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文科)试题(2018.5)‎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开始瓦解 B.分封制度的彻底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西周政治是 A. 神权政治 B. 皇权政治 C. 族权政治 D. 官僚政治 ‎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内朝 C.唐朝尚书 D.明朝六部 ‎4.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佐二”。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 A. “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 B. “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 C. 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 D. “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状况 ‎5.有中国台湾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在近代之前是最“平民化”的,一方面它表现在至宋代基本上淘汰了世袭封建贵族阶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那些替皇权秩序服务的新兴精英阶层大都来自“草根”一族。“平民化”之所以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孝廉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C.文官体制开始建立 D.科举制度的实行 ‎6.(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收兵权于中央 ‎ C.中央掌握地方财权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7.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 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 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 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8.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9.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11.1919年5月22日《申报》7版《京学界重行罢课》报道说:“北京中等以上之学生酝酿罢课已久,昨日起专门以上各学校已一律实行罢课,……据调查所得,罢课者共有十八校,学生共三万六千人,此次举动极为迅速,故不免出人意外……”此报道可用于研究 A. 武昌起义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秋收起义 ‎12.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可能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3、《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14.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开辟了敌后抗日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15.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表1‎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6、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 A.国民大革命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7.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8‎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19.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解放战争时期 B.建国初期 C.改革开放以来 D.新世纪以来 ‎20.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习惯法 ‎2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部分资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由全体公民掌握(伯里克利语);(二)雅典居民比例示意图(见下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倒退 C. 伯里克利与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D. 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 光荣革命 B. 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 D. 1832年议会改革 ‎23.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者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材料体现了 A.民主共和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 D.分权制衡 ‎24.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A.法国《1875年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权利法案》‎ ‎25.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26.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27.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里的“纲领”指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马赛曲》 D.《国际歌》‎ ‎28.美国历史学家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始于 A.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 B.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全面对抗 ‎29.如果要给图9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30.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重要战略三大目标是与美欧平起平坐、主导亚太、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背景包括 ‎①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②日本经济的崛起 ③两极格局的动摇 ④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以竺培芬为代表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造成冷战紧张局势的根源在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以沈志恩为代笔的史学家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 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动所致”。‎ ‎(1)根据材料一,用史实对其中任意一派的史学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条理,史论结合。)(8分)‎ 材料二 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二元两极世界体系结构。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这种分裂与此前(16世纪以来)发生的纵向的发展性断层不同,它不是人类文明进化中因现代化进程的时序差异而自然形成的梯次结构,而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 ‎——《冷战史研究:后冷战时代的历史之鉴》‎ ‎(2)根据材料二,“纵向发展性断层” 和“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分别指什么?(6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冷战的最终作用是一体化而不是非一体化,虽然它造成东西方深刻的分裂,但是这种分裂却为西方内部的一体化整合服务,同时促进第三世界融入第一世界,并且可能潜在的为冷战后形成单一的全球化体系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历史评价方法对冷战进行评价?请结合史实评价冷战。(6分)‎ ‎‎ 参考答案 DCBAD DDABB BDCBD CCDBA DDBAD BABCA ‎31.‎ ‎(1)参照西方法律编纂(2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4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分)。‎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4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4分)‎ ‎32.‎ ‎(1)任意选择其中一派观点进行论述即可得分(8分)‎ 观点一: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1949年建立北约军事集团,共同遏制苏联。(6分)‎ 观点二: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成立经互会;为了对抗北约集团,1955年,东欧国家和苏联组织华约。(6分)‎ ‎(2)发达的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和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家的差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对抗)(6分)‎ ‎(3)辩证地评价;(2分)冷战导致美苏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处于毁灭和战争边缘,但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导致了世界的分裂;但也有利于区域内部的一体化(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