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题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汾湖高级中学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卷 2019.10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国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吉”“正”“尚”“王”字锁。这说明古代中国 A. 商品设计理念先进 B. 官营手工业技术发达 C. 礼乐文明制度下移 D. 社会秩序等级化明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使用的锁孔是不一样的,以此象征其身份的不同,这说明我国古代社会秩序等级化明显,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等级秩序森严,不是商品设计理念先进;B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选项错误,这与礼乐文明制度的下移无关,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C.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答案】D 【解析】 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 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秦时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的效果,故排除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的确立,排除C;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切入,结合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思考.,故选D; 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C.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趋势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汉时,皇帝不允许观……。唐朝开了观看……的先例……。宋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停止编纂《起居注》”反映了皇帝的控制明显加强,这说明皇权的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皇帝的知识水平,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不再受限制”;皇帝的态度的转变并不是《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而是有可能侵犯到皇帝的权威,故D项排除。 【点睛】“汉时,皇帝不允许观……。唐朝开了观看……的先例……。宋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停止编纂《起居注》”是解题的关键。 4.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 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 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 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 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自己玩物丧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清末时期中国清政府统治者一种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态,故C正确;此时英国尚未来侵略中国,A与史实不合,排除;B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属于实质,排除;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5.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C. 应建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D. 统治者应该重视教化百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并没有否定君主制度,故排除A项;在黄宗羲理想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学校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统治者并不直接教化万民,故排除C、D项;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由此主张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故选B。 【点睛】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他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的主张,这样学校就成了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 6.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点睛: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其直接目的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外反对势力之间关系的完全倒置: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由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融合,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就必然带有反帝的性质。 7.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 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答案】A 【解析】 日本占领武汉、广州等地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题干“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数据可知,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故A项正确。题干只强调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的正面抗战,没有提及全民族的抗战,故B项错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 无法从题干中得知中国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故D项错误。 9.如图为民国时期的一则女鞋广告,广告语反映了当时: A. 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 B.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C. 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D. 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是否国货抑外洋”、“专用国货已多时”、“爱国须用国货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国货得到了爱国师生的提倡和使用,这说明当时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爱国师生支持国货,并非教育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B选项中“社会共识”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资本家利用教育领域的事例宣传产品,不能说明其具有强烈的教育情怀。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评论反映出 A. 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B. 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C. 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D. 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工业产生后,女性也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与男性共同参加生产劳动。由材料中“丑态”、“廉耻扫地”、“男女相淆”、“非风俗之正”等关键词可知,该评论作者仍具有传统保守和愚昧观念,对女性从事生产活动持否定态度。因此,该评论的出现反映了近代工业兴起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故D项正确。 男尊女卑是中国旧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故A项错误。 早在明朝中叶之后即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愚昧观念,而不是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 11.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B 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C、D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 12.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D 【解析】 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本题应选D项;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13.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B.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C.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别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西藏自治区”,图片涉及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者均从属于民主政治建设主题。