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 ‎ ‎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A.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 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 “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 礼法并施是强国之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 强调的是通过修己来实现“安人”“安百姓”的目的。孟子的“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大意为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再结合荀子的王道仁义可知,儒家思想家都主张把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结合起来,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礼乐制度,排除B;“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排除C;礼法并施只是荀子的主张,排除D。‎ 点睛: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和辨别等能力,可以考查背景、主张、结果、影响等,比较的角度可以是相同点也可以是不同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三者主张中隐含的信息,即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结合。‎ ‎2.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 A. 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 孟子反对孔子的思想主张 C. 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 孔孟政治理想不符合当时时代要求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二者之间是统一的,故A、B两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是法家思想,仁政并没有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孟子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D项正确。‎ ‎3.‎ ‎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 反映孔子“正名”主张 B. 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 C. 卫国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 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反映孔子“正名”主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说明卫国国君可以在卫国再分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专制”制度是秦始皇时期建立的,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春秋末期的卫国,仲叔拒绝了国君的分封而要求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说明礼乐制度趋于崩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4.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商鞅 B. 孔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礼义是圣人制定的,但并非圣人的本性。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在于他能约束本性,追求性情以外的事物,于是制定出礼义和法度。该言论最早出自儒家的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C符合;商鞅主张法治,孔子主张“仁”、“礼”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选C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 ‎【名师点睛】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同时主张“性恶论”,人生来是恶的,但凭借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5.‎ ‎ 《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 人本主义 B. 积极入世 C. 重道轻器 D. 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做官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学问;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意思是天下有道德和正义,就用它来约束自身;天下无道德和正义,当身体力行去追求它。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积极的入世观点。ACD是错误的。故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思想 ‎【名师点睛】儒家与道家在人生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儒家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儒家思想高扬“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全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而道家却是消极顺从的,超越社会与现实的重重枷锁,个人的心灵净化中实现无我的和谐超脱,对社会则超然视之。‎ ‎6. “汉儒惩秦专制之失,略袭其旨,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据此判断,“汉儒”的做法是 A. 提出罢黜百家 B. 宣扬天人感应 C. 主张儒法并用 D. 强调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思想的统一,进而扩展到政治的统一,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宣扬天人感应其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但是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君主的肆意妄为,与材料中的“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相吻合,故B项正确;儒法并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强调三纲五常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7. 我国古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列出了165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龙未央等。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8. 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 ‎①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 ‎②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 ‎③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 ‎④使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可知宋明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故②正确;根据“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宋明理学具有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的作用,故③正确;题干体现不出以“礼”为核心,排除①;西汉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排除④;故②③正确,选C。‎ ‎【名师点睛】‎ 尊重材料,准确解读材料,才能不跑题,选出正确答案。材料无法体现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排除①;再者,准确把握历史知识,不能把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朝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混淆。‎ ‎9.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道教地位上升 C. 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戒”反映的是佛教,“不叛逆君王”是儒家的忠君思想,唐代的“道教”经典既有“戒”又有“不叛逆君王”,结合起来来看就不难理解材料主要是反映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而BCD均不能完整全面的揭示材料的主旨,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例如本题的“戒”、“不叛逆君王”等关键词语。‎ ‎10. 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 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 中外思想冲突不断 C. 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 佛教的影响力较大 ‎【答案】D ‎【解析】材料涉及佛教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外思想冲突不断,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据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可知佛教的影响力较大,故D项正确。‎ 点睛: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解题的关键。‎ ‎11. 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发展滞后 B. 新的思想因素 C. 专制统治干涉 D. 