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古代史专题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学案)
专题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知识框架]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加试——选修四) 1.孔子的生平加试——(b) (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开办私学: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2.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加试——(c) (1)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2)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德,以为仁”,匡正社会秩序。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克己复礼”,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5)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经典。 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加试——(c) (1)对中国 ①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③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世界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名师讲解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古代文化。 2.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二、百家争鸣 1.孔子和早期儒学——(c) 时期 人物 主要观点 春秋 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历史影响:儒家学派创始人。编订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六经”。 战国 孟子 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还提出了“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荀子 在天人关系中,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深入探讨儒家的“礼”,主张礼法并用。 2.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春秋 (1)世界观: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 (2)哲学观: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战国 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墨家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加试——(c) (1)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2)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3)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微点拨 道家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能认为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吸取了道家学派的思想。 三、汉代儒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1)目的:为巩固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涵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加强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3)特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包容了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4)影响 ①(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 2.太学的创建——(b) (1)创立 ①中央: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 ②地方:各郡国皆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①对教育: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②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促进文化的传播。 ③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④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加试——(c) (1)有利于推动儒学发展,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2)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巩固。 (3)有利于官僚队伍的扩充。 (4)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 微点拨 太学兴办,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国家掌握了统一的意识形态,也提高了儒学的影响力。 四、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 代表人物 主张 程朱理学 程朱(程颢、程颐、朱熹) (1)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方法论:“格物致知”;(3)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4)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 陆王心学 陆王(陆九渊、王守仁) (1)宇宙观:陆九渊:“心即理也”;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2)方法论:陆九渊:“发明本心”;王守仁:“致良知”,“知行合一”;(3)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2.对理学的评价 (1)积极方面: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 (2)消极方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礼轻法观念。 五、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主要思想家的主张——(b) (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 (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揭露帝王将天下做私产的做法。 2.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加试——(c) (1)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并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微点拨 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较脆弱,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虽然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其实质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b) 技术 发明过程 外传 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贡献 具体 总体 造纸术 西汉早期发明,东汉蔡伦发明“蔡侯纸”是对造纸术的改进 造纸术8世纪(唐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其他也先后流传西方 促进文化的发展 加速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火药 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 指南针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的罗盘针用于航海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保证 印刷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北宋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同时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准备条件 七、中国的古代艺术与文学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b)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b)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b) (1)类型: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表现技法分:工笔与写意。 (2)代表 山水画 文人画 特点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地位 中国画的精粹 又称做“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加试——(c) (1)形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诞生奠定基础;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2)特点: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一般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5.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b) (1)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屈原的楚辞体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等。 (3)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 (4)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5)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散曲:《秋思》;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 (6)明清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明清的“三言”“二拍”,商人成为被歌颂对象。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壮大是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八、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加试——选修六) 1.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加试——(b) (1)昆曲,原称昆腔,明末发展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在中国现存三百多种戏曲剧种中,最为悠久,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首批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水磨腔: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时称“水磨腔”,旋律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3)折子戏:明末清初,针对昆曲剧本拖沓的境况,昆曲艺人从传奇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行加工、充实形成的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获得欢迎。 2.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加试——(b) (1)从昆腔到昆曲 ①元末明初,顾坚改革南曲演唱,形成“昆山腔”(简称“昆腔”,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②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③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此后发展迅速,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 ④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 (2)昆曲的兴盛 ①时间: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昆曲兴盛一时。 ②代表作品:新剧作层出不穷,如《玉簪记》《红梅记》《十五贯》等。 ③特色:角色分工细腻,服装道具十分讲究,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生动、活泼,深受欢迎。 (3)昆曲的衰落 ①原因:昆曲的弱点(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日益暴露;清乾嘉年间,出现“花部”和“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 ②结果:昆曲逐渐被观众所抛弃,日益衰落。 3.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加试——(c) (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4.昆曲的拯救与保护加试——(c) (1)昆曲面临的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自身改革问题。 (2)希望:抓住新机遇,薪火传承,再创辉煌。 (3)正确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当务之急:加强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一、从开放性、包容性视角认识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1.演变历程 (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展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的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两宋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理学。 (5)明朝王守仁吸取佛学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2.规律总结 (1)思想内容随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思想意识的变化。 (3)思想的变化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扶植是不可分割的。 3.孔子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加试 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儒学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占据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2)孔子编订的“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 (3)孔子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4)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后,儒学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8世纪以后,儒学传到西方,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1.(考向:史论结合——百家争鸣的评价观点) (2017·11月浙江选考)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点拨 “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出自荀子,意思是“他们偏爱自己平时积累的学识,只怕听到对自己学识的非议;他们凭自己所偏爱的学识去观察与自己不同的学说,只怕听到对异己学说的赞美”。故答案为C。 答案 C 2.(考向:汉代官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2017·11月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点拨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由此可见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答案为A。 答案 A 3.(考向:史料理解·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影响) (2017·4月浙江选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点拨 从材料信息看,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强烈反对专制制度,反对天下属于皇帝一人的思想,反对专制王朝“孤秦”“陋宋”,说明明清之际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中国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选A项。儒学地位没有旁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没有形成新理学体系,其他三项错误。 答案 A 4.(考向:论从史出·理学的主张) (2016·10月浙江选考)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点拨 历史概念的内涵与材料信息一致是解题关键,王守仁论述的是“知与行”之间的统一关系,明显是强调知行合一。 答案 D [命题感悟] 儒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得益于儒学体系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可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发展自己,命题者多从不同阶段儒家的主张或主张的内涵切入。 1.(2017·9月金华十校联考)有北宋思想家称:“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该思想家是( ) A.王守仁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这是程颐的观点;后来朱熹吸收这一观点,排除C,B项正确。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与题干“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排除A。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017·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中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曾有“鹅湖之会”,与他者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曾重修白鹿洞书院延请名师,订立书规;集注《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材。据此判断,他是( ) A.陆九渊 B.朱熹 C.王守仁 D.孟子 答案 B 解析 “集注《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材”指的是朱熹,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加试题)(2015·10月浙江选考,节选)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 答案 (1)不同:一为私学,一为官学。 目标:培养学生“成人”,培养“君子”。 原因: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是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 二、中国农耕科技的历史反思 1.古代中国农耕科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特点:①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②重视社会人文问题,轻视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③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④多为实用之学,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巩固统治。 (2)影响因素:①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②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③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是否推行了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的政策。 ⑤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往程度,是一定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⑥前代科技文化的基础。 ⑦广大科技文化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 2.古代科技没有及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4)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多次进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 1.(考向:理解“东西方交流”的时空概念) (2017·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选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点拨 题目要求反映东西方交流的史实,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和中日之间的往来均不属于“东西方交流”,故答案为B。 2.(考向:时空观念·指南针与火药的发明) (2017·4月浙江选考·3)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选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 ) A.《抱朴子》 B.《武经总要》 C.《萍洲可谈》 D.《梦溪笔谈》 点拨 《武经总要》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故选B项。《抱朴子》属于道教典籍,《萍洲可谈》是宋代民情风俗与海上交通贸易的书籍,《梦溪笔谈》是宋代沈括的科技著作,上述三部著作都没有涉及指南鱼和火药配方。 答案 B 3.(考向:史学素养·史料的考证) (加试题)(2016·4月浙江选考)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 )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 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 点拨 据材料可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故A项正确;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表述过于狭隘,故B项错误;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是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的一种方法或途径,归根结底还是缘自研究的需要,研究时有问题或有新的发现,都需要搜集整理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证明史实是所有历史研究者的任务,包括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故D项错误。 答案 A 1.(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太平御览》载:“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以纸代简得到普遍推广最早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北宋 答案 B 解析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得到普遍推广使用,故选择B项。 2.(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梦粱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选择D项符合题意。 3.(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一种”东西指的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影响。第一种文字方面是印刷术;第二种战争方面是火药;第三种航海方面是指南针。故选D。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认识中国文学艺术 1.文艺发展的时代特性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 文学艺术 春秋战国 书法:汉字使用更广泛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 政治:分裂战乱,具有统一趋势;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思想:思想领域活跃,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绘画:帛画,毛笔绘制 文学:《诗经》——现实主义源头;楚辞——浪漫主义源头 秦汉时期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汉代国力强盛 政治:国家统一,政治较稳定 思想: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汉代思想大一统,儒学独尊 书法:秦以小篆统一文字,后来推广书写更简便的隶书。