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东阳外国语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东阳外国语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下列有关周公受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 ③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 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 A. 中央集权 B. 君主专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3.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4.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 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 从封邦建国到郡国并存 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 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 5.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在唐初的六部当中,负责科举考试的部门是( ) A. 礼部 B. 户部 C. 吏部 D. 工部 6.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 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 C.明内阁制 D.清军机处 7. 如图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汉代刺史制 D.元朝行省制 C. 汉代的刺史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8. “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 A. 传达皇帝旨意 B. 参与行政决策 C. 总领全国政务 D. 负责监察百官 9.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这反映了( ) A. 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B. 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 C. 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D. 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 10.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①《马关条约》开苏州、福州为商埠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 ③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④八国联军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1. 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以下符合邱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 ) A.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鱼雷与舰同沉 B.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 C.组织领导义军,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 D.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 12.下列事件发生在民国元年的是( ) ①湖北军政府成立 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清帝退位 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下列革命团体直接与武昌起义爆发相关的是( ) ①共进会 ②华兴会 ③中国同盟会 ④文学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某爱国运动的宣言提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场爱国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全民族抗日运动 15.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16.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凌晨四时,上海响起密集的枪声。外电报道:“在中国,‘KMT’与‘GP’火并,彻底决裂!”这里的“KMT”与“GP”是指( ) A.革命党与清政府 B.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阀 C.国民党与共产党 D.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 17.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 ) 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 18.词句“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剿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所描写的历史事件( ) A.沉重打击了侵略势力 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 C.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D.促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9.1937 年8月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达保卫山西北部要地的命令,沿长城一线 部署了国共双方的兵力进行抵抗;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辎重部队,消灭日军 1000 余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担任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防御战。这说明 A.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D.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20.李宗仁将军在回忆录中说:“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该战役发生在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1.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式上致辞:“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致辞中“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②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④通过了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A.②③④①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图所示的五个省级自治区,按其成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⑤③④ B.②①④③⑤ C.①⑤②④③ D.③②①⑤④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名用字,往往随着历次重大政治运动或社会变革而变易,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比如:张要武、陈兴无、李造反等名字应该出自( )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年代 C.三年困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5.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提出了(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保障人民民主 ③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后,有网友题挽联曰:“汪辜两老先后去,九二共识留后世。两岸同胞皆一祖,期盼同唱振兴曲”。网友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九二共识” A.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新的突破 B.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受到了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27.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而作出的努力有( ) ①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④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谈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 A.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写道:“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材料中“这些原则”指的是 A. “一边倒”原则 B. 四项基本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结盟原则 30.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当美国先行一步跟中国展开和解的外交活动后,引起日本极大震动。下列属于“震动”后的直接反应是 A. 田中角荣来华访问 B. 跟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C. 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 对侵略历史承担战争赔款 31.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下列各项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特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 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B. 从秘密外交走向公开外交 C. 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 D. 受冷战对峙态势的影响 32.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 2000 2006 2010 2011 2012 2013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 7.7 52.3 165.3 185.8 213 232.3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 10.5 35 135.8 210.2 246.4 270.3 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3.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A. 雅典政治体现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 B. 雅典治国仅有民主没有法律 C. 雅典的民主形式中存在权力的误用 D. 希波战争的紧张形势导致民主行为的仓促 34.在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展开长期的斗争,推动了一部被后世誉为“欧洲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的成文法颁布。这部成文法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35.“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但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材料中“新的法律”是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10分)从清朝前期到后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了截然相反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一》) 材料二 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者 描 述 龚书铎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及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 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1) 指出材料一所说的政府机构。根据材料说明该机构在清朝前期职能的变化,并简析这一机构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5分) (2) 写出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该事件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背景。(5分) 37. (10分)雅典民主制和罗马法是西方古代社会重要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7世纪的雅典经济与社会的危机,使许多小自耕农靠借债度日,最终失去了土地或自由。前 594年,执政官梭伦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解决这一危机。前5世纪,平民主权形成了风尚。无可争辩,这种政体是一种民主政体。但是从某些方面看,它是一种很不广泛的民主,而从另一些方面看,它又是非常激进的民主。 ——摘编自[法]雅克琳娜·罗米伊《希腊民主的问题》 材料二 西塞罗提出: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法律,自然法是最高法,人定法只是自然法的摹本。他又说:“它不会今天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有的将是一种法律,永远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西塞罗将自然法观念注入罗马法学以后,理性、平等、正义等自然法理念也被灌输到万民法中。 ——曾尔恕《外国法制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中直接解决“小自耕农”问题的措施,并简述雅典民主“很不广泛”和“非常激进”的表现。(5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并简要评价这一思想。(5分) 38. (10分)近代以来,中共外交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到新中国成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指出材料一中三项规定的内容。概括这些规定的危害?(5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的原因?(5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10 BDCDA BDAAB 11——20 CBBAC CCBCC 21——30 CAADA ABBCA 31——35 ACCBC 36.(1)机构:军机处。(1分)变化: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2分)影响: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使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2分,任答2 点给2分) (2)事件:辛亥革命(1 分)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分)政治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 “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些条件;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2分,任写2点给2分) 37. (1)措施:颁布解负令。(或答废除债务奴隶制,1分) 很不广泛: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2分) 非常激进:采用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实行直接民主。(2分) (2)思想: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自然法普遍存在,具有普遍适用性。(任答两点得2分) 评价: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推动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3分) 38.(1)内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3分)危害: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2分) (2)观点: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东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2分) 原因: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