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临泽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必修2第1—4单元。‎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铁犁牛耕所取代是在 A. 商代 B. 西周 C. 春秋战国 D. 西汉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出现,这种生产方式开始被取代,故C正确;AB.仍然是刀耕火种,排除;汉代铁犁牛耕进一步发展,不是开始取代,排除D。‎ ‎2.《耒耜经》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文中所述农具呈现的新特点是( )‎ A. 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 B. 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C. 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D. 显示人力、牛力协作功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曲辕犁根据需要入土可深可浅,故选B;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是曲辕犁的特点,但材料未提及,排除A;曲辕犁适宜各种地块,排除C;显示人力、牛力协作功效,材料未提及,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3.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随着棉纺织业快速发展,其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这表明中国古代纺织业 A. 部门增加,分工细密 B. 历史较悠久 C. 分工协作,产品丰富 D. 规模化生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说明纺织业的部门增加,“轧花、纺纱、织布、印染”说明分工细密,故A正确;材料不是说明纺织业的历史悠久,排除B;材料没有提及产品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纺织业属于手工业生产,不是规模化生产,排除D。故选A。‎ ‎4.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暑袜店,利用雄厚资金购进大量的有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反映了( )‎ A. 当地男女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者 B. 暑袜店已成为手工工场 C. 当地男女成为专门被雇佣的生产者 D. 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商人将资金用来购买尤墩布,然后交给当地的居民进行生产,然后在投放到市场,体现的是商业资本进入到生产领域,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简单的雇佣关系,独立的手工业劳动者和手工工场与材料无关,AB选项排除;当地居民缝制暑袜只是小农经济的补充,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 ‎5.“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索,通缴轮前旋鼓,掉枝一例随转……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材料反映的工具(  )‎ A. 提高了制瓷业工艺水平 B. 促进了灌溉技术的成熟 C. 推动冶金业进一步发展 D. 发展了传统的耕作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水激转下轮”“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可知是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水排,这一发明推动冶金业进一步发展,故C正确;材料中属于冶炼技术,不是制瓷技术,排除A;水排不是灌溉工具,排除B;水排不是耕作工具,排除D。故选C。‎ ‎6.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 已经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C. 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 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市署”“平准署”等名称可知,唐代对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故C项正确;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是在明清时期,A错误;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不符合“唐都长安”,B错误;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在示意图中无法体现,D错误。‎ ‎7.当今出租房屋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北宋并非如此。北宋有个姓陶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着“痴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重商主义”观念的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对陶姓书生出租房屋行为的批判”体现的是宋朝社会对商业活动的贬低,这主要和重农抑商政策有关,B正确;材料与土地兼并无关,A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商业的限制,D排除。故选B。‎ ‎8.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 A. 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B.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封建经济发展 D. 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的“均田制”,其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A正确;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B与材料无关;C、D与材料无关。‎ ‎【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 ‎9.公社所有制下,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为“共有地”,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殷商时期“公田”和“私田”在法律上均属于国王,农民因领有属于国王的份地,所以其剩余劳动必须耕种属于最高统治者的“公田”。这一变化(   )‎ A. 说明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 反映了公有制社会的延续 C. 说明土地私有制遭侵犯 D. 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田”从公社时期的“共有地”到殷商时期属于最高统治者,说明生产资料从公有到私有的变化,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变化,故选A;“公田”到殷商时期属于最高统治者,不再属于公有制,排除B;材料反映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排除C;D不属于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 ‎10.‎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相关航海家的国籍是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意大利 D. 葡萄牙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进程中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发现美洲大陆,而哥伦布本人为意大利北部热那亚共和国人,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11.17世纪英国人理查德·里根考察了加勒比地区的制糖业,他记载道:除了黑人,这里至少有5万人,其中一些来时财产很少,现在则已暴富。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B. 地理大发现加速人口流动 C. 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D.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欧洲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17世纪”“加勒比”“黑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其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故选A;材料重在强调对美洲的经济开发,而非人口流动,排除B;生产方式是在工业革命时才发生根本性变革,排除C;材料未涉及欧洲与美洲之间经济的互动联系,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12.1680—1830年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据如表可知,1680—1830年塞内加尔 A. 