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鹤壁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一历史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2.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下列主张体现打开 “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 “仁者,爱人” ③“天人感应”  ④知德合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某人举出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此人最可能是谁(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韩非子 ‎4.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①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②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5.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 B.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6.“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下列属于宋代科技发展表现的是(  )‎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雕版印书术的出现 D.用煤冶铁,发明灌钢法 ‎7.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8.孙中山曾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 A.关注民生问题 B.满足农民要求 C.反对封建专制 D.废除封建剥削 ‎9.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 A.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 B.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 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10.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礼失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 A.彻底否定传统的夷夏观念    B.减少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否定了“中体西用”的观念    D.强调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11.有人说:“‎ 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段话说明( )‎ A.三人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     B.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过程是渐进的 C.上海已经实现文化多元化    D.维新思想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学者郭廷以认为,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下列言论符合第一种反应的是( )‎ A.“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13.《中国文化史》认为“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该观点强调新文化运动( )‎ A.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取代进化论 B.应该将中西方思想更好地融合 C.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值得肯定 D.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重建 ‎14.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 )‎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15.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 C.“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6.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 ‎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②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④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全面彻底否定了俄国式革命道路   D.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19.下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 A.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B.提出转移国家的工作重点 ‎ C.号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D.指出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20.《西方哲学十五讲》中讲到:“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而是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加尔文的“先定论”从本质上看( )‎ A. 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B. 是自相矛盾的哲学命题 C.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 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的利益诉求 ‎2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这一学派( )‎ A.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受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 B.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法律问题 C.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思想,重视教育 D.强调自由,但在社会道德方面应统一尺度 ‎ ‎22. 表2‎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中国 ‎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 ‎ 表2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都重视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研究 B.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 C.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D.都重视对人和人的道德品质研究 ‎23.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的这种主张( )‎ A. 强调了教权的至高无上 B. 揭露了教会的丑恶现象 C. 强化了世俗王权的地位 D. 提出了王权与教权平等 ‎24.自14世纪起,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在意大利形成了以崇古、复古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怀疑和批判神学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革命思潮的兴起。这一“革命思潮”( )‎ A. 促进了文化的再生 B.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C. 推动了人性的解放 D. 摧毁了宗教的枷锁 ‎25. 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 ( )‎ A.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天主教会的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 将人们从宗教中彻底解放出来 ‎26.“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 A.使人类认识开始进入微观世界  B.阐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D.开始猛烈冲击基督教神学 ‎27.爱因斯坦曾说:“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促进人类幸福,而不至于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点。”爱因斯坦旨在强调( )‎ A.科学应着重研究产品分配问题    B.科学对人类幸福的祸害 C.科学进步应该服务于人类社会      D.科学研究源于社会实践 ‎28.表所列内容介绍的是某一科学理论。 ‎ 据此推断该理论是( )‎ A.经典力学体系   B.光量子假说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29.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和波动说对于描述光的行为的意义。该理论( )‎ A.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B.推动量子论进一步发展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D.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30.下列名言或描述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地内容的是 ( )‎ ‎①“如果冬天来了,春天海会远吗?”②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效果④“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 遣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千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他认为人们应当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4分)‎ ‎32.(14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 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2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6分)‎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让人们逐渐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力倡以科学方法和实验,探索人和现实世界,这种求实态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使欧洲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与地心说不同的日心说。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论述人体的基本构造,并从解剖角度论述男女肋骨数相同,从而否定了女人是由男人的一根肋骨演变的说法,彻底否定上帝造人说。随着欧洲印刷术的发展,这些知识被广泛传播,使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得危险。‎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天主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进一步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由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 ——以上材料据桑戴克《世界文化史》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新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6分)‎ ‎(3)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4分)‎ 高二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 ‎1-5 BCDAC 6-10 BAAAB 11-15 BCDAB 16-20 ADDDD 21-25 BCCCA 26-30 CCCBB ‎ 31. ‎(12分)(1)孔子主张培养贤才和君子;苏格拉底注重培养政治专家(4分)‎ 原因:孔子面临礼崩乐坏、奴隶制行将解体的危机;‎ ‎ 苏格拉底处在政客结党营私、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4分)‎ (2) 影响:孔子冲击了世袭制度;为平民从政开拓了道路;对后世学校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任答一点)(2分)‎ 苏格拉底:培养了一批从政人才;为后世治国理论提供借鉴(2分)‎ ‎32.(14分)(1)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2分)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4分)‎ ‎(2)认为新与旧不相容,旧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采用西方的学说革新社会。(2分) (3)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2分)陈独秀的观点是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2分)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主张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2分)‎ ‎33.(14分)(1)变化: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4分)‎ ‎(2)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推动;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资产阶级的壮大(6分,任答3点)‎ ‎(3)观点一: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 观点二: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 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 观点三: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 (4分,观点2分,阐释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