商品经济推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教和佛教主张素食养生,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兴起,故新的思想因素影响了饮食结构,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发展滞后,故A排除。专制统治干涉与饮食结构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商品经济推动,应该促进饮食结构多元化,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道教和佛教·影响 ‎12. 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西汉 宋朝 经学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 ‎《孟子》)‎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程朱理学,题眼是“宋朝、《孟子》”。学习内容的变化与宗法制度的瓦解无关,故A项错误;“仁政”理念是先秦思想家孟子所提倡的政治思想,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在明朝中期以后才得到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是维护封建统治和束缚人们的思想的工具。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材料主要考查的是王守仁的陆王心学,强调心是世界的本源,各行各业都要从自己的心出发,干好本职的事业。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13. 下面是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对此表解读错误的是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A. 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B. 宋代民办书院的繁荣与理学的发展有关 C. 民办书院比例下降制约古代文化的发展 D. 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 ‎【答案】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教育·书院的发展演变 ‎14. 朱熹说:“须是穷得理多,然后有贯通处。心无限量,如何尽得?物有多少,亦如何尽得?但到那贯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下列主张在道理上与之相通的是 A.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C.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朱熹强调的是“格物致知”的思想,“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强调的是仁存乎于人的内心,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指的是佛在心中,不必外求,与题目不符,故B项错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反对向外求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指的是量变引起质变,与材料中的格物致知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 ‎15.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 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 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D. 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了解比较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B项不正确;D项不符合李贽;布鲁诺和李贽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了专制制度。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布鲁诺 ‎16. 李贽提出了“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论断,该论断 A. 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全面否定 B. 表达了对道学家虚伪说教的无情嘲讽 C. 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有力鞭挞和批判 D. 反映了思想家对传统道教的极力排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穿着儒雅,行为却像猪狗一样的无耻。李贽对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谓一针见血,句句中的,所以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17. 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口口□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口□口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口口口中的内容应该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该思想家持有“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据相关史实,该人应该是主张法治,反对君主专制的黄宗羲,故B项正确;王阳明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错误;AC两项均无法治观念,错误。所以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5)并没有彻底否定儒学,个人修养与价值观追求仍是儒家的主张,仅是对传统儒学中不适合时代潮流的部分内容进行批判,并提出相应的新主张,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18.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 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 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 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未体现顾炎武对明代学术的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重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世致用精神,故C项错误;题干中“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故D项正确。‎ ‎19. 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该材料主要表明 A. 中国古代科学侧重于实用性 B. 传统科技中也有近代科技成分 C. 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 D. 中国传统科技在现代仍很发达 ‎【答案】A ‎【解析】题目中列出的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表明了我国古代科技侧重于实用性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科技发明没有近代科技成分,故B项错误;“四大发明是传统科技的典范”与题目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传统科技在今天并不发达,故D项错误。‎ ‎20. 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A. 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 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 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 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仅是阐释了其在乾隆初年“无用”但无法说明统治阶级的抵制,故A项排除;据题干中“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可看出其技术并存在致命缺陷,故B项排除;“传统观念的制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可以得出铜活字在当时是没有市场的,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活字印刷术 ‎21. 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 ‎①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②开始统一度量衡 ‎③维护思想上的统一 ‎④应用数学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材料内容,②最早出现于秦朝,而材料并没有体现思想统一,故③错误。从“令海内都同”、“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可知①④正确。故本题选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2. “关公战蚩尤”是流传较广的一则神话。据考证,该神话以片段形式散见于御祭文、类书、道藏经、笔记小说、盐法类政书、地方志书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这说明 A. 神话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追求 B. 神话因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 C. 佛道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 D. 研究神话叙事必须溯源而循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有多种文本流传”“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等信息说明了深受人们欢迎与喜爱,具有一定的追求价值,故A项正确;“缺乏研究价值”的表述不合史实,人们的欢迎程度就说明了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B项排除;“颠覆”与题干中“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不一致,故C项排除;神话不具备真实性,怎么去“溯源而循”,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神话传说 ‎23. 