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训练五 红色党史——开国之魂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训练五 红色党史——开国之魂作业

主题训练五 ‎(时间:3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山西大学附中二模·29)‎1923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13号通告:“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中央(  )‎ A.注重国共合作中党的独立性问题 B.触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 C.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 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的领导权 解析:A [据材料“1923年,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在国共即将合作之际,仍然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故选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而未涉及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排除B项;材料“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可知强调共产党的独立性,而未涉及到革命统一战线的紧迫性,排除C项;依所学,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掌握领导权,排除D项。]‎ ‎2.(2020·海口一模,14)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  )‎ 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 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 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解析: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期间,这时的蒋介石还没有叛变革命,还具有较强的革命性,为了保证北伐的胜利,中共在军事上援助了蒋介石,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共在维护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的信息,故C项错误;北伐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并没有出现名存实亡的局面,故D项错误。]‎ ‎3.一首诗写道:“决命重兵之间,刚烈之情毅毅……奇正之谋悄悄。测北斗以握机……克疲劳。运三略,合六韬。民族政策,得道多助,战略选择,突围逍遥。劲旅留精锐之骨干,沿途汇铁血之同胞。笑谈比飞天之玉龙,忱枪眠冷月之蓬蒿。”诗中反映的事件(  )‎ A.为中共筹建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奠基 B.推动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赢得国共两党之间战略决战的胜利 D.使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解析:D [根据材料内容“劲旅留精锐之骨干”可判断红军长征为革命的成功保留了骨干力量,诗歌歌颂的是红军长征,故A项错误;长征时革命的重心在农村,故B项错误;战略决战在1949年,故C项错误;长征胜利使革命有生力量转移到北方,也推动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故D项正确。]‎ ‎4.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B [据材料“暗夜南湖亮斗星”是说中共一大召开,故A项错误;“燎原烈火向天明”是指土地革命,共产党发动了一百多次武装暴动,开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根据地, 故B项正确;“征程二万经风雨”指代的历史现象是红军长征的胜利,故C项错误;“宝塔擎旗进北京”是指共产党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政治中心从延安转到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D项错误。]‎ ‎5.1971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中论述:“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评价是基于(  )‎ A.英勇、牺牲和忍耐精神是长征的主旋律 B.长征实现了中共伟大的战略大转移目标 C.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D.长征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实现所有的愿望 解析:A [长征精神,与材料中“生存斗争的史诗”“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相符,故A项正确。]‎ ‎6.陈云向共产国际报告时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人成熟了。”这反映出当时(  )‎ A.共产国际的指导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保障 B.“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重大损失 C.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革命的实际问题 D.军事路线事关红军长征的生死存亡 解析:C [材料中“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人成熟了”表明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了革命的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 ‎7.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 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表明(  )‎ 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 B.中共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 D.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 解析: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组织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开始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故D项正确。]‎ ‎8.某学生研究发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我们不是同党而是同行”是某影视剧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我们不是同党而是同行”的话最有可能出在(  )‎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D.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解析:D [百日维新期间并没有出现不同的政党,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领导力量的中坚是中国同盟会,虽然也有其他政党,但彼此之间却并不是同行,有关革命前途可谓是矛盾重重,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并没有不同的政党,故C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式,虽然国共两党理念迥异,但在抗击日军与实现民族独立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与追求,故D项正确。]‎ ‎9.下面是某个历史时期中共发布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的摘要,它的主要目的是(  )‎ ‎(二)对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以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地主耕种份地之数量与质量,由当地农民群众多数的意见决定之。‎ ‎(三)对于下列各种小业主的土地,不应没收。‎ ‎(甲)自由职业者、技术人员、教员、医生、学生、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等小业主的土地。‎ ‎(乙)凭自己劳动所得积蓄起来的工人所有土地。‎ ‎(戊)将土地出租而自己仍受雇于人的。‎ ‎(十)商人兼大地主时,其土地部分照一般地主办理,但不得侵犯他的商业部分。‎ A.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扩大抗日爱国阵线的阵容 C.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减少红军战略转移的阻力 解析: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时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政策,与材料中“对于下列各种小业主的土地,不应没收”‎ 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地主和小业主的政策,反映出当时的土地政策不是以消灭阶级压迫为主,是抗战时期为赢得地主和小业主支持共同抗日的土地政策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土地政策对地主和小业主比较宽松,故不是以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为主,故C项错误;红军战略转移的阻力主要是国民党政府,故材料中对地主的政策与减少红军战略转移阻力无关,故D项错误。]‎ ‎10.‎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已成为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解析:B [中国远征军1942年入缅作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可知,中共支持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故B项正确;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共产党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故C项错误;太原会战爆发于1937年9月至11月,故D项错误。]‎ ‎1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解析:A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目的就是国共两党民主协商,创建新中国,这也是当时爱好民主自由人士的期盼,故A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故B项错误;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此时民众希望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不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故D项错误。]‎ ‎12.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到:“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一思想(  )‎ A.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A [材料中刘少奇提出有新中国建立前,中共为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好四方面关系,这一思想有利于推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的工作重心从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选A项;由材料中时间“1949年4月”‎ 可以判断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B项;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路线仅涉及材料中的公私关系,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仅涉及材料中的公私关系,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以其严格的家风著称。在他写给家人的115份家书中,谢觉哉常教育子女:“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也希望你们这样,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你们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儿女们得知父亲做了“大官”,希望得到一些“照顾”,到城里工作。谢觉哉写信告诫说服子女们,在农村老家搞好生产生活,安分守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谢老的家书,反映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红色家风”。‎ ‎——摘编自郝建良《做官就要做“焦官”‎ ‎——从〈谢觉哉家书〉看家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色家风”的主要内容。(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设家训家风的社会意义。(10 分)‎ 解析:(1)由材料“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说明“红色家风”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及强调廉洁自律的为官做事原则;由材料“谢觉哉写信告诫说服子女们,在农村老家搞好生产生活,安分守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说明“红色家风”立足于培养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接班人。(2)由中国古代家风家训中“忠孝仁义”内容可知家风家训建设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注重家风家训建设,将良好的家风家训推广到整个社会,也有利于社会风气建设、社会安定和社会文明进步;不搞特权,发扬公仆精神的“红色家风”则有利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 答案:(1)内容: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强调廉洁自律的为官做事原则;(或弘扬公仆精神);立足于培养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如回答“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为思想基础”也可。)‎ ‎(2)意义:家风家训建设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注重家风家训建设有利于社会风气建设、社会安定和社会文明进步;继承发扬红色家风有利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 ‎14.(2019·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20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有的学者把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归纳成以下公式:‎ 中国抗战胜利=国共合作+苏联出兵+美国原子弹 请根据材料并运用中国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公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国抗战胜利=国共合作+苏联出兵+美国原子弹”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即可从肯定或批判等角度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例如:公式全面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即可从国共合作成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苏联出兵和美国原子弹,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等方面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即可。‎ 答案:观点一:此公式全面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促成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两党及中国军民共赴国难,成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苏联出兵和美国利用原子弹打击日本,都促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 因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是国内外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观点二:此公式夸大了美苏等外部因素。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场,国共合作领导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苏等对日作战虽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进程的加速,但其仅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部事件,作为中国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确切地说应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推动。‎ 观点三:此公式应该加上海外华侨、国际友人的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也有苏联、美国的帮助,但是海外华侨,国际友人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