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武威六中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六) 历史 一、选择题(30×2=60分) 1.夏商周三代时姓与氏分离,姓源于母系氏族且多带女字旁;氏则主要来自父系贵族的封国封地。战国至秦代以来,姓氏逐渐合并而简称为姓,而氏则专指女子出嫁后的娘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民族融合趋势促进姓氏发展 B.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C. 女权社会被男权社会所取代 D.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答案】D 【解析】 【详解】“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代表着宗法分封,而秦汉以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说明“氏”失去了代表宗法分封的社会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这一变化并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这一变化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已经为“男权社会”,故C项不符合题意。 2.先秦道家对法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家则把法上升到“天下之准绳,人主之度量”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 A. “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B. 道家未形成统一的核心思想 C. “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 D. 道家和法家的主张日益趋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早期道家认为严刑峻法逼得人失去正常的人性,但后期道家却认同了法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作用。这一转变是因为战国中后期,法家崛起,各诸侯国为了提高国家经济军事实力,进行了一系列以法家为主的变革,所以法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礼治”被“法治”取代的现象,故A项错误;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使后期认可法,也是援法入道,认为法的来源是道,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虽出现融合的现象,但它们的核心主张并不一样,故D项错误 3.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皇权至上,皇帝对官员有任免权力,以致出现“职无常守”,这表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故A正确;“职无常守”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策略,不能说明官僚体制受到冲击,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标准,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干政,而是强调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职无常守……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4.汉律允许某些亲属之间互相首谋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唐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蟀为主隐,皆勿论。这反映出汉唐法律 A. 忽视了社会秩序稳定 B. 体现了伸礼屈法思想 C. 消除了家庭内部矛盾 D. 凸显了仁政治国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代到唐代法律,允许藏匿罪犯由亲属扩大到部曲等人,表明儒家思想对法律影响加深,这也是关注家庭秩序稳定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项排除;C项属于过度解读该政策,排除;仁政是强调统治者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排除D项。 5.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表明,汉初郡国制 A. 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 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 D.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可知,汉初的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故C正确;材料体现了汉初采取的“无为而治”,中央不干涉地方王国事务的结果,“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材料强调了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发展,无法得出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故A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问题,与君主专制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了汉初郡国制度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无法得出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6.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 A.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B. 适应城市经济发展 C.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D. 导致均田制的崩溃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从“主户”和“客户”分离到“主户”和“客户”并列,地籍逐渐从户籍中分离出去,这顺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故选C。材料中涉及的是户籍制度的变化,而非土地制度的变化,故无法有效抑制土地兼并的加剧,排除A;材料并未描述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排除B;土地兼并导致了均田制的崩溃,而非户籍制度的变化,排除D。 7. 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 道家思想受到尊崇 C. 理学观念影响绘画 D. 艺术呈平民化趋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到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以便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体现的是对等级秩序的维护,说明理学观念影响绘画,C选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冲击等级秩序,A选项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和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中的山水画比较高雅,无法体现艺术呈现平民化的趋势,D选项排除。 8.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一举措( ) A. 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 B. 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 C. 使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 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的政治管理,因此明代江南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得到加强,故D选项正确。政府加强对市镇的行政管理,其目的不在于提升经济水平,而且从市镇规模和派遣官员级别的对应程度来说,也充分说明官员派遣的目的在于行政而非经济,选项A排除;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派遣“巡检司”、“县丞、主簿”、“同知”等官员对江南市镇进行管理,这是政治管理的强化,与军事功能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江南地区的关键市镇受到中央的管理,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趋向相同。 9.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 倡导工商皆本 B. 萌发民本思想 C. 提倡轻徭薄赋 D. 批判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可以看出商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说明顾炎武认为不应该束缚商业的发展,倡导工商皆本,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材料讨论的是经济问题,与民本思想无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赋税的态度,C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批判君主专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10.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B.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C. 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商人地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在乾隆时期各个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这一现象和盐商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从盐商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来看,士贵商贱观念在当时还没有被打破,排除C项;盐商家庭所产生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 ,但材料没有提供其他阶层所占全国进士总数的比例如何,故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排除D项。故选B。 11.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 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 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 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的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B项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排除;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具结是旧时对官署提出表示负责的文件,即对自己的行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示。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广州采取了“缴烟、具结”的外贸政策,旨在断绝外来鸦片,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于禁烟态度的坚决,究其原因是清政府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通过题干中的具结分析当时政府官员的态度,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试题以清政府官员坚决禁烟态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弘扬了民族精神,是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 12.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中西交往的语言基础是被称为“广州英语”的一种变种英语。19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英语的地位被流行于上海地区的洋泾浜英语取代。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传统的经济结构瓦解 B. 对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 列强的侵略深入内地 D. 学习西方文化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英语的地位被流行于上海地区的洋泾浜英语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和《南京条约》中开放上海有关,强调的是对外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B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开始解体,瓦解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上海属于沿海地区,C选项排除;19世纪60年代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当时仍然是传统思想占主导,D选项排除。 13.1900年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合东南督抚,与上海各国领事订结保护东南、不与战事之约,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这客观上表明 A. 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B. 列强侵华行为受到有效遏制 C. 反清成为时代主流 D. 