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安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 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 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 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同一案件,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并不能说明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官府依据法律,董仲舒依据儒家纲常说明了原心定罪、以礼入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也反映了德主刑辅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应免罪,体现了纲常为主、刑法为辅的特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法家厉行严刑峻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古代中国统治者治国一般是外儒内法,道家无为,消极遁世,墨家在战国时期是显学,但之后逐渐凋零,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错误。‎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有无相生,难易有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辩证法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故B项正确;儒家没有辩证法的思想,故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 ‎4.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 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 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 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 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思想主张君民对立、加强统治,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故B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 ‎5.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战国前期各思想学派兴起,战国后期出现总结性的人物和专著,由此可知此时各学派思想的综合和吸收成为发展趋势,B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的解读,判断各个选项是否符合这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排查。‎ ‎6. 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可见都是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获得民心。因此C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故选C。‎ ‎7.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将孔子法家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思想界百家争鸣,不是统一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故C项错误;各派将孔子任意塑造,说明当时思想比较自由,故D项正确。故选D。‎ ‎8.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 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 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太学是传授儒学的地方,也是儒生入仕的重要途径。材料中数据的变化体现的是太学生人数的增加,说明入仕的儒生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儒生入仕人数的增加,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进入太学学习儒学的积极性。故答案为C。A项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不对,汉朝时,中央集权还在不断发展当中;BD项符合史实,但不是太学人数增加的原因,人们进入太学的目的是做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9.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 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先秦儒学强调父子关系是父慈子孝,而到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可知汉代儒学糅合了法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因而社会伦理道德也受此影响,故A项正确;汉朝初年采用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但与材料信息不合,故B项排除;“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论的提出,与题旨不符,故D项排除。‎ 点晴:通过父子关系的演变,结合汉朝的时代背景以及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即可。‎ ‎10.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儒学已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士人政府的确立 C.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刘邦……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不是汉高祖时期,故A项错误;士人政府的确立也在汉武帝之后,故B项错误;孔子的“礼”的思想主张上下尊卑秩序,有利于巩固皇权,故C项正确;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也是在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刘邦……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的时间是汉武帝时期,据此就容易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 清代的赵翼认为:“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的原因是 A. 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的影响 B.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想的作用 C.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观点的启蒙 D.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故D项正确;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属于教育方面,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想属于道德品质方面,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观点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选D。‎ ‎1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解析】董仲舒的思想“儒术”, 已经非纯正的孔孟学说,被改造、发展了。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故C项正确;A是理学思想;B中正统不符合董仲舒思想内涵;D中权术不符合题意。‎ ‎13.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 汉朝和隋唐时期 B. 汉朝和宋明时期 C. 隋唐和宋明时期 D. 隋唐和晚清时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边缘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受统治者重视;“神化”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僵化”是指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的状态,;“维新化”是指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丑化”是指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综合所述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学僵化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影响①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②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③在君主专制强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直到鸦片战争后才被重视。‎ ‎14.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 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 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 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答案】D ‎【解析】程朱理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中程朱理学反对超出维持人的正当欲求和礼仪规范的“人欲”,主张人应具有顺应“天理”的欲求和行为。可见“存天理,灭人欲”突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统一,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故选D。A、C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否定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 点睛: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这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被很多人记住并断章取义地误解误读,斥为不讲人性、扼杀人性之说。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评价历史现象时,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 ‎15. 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 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 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 D. 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答案】D ‎【解析】宋明理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可知,这不是对家庭制度不满,而是对礼教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元代商品经济的状况,故C项错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这体现了人们渴望摆脱理学束缚,故D项正确。‎ ‎16. 儒家学说提倡“为仁由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强调的是 ‎①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②知识、美、善的修养都要靠“己”‎ ‎③由个体到群体去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④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为仁由己”是说“为仁”靠的是自己的追求,并不是说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故①错误,其他三项均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7.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主张“破心中贼”,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 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 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 C.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D.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朱熹和王阳明思想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且“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不属于本质意图,故A项错误;儒家学说发扬光大,也不属于本质,故B项错误;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只属于培养精神意志方面的作用,故C项错误;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设问关键词“本质意图”,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者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8.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 程朱理学的盛行 C.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 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宋朝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这种人性的压制必然导致在生活上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宋代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排除C项;封建阶级社会本身就不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排除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19.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政府治国严谨 B. 世风每况愈下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的影响:‎ 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20.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目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B项正确,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私欲膨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公心”或者并未指出天理即是“公心”,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21. 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曾撰文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应当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故答案为B项。李贽的思想表现在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以及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排除A项;顾炎武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经世致用,排除C项;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排除D项。‎ 点睛: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A.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 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从根本上否定了”不符合李贽的思想主张,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明末李贽的思想主张 ‎23.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均是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但是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只是“工商皆本”,因为明清之际的时代潮流是资本主义,而“工商皆本”体现了资本主义潮流,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A.‎ B.C均不是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的思想,是均不能选的。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思想 ‎【名师点睛】高考历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但是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的是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而一定要把选择肢看完。