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北京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北京北京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北京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解答题 ‎ ‎ ‎1. 1.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_______,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________年开始;________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开始。 3.被誉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中共会议是________;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中共会议是_____________。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_________________”思想、科学发展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 ‎ ‎2. 明清时期,受内外因素影响,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黄宗義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主张“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到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高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农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 ‎ ‎(2)依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并给予简要评价。‎ ‎ ‎ ‎3. 中国近代,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成立实业部、农商部。1912—1923年间制定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70余项经济法规,内容更合理、详实,更具可行性,涉及农、工、商、矿、渔、林业等多方面。1913年,成立中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颁布《劝业银行条例》《农工银行则例》《实业银行条例》等文件,形成中国银行体系和银行制度。此外,自20世纪初抵制美货以来逐步兴起的国货运动在辛亥革命后蔚然成风,中华国货维持会成立。‎ ‎——摘编自李旻《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研究》‎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应该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真正的主线,现代化进程在近代中国虽然在缓慢地进行,却从来没有居于主导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民国初年实业发展的原因。‎ ‎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抗战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理解。‎ ‎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以上观点。(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 ‎4.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 材料二    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 ‎ ‎(1)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是怎样“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 ‎ ‎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四十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和行动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3)材料三反映了邓小平哪些重要思想?有何意义?‎ 选择题 ‎ ‎ ‎ 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的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于是形成了职位之重与官位之卑的鲜明对比。由此可以推断( ) ‎ A.阁臣位高权重,可比肩宰相 B.阁臣辅助朝政,且便于控制 C.内阁统筹政务,居六部之上 D.内阁深受信赖,可遇事裁决 ‎ ‎ ‎ 清朝军机处最初设置了三位大臣,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最多时达十一人。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办理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这反映了清朝( ) ‎ A.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 B.分化事权以获集权 C.大力构建权力制衡机制 D.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 ‎ ‎ ‎ 万历年间,明政府专为两淮、两浙的盐商设立了商籍,以方便在外的盐商及其子弟参加科举,而不用返回原籍。这反映了(        ) ‎ A.明朝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明朝取消户籍管理制度 C.商人享有科举考试特权 D.政策调整适应经济变化 ‎ ‎ ‎ ‎ 在整个18世纪,英国对茶叶需求呈几何级增长,从1684年的5箱增至1720年的40万镑,到1800年则又增长50倍。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是中国市场销售茶叶的大约七分之一。这表明在18世纪(        ) ①清朝政府已经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  ②中国传统外贸商品在国际上仍有优势 ③大量白银从海外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④英国由此控制了中国茶叶生产和销售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导致这种局面的史实是(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战争 ‎ ‎ ‎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影响广泛的思想主张。其代表人物张之洞即认为“西学应世事,中学治身心”“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下列主张与之一致的是(        )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 C.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于三代先王以行之 D.欲避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 ‎ ‎ 若给下则年表命名,正确的名称是(        ) ‎ ‎1861年(咸丰十一年)  ‎ 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  ‎ ‎1865年(同治四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 ‎1866年(同治五年)‎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1872年(同治十一年)‎ 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1876年(光绪二年)‎ 李鸿章派军官赴德学陆军,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81年(光绪六年)‎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路 ‎1882年(光绪七年)‎ 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 ‎1889年(光绪十四年)‎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A.洋务运动部分成就一览表 B.李鸿章生平部分事迹一览表 C.晚清教育发展部分成就一览表 D.晚清军事工业发展部分成就一览表 ‎ ‎ ‎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目的是为王莽篡汉提供理论依据;古文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与孔子无关。康有为的这一著作(        ) ‎ A.恢复了先秦儒家经典真实的历史面貌 B.提出了彻底否定儒家伦理纲常的主张 C.冲击了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守旧思想 D.论证了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变法目的 ‎ ‎ ‎ “皇太后和她的顽固派支持者们在‎1898‎年解除了光绪帝和康有为的权力,但是‎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 C.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宗旨 D.起到了稳定清朝统治的作用 ‎ ‎ ‎ 某校学生制作了主题为“改革与革命赛跑”的时间轴,其中“?”处应填写的是(        ) ‎ 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维新变法思想产生 C.实业救国思潮出现 D.提出三民主义主张 ‎ ‎ ‎ ‎ 有学者认为中国某历史时期具有“中国共和不能,不共和亦不可”的特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方面共和招牌已挂,但受社会条件限制,未能真正实行,故“共和不能”。另一方面,面对二十世纪的国际环境,当革命之后,中国已无君主立宪的可能,故“非共和不可”。这一时期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 ①发动辛亥革命  ②发起二次革命  ③发动护国运动  ④发起新文化运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③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   ④根本任务没有变化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 ‎ ‎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思想准备,而五四爱国运动则使新文化运动得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并产生了新的面貌。新面貌的表现是(        )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白话文运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C.自然科学思想的成果得到推广 D.更多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 ‎ ‎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联合第三国际”。下列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制定 B.正确揭示了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 C.实质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 ‎ ‎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 ‎ ‎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依据这次会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        )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C.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D.发动了湘赣两省边界的秋收起义 ‎ ‎ ‎ 面对国民党军队“围剿”,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以少数兵力袭扰和疲惫敌军,且战且退,主力部队集中隐蔽在根据地的纵深地带,寻机歼灭冒进深入之敌。这种作战方式是(        ) ‎ A.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B.分兵把守,御敌于国门之外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C.短促突击,与敌主力进行战略决战 D.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 ‎ ‎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        ) ‎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 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 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 ‎ 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该规定(        ) ①推动了国共两党军事合作 ②有利于协商民主的发展 ③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促成战略决战取得胜利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 ‎ ‎ 下图所示是位于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1949年3月,毛泽东入住此地,在这里指挥了一场重要的战事。该战事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 ‎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发挥了特有的威力。