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专题(三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专题(三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综合检测(三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解析:选B 据材料《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解析:选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C项错误;材料中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D项错误。‎ ‎3.(2019·山西名校联考)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而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所以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这思想(  )‎ A.促使洋务运动突破了器物层面 B.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体的联系 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D.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解析:选B 由“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等信息,可以得出郑观应意识到了商业发展需要政府和国会的支持与保护,故选B项;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4.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 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力图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化以挽救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 ‎5.严复指出,这种“保商之政”,对于国家工商业的发展,“名曰保之,实则困之,虽有一时一家之获,而一国长久之利,所失滋多”,只有“翕然反之”,才能使“主客交利”。这说明严复(  )‎ A.反对国家保护自然经济 B.认为正常的中外贸易交流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利益 C.认为“保商之政”对于国家毫无作用 D.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 解析:选B 严复认为“保商之政”不利于工商业的长远发展,只有“翕然反之”,正常的中外贸易交流才能有利于一国的长久之利,故B项正确。‎ ‎6.夏曾佑在1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说:“《原富》(《国富论》)前日全书出版,昨已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这反映了(  )‎ A.救亡图存推动出版业迅速发展 B.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制度变革 C.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D.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社会时尚 解析:选D “昨已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表明《原富》在当时知识界就已经让很多人觉得难读难懂,买书只不过是附和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时尚而已,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 ‎7.1905~1911年,清廷举办了七次留学毕业生归国考试,考试内容为学科门类及经史之学,合格者授予进士或举人出身。七次考试共有1 388人合格,其中留欧美学生占9.8%,留日学生占90.2%。由此可知,当时(  )‎ A.财政投入促进日本教育质量提升 B.日本是中国学生主要留学目的地 C.清廷原封不动坚持传统选官制度 D.欧美各国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选B 七次留学毕业生归国考试共有1 388人合格,其中留欧美学生占9.8%,留日学生占90.2%,这说明当时日本是中国学生主要的留学国家,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8.(2019·河北辛集中学模拟)“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C.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选C 材料中“人权”指的是民主,“进化论”指的是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B项属于洋务派的思想主张;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 ‎9.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解析:选B 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胡适作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两项错误。‎ ‎10.1923年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王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被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之精神,体现清华教育的宗旨。其中有一段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 A.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 B.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C.古今贯通的治学理念 D.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解析:选A 材料“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反映出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11.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 B.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继承传统并且发扬儒学 解析:选C 陈独秀“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并非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联系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确实批判传统,故答案为C项。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的是康有为,排除A项;这是辩证、全面地看待传统文化,并非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是批判地继承,并非只是继承和发扬,排除D项。‎ ‎12.长沙文化书店是湖南新文化运动的重镇,共销售40多种新文化刊物。有学者根据档案史料,编撰下表:1920年9月~1921年3月长沙文化书店销售杂志情况一览表(单位:本),对此表解释合理的是(  )‎ 期刊名称 数量 销售对象 劳动界 ‎5 000‎ 工人、平民 新生活 ‎2 400‎ 平民 新青年 ‎2 000‎ 学生 少年中国 ‎600‎ 学生 A.湖南长沙工人文化程度在全国是最高的 B.湖南新文化运动有由精英走向平民趋势 C.青工逐渐成长为湖南新文化运动主力军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选B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购买杂志的对象中工人、平民的数量最大,说明湖南新文化运动影响着广大的工人和平民,反映了湖南新文化运动有由精英走向平民趋势,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此种论调盛行于1865年至1894年,代表人物为曾国藩、李鸿章、薛福成等人。此种论调认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的,所谓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是形而上的,西方文化是形而下的。孔子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西方的器械精巧,工艺精湛,是我们应该学习搬运过来的。‎ ‎——胡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 材料二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于是他们重搬儒术,利用当时封建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依据孔子儒经实现他们的维新大业。可以说,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是依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欲托孔子以行其术”。‎ ‎——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关系的实质,并简要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重搬儒术”的原因,并说明维新派“迷恋传统文化”与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的不同。(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盛行于1865年至1894年,代表人物为曾国藩、李鸿章、薛福成等人”‎ 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积极的角度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结合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的内容分析。‎ 答案:(1)实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维护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制度。‎ 评价:传播了西学,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只能失败。‎ ‎(2)原因:中国有迷信孔子的传统社会心理;可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比较弱小,尚不能提出科学的纲领。‎ 不同:维新派“迷恋传统文化”是为了便于进行维新变法,以改变孔子儒学统治下的中国;而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则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儒家思想,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专制统治。‎ ‎14.(2019·广西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04年清政府《奏定大学堂章程》对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计划和规定。‎ 序号 学科 课程计划 ‎1‎ 经学科 分设周易、尚书、毛诗(诗经)、春秋左传、春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理学十一学门 ‎2‎ 政法科 分设政治、法律两学门 ‎3‎ 文学科 中国史、美国史、中外地理、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日本文学等八学门 ‎4‎ 医科 设医学、药学两学门 ‎5‎ 格致科 分设算学、星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地质六学门 ‎6‎ 农科 分设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四学门 ‎7‎ 工科 分设土木、机器、造船、造兵器、电气、建筑、应用化学、火药、采矿及冶金九学门 ‎8‎ 商科 分设银行及保险、贸易及贩运、国税三学门 围绕表格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 解析:本题以《奏定大学堂章程》为切入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需结合设问要求,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首先,理解材料信息,可从表中京师大学堂“学科”“课程计划”的相关内容方面确定论题为“京师大学堂的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特点”。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对论题进行论证,根据表中“课程计划”一栏相关信息可知,传统经学教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已经涉及西方近代政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故可知科目的设置和学习的内容体现了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另外还可从课程设置目的方面考虑。总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即可。‎ 答案:示例:论题:京师大学堂的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特点。‎ 阐述:晚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创立了京师大学堂。其在课程的编排中,虽然传统经学教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更多的课程,如格致科中的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地质学门,工科中的电气、应用化学、火药学门,商科中的银行、保险等学门都呈现了教育近代化的特征。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进而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富强,所以京师大学堂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特点。‎ ‎(注: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