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遵义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高二历史(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2题,84分)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百家争鸣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五四运动 D. 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专制而非思想解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运动而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 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只有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主流地位,从西汉到五四前,儒家思想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发展为汉代经学、宋明理学等一系列思想体系,故本题选择A选项。B、C、D选项不能称之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故排除。 3. 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 A. 春秋战国 B. 西汉 C. 宋代 D. 明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并没有为当时各诸侯国所接受,且正统地位还尚未确立,与题干中“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不合,故A项排除;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与题干中的“开启”不合,故C项排除;明清时期批判宋明理学,开启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故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下列言论中属于他的是 A.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D.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孔子的思想;B项是孟子的思想;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韩非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 5.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答案】A 【解析】A是孟子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B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C是墨子的思想;D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正确。故答案选D。 6. 汉武帝时期,京城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旱灾,皇帝为此曾令群臣斋戒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统治者作出这一行为最可能依据的观念是 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 C. 心外无物 D. 经世致用 【答案】A 点睛:材料“汉武帝时期”“多次出现旱灾”“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是解题的关键。 7.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的思想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 “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 “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约束君主行为,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点睛: 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唯一秘籍,“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体现天人感应。 8.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衰微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汉代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黄老之学被推崇”和士人政府无关,因此B项错误;D项出现于宋朝,故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这为士人政府的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9.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均是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表现,当然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选D。A项只是表象;B项是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C项与此现象发生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10.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周敦颐 B. 张载 C. 程颐 D. 朱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11. 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中的一句比较经典的语录,它不是孔子的语录,传说是子思的话。《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后来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因此对于这句话来说影响很大的人是朱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其它选项都没有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12.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C.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仗义死节之士”意在突出程朱理学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本题考查的却是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本题考查的却是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价值信仰的重建而非文化教育普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影响 13.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 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B项应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题目中的人物“宋明理学家”不符,故排除;为更好地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宋明理学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故本题应选C项;A、D两项均为C项的具体体现,与设问要求“根本出发点是”不符,故排除。 14. 主张“致良知”的人是 A. 王守仁 B. 陆九渊 C. 朱熹 D. 程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故选A。陆九渊的主张是心即理也,理在心中,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排除B;朱熹的主张是理是世界的本源,“格物致知”,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排除C;程颢与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15. 明末清初“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是 A. 李贽 B. 王夫之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离经叛道”是一种相对的说法,指的是与程朱理学相悖,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体系,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李贽是“离经叛道”典型代表。B、C、D选项都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大儒,不是“离经叛道”的代表。 16.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A.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天命论、生知论 D. 工商皆民生之本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博学于文,行已有耻是孔子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天命论、生知论是理学的观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民本思想而非工商皆本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7.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发现,“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就是保卫整个国家民族,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所以,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这一观点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 18. 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此时的“西学”,主要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 B. 资本主义代议制文献 C. 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D. 欧洲古典文化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B、C两项均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明末清初”,故排除;明末清初的西方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时期,故排除与此不符的D项,选择A项。 19.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 重农抑商 B. 工商皆本 C. 经世致用 D. 民主科学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明清之际的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们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即“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故本题应选C项。 20. 明末清初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活跃时期。下列思想家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陆九渊 D. 王夫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小。结合所学,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陆九渊是南宋思想家。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九渊 21. 明清时期产生进步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危险 B.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C.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D. 人民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明代没有面临外来侵略的危险,故A错误;明代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但外来思想不是主流,不是产生进步思想的根源,故B错误;明清时期没有出现此起彼伏的反封建斗争,D项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清批判思潮 22.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 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B. 反对土地私有制 C. 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 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夫之思想的理解。由“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得出王夫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A项错误;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超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认识;其它的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 【名师点睛】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积极:(1)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 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当时的实际影响是有限的。 23. 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是 A. “自由是天赐的”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D.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排除A。B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名言,C项“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是苏格拉底的名言, D项观点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故用排除法剔除ACD三项,答案为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希腊各个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和观点的认识和掌握,需要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24. 认为“人”应该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必要素质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认为认为“人”应该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必要素质,故本题选B。 25. 