晚清地方割据局面愈演愈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出自《东南保护约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廷向列强宣战,而东南地方督抚却勾结列强,私订和约,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权威的式微和地方势力的扩张,故A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东南保护不能遏制列强侵华行为,反而有利于八国联军侵华,B错误;东南保护并非反清行为,排除C;东南保护使地方势力得到扩张,但东南各省并没有脱离清朝统治,“地方割据局面愈演愈烈”言过其实,排除D。 14.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材料主张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由此可知,这一论述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两项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应注意比较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异同:相同点: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更大的独立性;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15.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A. 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B.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 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 D. 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所引发的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的提高,引发了对国家未来出路的思考,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和民族意识,而非民主意识,故A项排除;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仍为北洋封建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排除D项。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员组成名单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委员 中共党员 1 3 29 1 2 10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11 上述领导人员名单的组成与安排,其意图是( ) A. 尽快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B. 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党派平等 C. 营造协商建国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环境 D. 商议确立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员组成与安排体现了政治协商和民主意识,因此其意图是营造协商建国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环境,故C正确;材料数据和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无关,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保证祖国的统一,故B错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故D错误。 17.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 ) A. 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B. 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 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 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波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当时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主导,还没有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故A项错误;因此也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地方政府的调整会带来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经济调整 18.1976至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以欧洲为主.197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派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西欧五国),归国后向中央政治局作访问汇报:在经济、科技方面,我们已经落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商品、技术方面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国际经济运行中有许多通行办法,凡对我们有利的,都可以采纳.这些访问 A. 宣告新中国革命外交向务实外交转变 B. 预示着中国重大发展决策正在酝酿 C. 标志西方孤立新中国的战略开始调整 D. 扭转了中国长期对外贸易的逆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197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派团访问西方发达国家(西欧五国),……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商品、技术方面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国际经济运行中有许多通行办法,凡对我们有利的,都可以采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重大发展决策正在酝酿,故B正确。新中国革命外交向务实外交转变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故A排除。西方孤立新中国的战略开始调整,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就开始了,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扭转了中国长期对外贸易的逆差,故D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背景 19.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自此,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服务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 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 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答案】D 【解析】 国家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故D项正确; A项不是主要目的;B项是其地位;《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出台,其巾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启动江北新区的发展,以加快实现城市拥江发展、跨江发展。城市发展重点即将从主城内的河西新城区向江北新区转移,故C项错误。 20.邓小平曾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这一谈话在当时 A. 促成了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B. 激励了广东福建两省积极兴办经济特区 C. 推动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落实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讲话是针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间应该在90年代初,中国“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为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排除A项;广东福建两省积极兴办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排除B项;D项属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内容,与材料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排除。 21.古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这说明古雅典 A. 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 B. 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 C. 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D. 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信息说明雅典对权力制约比较明显,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不是司法机构,故B项错误;贪污腐败,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司法和理性,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22.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 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 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 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据材料中“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又结合“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故A项正确;“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是材料现象的阐释,与题目要求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公民对待文化与认知能力进行阐释,故CD项排除。 【详解】 23.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A. 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 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 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可知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有利于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选项符合题意。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理性主义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C选项排除。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24.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 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主要是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和保证,而非提倡个性自由和阐释人性,故排除A项;伏尔泰的主张是开明专制,权力制衡不是他的主要观点,故排除B项;根据“ 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可知伏尔泰否定外在的权威,推崇理性,故选C项;伏尔泰是反对君主专制而不是反对君主制,他是主张君主开明专制的,故排除D项。 25.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 A. 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B. 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C 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英国下院“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而且“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由此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议会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故A正确;材料主旨未强调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故B错误;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工业革命有关,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不是强调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故D错误。 26.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说明首相可以间接控制帝国议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答案为D项;首相没有权力直接解散帝国议会,排除A项;皇帝拥有实权,排除B项;联邦议会拥有一定的立法权,排除C项。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27.