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仪礼•丧服传》指出:“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诸侯,此自卑别于尊也。若公子之子有封为国君者,则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别于卑也。”这反映的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尊卑关系,没有涉及到分封制的内容特征,也没有涉及到禅让制和郡县制的特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要求学生结合宗法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宗法制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2.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下列思想主张最接近这一主旨的是(  )‎ A.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B.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C.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B ‎【解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B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的提出迎合了汉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 A项强调的是顺其自然,排除。 C项强调的是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反对君主专制,排除。 D项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需要掌握儒家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分析,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 3. 下图漫画《一锅好汤》中左侧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答案】C ‎【解析】《一锅好汤》中左侧的人物主张法儒向结合,是朱熹的思想,故C正确; A主张实行仁政,排除; B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 D是心学的代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宋明理学,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1. 针对元代行省划界,清人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作者旨在 表 达(  )‎ A. 天险尽去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 B. 分省建置有别于传统行政区划设置 C. 行省难以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 D. 设置行省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元朝的行省,打破了山川地理的天然界限,导致各行省失去了自然天险的屏障,与以前的地方行政区划有明显的区别。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行省制度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原创形式设置的特点,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某学者指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摧毁“权威的根基”的主要措施是(  )‎ A.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B. 实行一系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C. 以财产作为政治权利分配的标准 D. 以“四百人会议“作为常设机构 ‎【答案】C ‎【解析】以财产作为政治权利分配的标准摧毁了权威的根基,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权威的根基”。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梭伦改革,改革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 3. 某水利工程解说词为:鱼嘴与其上游的百丈堤及其下游的内、外金刚堤联合作用,可自动将岷江上游的水流,按照丰水期“内四外六”、枯水期“外四内六”的比例,引入灌区,其工作的原理,满足弯道水流“大水走直、小水走弯”的规律。该水利工程位于下图(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自动将岷江上游的水流”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出于四川地区的水利工程,通过图示可以看出③符合题意,故C正确; ①处于渭水流域,②处于淮河流域,④处于漳水流域,不符合材料岷江的表述,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与地图的解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地图的分析能力。 ‎ 1.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下列选项中属于古代中国外传到欧洲的文明成果的是(  ) ①香料 ②丝绸 ③瓷器 ④佛教 ⑤指南针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①在新航路开辟后从印度等地传到欧洲,排除。 ④发源于印度,排除。 ②③⑤属于中国的文明成果。 综上所述,故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与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古代中国外传到欧洲的文明成果。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 2. 关于古代中国“市”的发展概况,曾出现下列现象: ①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②越之市为虚,多在村场,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 ③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④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④③②①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出现在宋朝;②出现在南北朝;③出现在唐朝;④出现在汉代,因此先后顺序是④②③①,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变迁。需要掌握各个时期市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现象的分析判断出时间。 本题考查对古代市的变迁过程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如图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外传路线图,最早传入欧洲的是(  )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传入欧洲;指南针在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火药在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印刷术在公元13-14世纪传入欧洲,因此最早传入欧洲的是造纸术,依据图示可知,①是造纸术;②是火药;③是印刷术;④是指南针,故A项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考查造纸术外传时间和路线。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四大发明外传时间和路线对图示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造纸术外传时间和路线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分析理解图示的能力。 ‎ 2. ‎1937 年 8 月 14 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庄严宣布:“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被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 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这表明(  )‎ A. 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 B. 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C. 中国决心维护领土完整 D. 日本实行速战速决战略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发表的抗战自卫声明声明书,表达了国民党要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 故选:C ‎。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指的是1927-1937年。①②③④项分别为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史实。因此排除早于1927-1937年的①,故A项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和对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 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1922年中共二大制订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②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与国民党合作。1924-1927年与国民党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得到锻炼并掌握一部分武装力量。 ③大革命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历程,并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④“左”倾错误路线使党领导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 2. 詹姆斯•罗伯逊指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级别越高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1787年宪法对最高政府限权的具体措施有(  ) ①总统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 4 年 ②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④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 6 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是4年选举一次,美国中央是三权分立的机构,美国大法官要总统提名,参议会同意任职终身,美国的众议员任职只有两年。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宪法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美国政体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3. 刘祚昌、王觉非指出英国技术发明有两个优势。一方面是英国行会制度比较薄弱,给技术发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为大机器生产培养和训练了所必需的工人队伍,组织形式、劳动形式以及工业技术。材料≤≤≤≤该处填(  )‎ A. 手工工场 B. 圈地运动 C. 海外殖民 D. 代议制度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所以只可能是手工工场。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当时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革命统一战线 B. 革命的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需要掌握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解题的关键是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文艺复兴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   会情况和价值观。以下不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A.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形成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 C. 世俗政权的发展与此密切相关 D. 市民反对基督教,提倡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资产阶级追求现实生活的思潮以及世俗政权的发展密切相关,当时的市民并不反对基督教。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说法错误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C.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奠定了基础 D.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标志以及意义。 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标志以及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 1.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翻译成近 20 种语言文字,70 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作者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译者们认为,直至今日,重读《红星照耀中国》依然不会过时。