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高一3月月考(网络测试)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阶段性测试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确切地说,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逐渐出现的直接动因是( ) A.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B.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D.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2.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3.下面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4.《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5.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6.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主张 A.世间一切皆苦 B.世人都要拥护种姓制度 C.世间众生平等 D.世人都可进入极乐世界 7. 2015年1月,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因保管不当而受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该面具的主人曾统治的区域是( ) 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的经常监督之下,若有失职,无论其功勋和地位多高,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贵审理大部分案件 C.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D.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9.希腊半岛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土地贫瘠,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海外交流。所以,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 ) A.农业生产 B.海外殖民 C.奴隶贸易 D.海外贸易 10.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东征,他却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这表明( ) A.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 B.马其顿顺利征服了波斯帝国 C.亚历山大处事优柔寡断 D.东征改变了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 11.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 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 -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国安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外贸的兴盛 12.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 ,并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尾,因为只有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这表明( ) A.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 B.希腊字母是当今欧洲所有字母的唯一源头 C.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 D.拉丁字母形成后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13.“(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嘉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一记载最有可能出自(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14.一位著名的宗教界人士说:“美国有办法抓住和绞死伊拉克的前总统 萨达姆,但无法拿掉萨达姆在被法庭宣布死刑的那一刻还高举着的《古兰 经》,无法封住萨达姆在脖子套着绞索的那一刻还高喊‘让穆罕默德作 证’的那张嘴。”请问萨达姆信仰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5.“人们深以自己能传承古希腊为荣,作家们以典雅的古希腊语写作。 当西欧正沉沦于黑暗时代时,他们却继续维持一个有教养、博学的社 会……”该文叙述的是 A.英吉利 B.阿拉伯 C.拜占庭 D.俄罗斯 16.以下是反映欧洲历史上王权与教权力量此消彼长发展趋势的若干重大 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查理加冕②阿维尼翁之囚③卡诺莎觐见④丕平献土 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17.“他们有权力决定谁来教学,什么时候上课,使用什么课本。凡是反对这些规则的人,他们有权力驱逐。”材料中反映出的中世纪大学特 点是 A.实行分科教学 B.满足世俗需要 C.培养基督教士 D.拥有自治权力 18.下列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C.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 19.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征伐中亚,遭遇强大帝国战败,对他的敌人的正确的描述可是 A.突厥民族,骁勇善战 B.信仰耶稣,崇尚法律 C.信仰真主,政教合一 D.相信理性,要求民主 20.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C.万民法否定了贵族与平民的不平等条例 D.罗马法中蕴涵着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21.1086年,英王威廉一世召集直接封臣及其所属的主要封臣,令这些人 一律向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此举意在 A.集中与加强君主权力 B.巩固与强化封建等级 C.建立与完善分享机制 D.强调与突出君主专制 22. 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手段通常是 A.金钱赎买、武装斗争 B.金钱赎买、教会支持 C.武装斗争、国王支持 D.教会支持、国王支持 23列宁曾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24.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中写道:“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下列属于该民族在公元7世纪为汲取外国文明而采取的改革措施的是 A. 实行贵族世袭制 B. 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 设立“智慧官” D. 改穿汉服、改说汉语. 二、材料题(24共28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贫困。英国历史学家贝内特认为,当时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农奴沉重的封建负担,以平均4.5口的家庭规模计算,必须10英亩以上才能维持生存。经济史学家波斯坦测算,13世纪英国小农户人口众多,104个庄园的随机样本表明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家庭土地少于10英亩。贫困成为困扰中世纪英国的重要问题。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救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发展起来,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救助体系。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救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救济向长期救助和法制化公共救助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 材料二: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困救助,可以分为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我国在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时,政府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于日常的贫困救助,实际上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实施的。针对古代聚族而居的情况,宋代范仲淹开设了“义庄”,购置族田,以族田收入在宗族内部开展济贫、赡养和助学。南宋朱熹也曾提议民间创办“社仓”,向灾民贷赈钱粮以济贫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在贫困救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一些财力丰厚,影响较大的佛寺,都有过一些救灾济贫的举措。 ——摘编自刘志扬《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途径与成效》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联合国秘书长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中世纪晚期英国救助体系变化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救助体系的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意义。(8分) 1-5ADBDC;6-10CACDD;11-15CCDCC;16-20BDBCC;21-24AAAB 24、(1)根源:生产力水平较低;封建剥削严重;实行封建农奴制;庄园制经济导致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或小农占有土地少)。 背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开始复苏;政治走向法治化(《大宪章》强调法律至上);英国农奴制走向衰落;英国专制王权的加强。 (2)特点:官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或官府救济为主,以民间救济为辅);救济形式多样;注重可持续性;注重了救助与经济手段的结合;施助主体多样(或以前以官绅为主,明清后商人作用越来越大;佛寺发挥重要重要作用;宗族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儒家思想。 (3)意义:减少了贫困人口;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