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符合下图秦朝标准字体的是 A. 圆弧,富有奇趣”‎ B.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C.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A是草书的特点,B是小篆的特点,C是隶书的特点,D是行书的特点。由于小篆是秦朝的官方文字,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艺术 ‎【名师点睛】汉字与书法 ‎(1)文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标准字体:籀文)——春秋战国:混乱——秦:书同文(小篆、隶书)‎ ‎(2)书法:‎ 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24. 在世界文明史上,唯独中国汉字一直沿用至今。“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下列对汉字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C. 既“音美”又“形美”‎ D. 由象形文字逐渐发展为表音文字 ‎【答案】D ‎【解析】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符合材料“唯独中国汉字一直沿用至今”,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从甲骨文、小篆等到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排除B;“音美”是中国话,“形美”是方块字,排除C;方块字没有发展为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非表音文字,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5. 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一时期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且风格相近是 A. 李白与雪莱 B. 屈原与巴尔扎克 C. 王维与毕加索 D. 李清照与托尔斯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风格相近”等,本题考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作者及作品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不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前者是诗人,后者是小说家;C项不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前者是诗人,后者是画家;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前者是婉约派词人,后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进一步可知,A项,均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世界文学艺术·作者及作品风格·浪漫主义诗人 ‎26.‎ ‎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写道:苏格拉底“抨击智者冒充热爱民众,实际上却是阿谀奉迎,反复无常。而伯里克利等政治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是在满足公民的私欲中寻求其幸福和快乐。”材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A. 关注兴趣从自然转向社会 B. 主张由哲学家执政 C. 对雅典民主政治丧失信心 D. 力图重建道德价值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智者学派研究主题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关注人于人之间的关系,热衷于考察和认识社会问题,排除A;BC材料没有体现;根据“抨击智者冒充热爱民众,实际上却是阿谀奉迎,反复无常。而伯里克利等政治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是在满足公民的私欲中寻求其幸福和快乐。”可知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政治的弊端,力图重建道德价值,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名师点睛】‎ ‎27. 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 A. 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 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 危机封建君主统治 D. 倡导民主自由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1497年”、“主要原因”,可以判断题干所罗列的物品应是体现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宗教神权的象征,表达的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等,故A项正确;B、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D项民主自由应属于启蒙运动的主张,皆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8. “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使神权、王权和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D. 使人们获得精神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义人必因信得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教改革“因信称义”的主张,这打破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马丁•路德并不否定上帝的地位,故A项错误;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使神权、王权和特权遭到沉重打击,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义人必因信得生”,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据此正确理解为人们获得精神灵魂救赎的自主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9.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 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 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 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 个人意志即主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等内容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学说。此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思想。故选B。A项材料未体现,材料说的是即使是代议制的议会也不能很好的代表民众的意见;C项错误,说的是孟德斯鸠的观点;D项错误,卢梭主张的是公共意志。‎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30. 在《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A. 民贵君轻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克己复礼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能损害别人的合法权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君民关系,与材料强调的自由无关,故A项排除。克己复礼是指自身内在的休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强调品性追求相似的人会自然而然在一起,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 点睛: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如材料中的“民贵君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等,学习时要注意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1. 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A.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 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 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 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乃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天文学的发展·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天文学的发展的相关知识。从十六世纪中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伽利略使用望远镜、牛顿创立了微积分解析天体的运动。在这之前,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嗣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 ‎32. 牛顿说过:“万有引力虽然是普遍自然规律,但它本身之所以能够无论在何处都普遍永恒有效,那就是上帝能力使然,就是神迹。”这表明牛顿 A. 力图化解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B. 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C. 预见到万有引力的非永恒性 D. 试图利用上帝来宣扬自己的理论 ‎【答案】A ‎【解析】牛顿解释万有引力之所以发挥作用,是因为上帝能力使然,他思考万有引力的根源,最终回到了上帝的身上,可见当时科学与宗教的论证激烈,这一观点是为了化解矛盾,故A项正确;牛顿不可能对自己提出的万有引力的理论产生怀疑,故B项错误;材料已经摆明万有引力“普遍永恒有效”,故C项错误;牛顿的理论本身,不需要借用上帝加以宣传,故D项错误。‎ ‎33.