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人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 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A.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 夫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然在万民之忧乐 C. 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以为是,然公其是非于学校 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提出了要对君权进行限制的思想主张;ABD三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 ‎2.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完全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 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 削弱这一文明。下列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 29 - / 29‎ A. 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B. 西方的科学必将削弱儒家文明 C. 批判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 向西方学习应该全面而且彻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等信息可知作者对洋务运动期间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学习制度和思想的批判,故A项正确,B项错误;A项维新派的主张;D项是新文化运动。故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 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 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 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 C. 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答案】D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今之清谈谈孔孟”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名师点睛】“保国”与“保天下”不同,“保国”即保卫旧的封建王朝,“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一般人不必关心;“保天下”即保卫本民族及其文化,则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这就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日知录·正始》)的著名论点。梁启超把他这种爱国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顾炎武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人曾有很大的影响。‎ ‎4. 有学者指出:“根据列宁‘评判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 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标准衡量,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 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 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这种观点 A. 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严重脱离当时国情 B. 在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中能够体现 C. 认为董仲舒的思想缺乏民本色彩 D. 认为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不利于稳定儒学的社会地位 ‎【答案】B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等同于寻求董仲舒思想中的守旧的成分,即强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仍然为君主专制服务,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 ‎【名师点睛】汉代儒学:‎ ‎(1)思想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5.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支持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有为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 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 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 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答案】D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中“《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符,故A项错误;维新阵营内部,与材料中“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两位官员,但没有涉及“官员普遍反对”,故C项错误;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故D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名师点睛】康有为、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标志着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由器物文明开始深入到制度文明的层面。但是他们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时却给了他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但也表明其力量的弱小和软弱。‎ ‎6. 北宋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扩大不问门第的科举制录取人数,文人阶层不断壮大。同时,随着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士人更加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情趣的修养。上述原因导致 A. 宫廷画的发展 B. 文人画的兴盛 C. 小说插图流行 D. 百姓喜爱年画 ‎【答案】B - 29 - / 29‎ ‎【解析】根据“士人更加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情趣的修养”,结合所学,文人画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重视意境和情趣,B正确;宫廷画是为宫廷服务的宫廷绘画,不符合题意,排除A;小说插图和“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情趣的修养”无关,排除C;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7.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反映了 A. 明代小说分为两大流派 B. 社会思潮复杂催生小说 C. 小说盛行于明嘉靖年间 D. 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现实 ‎【答案】D ‎【解析】根据“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可知,神魔小说盛行和世情小说出现都和那时的社会状态分不开,说明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现实,D正确;材料反映明朝中叶后小说有两大主流,而不是明代小说分为两大流派,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思潮复杂,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神魔小说盛行和世情小说出现都和那时的社会状态分不开,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 29 - / 29‎ ‎8.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 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D.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熊为了表达对苍蝇的愤怒以及对朋友的关爱,就不顾它的朋友的身体,反映的是由于太过于对朋友呵护,但是因为无知,导致了最终使朋友的身体遭受损害,说明“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故答案为D项。AB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 ‎【名师点睛】‎ ‎9.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 B. 两者相互推动 C. 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 D. 