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2.“夫大块(自然)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先秦时期表现出善生乐死的超然态度,主张薄葬的学派应该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3.下图币面上(铜币)所铸符号,有“明、易、燕”等解释,故又称“明刀”、“易刀”、“燕刀”。其背面常铸有文字或符号,一般都是铸地或铸造炉次的标识。其中背文为“齐”者通常被认为是齐国铸造,其它种类则多称“燕明刀”。据此可知,该货币(  ) ‎ ‎①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和技术 ②有利于牛耕和铁器技术的推广 ‎ ‎③促进了区域性商业贸易的发展 ④主要流通于北方的燕国和齐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D.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 ‎5.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6.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 A.南北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平衡的状态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7.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加强皇权 ‎8.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  )‎ A.均田制遭到破坏       B.土地分配严重不均   ‎ C.均田制的产生     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9.文学作品往往也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唐诗《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  )‎ 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   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   ‎ C.儒释道三家同质化   D.存在思想融合趋势 ‎10.宋太祖问策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赵普的建议是(  )‎ A.废分封、行郡县      B.废三省、置通判       C.收精兵、削实权      D.废丞相、设内阁 ‎11.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 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12.南宋思想家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典籍也列为儒家经典,与汉代五经并称为“四书五经”,这表明(  )‎ A.四书的地位逐渐高于五经                               B.南宋理学体系趋于哲学化 C.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朱熹欲构建新的儒家道统 ‎13.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大权独揽,后设置大学士负责协理奏章和充当权力顾问;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内阁成员来自翰林院编修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宣德以后,皇帝对于下面呈上的意见奏折等,先给内阁草拟批复内容,再由皇帝审核是否批准,票拟制度渐成;嘉靖以后,内阁朝位班次均列六部之上;明神宗万历时期,首辅张居正改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中枢,权力达到顶峰。下面对于内阁表述正确的是(  )‎ A.内阁权力自从形成后就权倾朝野                  B.内阁拟定批答文字影响皇帝决策 C.内阁使得国家机器过分依赖皇帝                  D.明废丞相设内阁使皇权受到削弱 ‎14.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材料表明(  )‎ A.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                                  B.各行业出现新经营手段 C.自由雇佣劳动的状况                                   D.手工各行业发展迅速 ‎15.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 ‎ ‎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天下私有的本质       C.因循反复的特点      D.集权体制的根源 ‎17.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  )‎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C.雅典民主实质是贵族统治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 ‎18.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 ‎19.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 A.推崇绝对真理          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          D.否定人的自然追求 ‎20.公元前5世纪,雅典在伯里克利担任首席将军期间,规定除了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一变化(  )‎ A.体现了“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倒退 C.彻底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D.有利于保障公民内部的平等 ‎21.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雅典民主制度的完善   B.人文精神受到重视   ‎ C.公民群体日益壮大   D.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22.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B.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 C.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D.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23.公元前349年,一位雅典政治家指出城邦的危机:“雅典公民们,你们曾经拿起武器反对斯巴达,保卫希腊的权利。但现在,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你们过去常拯救希腊人,现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却仍坐以待毙。”此种危机最可能是(  )‎ A.公民精神沦丧          B.军事装备落后           C.社会秩序败坏          D.经济发展停滞 ‎24.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新建行省的居民只承担向帝国纳税的义务,而不享有罗马市民的相应权利。为统治这类地区,罗马统治者制订了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 ) ‎ ‎①丰富了罗马法律体系的内容   ②体现了罗马法发展的多元化   ③反映了罗马成文法律的形成   ‎ ‎④保证了平民对法律的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阅读(52分)。(第25、26题为必做题,27、28、29为选做题,任选一题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古代雅典的音乐学校教孩子演奏乐器,还教荷马史诗的选段和抒情诗,并配以乐曲让孩子们边弹边唱,以培养学生的美感、节奏感和旋律感;教育内容除赛跑、跳远、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外,还有游泳、舞蹈和拳击,使青年人身体健壮、肢体匀称、形态健美,并养成坚韧、勇敢、克制等道德品质;结束基本教育后,大多数人就业谋生,少数富家子弟可入国立体育馆,接受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学习骑马、射箭、驾车等军事技术。梭伦改革在立法中明确规定父母必须帮助其子女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子女赡养自己;组织学生参加宗教祭祀、社会庆典、公共集会、法庭审判等实际活动,进行政治道德教育。 ‎ ‎——摘编自《雅典的教育》 ‎ 材料二 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等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可补官。 ‎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 ‎ 材料三 从1952年开始,中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按照苏联高教模式,取消原有系科众多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文理科或多科性理工科大学;以建设单科性专门学院为重点,将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系科专业,分别集中或独立,建立新的专门学院;取消大学中的学院建制,改为校系两级管理,普遍设立专业,按专业培养人才。工科由此成为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比重最大的类别。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 ‎——摘编自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雅典和中国汉代太学教育的主要内容(4分),并简析各自教育的目的和形成不同教育的原因(16分)。(20分)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概括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特点,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影响。(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以下为选做题,请从27题、28题、29题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题号。‎ ‎27.(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 ‎——摘自《淮南子·要略》 ‎ 材料二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 ‎——《商君书》 ‎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6分)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9分)‎ ‎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面材料是日本各界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对中国现状的叙述: ‎ ‎《万朝报》直陈:“自称中华,视他国为夷狄,尝不能摆脱中华不以夷狄为敌的迷信”。嘲笑日本为“模拟欧洲文明之皮相的小岛夷国”。荒尾精在1894年10月《对清意见》一书指出:“在各省设置总督巡抚,任以兵马权,统领绿营军,恐其背叛,割财政权予布政使,储粮权予粮储道,武器权予兵备道。”各地总督巡抚“各自任意制定兵制,进行训练”全国八旗绿营80余万兵,但除“练军”外,皆为手执大刀长矛的旧式兵,士气操练均无可观之处。旅顺失陷前,清军共30余营,但“六统领互不相系属”,“诸将互观望”,“致以北洋屏障措手让人”清军四支水师“皆处于半独立状态,甚至暗地里将对方视为敌人”。尾崎行雄在1895年的《支那处分案》一书中写道:中国人“知道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尚不知国家为何物,焉有国家思想乎?” ‎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认为中国甲午战败的原因。(8分) ‎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 ‎29.(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材料 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人,幼年的史良跟随身为塾师的父亲读书,常听父亲讲述屈原、文天祥、史可法、洪秀全等故事。1922年,史良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史良半工半读,课余兼做社会工作,得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期间她还主编了杂志《雪耻》,宣传民族独立,反对列强侵略。1927 年被扣上了有“思想问题”的罪名,在狱中,她看到一些共产党员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1年起,史良开始当律师。她立志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保障民众的合法权利。史良是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史良利用外事活动, 热情地向国外朋友介绍中国妇女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侵略战争的意愿。 ‎ ‎——摘编自祝小茗《七君子之“史良”》 ‎ ‎(1)根据材料,概括史良的优秀人格品质。(7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史良优秀人格品质形成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A C D B D C A D C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A B D A B D B C A A ‎25.(1)古代雅典教育的主要内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国汉代太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儒家经典教育。(或儒学教育)(4分)‎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健全的合格公民。(或培养有文化、有修养、有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2分)。汉代太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封建官僚。(或政治管理人才)(2分)‎ 古代雅典教育产生的社会原因:雅典高度发达的工商业奴隶制经济的需要;公民民主政治的需要(或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6分)。汉代教育产生的社会原因: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6分) ‎ ‎(2)特点:以工科为主;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统一。(2分)影响:加速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忽视了人文学科;影响了教育长期协调发展。(任意两点3分)‎ ‎26.【答案】示例: ‎ ‎(1)赞成第一种观点:科举制对历史发展起消极作用(2分) 理由:科举制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摧残民主启蒙思想;科举制强化传统儒学教育的正统地位,不利于近代新式学校发展和教育近代化;科举制单纯以考试成绩录用人才,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受到压制;科举制忽视科技知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举制选拔的人才缺失科技和实用知识,无法满足近代工业发展的人才需要;科举制毒害、摧残知识分子。(每点2分,任四点即可,满分8分) (2)赞成第二种观点:科举制庋对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2分)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 ‎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分) 促进了唐诗的繁荣;(2分) 促进了古代儒学教育的发展,弘扬了重文重教的社会风气;(2分)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和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任答四点8分)‎ ‎27.【答案】(1)动力: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6分) ‎ ‎(2)理念: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3分) ‎ 贯彻: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6分)‎ ‎28.【答案】(1)原因:①在思想层面上,认为清政府拘泥于妄自尊大的华夷思想,消极对待精神与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改革。②在军事制度上,固守封建性的军制。③军事割据导致中国未能建立统率全局的作战指挥系统。陆海军之间及内部都缺乏协同作战机制。④在民族观念上,无近代国家思想,无爱国观念。(8分) ‎ ‎(2)政治:使中国两半性质大大加深;掀起救亡图存运动高潮。(3分) ‎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分) ‎ 思想:学器物到学制度。(2分)‎ ‎29.【答案】(1)品质:爱国主义;坚持正义;维护和平;勇于实践。(7分) ‎ ‎(2)原因:中国近代社会的内忧外患(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良好的家庭教育;深受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感染;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爱国精神的影响。(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