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和达尔文均从不同领域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也均从不同领域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二者的学说都不是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二者的学说反映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而非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凡是含①、④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牛顿和达尔文 ‎【名师点睛】需要每一位考生特别注意的是高考解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因为高考题基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材料陌生,选项陌生,正选方法一般很难一时选出正确答案。运用排除法需要把握三个原则:一看选项是否和史实相符;二看选项是否符合材料信息;三看选项是否能够全面反映材料主旨信息,不可否认有不少选择题的选择肢连材料的主旨都揭示不了。‎ ‎34.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与创作风格相同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人间喜剧》‎ D. 《百年孤独》‎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产生的时代,《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故A项正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革命文学作品;《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BCD三项排除。‎ ‎35.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20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日趋衰落 现代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 B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 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 C ‎《物种起源》一发表,达尔文就遭到来自宗教界的猛烈批评 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 D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答案为C项。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现代文学的多元化特征是由于生活的多样性,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格局到目前为止尚未确立,排除B项;1983年“银河一号”的研制成功,表明中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结论说法错误,排除D项。‎ 第Ⅱ卷(共30分)‎ ‎36.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与佛道的碰撞中,经朱熹之手改造后,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这一新儒学构成了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直至19世纪后期。其结果是用理性的补充和对原理的阐述加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这十分有利于无可比拟的中国文明的持续性,但其代价是形成了一种与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相反的、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全球通史》‎ 材料二关于异端教徒,应该注意两点:一点是关于他们自己方面的;另一点是关于教会方面的。关于他们自己方面,他们有罪:因此,不仅应该以绝罚把他们逐出教会,而且也应该用死刑把他们与世界隔绝。因为败坏那保存灵魂生命的信德,远比伪造维持现世生命的钱币更为严重。所以,如果伪造钱币,以及其他为非作歹的人,立即可由政府当局公正处死,那么异端教徒一经证实犯有异端,就更有理由,不仅可以处以绝罚,甚至于也可以合理地处以死刑。‎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写于1265至127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构建的思想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阿奎那的思想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有何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与阿奎那两人的思想对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1)特点:体现出对佛道文化的包容;以阐释义理、兼谈心性为主。‎ ‎(2)不同: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重视自由,强调人性。阿奎那则要求社会公众遵循基督教思想,对于违背基督教思想的异端要处以绝罚甚至处死。‎ ‎(3)影响:朱熹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发展,但不利于创新性和新观念的产生。‎ 阿奎那的思想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具,束缚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能力,据材料一“与佛道的碰撞中”可以归纳出对佛道文化的包容、依据“理性的补充和对原理的阐述”并结合所学从“阐释义理、兼谈心性”的角度说明。‎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能力,据材料二中“因为败坏那保存灵魂生命的信德,远比伪造维持现世生命的钱币更为严重,那么异端教徒一经证实犯有异端,就更有理由,不仅可以处以绝罚,甚至于也可以合理地处以死别”可知阿奎那的思想主要是“要求社会公众遵循基督教思想”结合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视自由角度比较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能力,朱熹的思想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的程朱理学对封建社会统治以及思想统治从“社会的稳定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发展”以及消极视角分析,阿奎按思想从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工具,束缚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角度归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观点二:不赞成材料中关于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儒学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也有极大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先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提炼出观点,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如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不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等;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如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可以从北宋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思想文化繁荣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证和说明。如不赞成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就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论证。‎ ‎3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2)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答案】(1)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 异: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 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 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2)说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 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故法者,王之本也”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可以得出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百家争鸣和启蒙运动的背景、影响可知二者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并依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思想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提出的目的、具体主张、性质三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后实践的结果中,韩非子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采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推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当然也形成了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则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为资本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