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 学年重庆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 试卷 (满分 100 分,时间 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顺序号、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上,准考证号码还需用 2B 铅笔准确涂写。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请认真书写,规范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 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C.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2. “封藩建卫”是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各 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了宗法制统治的奴隶制大国。据此 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稳定了周王朝的政治秩序 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依据 C.巩固和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 D.有利于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3.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4. 《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 述,正确的是(  ) 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 ③对天子定期朝觐并交纳各种 贡赋 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 中国古代视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朱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 的郑贵妃生皇三子朱常洵,神宗企图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 15 年 的斗争,最终神宗被迫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 局说明(  ) A.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 C.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 6.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 722 年——公元前 479 年,诸侯朝齐晋楚者 33 次,朝周王者 3 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B.分封制已趋于解体 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 7.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 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8. 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 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 务……这反映了九卿(  )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9.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 36(后增至 41),设县约 1000 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 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 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 见,郡县制与周代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10. 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  ) A.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 B.西汉的制度最优 C.制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 D.郡县制存在弊端 11.《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 典。”为解决汉高祖推行的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 A.设置中外朝 B.杯酒释兵权 C.诛杀异姓王 D.实行推恩令 12.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 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 C.汉代朝廷礼仪规范混乱 D.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 13.东晋人葛洪评论察举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 怯如鸡。”这表明东汉末年的察举制(  ) A.是世官制的延续 B.为科举制所取代 C.其弊端日益突出 D.具有历史进步性 1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 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 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 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 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扩大了政权基础 B.摧毁了门阀政治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15.《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 的机构是(  ) A.门下省 B.谏院 C.都察院 D.御史府 16.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 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 C.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重 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1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 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 18.“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 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强化皇权 C.分权制约 D.控制地方 19.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 三丈犹拥被”的感慨。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 A.丞相制的废除 B.内阁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军机处的设置 20.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 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21.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 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该机构(  ) 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B.能够参与中央决策 C.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D.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22.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 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 23.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或 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了 (  )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政治决策呈现封闭特性 D.政治决策的高效率 2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 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  ) A.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意图 B.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 C.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 D.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 25.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 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 了(  ) 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2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 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7.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 .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 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 (  ) A.小国寡民 B.城邦政治 C.直接民主 D.轮番执政 28.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 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C.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29.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 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力 C.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D.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30.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 594 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 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 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因债务流落异邦的人,也都 回来了。”材料中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是(  ) 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C.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首创了陶片放逐法 31.下列关于伯利克利时代的雅典公民克里同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 ①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 ②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 ③领取了一份国 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④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 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33.公元前 453 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 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34.“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了刻有 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 5 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 190 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 14 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D.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35.《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 A.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36.212 年,罗马帝国颁布《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 民的法律地位。这一规定(  ) A.表明罗马法进入成文法阶段 B.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帝国统一 C.确保了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D.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7.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罗马法 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38.右图是《罗马法原论》的著作目录,由目录可以直接得出罗马法(  ) A.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保护平民利益 C.强调法律至上,追求公平正义 D.体现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精神 39.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 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 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说明(  ) 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40.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 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C.罗马法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 D.罗马法为今天欧美国家直接使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第 41 题 17 分,第 42 题 20 分,第 43 题为 3 分 卷面。) 41.(17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 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备员充数的 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私人,家臣也),及叔季 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 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 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 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秦朝和汉初的“三公”具体指哪些职官?(3 分)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 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6 分) (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8 分) 42.(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在位时,大施肉刑,因施劓刑而致“断劓盈 车”,因施宫刑而致“所割男子之势积如山”。秦简《法律答问》载:“或盗采桑叶,赃不盈一 钱,何论?赀三旬。”偷采别人的桑叶,虽不满一钱,却被罚服三旬的瑶役,足见秦律对盗 窃罪惩罚之重。按秦律规定服劳役一日折合八钱推算,罚瑶三旬即罚款为盗窃所得的二百四 十倍以上。从秦简《法律答问》中可以看出,秦帝国的确“事事皆有法式”,即如穿鞋这样的 事情,法律中居然也有规定,所谓“毋敢履锦履”就是证明。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 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 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 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 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 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材料三 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 逃脱惩罚。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 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 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 前为自己辩护。 ——西塞罗 材料四 虽然法律已经颁布,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 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 中。”公元前 254 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乌斯公开传授法律知识,解答人们 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广受欢迎。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律的特点。(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6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法体现的原则。(6 分)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罗马法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4 分) 43.(3 分)卷面分。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答题规范。 高一半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B A B C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D A D D C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B C B A B C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B D D C B D D B B 41. (17 分) (1)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3 分) 变化:“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2 分) 原因: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2 分) 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2 分) (2) 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2 分) 举例: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这些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天 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2 分。任举一例即可) 材料三: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2 分) 举例: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 到顶峰。(2 分。任举一例即可) 42. (20 分) (1) 严刑酷法;轻罪重刑;法网严密。(4 分) (2)法制观念: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6 分) (3)原则:重证据;法律至上;不起诉不受理;疑罪从无;辩护制度等。(6 分) 变化:由秘密走向公开;由祭司贵族垄断到平民参与;平民由知道到理解法律内容(4 分) 43. (3 分)卷面分 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答题规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