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从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蜂拥而出;从贫民窟里,倾泻出受尽了苦难的人们,红色的彼得格勒在危险中!……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城市曾经涌现出这样人山人海的自觉自愿的群众呵!这说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民群众 A. 对临时政府统治的不满 B. 对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不满 C. 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 D.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满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参加革命是人民群众自愿的行为,可知人们对当时的临时政府持反对态度,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对抗的不是西方列强,反对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B项错误;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是二月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对一战的不满,故D项错误。 28.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制度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可见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 ) A. 增加工人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 B. 全面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C. 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解决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制度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可知强调的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C正确;增加工人收入,改善其生活条件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全面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手段,故B错误;解决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局面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错误。 29.下图是1952年刊登在前苏联某报刊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苏联 A. 对美国全球扩张态势充满警惕 B. 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决心 C. 对美国推动北约东扩进行谴责 D. 反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答案】A 【解析】 根据漫画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意在说明美国一方面空喊和平口号,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其全球军事部署,反映苏联对美国全球扩张态势充满警惕,故A项正确。该漫画反映苏联对美国全球扩张态势充满警惕,没有体现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决心,排除B。北约东扩发生在冷战结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漫画反映的内容是美国的扩张,应与北约成立有关,而不是反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排除D。 点睛: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准确判定主题喻意,理解“美国人呼吁和平、防卫、裁军”“美国军事基地”等信息,是解答本题(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题时要从漫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象等作深刻的思考,并从中能悟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脉络。 30.197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为期10年的"中期贷款",向某些由于经济缺乏效率而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成员国提供为数更多、期限更长的贷款。1980年世界银行增设"结构调整贷款",帮助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国家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这表明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 A. 都以稳定国际收支和国际汇率为宗旨 B. 都是以促进国际经济复兴和发展为宗旨 C. 始终都按明确的分工来平行地开展活动 D. 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业务上的相互渗透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收支和国际汇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促进国际经济复兴和发展,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材料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提供类似世界银行的期限更长的贷款,而世界银行则开始帮助调整国际收支结构失衡,这说明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业务上的相互渗透。A、B项说法错误,C项 “始终”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政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泰晤士报》记者对其理论进行了广泛宣传,并报道了当时“乘数效应”在三个国家取得的经济奇迹。从1928年起,苏联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20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1930年,意大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8亿美元,1931年增加至12亿美元。1932年,有2000名德国工人、73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工作。1933年,美国政府投资40多亿美元成立公共工程署,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下水道、防护林、邮局等,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1934年,美国国会拨款50亿美元成立的全国青年总署,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全面指导经济建设。财政部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推行法币政策。1936年,中国实业部建成各类机器厂2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晤士报》记者对凯恩斯理论广泛报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美、中三国“乘数效应”呈现的特色。 【答案】(1)经济: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政治:重农抑商阻碍商业发展。文化: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限于僵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等。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国际局势紧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 (3)特色:苏联: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人才。美国:成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中国: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发行公债充实资本,推行法币政策;政府投资实业。 【解析】 【详解】(1)“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经济上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政治上重农抑商阻碍商业发展、文化上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限于僵化以及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等角度分析。“爆炸性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2)“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国际局势紧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等角度分析。 (3)“特色”,根据材料二信息“从1928年起,苏联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20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苏联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人才。由材料信息“1933年,美国政府投资40多亿美元成立公共工程署,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下水道、防护林、邮局等,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1934年,美国国会拨款50亿美元成立的全国青年总署,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成立专门机构,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由材料信息“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全面指导经济建设。财政部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推行法币政策。1936年,中国实业部建成各类机器厂2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发行公债充实资本,推行法币政策,政府投资实业等。 32.材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等军事证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建国后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授予朱德、彭德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2003年11月7日,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以下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 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 申纪兰,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孙家栋,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做出卓越贡献。 李延年,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 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阅读材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激发官兵的荣誉感,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2003年我国向杨利伟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庆祝建国70周年大授勋,获奖人员有科学家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革命英雄有李延年、孙富清,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老区经济建设有申纪兰,可以看出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必然重视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将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 其他观点如“科学家为祖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期我国重视经济和科技发展” 或阐述勋章获得者的成就,论述合理者也可得分。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提出观点:勋章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论述:根据“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颁发的勋章主要是奖励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功绩的指战员,这是因为当时军事斗争是党的工作重心,奖励军功是为了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说明改革开放后,勋章奖励的成员日益多元化,国家奖励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最后,总计提升,说明在当今世界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019年授勋正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前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