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十五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十五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据有关统计,1956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有2 000篇以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  )‎ 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 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 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 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 解析:选A。1956年中共确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学术研究成就突出,没有反映科技发明硕果累累,故B项错误;C、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2.(2018·福建漳州模拟)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解析:选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5月份才有具体的结论,材料中的“1978年2月”与之不符,故A项错误;“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 可以看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故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底召开,与材料所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的真正贯彻落实是在思想的拨乱反正后,“1978年2月”思想还没有太大的解放,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南京模拟)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这一措施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 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 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因此A项不是材料中措施实施的目的,B项是材料中实施的措施所产生的作用,而不是本质目的,C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A、B、C三项,根据“1952年和1953年”“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可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国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故D项正确。‎ ‎4.(2018·江西赣州期末)1954年秋,毛泽东亲自发动了由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而展开的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斗争。1955年,由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进而变为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些斗争(  )‎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B.反映出“双百”方针遭到肆意破坏 C.集中体现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思想主流地位 解析:选D。根据“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的斗争”“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可知,‎ 这些斗争不利于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故A项错误。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虽然这些批判不利于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主流文化的确立,故D项正确。‎ ‎5.(2018·河北唐山模拟)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  )‎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 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解析:选B。1977年恢复高考,故A项错误。“文革”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质不高,故B项正确。“文革”时期的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C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说法错误。‎ ‎6.(2018·四川凉山模拟)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 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的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 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 C.科技发展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 解析:选C。当时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的封锁,‎ 故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体现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的愿望,反映出当时科技发展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学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7.(2018·湖北黄冈模拟)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这一变化(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表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 C.表明社会公平秩序重建 D.表明拨乱反正彻底完成 解析:选C。“四人帮”倒台标志“文革”结束,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故B项错误。“严格考试,择优录取”体现了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拨乱反正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展开,故D项错误。‎ ‎8.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提出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 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B.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改变 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解析:选D。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农村职业教育,并未牵涉农业生产,故C项错误。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D项正确。‎ ‎9.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解析:选A。根据材料“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可知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A项正确;据材料“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可知只涉及教科书而不是义务教育的普及,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只是确定教材符合国家标准,而不是否定传统教育,故C项错误;据所学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故D项错误。‎ ‎10.(2018·湖南八校联考)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但不能由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但不能由此说明美国科技水平一直领先,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这反映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D项正确。‎ ‎11.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解析:选C。历史证明,推荐上大学的办法完全违背了教育规律,扭曲了人才观。1977年恢复高考促进了教育春天的到来,也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它为全体人民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12.1992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天舟一号”的首飞,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收官之战,为空间站阶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关于该发展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 B.它是我国世纪之交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C.它表明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 D.它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 解析:选B。“首个”一词说法错误,A项排除;1992年到2017年的航天规划目标的完成,表明我国世纪之交航天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是在1970年,故C项错误;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是信息技术,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唐山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 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15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以迄于明清”得出延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一“时加修正”得出不断发展完善;根据材料一“防闲之法益密”得出选拔方式规范;根据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得出公平公正,影响深远。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第(2)问的第一小问异同点,异:根据材料一“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得出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根据材料二中“高考的全称是……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 得出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第二小问看法,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 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 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 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 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 ‎14.(2018·江西红色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 目的地(国家 和地区)‎ 留学人数 费用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 苏联东欧等29个国家和地区 约10 000余人 公费 ‎ 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 ‎49个国家和地区 约1 600‎ 余人 公费 ‎ 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 ‎103个国家和地区 约30万人 自费 ‎ 为主 ‎——据戴学稷、徐如《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 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1997年)‎ 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留学状况。根据材料可从目的地的方向变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主要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众多国家)、目的地数量的增长、留学人数的变化、出国留学生费用来源的变化等角度任选一个角度提取信息,结合当时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状况分析原因即可。‎ 答案:示例: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 历史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重视教育的投入;全球化的推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