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4/45/482f034c4602de1ff43e0276e0153ff1/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4/45/482f034c4602de1ff43e0276e0153ff1/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4/45/482f034c4602de1ff43e0276e0153ff1/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2016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 命题人:肖林芳 2016-12-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A.民本仁政观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大一统”理念 D.封建迷信思想 2.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A.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 D.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 3.“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一部《道德经》,逍遥函谷行;一篇《将进酒》,饮者留其名;一卷《漱玉词》,云中叹飘零……”这是歌手李玉刚的2015开年作品《李》,不到200字的歌词竟化用各类诗词和典故多达32处,被称作“史上最牛神曲”,令无数友叹为观止。下列关于该歌词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姓氏的演变和宗法制有直接关系 B.《道德经》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C.词的出现是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 D.唐诗的繁荣受科举考试影响较大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虽然己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但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强结合基础上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尚未进入全面瓦解的阶段。明清文化正由这种社会格局所决定。下列对明清文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占据文化宗主地位 ②早期启蒙思想兴起 ③戏曲艺术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④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6.“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 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C.倡导知识即美德 D.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的回答应是: A.因行称义 B.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C.不信教皇,也不信人有灵魂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8.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 图一 9.著名学者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图一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10.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衡”应分别指 A.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11.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不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B.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 C.将人类置于自然界之中 D.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 12.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 ①城市化快速发展 ②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增多 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 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图二B区域在鸦片战争后诞生了一位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图A区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诞生了许多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次。图A区域与图B区域所诞生的思想 A.都开创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B.都是先进中国人学习欧美资本主义的典型 C.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时历史的基本状况 图二 D.都从根本上突破了当时人们的思维 14.右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 A.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D.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15.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材料强调的是 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 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 C.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D.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 17.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追求民主 B.维新变法 C.实业救国 D.救亡图存 18.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9.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0.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 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1.某学者在其作品中指出:“中共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武装割据之后,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共开始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 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 D.《双十协定》的签订 22.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航天纪念钞正面图案。其中航天纪念钞背面图案展示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及其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技术成就。下列有关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成功 C.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文革”期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23.下面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表(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 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 C.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D.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 24.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A.《老人与海》 B.《百年孤独》 C.《玩偶之家》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垣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二 他们(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火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请回答: (1)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新”在何处?它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重大事件。(5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什么?(4分) 26.(14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同时期科技成果对比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波义耳近代化学、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 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清 材料二 读图 图一 中国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 英国工业革命成果扩展示意图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 苏联 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与欧洲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5分) (2)简要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3分)从科技中心的转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27.(18分)对美好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对“善良政体”的追求在东西方异曲同工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1663)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走向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对学校作用的认识,(2分)并概括他与孟德斯鸠相似的思想倾向。(3分) 材料二 近代志士仁人对“救国之路”进行了不懈探索 新文化初期,李大钊说:“夫代议政治,虽起于阶级斗争,而以经久之历验,遂葆有绝美之精神。”“吾人于此,其当鼓勇奋力,以趋从此时代之精神,而求此适宜之政治也。”……1919年春天巴黎和会召开之后,对西方的失望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另外的方向。李大钊宣布“ 在别的资本主义盛行的国家,他们可以用社会主义作工具去打倒资本家阶级;在我们这不事生产的官僚强盗横行的国家,我们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驱除这一班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 ——陈先初《五四时期国人理想社会模式的转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的艰苦求索 20世纪40年代末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60年代初 “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苏联就是光提工业化,把农业丢了。”“我们的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20世纪80年代初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唐洲雁《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及其发展演变》 (3)据材料概括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变化趋势,(2分)从中你得出了怎样的历史经验?(3分) 高 二 历 史 答 题 卡2016-12-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14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7.(18分)对美好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次联考 历 史 试 卷 参 考 答 案2016-12-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C D D D B B B A C A 题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D D D A A D C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 (1)融合了佛、道等思想;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3分) 影响:维护了封建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分) (2)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6分) (3)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2分) 重大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3分) (4)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2分) 体现: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26.(14分) (1)由领先到落后;(1分)西方是近代科技,中国是古典科技。(4分) (2)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紧密。(2分) (3)转移:世界科技中心由以中国为中心;转到以英国为中心,再转到以美国为中心。(3分) 启示:围绕科技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分) 27.(18分) (1)认识:学校不仅要培养治国人才,还是评议天子是非,议政辅政的场所(2分) 倾向:限制君主的专制权力(反对君主专制统治)(3分) (2)变化:从主张学习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转变为学习社会主义改造中国(2分) 原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其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任答3点得6分) (3)趋势:目标趋于全面、具体和深入:从单一工业化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现代化(从单一的工业化到多方面的四个现代化,再到全方位的富强、民主、文明)(2分) 经验:既要学习世界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分) 版权所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