执行管理的国际局合并成立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 ‎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 ‎197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的一个专门机构。‎ ‎1994年,世贸组织成员国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同世贸组织签订合作协定,扩大其对全球贸易的管理作用。‎ ‎——据《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等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依据世界专利制度发展大事记,对专利制度发展进程进行合理分期,并简要阐释分期的依据。(要求:以世纪或年代或××后等表明分期,表述明确,阐释准确清晰。)(12分)‎ 答案 举例1(4阶段):‎ ‎(1)15—16世纪,专利制度萌芽(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和西欧,一些国家开始对工业产品实行专利保护。‎ ‎(2)17—18世纪,专利制度发展。专利制度从西欧国家向其他地区扩展;法治化加强。‎ ‎(3)19世纪末,专利保护制度走向国际化。欧洲国家率先联合推动;保护范围扩大(由工业品扩大到文学艺术作品)。‎ ‎(4)二战后,专利制度全球化。全球性专利保护组织建立,并得到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影响扩大到全世界。‎ 举例2(3阶段):‎ ‎15—18世纪,专利制度产生和发展阶段;19世纪末,走向国际化;二战后,全球化。(依据略)‎ 举例3(3阶段):‎ ‎15—16世纪,专利制度萌芽(开始);17—19世纪末,发展并走向国际化;二战后,全球化。(依据略)‎ 举例4(2阶段):‎ ‎15—18世纪,专利制度产生和发展阶段;19世纪末以来,走向国际化(全球化)。(依据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