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二12月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高二12月月考(2017

宁夏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12月月考考试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中国社会有“出妇”之道,妇女没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这种现象根源于(  )‎ A.宗法制的父系血缘继承原则B.宗法制的宗族森严原则( )‎ C.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原则D.早期政治制度的“家国同构”原则 ‎2.《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表明( )‎ A.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B.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突出 C.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 D.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3.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 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4.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史书所描述的机构应该是 A.唐朝尚书省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元朝中书省 ‎5.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 A. 内阁仅仅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D.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6.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7.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8.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9.曾朴的《孽海花》描写一位叫做米筱亭的新进士,原是监生出身,因为娶了前科状元的女儿,颇有惧内之名。一次不知怎样又得罪了太太,招来一顿臭骂:“我是红顶子堆里养出来的,仙鹤锦鸡怀里抱大的,这会儿,背上给你驼上一只短尾巴的小鸟儿,看了就触眼睛。算我晦气,嫁了个不济的阌茸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 ( )‎ ‎ A.外国人把花翎看成服饰上一种可笑的累赘 ‎ B.清代的官服在官场中划分出严格的等级 ‎ C.清廷小官在家穿着考究甚至可以对太太发号施令 ‎ D.米筱亭之妻抱怨丈夫不着中西合壁的中山装 ‎10.毛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11.《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分权制衡权力结构 ‎12.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C.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D.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13、《南京条约》中那项规定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 英商进出口货物所教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1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5.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16.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7.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 C.七七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18.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东北三省沦陷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9.毛泽东著名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 C.胜利完成--万五千里长征 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2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 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 ‎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21.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22.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3.随着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动用武警力量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这就迫切需要立法明确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职责。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中国国务院  D.武装警察总部 ‎24.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5,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26.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27.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28.“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 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29.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30.《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下列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 B.井田制瓦解与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密切相关 C.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了井田 D.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度 ‎31.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32. 下列现象中最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 )‎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33.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  )‎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地方自治的市镇 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D.沿街开铺的街市 ‎34.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坊市制继续实行 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3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36.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37.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38.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39.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4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存在着弊端 ‎38.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二.材料题(共40分)‎ ‎41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 材料二 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l951年l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l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 l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 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 请回答:‎ ‎ (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8分)‎ ‎ (2)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6分)‎ ‎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马歇尔计划的作用。(6分)‎ ‎ ‎ ‎42.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 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8分)‎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6分)‎ ‎ ‎ 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 B C ‎ C D B ‎ C A B D D A D A B D C D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A B A B C B C A B B C D D A D B D D 解答题 ‎41(1)相印证:四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若回答:材料一、四都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来控制欧洲;或者,材料一、三都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道路。均可给分)‎ 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8分)‎ ‎(2)帮助欧洲恢复经济,从而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3)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强了西方国家的联合,推动了西欧一体化;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 ‎42(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分)‎ ‎(2)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2分)‎ 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2分)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分) ‎ ‎(3)原因:轮作制使农业产量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对牲畜品种的改良和农业技术改革;城市化带来食品需求大增;(答出任意3点即给4分)‎ 影响:食物增加,缺粮得到缓解;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在西欧逐渐消失;农业人口减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农业革命为工业提供原料和资本。(答出任意3点给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