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 B. 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C. 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 D. 矿产资源开发始终迟滞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内容来看,塞内加尔出口逐渐以原材料为主,说明其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C正确;表格显示1680-1780年,一直以出口黑奴为主,结合所学可知,其处于次要地位,A排除;材料未体现民族独立运动,B排除;材料只是体现黄金出口少,不代表其开发迟滞,D排除。故选C。‎ ‎13.17世纪荷兰鲱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根据统计,1660年,波罗的海地区进口的鲱鱼有82%是荷兰人销售的。这说明了荷兰(  )‎ A. 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B. 鲱鱼全部进行对外销售 C. 对外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D. 重视拓展国外商业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17世纪荷兰鲱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可以荷兰重视拓展国外商业贸易,故D 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荷兰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排除A;荷兰鲱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并不意味着全部进行对外销售,排除B;荷兰实行的是垄断公司的贸易,不是自由贸易政策,排除C。故选D。‎ ‎14.1887年,英国某杂志刊登了一则梨牌肥皂广告。在广告中:一箱肥皂冲上海滩,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广告标题是“文明的诞生”;广告底部写着:“肥皂消耗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之纯洁的标准。”这则广告可以用来说明 A. 英国工业品主要销往非洲市场 B. 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C. 欧洲工业文明开始在非洲传播 D.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 “肥皂消耗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之纯洁的标准。”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与非洲市场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B项;“开始”一词表述有误,排除C项。‎ ‎15.19世纪中期前,欧美最高建筑只有6层;1871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现代钢框架高层建筑,开摩天大楼先河,共10层;19世纪末,美国出现29层、‎118米高的建筑;20世纪初,纽约建成了屋尔华斯大厦,已达52层、‎241米。其首先在美国大量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 B. 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城市化商业化带来城市地价飞涨 D. 为满足工业化后人们的住房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材料现代钢框架,再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钢铁工业重工业飞速发展,电力电气使高层超高层适用的电梯出现,使摩天大楼成为可能,故B正确;ACD是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同时ACD也是欧美的共同因素,排除。故选B。‎ ‎16.鸦片战争前,东南沿海农民织布以自给,或者有余以出卖;鸦片战争后,不但无以自给,无剩余可卖,反而要到市场上买洋布。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A. 棉花产量大幅度下降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C. 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 D.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前,沿海农民所需布匹来自家庭手工业,鸦片战争后耕织分离,所需布匹来源于市场上的洋布,说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正确;农民到市场购买洋布,不是因为棉花产量下降所致,排除A;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排除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排除D。‎ ‎17.下面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姓名 国籍 职务 服务军舰 汉纳根 德国 北洋舰队总查 舰队指挥舰定远舰 阿壁成 德国 舰总管轮 戴乐尔 英国 舰帮办副管驾 尼格路士 英国 舰炮手 哈卜门 德国 炮务总管 主力战舰镇远舰 马吉芬 美国 帮办管带 余锡尔 英国 总管轮 主力战舰致远舰 哈富门 德国 总管轮 济远舰 A. 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 B. 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C. 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 D. 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中可以看出,北洋海军军舰聘用外国人,且有些担任的是管理职位,这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B正确;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是制度的落后,这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排除C项;D项夸大了洋员的作用,北洋舰队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由中国人担任,排除。‎ ‎18.一战期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比全国人口的增长率高。上海华界(中国人控制的区域,与“租界”相对)人口在10年中增长了3倍,其他通商口岸如天津、青岛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对该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人才 B. 国内战争加速人口的迁徙 C. 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列强侵略加剧农民的破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所学过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史实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这在间接上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期间出现了“该现象”,因此对其解读也应从一战这一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而区位因素并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排除A;国内战争和列强侵略两个因素都不是在一战期间才出现的,所以不能最合理的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D。‎ ‎19.下表是《1901—1911年民族工业统计表(资本一万元以上)》,由表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 官办 官商合办 商办 中外合办 个数 ‎45‎ ‎29‎ ‎567‎ ‎9‎ 资本总额(万元)‎ ‎2235.5‎ ‎989.8‎ ‎10216‎ ‎908‎ A. 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发展迅速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私人资本在民族资本中占据优势 D. 清政府放弃了对工业化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时期商办民族工业的数量和资本总额较多,私人资本在民族资本中占据优势,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的发展情况,A选项错误;B选项是在一战期间,排除;材料不能体现清政府对工业化的态度,D选项错误。