事实上,在每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期,“红星”仍在照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该材料旨在强调该著作(  )‎ A. 引发了外国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关注 B. 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C. 为向外宣传红军及争取外部支援的好机会 D. 为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事实上,在每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期,“红星”仍在照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作者是要强调这部书为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革命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革命斗争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红军长征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2. 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该论述出自(  )‎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新民主主义论》 C. 《<共产党人>发刊词》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涉及的是中国民主革命分两步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故B项正确。 A项涉及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 C项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排除。 D项涉及的是农民的重要性,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著作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图,理解准确的是(  )‎ ‎ A. 德国统一局面形成 B. 局部热战形势出现 C. 欧洲冷战风云笼罩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知,美苏分区占领了德国,表明欧洲冷战风云笼罩,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美苏冷战,美苏争夺势力范围,大打代理人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 1. 有同学整理了一份改革开放初期年表(1978-1984)如下,据此关于改革开放进程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1978‎ ‎12 月 12 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 ‎1979‎ ‎7 月,广东、福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 1980‎ ‎4 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 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取消 ‎1983‎ 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 93%‎ ‎ 1984‎ ‎5 月,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大连、连云港等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①从农村到城市 ②从点到线 ③从民间自发到中央决策 ④从对内改革到对外开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同时进行,故④错误; 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 2. 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美国当时的一位总统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这一“新经济时代”(  )‎ A. 奉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 实质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 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D. 主要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凯恩斯可以看出,他强调的应该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所以他写信给美国的总统应该是指罗斯福总统,罗斯福开创的新的经济时代,主要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我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飞船发射地点在图(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上天的情况,它是在我国甘肃的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的,应该是图片中的①对应的位置。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2. ‎1925 年,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的亚当斯(W.S.Adams)观测了天狼星的伴星天狼 A.这颗伴星是所谓的白矮星,其密度比铂大二千倍。观测它发出的谱线发现其出现频移。这一现象的理论依据是(  )‎ A. 万有引力定律 B. 狭义相对论 C. 广义相对论 D. 光电效应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涉及到天体物理学,反映了天体时空的相对性特征,这是广义相对论的内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要求学生结合相对论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相对论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3. 发生在人类历史上的某次运动,其特征是深信人类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人们用批判的眼光看   ‎ 待几乎所有的传统,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旧有机构,重建人类社会、机构和知识,并用所谓的自然秩序为新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次“运动”是(  )‎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人们用批判的眼光看   待几乎所有的传统,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旧有机构,重建人类社会、机构和知识,并用所谓的自然秩序为新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人们用批判的眼光看   待几乎所有的传统,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旧有机构,重建人类社会、机构和知识,并用所谓的自然秩序为新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启蒙运动,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最早出现在(  )‎ 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索姆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当时英国使用了新式的武器,这应该是一战期间英国出现了坦克,结合所学知识,这应该是索姆河战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第1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一战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索姆河战役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2. 某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会议还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该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是对战后的德国和国际秩序的安排,这是德黑兰会议的内容,而在图片中德黑兰应该是在③。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要求学生结合二战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二战的特征和意义,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1. 二战时期,美国罗斯福总统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 1941 年 12 月 7 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 B. 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 C. 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 D. 美国对日宣战表明二战全面爆发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时间特征可以看出,这是日本偷袭完珍珠港以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的演讲。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要求学生结合二战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二战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 2. 英国休谟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克伦威尔)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说得更坏。甚至同一个人英国历史   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第一部名为《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   是处;20 年后他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之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对此理解正确的(  )‎ A. 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性 B. 休谟和艾诗立各自的评价相互矛盾,都不足为信 C. 历史学家的价值判断影响其对人物活动史实的选择 D. 历史人物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的两部作品前后相差20年,英国的社会情状在这20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艾诗立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历史人物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生活时代背景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作者也难以避免。故D为正确选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和历史人物评价都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故A说法错误。 材料显示的是艾诗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相互矛盾,而不是他和休谟的评价矛盾,排除B。 C虽然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 3. 仔细观察右图-“恢复帝制”,从图中可以得出(  ) ①描绘了 1804 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 ②拿破仑权力达到顶峰,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 ③拿破仑邀请教皇参加,说明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④拿破仑仍然需要教皇来使自己的王位更加合法 ‎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拿破仑邀请教皇参加,是为了使自己的王位更加合法,故③错误; 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②④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解题的关键是“恢复帝制”。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1912 年 2 月 12 日,隆裕太后带着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后宣布退位。下列史实和养心殿无关的是(  )‎ A. 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侧 B. 从雍正开始,这里便成为政治活动中心 C. 慈禧慈安曾在这里垂帘听政 D. 坐落在中轴线上,是故宫内廷的主要建筑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乾清宫、交泰宫和坤宁宫是坐落在中轴线上,是故宫内廷的主要建筑,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故宫养心殿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养心殿特点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养心殿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9 年 9 月,在中国人民革命伟大胜利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了第一届全体会议,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正如宪法序言中所说,“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1954 年 12 月)材料二 ‎ 时间 会议名称 涉及内容 ‎1954 年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 1956 年 ‎ 中共八大 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 ‎1978 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980 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①‎ ‎ 1999 年 ‎ ②‎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选编自《历史》必修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果。