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1.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苏俄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制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严重脱离现实的表现,故答案为B。当时苏俄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余粮收集制,并不是农业税,排除A;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并非由于敌对势力十分强大,排除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918年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必须交出全部余粮,甚至一部分口粮也要交给国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招致农民的不满,故答案为C。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是因为具体政策,并非因为苏维埃政权没有得到农民拥护,说法夸张,排除A;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出现这种现象是政策原因,并非农民的自私性,排除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大地开始复苏”可以看出,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故答案为B。A项与“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无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CD发生于苏联而非苏俄时期,排除。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4.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这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半途而废,国家实力由盛及衰,苏联经济出现了日益衰退的现象,到了80年代初,苏联经济已经濒临危机的边缘,故答案为D。A项不是材料主题;B项本身说法错误,没有反映农业萎缩的原因;C项不符合史实,这一时期属于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5.与近代相比,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突出特点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是在二战之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从未有过的现象,而这些现象是制度性协调机制的表现,故答案为B。ACD三项均不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排除。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特点 6.电影《功夫熊猫》在内地的票房收入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有网友戏称相当于中国出口两亿双袜子的利润。以上材料体现了( ) ①经济全球化和美国的强权政治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③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 ④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功夫熊猫》在内地的票房收入,既为中国获得利益,更为美国电影制片公司赚取更多利润,说明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故答案为C。材料所述与美国的强权政治无关,排除①,因而ABD均不正确。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影响 7.下列对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 ②美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倡导者 ③2001年中国在多哈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时,美国、中国均是创始成员,①②正确;2001年12月多哈会议上中国正式批准加入世贸组织,③说法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相对于关贸总协定来说,具有解决争端的法律性强制措施,④正确。故答案为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8.“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故答案为C。A属于世界经济组织,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没有大国主导的特征,排除B;欧盟没有南北合作的特征,排除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北美自由贸易区 9.亚太经合组织实行APEC方式的依据是( ) A.亚太地区地域广阔,各国差异性强 B.团结一致才能应对欧美的挑战 C.成员国数目众多难以团结 D.强制性措施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PEC方式”的特点是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愿而不是强制,成员国可根据自己的国情作出不同的努力,这种方式正是考虑到亚太地区既有超级大国,又有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差异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合作模式的创新。故答案为A。B项不符合史实,亚太经合组织本身包含美洲国家;实行这种方式是考虑到亚太地区的特殊情况,而非其它原因,排除C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 10.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薄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领域的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动荡,最终苏联解体。故答案为D。A不符合史实,当时苏联军事实力强大;BC项对苏联解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直接和主要的原因,排除。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1.中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所归”的神学依据。这位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董仲舒 C.孟子 D.朱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从而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的是汉代的董仲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此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地位。故答案为B。ACD项的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不符合上述特点,排除。 试题分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1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礼”“义”“信”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即指统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儒家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获取民心,故答案为B。A项民本思想是指以民为本,从百姓角度出发,与材料不符,排除;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内涵,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仁政思想 13.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A.“礼” B.“仁” A.“德” D.“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时代中国社会处于急遽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分封秩序已难以为继,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情势提出自己的变革主张,即恢复“周礼”,通过严格的等级制度规范社会秩序,从而实现社会安定。故答案为A。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思想 14.“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一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立禁”即制订法律、“立官”即设置官员、“立君”即设立君主来看,该主张符合法家的思想,即主张法治,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为A。儒道墨三家思想不具有上述特征,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15.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韩非子的是( ) A.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刑过不逼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制天命而用之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刑过不逼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以看出言论主题主张法治,体现了法家思想,故答案为B。A项主张尚贤,体现了墨家的思想;C项是荀子的言论,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D项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排除A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1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统治者之所以查禁此书在于此书与清代加强专制主义的要求不符。故答案为D。A不符合该书主题,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的是程朱理学,排除A;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是李贽的思想,排除B;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隋唐时期儒家学者的主张,排除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 17.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 ) A.应专攻儒家经典 B.不要学习六经以外的书籍 C.应旨在经世致用 D.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以看出,顾炎武主张关注社会现实,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经世致用。故答案为C。A与材料不符;B曲解了材料主旨;D夸大事实,不能正确反映材料主题,排除AB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18.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C符合题意。李贽思想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表达准确。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文艺复兴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说法正确。李贽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人文主义批判当时宗教宣传的“禁欲”主张注重人性,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19.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实用技术发达 B.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集中体现为天文历法、农学、医学和手工业技术的发达,体现出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故答案为A。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是自发进行,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缺乏实验性、理论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排除C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古代科技的特点 20.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历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文学形式油落后到先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的文学形式是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但不能说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ABC三项说法正确,排除。