故选C。‎ ‎20.根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充计,至1940年止,分布在湘西辰沅区的工厂达69家,其中机械厂49家,冶炼厂3家,电器厂3家,化工厂7家,纺织厂5家,其它厂2家。拥有厂矿之多,在当时大后方各重要工业区内,仅次于四川的重庆区、川中区,和云南的昆明区,排列于第四位。这表明当时 A. 湘西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 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0年为抗战时期,受战争影响当时国内的主要工业都分布在内陆地区,从而是中国的工业布局发生变化,故选D;湘西的工厂中机械、冶炼占据主要地位,并不是以轻工业为主,排除A;抗战期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迅速,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资本主义,排除C。故选D。‎ ‎21.如图是1957年的一幅漫画《给工人叔叔阿姨去庆祝》(画中字:“庆功队”“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该漫画反映了 A. 功劳只是工人阶级努力的结果 B. 群众改变落后而貌的愿望强烈 C. 庆功队中出现了急躁冒进思想 D.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已宣告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群众敲锣打鼓送锦旗,反映了他们迫切希望依靠工业改变落后经济面貌,B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一五计划未产生急躁冒进思想,排除;D项一五计划只是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排除。故选B。‎ ‎22.如表记载了我国1961年提高农业收购价格的基本情况。此外,国家还对棉花等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 新中国1961年农业收购加价统计 种类 粮食 油料 生猪 禽蛋 提价幅度 ‎20%‎ ‎13%‎ ‎26%‎ ‎37%‎ 以上信息表明我国 A. “大跃进”取得成功 B. 正在调整国民经济 C. 轻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D. 统购统销成效显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61年提高农业收购价格”,结合所学,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选B项;“大跃进”取得成功,与历史事实相悖,排除A项;“大跃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提高农业收购价格”,与统购统销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23.如图时事漫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漫画作者丰子恺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 A. 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贪快 B. 国民经济比例呈现严重失调 C. 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发展 D.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一夜风吹一尺长”寓意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发展,故选C;漫画寓意并非过急贪快,排除A;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出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排除B;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联系所学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史实分析解答。‎ ‎24.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与这些民谣最相关的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八字方针的提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80年代”、“大包干”可以判断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正确;三大改造是在20世纪50年代,A排除;八字方针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C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D排除。故选B。‎ ‎25.1990年,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张。第一天排队的人从餐厅二层一直排到大马路。餐厅营业的首个周末就创下了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46万元的最高纪录。这说明 A. 美国正在对中国经济侵略 B. 国家政策影响民众生活 C. 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到来 D. 深圳率先实行对外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 麦当劳餐厅能够在中国开张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而该餐厅营业的首个周末就创下了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46万元的最高纪录说明受到民众的极大欢迎,即国家政策影响到了民众生活,故选B项;麦当劳餐厅在中国开张并不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不能说明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浪潮,排除AC项;麦当劳餐厅在中国的开张与深圳率先对外开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 第Ⅱ卷 本卷共3题,共5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以前的城市,大都具有很浓的政治军事色彩,魏晋时期的名城如洛阳、江陵等首先也是政治中心。先秦以来的城市城郭制也能说明这一点,“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与郭,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古代城市的政治和军事性质。唐代前期,城市的政治军事色彩也很浓。前期的国际都会长安和洛阳,一个是都城,一个是陪都,而后期兴起的扬州和益州,则有“扬一益二”之称,体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 ‎——摘编自肖建乐、孙德华《唐代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州级城市在宋代发展较快,尤其在沿海、沿江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城市,这些都与草市息息相关。宋代州军在最多时达351个,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如信阳军在南宋时还不如江浙“州军一草市”,岭南的一些偏僻的州军也很落后,这与当地商品经济落后,草市不发达有关。‎ ‎——摘编自周宝珠<试论草市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三 明清时代,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市镇,则并非如此,它们完全是因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只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某一地方集中了某种工商业,所以其分布(布局)也不是遵“王制”的。‎ ‎——摘编自方如金、赵瑶丹<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州级城市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建设规划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变化的影响。‎ ‎【答案】(1)趋势:由政治军事性转向综合性。原因: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 ‎(2)影响: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商品市场的繁荣。‎ ‎(3)变化:由严格地遵“王制"进行规划建设转向无计划建设。影响:适应了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有利于促进特色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 ‎【解析】‎ ‎【详解】(1)趋势:据材料“唐代前期,城市的政治军事色彩也很浓”可知,政治军事性色彩很浓;据材料“……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可知,转向综合性。