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C排除;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 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D. 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答案】A 【解析】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所以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为了强化儒学教育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故选择A,排除C;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是西汉而不是唐朝,故B错误;文庙的兴修开始于唐朝,而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D错误。 3.《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 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 B. 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 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D. 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洛阳,并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重新繁华起来,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洛阳,无法体现南方士族北迁,排除B;北魏暂时统一了北方,并没有统一全国,D错误。 4.《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 A. 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B. 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 C.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 D. 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宋代“商业革命”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D选项“商帮及会馆”明显不符合宋代史实,是明清时期的,不正确,符合题意。进一步可知,ABC三项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5.下表为关于客家人来源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出处 观点 客家中原说 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古代移民 客家土著说 认为客家是古代南迁汉人与闵年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 2007年美国学术杂志 《Y chrotmosomes of prehistic p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里面有组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客家人的中原基因占了很大比例 A. 客家人与中原有极为密切的历史渊源 B. 西方学术研究成果比中国丰富 C. 古越族与中原汉族通婚形成了客家人 D. 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山区 【答案】A 【解析】根据“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古代移民”“客家是古代南迁汉人与闵年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客家人的中原基园占了很大比例”,表明关于客家人来源的三种不同观点都认为客家人与中原有极为密切的历史渊源,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客家中原说”,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山区”,排除D。 6.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雍正年间制定的“冲繁疲难”制度不仅打破了天下州县官尽由吏部选用的权力格局,而且更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官员的选用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的变化,故AB项排除。 7.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士大夫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文化运动开始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逐渐兴起,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指导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亡深重。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序幕,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要求选择对应错误的一项。 8.据相关资料显示: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说明了 A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C. 中国对苏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 D. 中苏已经由敌对关系转变为盟友 【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主要是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说明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B正确;A是1937年9月已经形成;C是建国后实施;D中盟友不符合事实。 9.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答案】C 【解析】内河航行权是在《天津条约》中丧失的,故A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错误;由材料“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可知,中国被损害的部分主权被废除,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的巨大贡献,故C正确;1943年的平等条约的废除不能说明中国最终独立,故D错误。 10.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B.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政府,以及大会代表和政府委员均有一定的民主人士参加等信息来看,这次会议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即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故答案为A项。B项,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排除;C项,1949年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1954年宪法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原则,排除。 1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 A. 阶级斗争 一国两制 无私奉献 B. 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 C. 市场经济 勤俭节约 休闲娱乐 D. 和谐文明 注重环保 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B项中的流行语都出现于80年代,故选B项;A项中阶级斗争属于文革期间,C项中市场经济属于90年代,D项属于21世纪以后。都不完全符合20世纪80年代,排除。故选B。 12.下面是1980~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亿美元)。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中国: 年份 农业产品 燃料和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80 43.80 64.80 -21.00 49.60 10.30 39.30 87.10 122.00 -34.90 1985 62.40 44.90 17.50 77.80 24.20 53.60 99.40 331.50 -232.10 1990 10060 78.50 22.10 65.60 28.20 37.40 446.10 423.90 19.20 1995 150.00 161.00 -11.00 84.10 109.90 -25.80 1250.10 1041.40 208.70 2000 163.80 195.40 -31.60 124.30 339.40 -215.10 2198.60 1698.80 499.80 2005 287.10 451.90 -164.80 312.70 1196.10 -883.40 7003.40 4931.40 2072.00 2009 40880 766.20 -357.40 343.30 2504.60 -2161.30 11247.10 6751.70 4495.40 A. 经济规模接近西方水平 B. 农业增长速度缓慢 C. 农矿产品竞争力较强 D. 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 【答案】D 【解析】根据1980~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看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大幅度超过进口额,说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无法反映经济规模,排除A;农产品出口与进口差额较大,并不能说明中国农业增长速度缓慢,排除B;从表中数据看出,农矿产品出口与进口差额很大,说明中国农矿产品竞争力较弱,C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 13.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医院以济疾苦。”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所学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洪仁玕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二指出“物质改革”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对待东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的原因及其实践。 (4)材料四表明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阶段性特征。 【答案】(1)态度: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2)事件:洋务运动 态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原因: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 实践:戊戌变法 (4)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要结合国情不可照搬。 特征: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阶段,学习西方的技术;甲午战争以后,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可知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从“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可知其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2)从材料二中的“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洋务运动;从“限于物质方面”,可知其态度为中体西用。 (3)从“19世纪末”,可知洋务运动失败;从“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开展了戊戌变法。 (4)从材料中的“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可知他认为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要结合国情不可照搬。根据所学,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中国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答订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普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作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又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 角度:日本侵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 角度二:民族团结。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说明举办此活动的意义可以启迪国人认识中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根本保证; 角度三:国际合作。美、英、中等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体现加强国家对话、协商、合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基本途径; 角度四:否定历史。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事实、妄称“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告诫世人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避免悲剧重演。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田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015年中国政府将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本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论证说明,角度明确,史论结合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影响 15.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商办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材料三 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 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历史必修二教材(人教版) 请回答: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年至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 (3)依据材料三,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 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严重下降;外企一直占据主导。 (3)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解析】(1)鸦片战争之所以是一块界碑是由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人民开始反封建和反侵略的革命斗争;经济上则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综合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比重严重下降;外资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3)根据“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等内容可知此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挥在那的因素主要有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的破坏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