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15讲1894—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业
第15讲 1894—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保定模拟)据研究,至迟到19世纪80年代,甘肃、青海的中药材大黄已通过天津出口国外。此时,英国立德洋行已在打箭炉和松潘(均在今四川省)设立羊毛收购站,将羊毛经上海运销美国,成为上海港出口羊毛的主要来源。由此看出( ) A.内地与口岸城市的经济互动 B.内地发展是沿海经济发展的源头 C.洋行促使内地农产品实现了商品化 D.内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答案 A 注意材料主要讲内地物资通过口岸出口国外,体现了内地与沿海口岸之间的联动加强。因此A项正确。B项夸大了内地的作用,因而错误。C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 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 ) 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 答案 B “自开商埠”促进了城市和市镇的发展,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自开商埠”无法抵制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的是改革开放,故C项错误;福建的鼓浪屿位于沿海,故D项错误。 3.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利三十年。”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 ) A.开始具有了知识产权意识 B.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 C.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 D.已确立了工业立国政策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对“为西人旧时所无”技术的发明者进行重赏,这说明其鼓励发明创造,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无法体现“开始具有”,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注重选拔实用型人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工业的重视,但不能说明已经确立工业立国政策,故D项错误。 4.(2018贵州模拟)《民国野史》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据此可见(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 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 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 答案 B 材料中“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表明革新思想,“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表明传统思想,故B项正确。 5.(2018河南洛阳统考)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 ( ) A.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 B.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 D.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 答案 C 女子读《天演论》而不读《女诫》或《列女传》,说明女子具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故选C 项。材料不能体现上海是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也不能说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式学堂的情况,D项排除。 6.(2019山东济宁模拟)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于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推进社会风俗变革 B.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 D.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 答案 D 材料中讲述了中国有识之士创办《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刊物,发表争取女权的文章,结合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可知其目的是动员和鼓舞妇女参加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 D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通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以形求神,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除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 8.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无线电通讯业务在英国起步的同一年,中国进口、安装了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并投入使用,说明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①正确;中国是引进而不是发明无线电报机,故不能说明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②不正确;当时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已进入制度阶段,③不正确;英国采用该技术便利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发展,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 9.(2019辽宁沈阳模拟)“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答案 A 本题考查晚清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是指1903年至1912年,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后以及清末新政时,因此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与相关时间不吻合。 10.(2019山西晋中联考)民国初期的农村农产品市场,交易以农民之间的生活必需品交流为主,是一种农产品的余缺、品种调剂,是从一个农家流向别的农家,流出本区域的很少,更不要说流到外县、外省甚至国际市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造成的市场阻隔 B.国内军阀割据的局面 C.传统经济模式的顽固 D.政府对农村管理失控 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经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国初期的农村农产品市场,交易产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而且农产品很少流出本区域,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农村依然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为主,这种封闭的经济模式阻碍了农产品的外流,故选C项。 11.(2018山东滨州月考)从1849年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入所占比重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所占比重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 D 本题材料直接反映的信息为:从1849年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而工商杂税收入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与此相关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商品化,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的出现及发展,外资企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出现及发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综合上述因素,可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在这一时期发生重大变化,故选D项。 12.(2018河北唐山模拟)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 ) 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 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 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 答案 A 从“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可知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吉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小报”流行于南宋,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 ——摘编自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 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同时,一大批学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报》《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地学杂志》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192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13分) 答案 (1)趋势:由官方主导到允许民间发行;逐渐使用新式(印刷)技术;出现了相关职业(专业化);报纸内容趋于多样化。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印刷技术进步;政府政策放宽;社会关注度提高。 (2)变化:出现大量外国人办的报刊,中外文均有;种类增多,发行量增大;带有政治救亡色彩;出现专业性刊物;报刊业中心转移到上海。 评价:新变化源于西方入侵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新变化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清末政局变化,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民众启蒙,活跃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14.(2018河北唐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年 1913年 1933年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 64 手工业 7.7 7.7 7.4 现代制造业 0.1 0.6 2.5 采矿业 0.2 0.3 0.8 电力 0 0 0.5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答案 示例: 信息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二: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 信息三: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任答两个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