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答案】B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揭露的是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还未抨击宗教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揭露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反过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两者相互推动,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间接批判天主教会,故C项错误;两者否定的都是天主教会而非上帝的权威,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思想主张 ‎10. 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意义。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17世纪末的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为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对自然现象运动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动摇了宗教神学思想,为理性主义兴起奠定了科学基础,对科学界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起到思想动员作用,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均发生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之前,故BD两项错误。‎ ‎11.‎ - 29 - / 29‎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A. 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B. 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C. 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D. 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关键要把握社会契约中契约的双方分别是个人以及由个人组成的“公共意志”,也就是材料中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而这也就是国家,B项正确。社会契约是用一种契约的方式界定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更倾向于一种温和的改革,而非激烈的革命,当然一旦国家没有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契约人民可以把它推翻,故A 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 - 29 - / 29‎ ‎12.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答案】D ‎........................‎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13.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上看,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 29 - / 29‎ ‎(3)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理性真理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14.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A.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 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C.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答案】C ‎【解析】《百年孤独》是南美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著作,将神话故事等融入作品中,与莫言的风格相近,故C正确;《老人与海》《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故AB错误;《日瓦戈医生》属于苏联文学,不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故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联系所学南美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著作《百年孤独》分析解答。‎ ‎15.‎ - 29 - / 29‎ ‎ 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C. 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带来的影响。由材料关键信息“李赞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生活的时代”,即明朝的君主专制时代。再根据“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可知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其影响 ‎16.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B.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 造成中国人盲目自大故步自封 - 29 - / 29‎ 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可以看出,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地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A项正确;A项只是说了西方的影响,太笼统,排除B;C项只是材料意思的一个方面,与材料的主题意图不符,排除;材料只是说了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D项夸大了三大发明的作用,排除。‎ ‎17. 《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入滚滚红尘和作品的世界。由此可见《红楼梦》‎ A. 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因素 B. 创作指针是佛教轮回思想 C. 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 D. 旨在维护传统儒家 ‎【答案】A - 29 - / 29‎ ‎【解析】女娲补天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僧(佛教)、道(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与题意相符,故A正确;材料描写的是以佛教的转世观念作为设置作品人物与情节的方式,而不是创作的指针,故排除B;虽然《红楼梦》里面有三教合一的内容,但它是封建社会没落的产物,C项错误;《红楼梦》对作为封建专制制度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激烈批判,D项错误。‎ 点睛: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入滚滚红尘和作品的世界”分析解答,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 ‎18. 2016年为农历猴年,古人认为,猴子有善变多计、狡猾伪善的天性,与古时候诸侯性质很相近,古时候诸侯们各据一方,个个多计谋善变,狡猾欺诈,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由此可见 A.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及图片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可知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A正确;B没有体现进入文明时代的内容;C没有体现民族的东西走向世界;D,没有体现文化多样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文化内涵 ‎19.‎ - 29 - / 29‎ ‎ 晚清公使郭嵩焘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据此分析,郭嵩焘 A. 沉醉于西方的物质文明 B. 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C. 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认识 ‎【答案】D ‎【解析】郭嵩焘认识到西欧的“政教风俗”优于中国,可是中国的大多数士大夫还未认识到。当时的洋务派认为西方只有器物领先中国,政治和文化不如中国,因此,仅学习西方器物,坚持中国的政体即可,即“中体西用”,而郭嵩焘的观点明显已经突破了“中休西用”的局限,D正确;郭嵩焘说的是政教风俗,也就是政治社会文明,不是物质文明,故排除A;B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排除C。‎ ‎20.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在中国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 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 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C.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 D. 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答案】D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可用排除法。由材料中“帝国”一词可知该倡导者主张保留皇帝,据此可排除BC两项。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任务没有触及封建制度,A项排除。从材料“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故选D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内容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倡导变法。