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和文艺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和文艺作业

再练高考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答案 C 解析 “细节的真实”“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写的,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项正确;《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B项错误;《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 B 解析 B对:材料中小城里的人对小官吏的各种巴结,体现了俄国专制体制的腐朽。A错:1836年,俄国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C错:果戈里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该作品批判了专制体制。D错:材料体现的是对权力的崇拜,与拜金主义风气关系不大。‎ ‎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 D 解析 第一幅图是新古典主义,第二幅图是现实主义,第三幅图是印象画派,第四幅图是现代主义,四幅图片展示了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择D项。传统美术流派不会被淘汰,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不出理性思维的深化,故B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可知“达达派”的作品反传统反理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D项正确。浪漫主义盛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写实原则与题干所述“达达派”作品的风格不符,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性思维”且“达达派”在艺术上否定理性,C项错误。‎ ‎5.(2019·江苏高考,19)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量子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说明物体的质量是随着时空变化而改变的,体现的是相对论思想,B项正确;经典力学下,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进化论属于生物领域,量子论属于微观领域,C、D项错误。‎ ‎6.(2018·江苏高考,17)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 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 A.经典力学的诞生 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 D.量子论的提出 答案 D 解析 D对: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这与1900年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论有关。A错:经典力学诞生于17世纪,它在认识微观世界方面存在不足。B错:进化论是有关人类起源的理论,与题干所述认识的变化无关。C错:电气革命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题干所述探索微观世界的认识变化关系不大。‎ ‎7.(2017·江苏高考,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 A 解析 17世纪的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牛顿,他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的量子论和相对论,故B项错误。确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16世纪的哥白尼,故C项错误。阐明时间空间本质属性的是20世纪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D项错误。‎ ‎8.(2015·四川高考,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答案 C 解析 欧洲长期以来都是西方科学文化的中心,而爱因斯坦最终放弃了欧洲国家而选择移居美国,朗之万认为这一事件“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说明他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可能会由欧洲转移到美洲,而且此时美国已经是经济强国,故C项符合题意。‎ ‎‎ ‎9.(2017·天津高考,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随着科技发展,引领带动人类生产方式由大机器生产到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再到自动化,不断变化升级,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笼统,而且材料反映的是生产技术而不是科学知识的作用,排除。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小,C项错误。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D项错误。‎ ‎10.(2016·海南高考,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 D 解析 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进一步的节约人才,不会缓解人口压力,故A项错误;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机器人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资本的扩张,机器人仅是一种工业品,故C项错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升级不但是信息技术的升级,还包含其他多个方面共同发展的结果,是科技的综合运用,故D项正确。‎ ‎11.(2017·江苏高考,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 B 解析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这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脱离常规建筑风格,属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故B项正确;《日出·印象》 是印象派的艺术风格,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故D项错误。‎ 精练微专题 微专题一 揭示宇宙和生命秘密的科学革命 ‎1.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人文主义者……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等信息可知,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反理性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反映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路德教、加尔文教属于教会中的新教派,而人文主义者受到新教派和天主教会的共同排斥,故B项表述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天一大联考2019届第三次测试,19)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这里的“新方法”(  )‎ A.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C.重在依靠推理和假说论证 D.证明哥白尼新学说错误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并结合所学,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故选B项;牛顿的经典力学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排除A项;伽利略重视实验事实,排除C项;伽利略为哥白尼日心说找到了确凿证据,排除D项。‎ ‎3.(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三模,33)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统治地位 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中“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把它“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可知牛顿的科学贡献对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形成有巨大作用,故选C项。‎ ‎4.“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 A.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 B.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 C.“理性王国”成为共识 D.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神学“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说明上帝被认为是理性的化身,理性思维能够认知自然秩序,表明理性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能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故A项正确。‎ ‎5.(湖北省八市2019届一模,34)斯宾塞为思想界所诟病的“把生物进化套用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恰恰是其学说的一大亮点:在对自由竞争、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这些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进行捍卫时,斯宾塞加入了科学这个重要的基础要素,力图使科学、经济、道德三者共通。材料强调的是(  )‎ 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 B.社会进化论论证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合理性 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具有科学性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市场经济和古典自由主义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体制和思想基石。根据材料“在对自由竞争、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这些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进行捍卫”,表明社会进化学说通过“社会进化”的概念论证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内在合理性,故选B项。‎ ‎6.(南昌市2019届一模,33)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 A.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可知,进化论与工业革命的自由竞争相适应,故选D项;“被普遍接受”,表述存在夸大成分,排除A项;“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与历史和现实不符,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形成于1848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 ‎7.(济宁市2019一模,33)16至17世纪,西方的耶稣会学者既把基督教传到了亚洲,也把西方科学传遍了欧亚大陆。但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相反,西方的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这种现象反映出(  )‎ A.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B.科学比宗教在文化交流上更具适应性 C.科学发展与宗教传播相互排斥 D.各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答案 B 解析 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而“西方的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说明在文化交流方面,科学更具有较大的适应性,故选B项。‎ ‎8.(山西六校2019第四次联考,34)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 年份 颁奖总数 颁奖总数 美 德 英 法 ‎1901—1920年 ‎61‎ ‎19‎ ‎8‎ ‎10‎ ‎2‎ ‎1921—1940年 ‎70‎ ‎17‎ ‎15‎ ‎5‎ ‎11‎ ‎1941—1960年 ‎88‎ ‎6‎ ‎15‎ ‎0‎ ‎42‎ ‎1961—1980年 ‎125‎ ‎8‎ ‎21‎ ‎6‎ ‎65‎ ‎1981—2000年 ‎127‎ ‎14‎ ‎7‎ ‎4‎ ‎72‎ A.现代西方物理学有显著进步 B.信息技术加快了科学的发展 C.20世纪世界科学发展不平衡 D.全球化的受益国是发达国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不能反映颁发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故A项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指二战以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颁奖总数与主要国家的对比,德、英、法、美占比很大,其他国家占比较小,表明世界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故C项正确;诺贝尔奖的颁发与全球化无直接的关联,故D项错误。‎ 微专题二 改变世界面貌的技术革命 ‎9.(汕头2019二模,34)英国诗人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下图内容节选自雪莱1819年创作的《致英格兰人的歌》。该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封建领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B.君主立宪制度并不完善 C.