依据材料,指出 1954 年人民政协发挥的“作用”。‎ 完成材料二表格的填空,并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国以来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答案】【小题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果包括:制定《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决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等。根据材料一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可以回答 1954 年人民政协发挥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我国建国以来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特点,要根据填完后的材料二进行概括。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从1954年到1999年是逐步推进的;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到坚持党的领导作用、人民民主不断发展、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等。 故答案为: (1)成果:制定《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确定国旗、国徽、国歌等;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作用: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促进社会主义改造或推动社会主义过渡。 (2)①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依法治国(人治到法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渐进性。‎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的调动与运用知识、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果,考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954 年人民政协发挥的“作用”,则要依据材料一回答。 (2)本题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利用史料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材料二表格的填空,考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我国建国以来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则要根据填完后的材料二进行概括。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进行历史解释等能力。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54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这就是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近代铁路运输始于 19 世纪 30 年代。1830 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自 1825-1835 年年底之间,英国议会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支持修建铁路。到1838 年末,英国已有 500 英里的铁路。继 1835-1837 年的“铁路热”之后,1844-1846 年间、1862-1865 年间又有两次“铁路热”。1870 年,英国通车铁路长达 15500 英里,建成了全国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 --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且为工甚巨,目前亦颇便于穷民。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彼虽曰自能派人看守防御,设其人为百姓所戕,彼能晏然不问乎?设我百姓为其人所戕,我能晏然不问乎?万事皆可从权,民心必不可失。应谕以中外一体,彼此宜各顺民情。且泰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成使闻知,百姓退无后言,朝延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 --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同治六年(1866 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官员反对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的理由。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小题1】(1)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工业革命,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近代铁路运输体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英国铁路事业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以及铁路自身的高效便捷的特征密切相关。 (2)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中国有官员反对外国人在中国修建铁路,其理由主要包括铺设铁路会危害百姓利益;毁人坟墓,破坏风水;引起民众反抗;招致外交纠纷。从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独立是发展的前提;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抓住机遇(科技革命、全球化),顺应时代潮流等等。 故答案为: (1)特点:发展迅速;形成全国规模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 原因: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的发明(蒸气动力运用于交通);议会立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铁路便捷,效率高。(任选 3 点) (2)反对的理由:铺设铁路会危害百姓利益;毁人坟墓,破坏风水;引起民众反抗;招致外交纠纷。 启示:独立是发展的前提;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抓住机遇(科技革命、全球化),顺应时代潮流等等。(任答 2 点)‎ ‎【小题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铁路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铁路发展的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产生的影响。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涛,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西方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促成观念形态的革命,引发了中西文化的激烈论争。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20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关于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在中国的文化思想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主要形成两派观点即以杜亚泉、章士钊为代表(观点一)认为,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西洋文明会造成“人心迷乱”、“国是丧失”、“精神破产”。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观点二)认为,西洋文明比东方文明优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佩《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的表现,并指出“促成观念形态的革命”的开始标志。‎ 围绕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认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只做选择不加评述不给分。)‎ ‎【答案】【小题1】(1)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面的表现,主要就包括: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观念形态的革命应该是指新文化运动,它开始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对东西方文化认识,选择观点进行评述,我们可以从肯定中华文化,民族合理成分以及打击传统封建文化两个角度上去分析。 故答案为: (1)表现: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思想,动员和指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写出领导辛亥革命也给分);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2)观点一。肯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合理成分;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但没有否定封建的思想文化的落   后性,不利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观点二。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但忽视了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不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主要考查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 知道本题要求学生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解读,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 1. 建筑是有思想的艺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材料二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请指出材料一两处建筑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建造或改建的意图 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的内涵。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建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答案】【小题1】(1)材料中的两处建筑分别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以及圣彼得大教堂,一个是为共和国公民而服务的,一个是为树立教皇的权威的。 (2)材料二中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主要体现为以人为中心追求人的幸福和发展,反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材料中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来说就可以。 故答案为: (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了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或为了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圣彼得大教堂:16 世纪初,为了树立教廷的威信 (2)内涵:以人为中心;追求人的幸福和发展;反对中世纪神权统治(任答 2 点) 选 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大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椭圆形的穹顶,展现给世人一种开阔明朗的世俗情怀,而且整个教堂和周围的世俗建筑十分协调,成为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选 2: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圣母玛利亚怜子之情呼之欲出,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古代艺术品之一;大圆顶呈现真正球面形,为解决跨度过大又没有支撑的难题,米开朗琪罗设计了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条形状的肋进行加固,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创新精神。 (任选 2 点)‎ ‎【小题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学生结合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特征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学生结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内涵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