认为只要倡民权,就可以挽救民族危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抓住本题的关键词“帝国”,这说明了他主张保留君主,此外从材料中可发现他还主张实行民主制度,因此可推断材料反映的是君主立宪派的主张。‎ ‎21. 1905年,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 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B. 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 C. 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 D. 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 ‎【答案】C ‎【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A;孙中山没有认清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没有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排除B;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但材料要求“釆用欧洲的生产方式”,排除D。由材料“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可见当时孙中山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故选C。‎ - 29 - / 29‎ ‎22.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人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 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 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 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D. 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C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主要表现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决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所以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3. 瞿秋白曾说:“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19世纪40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社会主义在中国文化界大行其道 B. 中国与俄国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 C. 中国产生的社会主义流派非常多 D. 国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较为模糊 ‎【答案】D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近代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楚,,故D项正确,A项错误;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名师点睛】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向发生多此转变,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有感于西方社会武装力量的强大很长一段时间向英法美等国学习强国富国之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向紧邻日本学习,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之后大量派遣留学生去日本学习君主立宪之法,但民国建立后国家依然衰败不堪,满目疮痍,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有了较快的传播,中国人才真正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才在中国真正流传开来。‎ ‎24.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 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答案】B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列举了梁启超、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多变”的现象,并认为“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 ,其根源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维新变法思想 ‎25. 美国学者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 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来 : D. 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指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结合所学,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的标志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故选A;B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D是井冈山时期,排除。‎ 考点: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6. 1956年,著名作家茅盾说:“文艺创作问题的讨论,最近几个月来相当活跃,活跃的特征,在于出现了不同意见,在于企图对那些已经被认为作了结论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材料中的“活跃”局面 - 29 - / 29‎ A. 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B. 是“双百”方针促进的结果 C. 说明了“左”倾文艺思想盛行 D. 反映了文艺创作大众化倾向 ‎【答案】B ‎【解析】据时间“1956年”和“讨论”“不同意见”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双百”方针提出后人们对文艺创作的热情提高,B项正确;文艺创作的讨论不等于文化多元化,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左”倾文艺思想盛行,排除C项;材料中也没有文艺创作大众化的信息,D项错误。‎ ‎27.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 精英政治 B. 代议制民主 C. 直接民主 D. 贵族政治 ‎【答案】A - 29 - / 29‎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苏格拉底对公民大会的嘲讽。其不满主要针对的是公民大会的成员构成,认为公民大会被大量诸如铁匠、农民、小商贩等缺乏政治素质的人所充斥。与反对缺乏政治素质的人参政相应的即提倡精英政治,故A项正确。材料中缺乏足够信息支撑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没有“代议制”的主张,故B项错误。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的代表,材料里面表现的是苏格拉底对公民大会的不满,故C项错误。与缺乏政治素质的人相对的并不一定是贵族,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28. 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意在说明 A. 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性 B. 文艺复兴缺乏群众基础 C. 萨帕塔对宗教信仰盲从 D. 基督教神权统治虚伪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张反对天主教会,对天主教会的虚伪和贪婪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材料正是为了解释教会的虚伪,故选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B选项错误,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与文艺复兴无关;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 ‎29.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 29 - / 29‎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启蒙运动……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启蒙了的人们……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反映了启蒙思想与政治变革的关系,即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故A正确;B中必定说法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思想和政治作用,故C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理性主义,故D错误。‎ ‎30. 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实为爱因斯坦化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的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重要历史背景是爱因斯坦 A. 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B. 