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 史 试 题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 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 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16.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 A. 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B. 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 C. 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 D. 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 17. 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记述 出处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夫民,神之民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桓公六年》 A. 民贵君轻 B. 重民轻神 C. 天人感应 D. 以民为本 18. 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 A.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 B.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 C.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D.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 15. 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A.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B. 迎合君主谋职权位的需要 C.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16. 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 儒家思想已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17. 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知画者有不知。”对应苏东坡论画思想的认识论 A.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知行合一 18. 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这表明,陆王心学 A.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 B.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 C.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 D.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 19. 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 B. 印刷革命宗教改革必要条件 C. 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20. 《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流传 A. 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 B. 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C. 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 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21.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 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 画家文化素养多元 C. 注重追求逼真摹写 D.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15. 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16. 赫拉克利特呼吁“人民应当为城邦的法律而斗争”;柏拉图认为“没有法律,人们将无法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声称“法律是理智的体现,可以免除一切情欲的影响”古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言论说明 A. 任何人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 B.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具有法治传统 C. 世人必须严守法律方能摆脱野蛮 D. 法律是遏制人性本恶的重要手段 17.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 使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8.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 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 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 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信仰的束缚 19.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 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 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 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 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 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 A. 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 B.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 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 D. 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15.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16.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阅读下表 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 宗教 7% 6.3% 5.3% 2% 科学 1.8% 4.6% 7% 5.1% ——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 上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C. 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 D. 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 17. 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8.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 洋务人才的匮乏 19. 1 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提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该观点引起其它新学派呼应,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和“好古非今”的退化史观。这反映出 A. 新史学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急先锋 B. 进化论的传入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 C. 史观的改变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D. 传统史观不符合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15. 从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作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 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 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16. 19世纪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 深化了人们对民主概念的理解 B. 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C. 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 D.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的蔓延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要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醒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8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0分)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4分)并谈谈你对中西人文精神的认识。(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代 影响因素 典型姓名 西汉 皇帝追求长生不老 严延年 韩延寿 耿寿昌 车千秋 陈万年 东汉 尊儒读经的传统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刘备(字玄德) 张飞(字翼德) 曹操(字孟德) 唐朝 佛儒道并行,文学昌盛 李义府 狄仁杰 房玄龄 李白(号青莲居士) 杜如晦(《诗经》风雨如晦) 武三思 宋朝 重文轻武,理学发达,以老为美 张择端(字正道) 石守信 包拯(字希仁)欧阳修(号醉翁,谥文忠) 司马光(号迂叟) 清朝 起名立意假托玉器、青铜器等以避祸 和坤 施琅 姚鼐 田文镜 1949—1976 重大事件 郑建国 赵援朝 尹互助 张超英 钟卫星 新时期 思想解放,价值多元 颜开乐 田蜜蜜 唐林婉儿 杨柳娉婷 张珍妮 李享(谐音理想)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分别加以说明。(12分) 27、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 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胡适也指山:“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不同。(9分) 2019年下学期岳阳县一中 汨罗市一中 高二月考联考 历 史 答 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B A A B A A B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A C C D A C D B D A 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1)内容: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人世;让人更全面更完美、让社会更完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8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主要内容: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4分,每点2分) 积极影响:思想:有利于摆脱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 政治: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科学:有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3)差异: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侧重强调社会人格。(4分) 认识:中西人文精神各有偏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要避免绝对化的认识,辩证看待,兼收并蓄,并融入到现代生活实践中。(3分) 26、(12分) (两个特点各2分,分别说明各4分) 示例:①中国人命名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2分)。如西汉初期,统治者在政治上吸取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同时也受道家养生之道的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上出现类似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在东汉时期,社会上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所以体现儒家思想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睐,如《三国志》中刘备张飞曹操的字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德”字。(4分) ② 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2分)。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在命名时,如李义府、狄仁杰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号“青莲居士”则体现出其受佛家思想影响;而房玄龄的玄字则是道家思想影响的体现。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取名偏爱美、德、善、行等字,如希仁、守信、正道等。(4分)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命名受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2分)。(说明略) ④中国人命名体现了从遵循传统到追求个性的变化(2分)。(说明略) ⑤中国人的命名由古代多名制到现代的单名制(2分)。(说明略) ⑥中国人的命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2分)。(说明略) 27、 (15分)(1)内涵:①宣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②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相伴共生,共同发展。(6分) (2)不同:①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背景是受启蒙运动影响、德意志的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下兴起。 ②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强化了本民族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是彻底否定中国旧文化,主张以世界新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 ③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自信,滋生了极端的民族主义;而新文化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文学艺术转型的同时,削弱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产生许多负面影响。(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