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蚌埠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2. 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主要说明孔子 ‎①主张以“仁”为核心 ‎②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③主张变法革新 ‎④有强烈的使命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指的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孔子的仁的观点没有联系,故排除①;材料指的是我们是在与人打交道,因此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故②正确;变法革新是法家的观点,故排除③;积极入世就反映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故④正确;故选D.②④。‎ 点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得出材料的主旨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然后根据孔子的有关思想分析解答。‎ ‎3. 下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A.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家的观点,然后将题干设问转换成“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道家的思想”。A项是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排除;B项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符合道家的观点,故选B;C项反映的是朱熹的认知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排除;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4. 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 A.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B.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 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D.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表明此观点对统治者的执政行为有劝诫作用,体现了对君主行为一定程度的约束,故选C。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5. 《管子·心术》载: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道与德无间,德出乎人。该材料 A. 表明了法与德的基本矛盾 B. 奠定了法家学派的理论基础 C. 强调了“人治”的治国理念 D. 反映了儒家“德治”的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道与德无间”可排除A项;韩非论证了对各谋私利的人群施以权术法制的必要性、并提出切实的方法,由此正式奠定了“法家”的理论基础,据此可排除B项;材料 “法出乎权”的理念体现了加强专制的思想,强调了“人治”的治国理念,故C项正确;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排除。‎ ‎6. 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 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 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是汉代董仲舒,排除;B的表述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因为理学思想强调伦理道德,女性受到严重摧残。‎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7. 下列言论与李贽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C.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D.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项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这与李贽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一致。B.D两项均强调“良知”,C项是对孔子的尊崇,均不是李贽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8.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A. 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 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后的政治现实 C. 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的呼应 D. 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 ‎【答案】A ‎【解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故A正确;军机处建立是在雍正时期,黄宗羲于康熙三十四年去世,B时间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故C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超越传统儒学的范畴,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 ‎9.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 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 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说明作者认为宋明理学背离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传统,故选A;顾炎武批评王阳明非儒学正宗,但不并不表明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排除C;BD不符合王阳明的思想构成,排除。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10.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其“时代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A.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B. 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C. 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 D. 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家只是针对社会黑暗现实做出批评,未能提出未来社会的蓝图的根本原因,即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故选A。B项不具有时代性;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说法错误,当时还没有产生资产阶级力量。‎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局限性的原因 ‎【易错警示】在做历史题目时运用一些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明末清初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决定的;但是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决定的。‎ ‎11. “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这主要反映出 A. 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 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C. 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D.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无论张载的“元气”说,还是朱熹的主张,都有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故C项正确;理学是对外来文化吸收,故A错误;王夫之不是理学家,故B错误;D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12. 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这一主张 A. 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 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 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王夫之强调“理”“欲”的一致性,明确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A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王夫之 ‎13.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 《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 《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 《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 《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积极倡导用白话文代替艰涩难懂的文言文,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加以极力推荐,接着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揭开了现代白话文运动,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事实不符。‎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胡适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其思想特征能够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14. 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 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 批判君主专制 C. 主张“经世致用”‎ D. 提出“工商皆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因而最本质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工商皆本”的思想。ACD三项都收从上层建筑方面说的,均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工商皆本”‎ ‎【名师点睛】明清时期的新思想对儒学批判、继承和发展表现和意义:‎ ‎(1)批判儒学——批判理学,批判三纲五常,批判存在理灭欲,批判君主专制。‎ ‎(2)“继承儒学”——保留君主制度、以民为本观念(或“民本思想意识”、“民贵君轻观点”)。‎ ‎(3)“提出新见”——经世致用;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④思想上批判宋明理学。‎ ‎15.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里的“以明道”“以救世”表明他关注国计民生,由此形成了 A. 君主立宪 B. 重农抑商 C. 自由贸易 D. 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顾炎武主张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根据题意,“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是指经世致用思想,顾炎武主张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D项体现了材料的含义,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名师点睛】经世致用,这是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其特点是主张为学应求务实;统治者应“严以治吏”,关注民生;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学说,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16.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B. 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D. 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学习西方相关内容“西学东渐”。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可知:ABD表述符合史实,正确,不符合题意“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在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无关,表述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对“西学东渐”的认识 ‎17.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 雕版印刷术麻烦,效率低下 B. 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 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D.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效率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印刷术的基本知识,关键是要准确的把握材料的意思。材料认为,如果印数少的话,并不是很方便,如果印数多了的话,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比雕版印刷术要好很多。故选D。题干说的是活字印刷术,而不是雕版印刷术,排除A项;B项只是表面现象;C项说法错误,应为正比。‎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 ‎【名师点睛】四大发明:‎ ‎ ‎ 历程 ‎ 作用 ‎ 造纸术 ‎ 西汉 ‎ 发明植物纤维纸 ‎ ‎(1)造纸术、印刷术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知识、文化的传播、继承,推动了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西方思想解放。 ‎ ‎ (4)传入西方,推动近代西方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5)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根源于中国社会环境。 ‎ 东汉 ‎ 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蔡侯纸” ‎ 印刷术 ‎ 唐代 ‎ 雕版印刷术 ‎ 北宋 ‎ 活字印刷术 ‎ 元、明 ‎ 木活字、金属活字 ‎ 火药 ‎ 唐代 ‎ 发明火药 ‎ ‎(2)火药发明,为资产阶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武器。 ‎ 唐末 ‎ 已经应用于军事 ‎ 五代、宋朝 ‎ 广泛应用 ‎ 指南针 ‎ 战国 ‎ 司南 ‎ ‎(3)指南针发明,促进远洋航程,在地理大发现中(新航路开辟)起了重要作用 ‎ 北宋 ‎ 指南针 ‎ ‎18. 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 A. 《史记》‎ B. 《汉书》‎ C. 《唐书》‎ D. 《清史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有关火药武器的历史,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故选C。A是西汉的史书;B是东汉的史书;D是清朝的史书,排除AB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火药 ‎19. 杜甫的诗以反映现实主义为特点,被誉为“诗史”。他的“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大文豪 A. 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 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 C. 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D. 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答案】D ‎【解析】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不是浪漫主义诗人,排除A项;从“寂寞天宝后”可推断出这是安史之乱后他忧国忧民的情感,但是“忆昔开元盛世日”无法体现出来,排除B项;唐朝时诗歌发展达到黄金时代,仅仅以杜甫的两句诗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排除C项;材料中的诗前两句反映的是唐朝开元年间国家繁荣的景象,后两句反映的是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情景,两者对比可知,杜甫的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故选D项。‎ ‎20.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 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 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 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分析能力。根据题中所给的三幅图片,展现了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根据图片,我们不能总结出元杂剧与京剧的关系,B选项错误;C选项与题意无关。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发展 ‎21.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 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 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指南针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指南针的作用是促进远洋航行与地理大发现,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所以选D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条件 ‎22. 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l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l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 达尔文 B. 拉马克 C. 普朗克 D. 爱因斯坦 ‎【答案】A ‎【解析】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故选A,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3.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 程颢 B. 王阳明 C. 朱熹 D. 李贽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AC属于理学家,D属于明朝进步思想家,主张个性解放,因此选B。‎ ‎24.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的是 A.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 进化论的提出 C. 相对论的提出 D. 量子论的提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因此选D。‎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量子论的提出 ‎25. 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B. 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C. 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 D. 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答案】C ‎..............................‎ ‎26. 1912年,世界第一艘超级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使一些人得救。当时这种最先进的通讯技术最有可能是 A. 电话通讯技术 B. 有线电报技术 C. 无线电报技术 D. 电子信息技术 ‎【答案】C ‎【解析】无线电报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912年,此技术已经发明出并投入实际运用,在大西洋只能用无线电报联络,符合事实,故C正确;电话通讯技术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通讯技术,但大西洋洋面无法使用有线电话,不符事实,故A错误;有线电报技术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通讯技术,但大西洋洋面无法使用有线电报,不符事实,故B错误;电子信息技术发明于第三次科技革命,1912年不可能出现此技术成果,故D错误。‎ ‎27.‎ ‎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图中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可见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①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改良蒸汽机、电气技术的应用。‎ ‎28.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 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但是并不是背叛者,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D;其它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 ‎29.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 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 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 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 D. 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实际上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发展,故B错误,A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故C错误;苏格拉底的上述认识并不可能起到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的作用,故排除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考点:‎ ‎30.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 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 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 给天主教会以毁灭性的打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A项不属于启蒙运动的突出特点,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这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所未涉及的,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也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给天主教会以沉重打击,故D项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31. 材料一(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归结根本:孝弟(悌)也。其余思想主张可从治国理论上归结。‎ 第(2)问据材料二“家雍睦(和睦)”“同宗相处”“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的信息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上归结归纳回答。‎ 第(3)问中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三中“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做法据材料三“圣谕”“件件当遵守”的信息回答。‎ ‎32. 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世界充满神奇,却绝无比人更神奇者。‎ ‎——沙罗克里斯(古希腊悲剧家)‎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四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答案】(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追求知识。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繁荣。‎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 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扬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3)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 ‎【解析】第一小问内涵从材料一“世界充满神奇,却绝无比人更神奇者”“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知道的越少”等信息,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背景结合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雅典经济和政治状况进行分析即可。‎ 依据材料二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特点”以及材料三中“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可知是宗教改革,归纳从人文主义角度回答;关系从继承和发展角度回答;说明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于宗教统治冲击程度回答。‎ 本题回答的是文艺复兴的影响,结合所学从“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发展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等角度思考回答。‎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3—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答案】(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发达原因: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社会相对稳定,农耕经济繁荣;③各民族互相学习,吸取外来文化成果;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⑤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 ‎(4)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①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②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③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④文化专制政策;⑤中国古代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一以表格形式说明公元1-1500年,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500年后走向衰落,材料二“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2)本题材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反映了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作答即可。注意要答出相关知识点,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本题是对第一问的现象作出原因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都是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都是明清时期中国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学生需注意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原因 特点 影响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