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②“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 ③“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④“展渡江战役盛况;扬开国大典丰功” ‎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 ‎ ‎ 阅读“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构成”表,这种人员构成(        ) ‎ 类别 副主席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总人数 ‎6‎ ‎4‎ ‎21‎ 民主人士数 ‎3‎ ‎2‎ ‎11‎ A.有利于加快民主革命的胜利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保证了“一五”计划的实施 D.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 ‎ ‎ ‎ 1950 年至1959年中国订购进口的415个成套设备项目中,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分别为304个和108个。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是(        ) ①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②西方对中国实行了孤立封锁政策 ③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④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 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 ‎ A.贯彻了党和政府经济调整的方针 B.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C.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 ‎ ‎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 ‎ A.原子弹和导弹 B.“东方红一号”卫星 C.“银河”系列计算机 D.“神舟”系列飞船 ‎ ‎ ‎ ‎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 ‎ ‎ 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北京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解答题 ‎1.‎ ‎【答案】‎ ‎【考点】‎ 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考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考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考点】‎ 毛泽东思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选择题 ‎【答案】‎ B ‎【考点】‎ 明朝的内阁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但阁臣的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于是形成了职位之重与官位之卑的鲜明对比”,结合明朝的内阁制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根据材料“但阁臣的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于是形成了职位之重与官位之卑的鲜明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内阁最大特点就是位卑权重,这主要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有关,是为皇权服务的机构,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排除; 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C选项排除; 内阁无决策权,D选项排除;‎ ‎【答案】‎ B ‎【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要求学生结合军机处设立的目的以及特点在分析材料。‎ ‎【解答】‎ A‎.材料体现不出重视机构职责的健全。 B.从材料中最多时候达到‎11‎人,说明权力得到了分解,还有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也可以看出权力都集中于皇帝。 C.军机处是为了加强皇权,而不是要就构建起权力制衡机制。 D.封建制度由盛转衰,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答案】‎ D ‎【考点】‎ 明清时期的户籍制度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 ‎【答案】‎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A ‎【考点】‎ ‎“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中体西用”的含义是以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政治体制为主,引进西方的近代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与之相符,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 ‎【答案】‎ ‎【考点】‎ 洋务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C ‎【考点】‎ 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康有为的思想。‎ ‎【解答】‎ 康有为认为儒家经典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目的是为王莽篡汉提供理论依据,与孔子无关,冲击了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守旧思想,故C正确; AD材料未体现,排除; B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C。 ‎ ‎【答案】‎ A ‎【考点】‎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考查清末新政的评价。‎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但是‎1901‎年之后却采取行动实施他们的大部分激进的改革计划”是指‎1901−1905‎的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 清末新政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故B项错误。 清末新政没有实现维新变法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宗旨,故C项错误。 清末新政没有稳定清朝的统治,促进革命形势的高涨,加速清王朝的灭亡,故D项错误。‎ ‎【答案】‎ ‎【考点】‎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综合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辛亥革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五四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新文化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B ‎【考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学生结合中共的革命纲领来进行分析。‎ ‎【解答】‎ A‎.中共一大的纲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制定出来的。 B.中共一大上没有分析中国的国情,没有指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材料能够体现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要求。 D.中共一大的纲领确实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答案】‎ C ‎【考点】‎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需要掌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过程和选项事件时间的识记。‎ ‎【解答】‎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过程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揭开序幕,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C项正确; 遵义会议是1935年召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在1927年,故A项错误; 中共“七大”是1945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是1927年,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错误; 遵义会议是1935年,井冈山道路是1927年,《论持久战》是1938年,故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 ‎【考点】‎ 国共的十年对峙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B ‎【考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建设。‎ ‎【解答】‎ 根据材料“194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应该是从1937年开始,故①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有利于协商民主的发展,故②正确; 材料的措施团结了更多的党外人士和民主人士,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③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特征,不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特点,故④排除。 故选B。‎ ‎【答案】‎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D ‎【考点】‎ 解放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渡江战役。‎ ‎【解答】‎ 从材料中的1949年3月,可以看出当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马上要进行的是渡江战役,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 B ‎【考点】‎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红军长征 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红军长征、辛亥革命、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 ‎①项根据“新四军”“抗日”可知处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②项根据“赤水金沙”“雪山草地”可知处在1934—1936年长征时期;③项根据“三民主义”可知处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④项根据“渡江战役”可知处在解放战争时期。故顺序排列应为③②①④。故B正确。 故选B。‎ ‎【答案】‎ D ‎【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从材料“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构成”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中民主党派所占比例状况,这体现出政治协商的民主原则,故D项正确;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故A项排除;1956年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故B项排除;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C项排除。‎ ‎【答案】‎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一五”计划 改革开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D ‎【考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本题考查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答】‎ 材料中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说明此结果得到国际大多数国家支持,D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建交,B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大多数国家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有体现反对美国,C项排除。 故选D。‎ ‎【答案】‎ C ‎【考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解答】‎ ‎“三大改造”进行于1953年至1956年,A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于1953~1957年,B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单一的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这大大促进了市场的活力,C正确。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D错误。 故选C。‎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