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24.秦朝文书由各机关专门部门进行管理,设有吏、令史等专职文案工作人员,负责拟制誊写、签押用印、负责人判署、投递驿传、移交和保管等。这反映出秦朝重视 A.维护君主至上权威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D.保障政务有效运行 25.商鞅指出,让马夫监督马夫,就行不通——他们的利益一致,会互相串通,不会彼此监督。假如马能够说话,那么马夫就无法掩藏其过错了,因为马与马夫的利益是矛盾的。把这种思想付诸监察制度的是 A.汉武帝设刺史问责郡县“阿附豪强” B.汉武帝设置内外朝制加强君权 C.秦朝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D.秦朝设御史大夫监察郡县长官 26.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务,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裨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逐步上升为法定行政中枢 B.发展趋势是逐步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C.阁臣的参政权力不断增大 D.化解了皇帝集权与内阁分权的矛盾 27.据记载,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这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 A.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 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 C.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 D.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28.《资政新篇》虽然未能给天国后期的政治带来重大变化,但它却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色彩,下列措施能够反映其时代色彩的是 A.发展近代工业,允许民间开矿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C.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D.师夷长技以制夷 29.据记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大量洋纱、洋布占据传统的土布、土纱市场,“洋布盛行以来,价廉售易……士民多购用之”,甚至出现“民间纺织渐至失业”的现象,这说明当时中 A.经济受到战争破坏 B.土布具有广阔市场 C.经济结构逐渐变动 D.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30.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这表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优势 C.国有企业制度根深蒂固 D.市场经济体制弊端显现 31.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 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 C.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 D.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32.李大钊评论近代俄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今以俄人庄严璀璨之血,直接以洗涤俄国政界积年之宿秽者,间接以灌润吾国自由之胚苗”,从而使那些军阀政客、官僚耆旧们明白专制之不可复活.民权之不可复抑,共和之不可复毁,帝政之不可复兴”。这一评论 A.认为二月革命有利于中国进步 B.认为十月革命必将影响中国 C.主张效仿二月革命推翻帝制 D.高度赞赏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33.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34.1830年,辉格党领袖格雷继任英国首相后立刻提出改革法案,而托利党利用在上院的多数两次否决了法案。1832年,格雷请求国王册封足够数量的改革派贵族,以强使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这个请求,辉格党政府辞职,英国局势混乱不堪。不久,国王答应随时准备册封新贵族,而托利党则主动退出了这场斗争。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法案通过意味着贵族失势 B.和平变革的机制依旧存在 C.下院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D.政治转型源于两党的妥协 35.1950年6月,杜鲁门未与国会磋商,就命令美国武装部队侵略朝鲜。众院议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站起来欢呼。参议员塔夫脱甚至宣布,他将投票赞成授权在朝鲜使用美军的决议,尽管他反对总统未经国会同意的行动。这表明了当时的美国 A.统治集团谋求世界霸权的一致性 B.制衡原则在特定时期内发生变化 C.利用冷战契机开始强化政府权力 D.与苏联争夺战略重心的坚定态度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涵极其丰富,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尊、互助、互爱的意思,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礼之用, 和为贵”。儒家讲“和”、讲“礼”,仍以“仁义”为本。守“礼”的实质,乃在于归“仁”。只要人们按照“和”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就能造就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亲,社会和谐,《中庸》 称之为“天下达道也”。 ——摘自季明《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另一方面表现为新价值观的建构。不过,此批判与建构经过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对此过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启示:其一,中国近代价值观的确立是继发性的,而继发性说明“自由”、“平等”、“民权”等观念的普世意义。其二,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变革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想一样,是一种启蒙性质的思潮。其三,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是一种“救亡型启蒙”,即它深深打上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烙印。 ——程志华《批判与建构——价值观在近代中国的嬗变》 材料三: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10月、2016年5月,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两次重要讲话都已成经典文献。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也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3月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再次彰显了对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说出了关键。“四个坚持”反映了当代中国价值观。 ——人民日报《“四个坚持”,习近平对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意义。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举了这样的例子:“您想,他(朱)看到了什么?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着两条脏床单,火炉旁有两个木墩子。我这位可怜的朋友走进去的时候,可怜的杰克坐在火炉旁的一个木墩子上正用缝衣针替老婆补袜子。”杰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她早晨五点半就到那里去,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八点钟,回家时已累得啥也不能干了。所以只要是我能做的,我就得替她做。我没有工作,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了,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事情了。”说着就痛哭起来。朱后来告诉我,他听了这些话以后,就用他所有从小在工厂里学会的骂人的话咒骂工厂、厂主和政府。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5分) 材料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的武装兼并与混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现象不仅导致百姓饥饿,就连军队也无粮食可以充饥。此种状况致使汉朝以人口为基础,以货币纳税的税收制度形同虚设,“钱贱物贵”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204年,曹操进行税收制度改革。规定税收内容分为田租和户调。曹操下令,赋税的承担者不仅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的多少和户口分别缴纳田租和户调,不允许有游离于税收征纳之外的优惠阶层存在,不允许豪强者转嫁税收负担。 --摘编自蔡昌《动荡时期的创新与冲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曹操税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税制改革的特点。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地及后方劳动力出现匮乏情况。在北洋政府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后,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向欧洲派遣华工。北洋政府认为,参战华工可以获得协约国所支付的工资,中国政府还可以获得日后胜利国的种种权利。蔡元培等有识之士也大力提倡华工赴欧。一战争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们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一战结束后约11万参战华工回到祖国,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有1万余华工留在法国工作、生活。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欧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参战的影响。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历经千辛万苦,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史称“张骞凿空”,“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此后,汉朝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西域置使者校尉,驻兵屯田。公元前60年,汉朝改使者校尉为西域都护。史载,西域地区“立屯于膏腴之地,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24-28:DACDA 29-33:CACAC 34-35:BA 41(1).主要特点:以“仁”为最高道德价值标准;追求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强调社会各阶层的等级秩序。 (2).变化:以追求人的自由、平等代替了封建等级性;追求民族独立富强成为近代社会价值观的主题。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思想的影响;知识分子的探索;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推动。 (3).意义:有利于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42:示例:情节:杰克已三年多没有工作,但是他的妻子却在工厂工作。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造成工人失业,百姓生活困苦等社会问题。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工厂机器的操作不需要很大的体力,资本家可以付极低的工资给妇女,让她们进入工厂工作,但也使男子失业现象更加严重,这反而加剧了工人家庭的贫困,也激化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45.(1).东汉末年,北方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严重缺乏;钱贱物贵;土地兼并严重. (2)针对性强;税收与财产挂钩;平均税收负担. 46.(1).一战使欧洲国家劳动力匮乏;英法等协约国要求:北洋政府希望与华工赴欧的方式改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华工希望借此改善生活。 (2).帮助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促进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 47.(1).西汉政权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和侵扰;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或张骞个人的决心和毅力等。 (2). 政治上: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济上:促进物种的补充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外交上: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文化上:“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