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特点 21.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魏晋 B.“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绘画技巧的赞誉 C.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明清文人画是宋元文人画和宋元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已经出现,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吴带当风”称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符合北宋文人山水构图特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画和戏曲艺术·绘画成就 22.“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 A.文艺复兴 B.智者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这一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说明社会制度正在发生变革。“这个时期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是在13-14世纪。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只有文艺复兴运动,故答案为A。BCD项从时间上看均不符合,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3.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他可能属于( ) A.古希腊思想家 B.文艺复兴倡导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西方的某位思想家推崇儒家思想的“不迷信”“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没有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即主张科学、理性等,可推断出这位思想家应属于启蒙思想家,故答案为D。A项从时间上看不符合史实,当时东西方没有交流;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B;C项宗教改革与材料反映的主题无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发展·启蒙运动·思想主张 24.1776年7月4日北美发表《独立宣言》,宣称:“……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材料中的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 ) A.伏尔泰、卢梭 B.洛克、卢梭 C.孟德斯鸠、狄德罗 D.康德、孟德斯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洛克认为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时,社会契约才会成立,如果缺乏了这种同意,那么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权利。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故答案为B。伏尔泰的主要思想是天赋人权以及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孟德斯鸠的思想主要是三权分立,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排除C;康德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启蒙运动的经典总结,排除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发展·启蒙运动·思想主张 25.“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 A.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可以看出,牛顿的科学成就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故答案为A。牛顿的科学成就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排除B;CD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成就·牛顿的成就 26.“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由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明显错误,不符合题干所描述的时代特征(即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AB;宗教改革主张信奉的经典仍然是《圣经》,而题干材料对《圣经》持否定怀疑态度,排除C;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信仰危机,继而引发了启蒙运动,宣扬理性。故答案为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27.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自我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下列观点能最有力反驳查理一世的是( ) A.君权神授说 B.分权学说 C.人民主权 D.人文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查理一世自辩词依据的是君权神授学说,与题目设问相反,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审判国王的一幕场景,与分权无关,排除B;查理一世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上帝,是典型的君权神授说,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思想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从理论根源否定国王的专制权力,C项正确;人文主义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故答案为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学说 28.《西方文明史》谈到:“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 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 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 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说明是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的科学与理性被广泛接受,故答案为D。A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启蒙运动最早17世纪在英国产生,18世纪在法国发展到高潮,排除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影响 29.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 ) 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 B.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C.国家应该由少数精英分子来管理 D.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纠正,认为有知识的人才能达到善的标准。苏格拉底在政治上反对直接民主制,主张掌握知识的精英人士治理国家。故答案为C。A项明显错误,应为有知识的人参与政治;B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30.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B.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 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D.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中“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里强调的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指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的能力。故答案为C。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启蒙运动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欧洲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5分) 材料二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3)根据材料,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商人发现的“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6分) 【答案】(1)代表: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3分) 根本原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2分) (2)“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法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5分) (3)西方:新航路的开辟 东方:孔子的儒家思想。(4分) (4)事件:政治—法国大革命、思想—启蒙运动、经济—工业革命(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所述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应当是指明末清初涌现出的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其中的代表有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应从社会经济状况方面分析制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因素,因此答案为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4)回答18世纪西方出现的“三大革命”,要抓住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已明确要求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故联系所学,在政治领域的是法国大革命(1789年)、思想领域的是启蒙运动(18世纪进入高潮)、经济领域的是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思想主张和背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思想主张;18世纪的欧洲·社会状况·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习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6分) (3)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材料二中列宁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对苏俄的重大意义。(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2分) 【答案】(1)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4分)原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2分) (2)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6分) (3)新经济政策;(2分)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4分) (4)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苏俄面临的内外形势是国内有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其原因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对苏俄挑起的三年国内战争以及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 (2)本小题要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理解“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说法。新经济政策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所以说是“后退一步”,但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商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经济基础。所以说是“前进两步”。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