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统招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统招班)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统招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汉朝的刺史 C. 唐朝的节度使 D. 宋朝的枢密使 ‎3.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按军功选官 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 ‎4.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5.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6.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7.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10.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12.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13.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14.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 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议会对内阁负责 ‎15.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16.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  )‎ A.代议制 B.分权制 ‎ C.共和制 D.联邦制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18.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19.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20.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英国《权利法案》‎ ‎21.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2.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A. 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 ‎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2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25.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26.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28.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 ‎29.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30.在近代中国,系统的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二、非选择题(10分)‎ ‎31.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6‎ 分)面对危机资产阶级有哪些探索活动?(4分)‎ ‎ ‎ 上饶县中2021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 史(统招班) 答 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D C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C B D D C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C D B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31.(一)过程:(6分,答到3点可给6分。)‎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活动:(4分)‎ ‎(1)康有为、梁启超掀起了维新运动,走立宪道路 ‎(2)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走共和道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