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大路中学校2018-2019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璧山大路中学校2018-2019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大路中学高2020级3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枢要”“机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劝削弱的趋势 ②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④这种演变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3 .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4.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B.宗法制仍有影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5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6. 秦朝三公九卿制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家国体制,它调和了战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并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雏形。这反映出三公九卿制度 A.构建了完全意义上的国家机构      B.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官僚制度 C.体现了若干权力分化制衡因素      D.代表着皇权政治的真正崛起 ‎7.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 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 ‎8. 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 A.官员选拔日益严格         B.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C. 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D.政府机构趋向精细 ‎9.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10. 中国历史上,某一朝代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体现了古人的制度创新。该制度是 A.秦代的郡县制       B.汉代的刺史制             ‎ C.唐代的三省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1. 严复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熠矣。”‎ 这场战争之后(   )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2.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3.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6.1891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为“天猪教”。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的江山”。‎ 下面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   )‎ A.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B.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此举是为了愚弄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D.把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 ‎17.   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9.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21.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同意国共两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22.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4.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确立了“持久消耗战略”,提出“以空间换时间”,“一心一意抗战下去,以承接中国问题随世界战争结束而解决的自然机运”。由此可见,其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战”方略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准备做出巨大的牺牲换取胜利 B.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C.依靠国际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 D.单纯地依靠政府和军队消极抗日 ‎25.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论党》中提出:“当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而当革命脱离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时,革命就失败。”下面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 ) ‎ A.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长征的胜利 C.国民革命失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6.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抗战的作用是 ( )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B.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正面战场胜利 ‎27.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 ‎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28 “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这里的“异端邪说”是指( )‎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枪杆子出政权理论 D.城市武装起义理论 ‎29.“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该宣言的发表(  )‎ 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 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30.“中国的革命正是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  )‎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主要目的(5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2)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有何特点?(5分)‎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6分)‎ ‎(4)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但权力的集中又容易导致专制,以近代美国和英国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达到中央集权,又避免了专制的?(4分)‎ ‎32(20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 材料三 ‎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8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6分) ‎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6分)‎ 高2020级3月考历史考参考答案 一、单选(60分)‎ ‎1—5 CBCCA 6—10 CDCAD 11—15 CADAC ‎ ‎16—20 BCCCC 21—25 CCACC 26—30 AABCC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 (20分) (1)(5分) 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3分)‎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分)‎ ‎(2)(5分)①措施:秦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朝:设刺史;宋在地方设通判,负责监察地方州郡长官。(3分)‎ ‎②特点: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皇权。(2分)‎ ‎ (3)(6分)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愈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2分)‎ 影响: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言之成理即可)(4分)‎ ‎(4)(4分)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同时规定三权分立,彼此间互相制约,又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采用任期制,从而防止了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人权力过大而形成专制。(2分)‎ 英国: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议会限制,没有实权,国家权力集中在议会和内阁,它们分别行使全国立法和行政最高权力。议会和内阁互相制约。(2分)‎ ‎32(20分)‎ ‎1(8分).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2.(6分)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 3.(6分)理解: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