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C. 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D. 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显然是“时间和空间”的含义,所以该话剧意在说明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特征,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二、非选择题(40分)‎ - 29 - / 29‎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 ‎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及其共同精神。‎ ‎【答案】 (1) 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 ‎②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 ‎③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或答三者背景亦可得分)‎ - 29 - / 29‎ ‎(2)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共同精神:人文主义。‎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控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君主专制统治等方面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本题据材料二“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等方面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再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回答其共同精神。‎ ‎3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 29 - / 29‎ ‎ 1902年5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宜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7年朝廷成立修订法律馆,由沈家本、伍廷芳任修律大臣,并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帮助修律。在修律过程中,西方法律文献被纷纷翻译过来,成为拟定新法律的重要蓝本。并且清末修律大抵上按照西方法制的模式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造。到晚清政权垮台前,已经基本上移植了西方大陆法系的结构框架,形成了以《钦定宪法大纲》、《重大信条十九条》、《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钦定大清商律》以及刑事、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为骨干的系统的成文法体系。‎ ‎﹣﹣摘编自朱勇《清末新政:一场真正的法律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修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修律的影响。‎ ‎【答案】(1)特点:以“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为原则;设立专门的修律机构,组建由中外法学专家组成的修律团队;以西方法律文献为蓝本;基本上形成系统的成文法体系。‎ ‎(2)影响:清末修律既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推动了“新政”的开展;按照西方法制模式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造,推动了中国法律向现代转型;修律未能挽救清政府统治(现代成文法体系的形成加速了清朝专制统治的结束)。‎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提到,成立修订法律馆,由沈家本、伍庭芳任修律大臣,并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帮助修律。在修律过程中,西方法律文献被纷纷翻译过来,成为拟定新法律的重要蓝本。并且清末修律大抵上按照西方法制的模式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清末修律具有哪些特点:立专门的修律机构,组建由中外法学专家组成的修律团队;以西方法律文献为蓝本;基本上形成系统的成文法体系。‎ - 29 - / 29‎ ‎(2)根据材料提到,到晚清政权垮台前,已经基本上移殖了西方大陆法系的结构框架,形成了……的系统的成文法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简评清末修律的影响:推动了新政的开展;按照西方法制模式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造,推动了中国法律向现代转型;修律未能挽救济政府统治,现代成文法体系的形成加速了清朝专制统治的结束。‎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末修律·特点影响 三:选做题(33,34为选做题,从下列二题中任选一题,15分)‎ ‎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文帝十二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 ‎ ——《晁错“纳粟授爵”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 29 - / 29‎ ‎【答案】(1)措施:“纳粟授爵”,允许富南高价向农民买粮并输送至边关。依照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十八等爵的爵位。‎ 目的:解决戍边所需军粮和运输问题;通过授爵吸纳财富,减轻国家负担;落实重农抑商政策。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 ‎(2)扩大了统治基础;奠定了“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基础;弱化了军功集团的政治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权专制的发展。‎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在材料的前两句话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即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目的则要从解除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2)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也可以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解决了经济困境、起到抑商尊农的作用、弱化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扩大了统治基础、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等多方面概括。‎ ‎3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9 - / 29‎ 材料一1899年巡抚袁世凯向光绪帝汇报其山东布防情况时说:“以武卫右军练成之兵,拨大队屯驻青州,拨步炮五队驻青州以东一百二十里之潍县作为前锋队。又拨马步各一队,屯驻高密一带,名为保护路工,实则逼近胶州作为前敌探队。又拟拨步队两营,屯驻沂州府属之莒州,控制日照,犄角错峙,并阻德人南图之道……德人见我节节布置,直窥胶澳,断不敢分胶澳之洋兵,轻图进步。即使分兵另据他口,而我之大队直趋胶澳,正可覆其巢穴,自足成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材料二 袁世凯“北洋创练新军,一切营章操典,略仿各国成规”。中国军队在20世纪初走向了近代化,这是袁世凯的一大贡献,也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体现。当时在华的外国人对袁世凯的军事改革给予高度赞扬,认为袁世凯“在清国的所有官员里,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在山东布防的背景,并说明其目的。‎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袁世凯军事思想的特点 ‎【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瓜分中国,并加紧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山东教案频发,形势最为严峻;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并快速发展。‎ 目的:震慑义和团,防止德国向内地侵犯。‎ ‎(2)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顺应了中国古代军事向近代军事过渡的需要;有着明显的务实性,依照各国成规,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单纯地重技术、重陆军,有着一定的片面性。‎ - 29 - / 29‎ ‎【解析】第一问由材料“1899年巡抚袁世凯向光绪帝汇报其山东布防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山东教案频发、义和团兴起发展等角度概括。第二问由“又拟拨步队两营,屯驻沂州府属之莒州,控制日照,犄角错峙,并阻德人南图之道”可以分析出目的之一是为了防止德国侵犯;结合所学知识还有目的是为了震慑义和团。‎ 由“袁世凯说“北洋创练新军,一切营章操典,略仿各国成规,”中国军队在20世纪初走向了近代化,这是袁世凯的一大贡献,也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体现。”可以概括出袁世凯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军事思想顺应了近代化军事发展的需要。从“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可以看出他的军事思想也具有片面性。‎ - 29 - / 2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