‎ ‎24.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所以本题选A,B、C、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反省君主专制 ‎25.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 A. 反对政府对粮价的干预 B. 主张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C. 主张工商皆本 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夫之的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粟贵伤末,粟贱伤农”“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可知王夫之强调政府应该遵守市场价值规律而不应该干涉市场价格,否则会适得其反,农商利益都要保护,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和题干意思相反。‎ ‎26. 《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这一成就 A. 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 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 C. 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 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答案】C ‎【解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方面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另一方面对现代生物分类学产生重要影响,说明这一成就具有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故答案为C项。《本草纲目》不属于现代生物学,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也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无关。‎ ‎27. 《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 注重实验 B. 理论探究 C. 适可而止 D. 注重实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 “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正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用”,不必深究,实用即可,实用至上。注重实用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常考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不是中国古代额科技特点,故排除。B项不符合题干”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故排除。C项不是特点,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特点·注重实用 ‎28.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可能见到 ‎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③关汉卿的《窦娥冤》‎ ‎④曹雪芹的《红楼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时期,故①正确;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故②正确;关汉卿是元朝,故③错误;曹雪芹是清朝,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项,BCD含有错误项。‎ ‎29. 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B. 人文精神的普及 C. 活字印刷术的传人 D. 近代教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 6%”说明了书籍的普遍,与印刷术相关,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早出现在13世纪就,与题意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普及,但是购买书籍与此无直接联系,故B项排除;近代教育的发展主要发生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 ‎(1)火药对于粉碎西方骑士阶层,建立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权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3)指南针对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有促进作用。‎ ‎(4)《九章算术》、圆周率对数学的贡献。‎ ‎(5)《本草纲目》、四诊疗法对医学的完善。‎ ‎(6)地动仪、日月食的观测对天文学的贡献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30.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特点 ‎31. 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曰“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A. 现代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古典主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现代主义是在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导致人们精神出现危机而形成的荒诞、有违传统的艺术风格,故A错误;浪漫主义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它更多采用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残酷的现实使名士们为了摆脱精神上的压抑与苦闷,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符,故B正确;现实主义是真实具体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风格,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古典主义是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故选B。‎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32.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①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②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③乾隆皇帝夸奖永琪为小燕子做棉花椅 ‎④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的戏曲·京剧 ‎33.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反映了人的不同的情感,这说明中国山水画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故C选项正确;对客观自然景物的摹写,其目的是反映人的主观意识,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突出人的情感的表达,而不是以 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例如,“春山、夏山、秋山、冬山”、“人欣欣、人坦坦、人肃肃、人寂寂”,其次结合所学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相关知识,即可正确判断。‎ ‎34.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这说明的是 A. 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 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 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 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京剧表演虚拟艺术。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京剧 ‎35.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A. 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 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 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 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的年画属于写实的画风,材料中的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分别是佛教、儒学、道教的代表人物。三者同时在年画中呈现,反映出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三教合一 ‎36. 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 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 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 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答案】C ‎【解析】戏曲与话本小说的制作成本不一样,前者高于后者,举人、进士有官职和俸禄可以承担戏曲的高额投资,而平常文人则不能,C符合;戏曲与话本小说同属于满足社会精神生活的公共产品(市民为主),不存在因为作者不同则体现高雅与通俗、文化观念差异之分,排除AB;材料没有体现戏曲与话本小说与区域的关系,排除D。故选C。‎ ‎37.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据题干“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文学的世俗化过程,专制皇权的加强与此无关,故①错误;科举考试内容没有小说等内容,故②错误;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文学的世俗化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故③正确;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也体现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故④正确。故③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 ‎38.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CD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B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西游记》‎ ‎39.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宋代中国并未完成大一统,故A项错误;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说明其创作风格并不是多元化,故B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其思想内容并未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故C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 工整到句式灵活,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40.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汉赋、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唐诗、宋词、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作品,从体裁上说是诗;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宋代词作家晏殊的作品,从体裁上说属与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作品,从其体裁上说属于楚辞。A、B、D三项都存在对应错误之处。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 点评:唐诗、宋词是文学史的常考点,可按照下列线索加以梳理 唐诗 ‎1、特点:成就辉煌;题材丰富;流派众多;诗体完备;‎ ‎2、原因: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开放多元、由盛转衰;‎ ‎3、代表:①边塞诗:王昌龄、岑参、高适;②田园诗:孟浩然、王维;③浪漫主义: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④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后国破国亡的痛苦;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宋词 ‎1、特点:句式长短不一;适于演唱抒情;有程式词牌;‎ ‎2、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3、代表:①婉约派:柳永、李清照;②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二、非选择题(41题22分,42题18分,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 ‎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概括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4)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答案】(22分)(1)孟子、荀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批判。专制制度日益僵化腐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宋明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4)政治:明末专制制度僵化腐朽,清朝进一步强化了这个制度。‎ 经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清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文化:明末宋明理学僵化,清朝强化理学的统治地位,并实行文字狱。‎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图片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这是孟子的主张。根据”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知天命而用之,可知这是荀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谈的是政治和思想的影响,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与稳定。思想方面,发展了儒学,成为了官方正统,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主流思想。‎ ‎(3)根据材料“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可知如果 ‎ 不必须等待从孔子那里取得知识之后才算完满,如果必须等待从孔子那取得知识成为完满,那么千年以前没有孔子,那时的人始终不能够成为人吗。可知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背景:要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思想几个方面去回答,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指的是没有超出传统的范畴,无论政治经济和思想都停留在传统水平。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 ‎42. 宋朝时期我国思想文化高度繁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宋朝的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答案】(1)发展情况: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业革新。北宋时期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感情(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 ‎(3)原因: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商业的影响力小。‎ ‎(4)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落后;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方面简述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宋朝的发展情况。‎ ‎(2)本题据材料二“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从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平民化等方面概括宋代主流文学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等方面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本题据材料三“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耕经济、商业等方面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即可从封建政治体制、农业经济、科技发明、理学的束缚等方面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