14~17世纪,欧洲发生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17世纪开始,又发生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开始于 A. 意大利、英国 B. 意大利、法国 C. 英国、意大利 D. 法国、意大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所C本题选A。 26. 文艺复兴时期的某部作品以生动的语言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这部作品是 A. 《神曲》 B. 《十日谈》 C. 《哈姆雷特》 D. 《哲学通信》 【答案】B 【解析】:根据教材内容:薄伽丘以生动的语言讴歌人性,认为人性无所不在,不可窒灭,更无从回避。《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此题选B。 27. 马丁·路德宣称:“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他意在 A. 宣扬“因信称义” B. 宜扬“因行称义” C. 否定神的权威 D. 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马丁路德倡导信仰得救,民众只需要真心信仰上帝就可得救,没必要以来教皇和教士的作用,故选A。依据所学只是很容易知道,因行称义是指,教徒只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圣洗礼和圣餐礼),参加教会组织的各种宗教活动,才能得救,故排除B项;马丁路德是对宗教的改革,并没有否定神的权威,故排除C项;D项指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内容,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28.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 彼特拉克 B. 莎士比亚 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本题材料“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而A、B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只有D项符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29.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 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 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 给天主教会以沉重的打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启蒙运动角度思考17-18世纪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比之萌芽时期有了进一步增长,启蒙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主立宪”等等政治构想。故答案为B。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比较 30. 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 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 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 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法国的代表人物;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都主张天赋人权,故排除AD;卢梭认识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但反对废除私有制,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不平等,故排除B;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制,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和卢梭 31.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说明平等的消失是因为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个人的食粮,只有在私有制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故答案为D。根据材料卢梭认为奴役与贫困是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专制统治,排除B;材料是分析不平等的原因,并非分析人类冲突的原因,排除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 32.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C ........................... 33. 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鸿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概念最准 确的表述是 A. 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 批判禁欲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 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山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是批判封建制度,并提出符合资产阶级思相的自由平等思想,故B项正确;A项只是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的思想;CD属于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共同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理解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文艺复兴相比最大不同是反封建制度。 34. 有学者评论说:“《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该学者描述的“他”是 A. 孟德斯鸠 B. 卢梭 C. 马丁·路德 D. 莎士比亚 【答案】C 【解析】材料“《九十五条论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的著作,故C项正确;AB项启蒙思想家;D项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 点睛:解题的关键“《九十五条论纲》”。 35. 伏尔泰说:“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这反映了他主张 A. 反对君权神授 B. 维护私有财产 C. 反对专制统治D. 追求天赋人权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伏尔泰的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主要是对题干的理解,伏尔泰认为受到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可知是对当时专制统治的否定,故C项正确;AB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36. 他与朱熹是同一朝代人,他提出“心”就是“理”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 A. 陆九渊 B. 王阳明 C. 王夫之 D. 顾炎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陆九渊与朱熹是同一朝代人,并且陆九渊也是心学的代表人物,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王阳明也是心学的代表,但与朱熹不是同一朝代人,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王夫之与朱熹不是同一朝代人,也不是心学的代表人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顾炎武与朱熹不是同一朝代人,也不是心学的代表人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确有两个标准,一是与朱熹是同一朝代人,二是必须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37.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 A. 美德即知识 B. 人文主义 C. 因信称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肯定人,肯定人性,所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而非文艺复兴的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思想而非文艺复兴的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而非文艺复兴的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8. 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这句话体现了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 A. 孔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答案】D 【解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鱼儿,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这主要体现了老子的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主张,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主要是“德治”;B项主要是“兼爱非攻”;C项主要是“法治”,不符合题意。 39. 有一位思想家,针对雅典世风日下,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教化。这位思想家是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苏格拉底,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主要是强调功利忽视道德教化;CD没有强调道德教化。 40.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下列东方学派的主张与之类似的是 A. 墨家 B. 道家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故A项正确;B项主张无为;C项格物致知;D项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 【名师点睛】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1、主张: ①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②消除亲疏,贵贱分别,同等的爱所有人。 2、出现原因: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3、评价: 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41. 发表《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 孟德斯鸠 B. 薄伽丘 C. 莎士比亚 D. 拉斐尔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故A正确;薄伽丘、莎士比亚、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 42. 启蒙运动兴起后,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其政治学说被美国实践的是 A. 君主专制 B. 三权分立 C. 空想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实践了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的学说,B正确;A、C、D不符合美国,排除。 点睛: 根据所学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三权分立是启蒙运动思想,并且被美国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共4题,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3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得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选两项且正确但不全对得2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43. 黄宗羲、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其思想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其 主张包含 A. “清静无为” B. 经世致用 C. 重农抑商 D. 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B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故BD正确;“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黄宗羲、顾炎武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排除A、C。 44. 下列对黄宗羲、卢梭两位思想家共同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有 A. 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B. 都是工业革命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答案】AB 【解析】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不反对君主制,黄宗羲不是工业革命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AB都不是黄宗羲、卢梭两位思想家共同之处,符合题意,故选AB。 C. 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 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45. 某班活动课举行历史研讨会,主题是“儒家思想的产生与演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 战国时期——孟子、旬子 B. 西汉时期——朱熹、黄宗羲 C. 两宋时期——程颢、程颐 D. 明清时期——李贽、王夫之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产生与演变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故A项正确;朱熹属于南宋、黄宗羲属于明清之际,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理学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有李贽、王夫之,故D 项正确。故选ACD。 46. 有人说,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以下能避免“滥用权力,保障公共自由”的选项有 A. 孟德斯鸠的主张 B. 《1787年宪法》 C. 彼特拉克的思想 D. 《权利法案》 【答案】A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的主张三权分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自由平等,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体现民主,AB符合题意,故选AB;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代表,其思想不涉及“滥用权力,保障公共自由”,英国《权利法案》不涉及“滥用权力,保障公共自由”,排除C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