篆书、隶书具有书法美感,为自发性艺术,但多为实用性文字 文学:汉赋——带韵、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隋唐时期 经济:经济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社会步入正轨,需要规制与法度;门第士族衰落,庶族崛起 思想:科举制使中下层文人有了上升机会。具有大国盛世之风,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书法: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风格多样;书法理论日趋成熟。楷书,颜筋柳骨;草书,颠张狂素 绘画: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世景象 文学:古典诗歌辉煌繁荣,派别众多,韵律工整 宋代 经济: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晓市相连,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经济重心南移 政治:国家局部统一,但南宋偏安 思想:重文轻武,教育普及,科举完善,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心性情趣的修养和哲理思考;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平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 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绘画:文人山水画,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民间风情画出现,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文学:宋词流行,分婉约派和豪放派;话本小说出现 戏剧: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元代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政治:统治黑暗、社会弊端丛生 绘画:文人画盛行 文学:元曲 戏剧:元杂剧 思想:科举废弛,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明清时期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壮大 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社会弊端丛生 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强化文化专制,加强思想控制,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绘画:风格奇特、不拘一格;文人画占据主流,写意画和山水画盛行;出现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更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文学:章回体小说为主流——内容上反封建、反映商品经济发展;风格上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戏剧:明代和清初昆曲兴盛,清道光年间京剧正式形成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1)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写作风格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一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3.昆曲具备的独特而高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试 (1)在文学修养上,昆曲融汇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多种文学形式,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情感和义理交融。尤其是题材较多取自传统文学名著,如《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具备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 (2)在唱腔曲调上,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曲牌体,在节奏、主旋律、发音吐字上搭配控制有序,生腔缠绵婉转、妩媚清丽,富有很强的美感。 (3)在表演技巧上,唱、念、做、打具备一体,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舞姿融入唱腔中,既突出了主题塑造,又给观众美的艺术享受。昆曲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1.(考向:中国书法的艺术风格特征) (2017·11月浙江选考)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体 C.行书 D.草书 点拨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符合草书的特点,故答案为D。 答案 D 2.(考向:史料实证·中国画特点) (2017·4月浙江选考·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以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点拨 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古代山水画春夏秋冬都体现相应的情致与神韵,“以形写神”,托物言志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故选C项。 答案 C 3.(考向:史学素养·家国情怀·爱国意识) (加试题)(2016·10月浙江选考)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论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 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点拨 材料没有涉及到问题意识,故A项错误;“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表明历史学者对历史的理解,受时事的影响,抗战时期和两宋交替时期有相似之处,历史与现实相关,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故B项正确;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受现实的影响能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不是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故C项错误;历史学者受现实影响,“不为现实利害所扰”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 B 4.(考向:主干识记·宋词艺术流派分类) (2016·4月浙江选考)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 点拨 据所学知识,苏轼为豪放派,词风豪放雄壮,故A项错误;辛弃疾也为豪放派,故B项错误;柳永为婉约派代表,词风婉约细腻,故C项正确;关汉卿为元朝著名杂剧作家,故D项错误。 答案 C [命题感悟] 日趋通俗化、平民化的众多文学流派以及多姿多彩的书画、戏曲艺术均是某一阶段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反映,探究文艺发展的特点及其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命题关注的热点。 1.(2017·9月金华十校联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四大名著中,被誉为“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被誉为“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必然命运,D项正确。 2.(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 A.风俗画 B.文人画 C.宫廷画 D.山水画 答案 B 解析 文人画是融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追求抒情写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题目所示符合这一特点。 3.(加试题)(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元代杂剧俑和京剧脸谱反映的是戏曲艺术的发展。 押题1 (立意:史学素养·史料的分类及认识) (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评估)史料是历史的片段的记录,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 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史记》《汉书》 D.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答案 D 解析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朝内阁大堂旧址是第一手史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史记》《汉书》是第二手史料,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只是一种措施,不是史料,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押题2 (立意:家国情怀·传统文化凸显社会责任意识) (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押题)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A项是近代中国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B、D两项是宋明理学的传统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C项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传统价值导向不同,故C项正确。 押题3 (立意:价值观·传统文化凸显人文情怀) (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经济史学家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下列人物中,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屈原 答案 B 解析 根据关键词“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杜甫的诗歌属于现实主义,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人民生活的困苦。 押题4 (立意:史研前沿·文明史观审视儒学的文明贡献) (加试题)(浙江绿色教育联盟学考押题)《儒学创新的契机》:东亚的发展“虽然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收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亚发展既吸收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故D项正确。 押题5 (立意:主干识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字母文字”,具有记事功能 B.北宋《清明上河图》追求“得意忘形” C.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 D.京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主要艺术形式 答案 C 解析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非“字母文字”,故A项错误;北宋《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因而并不具备文人画“得意忘形”的特点,故B项错误;行书是楷书的艺术化,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故C项正确;京剧是清朝时期形成,故D项错误。 押题6 (立意:主干知识·宋代的经济文化成就) (2017·宁波十校学考评估)20世纪初日本学者指出宋代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反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2月,沉睡海底800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 000~3 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内藤湖南,1909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宋代“商业革命”“复兴古学”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中内藤湖南把宋代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提并论。请用史实各举一例分别说明宋代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答案 (1)商业革命:海外贸易兴盛;“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复兴古学:复兴儒学,发展成理学。 (2)文学:宋词。 艺术: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清明上河图》。 解析 (1)“商业革命”考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复兴古学”就是复兴儒学,发展成理学。 (2)此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例子分别说明宋代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