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森严等级制度特征 C.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了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 A.皇帝制度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3.下表是对两汉孝廉家世可考者128人的分类统计,根据此表,对汉代察举制解读最准确的是 官僚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A.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削弱了身份世袭制 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 4.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强化中央集权 D.小农经济发展 5.(明朝)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令户部移文天下,课百姓种植桑枣。每里百户,种植枣桑秧苗二亩,违者谪戍边。这些政策 A.推动了家庭手工业兴起 B.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变化表,据此可知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1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 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C.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7.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D.始终末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8.据学者们推测,梭伦改革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约为10000人,贵族可能是2000人。只要有一半甚至1/3的平民出席公民大会,就足以在公民大会中形成多数。据此推断,梭伦改革后的公民大会 A.基本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 B.利于制约和抗衡贵族权力 C.必然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D.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9.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直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D.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11.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 A.不平等条约促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剧 B.晚清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上升 C.晚清政府已还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 D.近代前期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2.1922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戒他们“不要上英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知,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A.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 C.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D.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13.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困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B.随者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14.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 的内战。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战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并末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 B.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 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15. 1940年,毛泽东普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毛泽东所说的“政权” 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 16.克里斯提尼改革过程中,规定:担任行政官员必须要年满三十岁,及隶属五百阶级、骑士阶级、有轭牲阶级(可套上从轭,穿上装甲担当步兵的人)一个阶级,条件和五百人会议议员一样,但实务上也能接纳雇工阶级成为行政官员,只要在选后回答自己是前三个阶级便可。这主要表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制度已臻完善 B.忽视公民道德和政治素质 C.行政官员选举存在漏洞 D.民主政治有利于多产阶层 17.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学家一致认为,人们所根据的“自然平衡原则”乃是一个理性的统一体,它意味着法律规则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或承认的,全体人类可能自然遵守它。在上述基础上,罗马法过渡到 A.习惯法阶段 B. 成文法阶段 C. 公民法阶段 D.万民法阶段 18.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 A.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 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 C.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近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19. 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的这种贪婪地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 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 C.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D. 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地方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20.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而实际上,英王临朝而不理政,从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其全部政务活动根据内阁的“建议”执行。这说明 A.英国法律具有象征性 B.英王实际对内阁负责 C.英国政体存在缺陷 D.英王的法理地位较高 21.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这一描述 A.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 B.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 C.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 D.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 22.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总统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社会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削减公民福利以鼓励就业 B.以新自由主义为经济指导思想 C.减少政府开支以应对经济危机 D.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 23.美国学者理查德·里维斯指出,英国退欧公投中,选民不顾政府继续留在欧盟的努力,毅然选择了退欧,是因为不再信奉繁荣来自于自由市场和贸易的共识。这反欢的本质问题是 A.英国民众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 B.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与挑战 C.经济全球化使选择的空间增多 D.英国民主政治转为直接民主 24.“硝烟弥漫的场面,有人受伤、有人死去,却依然无法掩饰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整幅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下列作品与材料风格-一致的是 A. 《泉》 B. 《叶普盖尼·奥涅金》 C.《百年孤独》 D.《蓝色多瑙河》 第II卷(非选择题)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 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 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恳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关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 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根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能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涌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 王钰《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17分) 26.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 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有的国家原本不是主角,但后来实力强大了,能够制约国际关系,特别是能制约大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极。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二战后的西欧为例,以“欧洲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匮乏的问题。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己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针对上还情况,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結、教育、改造”的政策。 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远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尊重。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乔萍《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作用。(7分) 1-5:CDCBC 6-10:BDBCD 11-15:AACCC 16-20:DDABD 21-24:CBBD 25. (25分) (1)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8分,任等4点即可) (2)特点: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出口双管齐下;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8分,任答4点即可) 成因: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9分,任答5点即可) 26.观点: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分) 论证:二战后, 西欧普遍衰落,美苏争夺欧洲,两极格局逐步形成,(2分)美国联合西欧利用“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与苏联全面“冷战”;苏联成立经互会、华约等组织积极应对。(2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西欧逐步崛起,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实力增强;加强政治合作;外交上“同一个声音说话”;欧盟的建立;欧元使用等。(2分) 总结:欧洲是世界经济政治的重要力量。二战以来,为维护欧洲国家利益,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欧洲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27. (1)背景: 新中国建立之初经济文化建设百废待兴;国内知识分子数量极为有限,人才短缺;党中央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知识分子自身思想的局限性。(8分,每点2分) (2)作用:促进经济技术的发展、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有利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和发展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促成了文艺繁荣、学术自由的景象。(7分,每点2分,答对3点以上给7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