B、C、D三项均与图片主旨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 “和平共处” B. “另起炉灶” C. “一边倒”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B 【解析】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其含义与材料信息相符,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15.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8年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受左倾错误干扰,出现浮夸风、共产风等偏激行为。材料中“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棉花嫁接到椿树上”“公鸡孵小鸡”等都是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正体现了浮夸风的特点,故C 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是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做法,A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走集体化的道路,不符合材料的现象,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上的体现,比如大锅饭等,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16.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宣传新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时,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孙中山时期,日军还没有大规模侵华,没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故B项错误;孙中山与毛泽东所说的言论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言论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毛泽东代表无产阶级,言论不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 17.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 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D. 培养了雅典公民集体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观看戏剧公演的都是雅典公民,所以是强化了雅典公民人人平等的原则,而非是所有人人人平等,故排除A 项;题意主要反映了戏剧公演对雅典公民集体意识的培养,不是体现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故排除B项;雅典戏剧公演并不是扩大雅典公民的范围,所以不是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排除C项;根据“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可知戏剧公演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故选D项。 18.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答案】C 【解析】 “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体现出罗马法迅速审判的理念,诉讼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内到庭,否则法律将判为败诉,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表明古代罗马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C正确;A材料表明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庭,无法体现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也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审判程序,排除D。 19.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 20.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白宫核心政治圈一直处于高调频繁的人事变动之中。如上任仅23天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被总统免职。特朗普总统此举 A. 违背了1787年宪法 B. 会受到国会弹劾 C. 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 D.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按照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因此总统可以提名并任命政府官员,故材料中白宫中人事变动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故排除A;选C;材料没有体现总统的违法失职,所以不会受到国会弹劾,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排除D。 21.列宁于1917年3月从瑞士发电报给俄国同仁:“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一丝一毫也不支持……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这说明列宁 A. 主张必须推翻沙皇政府 B. 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 C. 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 反思巴黎公社失败教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了列宁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和主张,不能说明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政权落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完成,因此列宁主张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故C项正确;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正是巴黎公社的经验,故D项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列宁的主张 22.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选A项。B项错误,应该是美洲和欧洲;C项错在“阻碍”,应该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发现美洲新大陆 23.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 “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 “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D. “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答案】D 【解析】 列宁的话说明在当时苏俄发展重工业缺乏资金,而“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这说明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斯大林和他的战友们没有靠借钱来搞工业化,那就只有自筹资金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之所以迅速实现工业化,实际上是牺牲了农业来发展重工业,当时从农民身上取走了太多,故选D;ABC均不符合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史实,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用两个对比鲜明的材料来考查苏俄(苏联)工业化实施的相关政策,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工业化的概念,还有要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农业集体化等相关外围概念,并明确这些政策实施的先后时间,才可以准确作答。 24.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排除AB.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5.牛顿和达尔文都是在各自学科领域彪炳史册的科学家。他们都 ①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借鉴了前人的科学成果 ④挑战了神学世界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增强了人们的理性认识,有利于思想解放,达尔文进化论挑战了宗教神学,有利于思想解放,①正确;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1687年发表,工业革命是1765年开展,牛顿力学并不受工业革命影响,达尔文《物种起源》是1859年,受工业革命影响,②错误;牛顿力学是以伽利略,笛卡尔等人成果为基础,达尔文进化论以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为基础,③正确;牛顿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否定世界是按上帝意志运行的,挑战了神学世界观,达尔文进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挑战了神学世界观,④正确,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26.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救治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下列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护士”是美国国会 B. 此次救治完全治好了“山姆大叔”的病 C. “山姆大叔”的病根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 第一副药方是社会救济 【答案】A 【解析】 由题干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可知经济危机之后,通过国会立法,漫画中“护士”就是美国的国会,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促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但不能消除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矛盾,故C项错误;罗斯福第一个解决危机措施是整顿金融,故D项错误。 