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生产关系变革引发新矛盾 答案 D 解析 作者号召被奴役压迫的工人阶级进行反抗,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产生,社会出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故选D项;1689年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并非封建社会,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英国政治制度无关,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才出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排除C项。‎ ‎10.(2019·邢台高三调研)“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 A.煤炭已成工业主要能源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英国铁路交通已经建立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 C 解析 铁路交通使用的是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车,而蒸汽机车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又可以运输煤炭,所以是“自己运输自己”,C项正确;虽然煤炭是近代工业的主要能源,但材料与此无关,A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的是煤炭的运输而不是进口,B项错误;电力工业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D项错误。‎ ‎11.(2019·南阳高三模拟)英国人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1843年出版)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生态恶化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激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拜金主义盛行,说明作者意识到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煤矿大量开采导致生态恶化,而是强调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排除A。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而不是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激增,排除B。对金钱的追求,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故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说法错误,排除C。‎ ‎12.(2019·邢台第三次月考)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了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 A.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B.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C.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D.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碳丝电灯受到专利的保护,但未提及专利保护对发明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发明的用途,故C项错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斯旺发明了真空碳丝通电灯泡,故D项错误。‎ ‎‎ ‎13.(2019·郑州一模)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和“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得出半个世纪以来,男女服饰简洁实用,再结合时间分析,该时间段为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服饰变化,简洁实用的服饰便于操作机器,适合工业化以来的生活快节奏,故B项正确。‎ ‎14.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 时间 ‎1901年 ‎1908年 一战前 汽车业工人人数 ‎1 773人 ‎12 40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 547辆 ‎2万辆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业的发展,就业人员的增多、产量不断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汽车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业,而非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故B项错误;此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轻工业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15.(2019·邯郸高三期中)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同一时期内,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5%。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由此推知在这一期间,西欧(  )‎ A.工人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 B.各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C.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工资上升,生活费用下降,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C项正确。‎ ‎16.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1995年和2014年国家和各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 欧洲 美国 亚洲(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互联网人口 ‎1995年 ‎22%‎ ‎61%‎ ‎12%‎ ‎0%‎ ‎5%‎ ‎3 500万(0.6%)‎ ‎2014年 ‎19%‎ ‎10%‎ ‎28%‎ ‎23%‎ ‎21%‎ ‎2 800百万(39%)‎ 综上,关于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A.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从1995—2014年,全球及各地区互联网人口均大幅增长,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 ‎17.(河南六市2019届二模,32)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分裂叛逆者总要落得失败的下场。莫里哀(1622—1673年)等作家在作品中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因为古典主义是在绝对王权的提倡与监护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求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两人的文学作品都(  )‎ A.打着复兴古典旗号 B.反映资产阶级时代要求 C.属于浪漫主义流派 D.倡导民主、法治和自由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分裂叛逆者总要落得失败的下场”“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求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可知莎士比亚、莫里哀都维护国家统一,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时代要求,故选B项。‎ ‎18.(河南省2019年适应性考试,34)法国大革命前的画家与小说家,或着墨于父子关系的紧张,或从“父亲不在”写起,不啻对“父亲的权力”打了一个大问号。而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就是在这种文艺氛围之下成长起来的。材料表明(  )‎ A.法国文人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文艺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影响 C.文艺作品是大革命的思想根源 D.文艺家已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 答案 B 解析 题中所述现象并不能代表所有法国文人,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革命时代的“立法诸公”受到文学的影响,不能说明文艺家已成为大革命的领导者,排除D项。‎ ‎19.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写了2 400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而巴尔扎克则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这主要是指他的作品(  )‎ A.体现了人们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描写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C.表达了资本主义发展中人民的失望 D.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全貌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本小说主要展现了法国现实的情形,故D项正确。‎ ‎20.(武汉2019五月调研,35)某文学流派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与该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绘画作品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是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故选D项。‎ 指导练大题 ‎1.(湖北八校2019一模,41)(25分)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年2月4‎ 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表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 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生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济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15分)‎ 指导语 ①注意时空定位:20世纪20年代。‎ ‎②对两次论战相同点的概括,要分析材料,划分层次,从西方文明和科学的作用两方面概括。‎ ‎③不同点应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西方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分析。‎ 试答: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10分)‎ 指导语 ①答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②注意材料信息的提取,从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西方文化的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意义。‎ 试答: ‎ 答案 (1)相同点: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十月革命与苏俄的建立;西方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广泛传播;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 不同点:社会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 经济背景: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发展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薄弱);‎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高度繁荣。‎ 思想背景:中国传统儒学根深蒂固,受外来文化影响(新文化运动);西方自身人文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不断发展。‎ 科技背景: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西方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突破)。‎ ‎(2)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科学万能”“全盘西化”偏激思想的纠偏,或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阅读材料,从“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材料相关信息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指导语 ①“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是提炼观点的角度,不宜直接当作论题,然后结合史实阐述观点即可。‎ ‎②据所学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提出观点。‎ ‎③论证观点要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影响。‎ 试答: ‎ 答案 示例1:‎ 观点:科技创新带来生产动力的变化。‎ 论证: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机器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将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 示例2:‎ 观点:科技创新引发经济结构变化。‎ 论证: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出现了知识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使机器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增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