原因:据所学可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2)影响:据材料“州级城市在宋代发展较快,尤其在沿海、沿江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据材料“……这些都与草市息息相关”可知,带动了乡村商品市场的繁荣。‎ ‎(3)变化:据材料“明清时代,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可知,严格地遵“王制"进行规划建设;据材料“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市镇,则并非如此,它们完全是因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可知,转向无计划建设。影响:结合所学可从适应了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有利于促进特色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等角度回答。‎ ‎27.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 改进和农产品产童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 三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因素。由于劳动力越来越多地从第一 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使城市逐步产生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交通运输方面的巨大变化,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 能够迅速成长。 ‎ ‎——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而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 向城市集中,就必然出现城市基础设计不足和组织混乱,即“城市病”。城市居民大都 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的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波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到处都是猪圈,但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刺激城市化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城市病”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病”之间关系。‎ ‎【答案】(1)原因:促进农业的发展,满足了城市人口的粮食;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各种资源向城市集中。‎ ‎(2)表现: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组织管理混乱;卫生状态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原因:资源投入的欠缺(资源的城市化滞后);缺乏城市组织管理的经验与能力;居民传统观念与习惯的影响。‎ ‎(3)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城市病”;“城市病”会制约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解析】‎ ‎【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 改进和农产品产童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可知工业革命促进农业的发展以及满足了城市人口的粮食;依据材料一“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 三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因素”可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依据材料一“交通运输方面的巨大变化,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能够迅速成长。”可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各种资源向城市集中。‎ ‎(2)表现:依据材料二“就必然出现城市基础设计不足和组织混乱”可知城市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组织管理混乱;依据材料二“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波洒”可知卫生状态恶化。原因:依据材料二“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可知资源的城市化滞后;依据材料二“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可知居民传统观念与习惯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缺乏城市组织管理的经验与能力。‎ ‎(3)关系: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城市病”以及“城市病”会制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两个角度分析。‎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欧洲的贸易与殖民扩张,推动着咖啡种植向全世界传播。18世纪初,荷兰人把咖啡引入荷属殖民地爪哇培植,廉价使用劳动力,最先建立起殖民地咖啡种植业,巨额利益由之而来。随后,英国人将咖啡引进牙买加;西班牙人把咖啡带到古巴,并传播到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地;葡萄牙人把咖啡引入巴西。为满足热带殖民地种植园需求,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英国依赖对海洋的控制,掌控着美洲一半的奴隶贸易。美国独立后在自己的后院大量种植咖啡。咖啡贸易中心由地中海、红海一代移徙至大西洋,咖啡的东方主角换成了西方主角,海洋船队代替了沙漠驼队。西方列强对外采取野蛮方式、无视他人利益的同时,对内则通过创立保险业、金融业和运输业,营造有利于资本运营的商业秩序,使咖啡经济蜕变为名副其实的、彻底的资本主义经济。‎ ‎——摘编自邢媛媛《咖啡的世界历史版图》‎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1】‎ 历史信息:咖啡种植业的发展是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缩影。‎ 历史现象:咖啡种植业的发展与欧洲殖民扩张、殖民贸易、贩卖黑奴、经济中心的转移和近代金融业、保险业等密切相连。‎ 概述与评价:咖啡在世界历史上的传播、贸易、种植,是一部资本主义逐渐取代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步全球化的演进史,同时也是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缩影,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咖啡的世界历史版图呈现出近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这为解释现代世界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示例2】‎ 历史信息: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 历史现象:16—19世纪长达四个世纪的“三角贸易”。‎ 概述与评价: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并进行野蛮的黑奴贸易,导致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非洲损失了上亿的精壮劳动力,虽然这给宗主国带来巨额利润,但却是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财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当然,这一切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同时,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论述题是开放性试题,从中找出中心论题,然后引用自己熟悉的例证史实进行论证,此题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因此首先要提取历史信息,提取信息要为下面的论述做准备,要仔细寻找熟悉的观点,材料是讲咖啡种植的演变,是贯穿一部殖民掠夺的血泪史,而材料中“为满足热带殖民地种植园需求,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英国依赖对海洋的控制,掌控着美洲一半的奴隶贸易。”提到的黑奴贸易,就可以联系新航路开辟的“三角贸易”。从而历史信息是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从而得出一个历史现象是16—19世纪长达四个世纪的“三角贸易”。然后进行概述和评价,主要从黑奴贸易,给宗主国带来原始资本积累,但是使非洲损失上亿精壮劳动力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以及促进世界市场的开拓,传播文明等方面论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