27.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理论依据是 A. 重商主义 B. 自由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货币学派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C 项正确;重商主义是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A错误;自由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得到广泛推动,B错误;货币学派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行,D错误。 【点睛】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28.(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经15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注。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脱欧反映了英国全体人民的意志 B. 英国脱欧说明欧盟损害了英国利益 C. 英国脱欧体现了欧盟对成员国有一定的开放性、包容性 D. 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缺陷 【答案】C 【解析】 投票是由少数服从多数,并不能代表所有英国人的意志,A错误;英国的脱欧公投,反映了英国国民对英国加入欧盟的态度,不能够体现出欧盟是否损害了英国的利益,B错误; 英国能够启动脱欧程序,说明欧盟对成员国在制度上允许有退出机制,体现了欧盟组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缺陷;D错误。 点睛:英国脱欧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英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转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导致了全球利益的失衡,英国融入欧盟,方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利因素,但另外一个方面也对英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此次英国公投就是两大因素之间搏击的结果,反映了英国在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之间的权衡取舍。 29.下面两幅图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 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是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的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些连锁快餐文化是全球化的产物,其说明经济全球化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无关,排除B项;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是《关贸总协定》,排除C项。 30.巴比松画派的迪亚兹鼓励雷诺阿在绘画中去追求光与色,从此雷诺阿开始放弃传统的暗调子,逐渐走向明媚和五彩缤纷的光与色的境界。下列与雷诺阿所追求风格一致的是 A. 《自由引导人们》 B. 《伏尔加河上纤夫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印象主义绘画。依据材料“追求光与色”、“走向明媚和五彩缤纷的光与色的境界”结合所学可知与雷诺阿追求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印象主义绘画,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作品,不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画家列宾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日出·印象》是法国画家莫奈的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符合题意,C 选项正确;《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31.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崇尚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孝悌……仁之本”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家和睦”“同宗相处”作答。第(3)问的“态度”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做人的道理”作答;“做法”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宣圣谕”“一族长幼……悉心向善”作答。第(4)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3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认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兵舰既弱,坐守而已”即可得出“被动挨打”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即可得出“海陆交织”的结论。第二小问“主观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伯统海军驻威海……坐守而已”即可得出“主帅指挥不力,避战不出”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海军水手……向提督乞生路……诸洋员请姑施教敢降”即可得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的结论。 (2)主要考查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甲午战争)后,日人……培力既厚”即可得出“刺激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中国乃不国矣”即可得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客观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和维新思想。可从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开展及其影响的角度思考作答。甲午战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和政治变革思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 【名师点睛】全面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 (2)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洋务运动破产。 (4)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在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33.詹天佑挚诚爱国,尽其智能,毕生致力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建铁路8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材料二 著名教育家罗家伦在谈到詹天佑早年决心投身铁路事业时说:“我们应当回想那时侯中国的朝廷、社会是如何的保守愚蒙,对于新器新知是如何的深闭固拒。光绪二年(1876年),詹氏虚年16岁,正进到美国纽海芬的海滨中学读书的时候,国内由吴淞通到上海的小铁道,方才行车,当地读圣贤书的士绅,领导着愚昧的民众,认为这件怪东西破坏了风水,危险到生命,居然把它全行拆毁,并且主张要把铁轨投入海中。在国内这种昏暗的气氛之中,这个聪明却是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去学这套万人咒骂的东西,不为动摇。回国以后,也决不改业,专心致志要为中国建筑重要的铁路路线而努力。在伶俐的人看来,以为‘其愚不可及也’,在这位笨人则以为‘愚公移山’是可能的。” 材料三 “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因为中国工程师将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请回答: (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阻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周恩来为什么称赞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詹天佑身上看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答案】(1)因素:帝国主义争夺铁路修筑权;国内朝廷保守民众的愚昧;技术力量薄弱;传统社会的惰性。 (2) 理由:为国家富强的使命感(民族主义);不畏艰难与压力;一生致力于祖国铁路的建设事业(科技报国或中国铁路工程之父);功在国家,名昭中外 (3)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不畏强暴的精神: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的精神。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中“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中国的朝廷、社会是如何的保守愚蒙,对于新器新知是如何的深闭固拒。”信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相关所学可概括得出阻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中“居然去学这套万人咒骂的东西,不为动摇。回国以后,也决不改业,专心致志要为中国建筑重要的铁路路线而努力。在伶俐的人看来,以为‘其愚不可及也’,在这位笨人则以为‘愚公移山’是可能的。”、“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等信息结合所学说明周恩来称赞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的原因。 (3)精神品质:依据材料中“这个聪明却是不善言辞的孩子,居然去学这套万人咒骂的东西,不为动摇。回国以后,也决不改业,专心致志要为中国建筑重要的铁路路线而努力。”、“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不畏强暴的精神、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的精神等方面说明其体现的精神品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