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练17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练17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作业

疯狂刷题高考导航 十七 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 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钢 ‎1.45亿 ‎1.15亿 煤 ‎3.9亿 ‎3.35亿 肉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1300万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2.(2019年江苏卷,18,3分)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疯狂刷题 ‎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2.马克思曾这样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时代(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思想 C.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 D.福利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 ‎3.巴黎公社在法国色当战役失败后,经过1870年巴黎“九月四日革命”和1871年巴黎“三月十八日革命”,于‎1871年3月28日正式成立。从4月到5月:普鲁士释放了法军战俘以帮助梯也尔政府——他们完成了对巴黎外围抵抗力量的分割包围,将国民自卫军赶回城里。‎5月28日,公社失败。这主要说明巴黎公社(  )‎ A.曾经组织多次对外进攻 B.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C.受国内外势力共同镇压 D.具有城市武装暴动特点 ‎4.有理论家认为, “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那么号召城乡工人和最贫苦的农民推翻资本主义就是荒谬的”。他强调,俄国作为资本主义发育滞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个社会还没有磨出烤制社会主义面包的面粉。该观点(  )‎ A.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必然中的偶然 B.没有全面分析俄国国情与历史的复杂性 C.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偶然中的必然 D.说明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5.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 对图解读全面的是(  )‎ 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 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 ‎6.下表反映了‎1917年11月25日苏俄选举产生的立宪会议中各党派组成情况(  )‎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十月革命主要由社会革命党人领导 B.苏维埃政权的组成体现党派的妥协 C.布尔什维克需要加强对政权的控制 D.革命后的俄国存在激烈的党派斗争 ‎7.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赫鲁晓夫(  )‎ 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 B.开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 D.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 ‎8.1961—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 年份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资金(10亿卢布)‎ ‎6.3‎ ‎11.7‎ ‎19.5‎ 拖拉机(千辆)‎ ‎170‎ ‎235‎ ‎287‎ 收割机(千辆)‎ ‎57‎ ‎59‎ ‎70‎ 载重汽车(千辆)‎ ‎52‎ ‎102‎ ‎187‎ 无机肥料(百万吨)‎ ‎16‎ ‎40‎ ‎65‎ 上表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 B.解决重工业产品过剩问题 C.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 D.优化工业化中的资源配置 ‎9.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宣布苏联解体时发表演讲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结束‘冷战’,曾对我国经济、社会意识和道德起破坏作用的军备竞赛和国家极度军国主义化已经停止,世界大战的威胁已经解除。”此时苏联(  )‎ A.开始否定斯大林模式 B.开创了革命建设新道路 C.已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列宁在评价某文献时说:“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唯物主义……以及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该文献是(  )‎ A.《共产党宣言》 ‎ B.《资本论》‎ C.《社会契约论》 ‎ D.《德意志意识形态》‎ ‎11.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协会领导人唐宁指出:“由于罢工是工人所能使用的最后一种武器,代价高昂且对劳资双方利益都会造成巨大损害,因此,只有对罢工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评估且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都告知失效后,才能将罢工付诸实践。”这一言论(  )‎ A.说明英国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英国工会领导人已成了资本家代言人 C.反映英国工人运动走向理性 D.不利于无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12.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时至今天,不管你信不信共产主义,有一首歌曲依旧可以作为统治者心头的戒尺,人民手中的利剑!这首歌曲是(  )‎ A.《马赛曲》 ‎ B.《东方红》‎ C.《国际歌》 ‎ D.《睡美人》‎ ‎13.《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 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14.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据此推测(  )‎ 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 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 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 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 ‎15.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 B.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 C.“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 D.“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 ‎16.从1925年起,苏联要求农业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税额按产量计算,农民出售粮食换取货币,而粮价由国家统一规定,比较低廉;政府并号召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其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税率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B.为反法西斯斗争打下坚实基础 C.集中力量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D.积累资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7.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 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18.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19.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苏联农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73.7%下降到46%,在农产品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据此可知,苏联(  )‎ A.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B.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C.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D.实行粮食税并加大进口 ‎20.下图是1928~1986年苏联工农业结构关系变化图。据此可以推知,苏联(  )‎ A.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B.经济持续协调增长受限 C.重工业贡献比重大 D.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停滞 ‎21.赫鲁晓夫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代之以“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年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口号都(  )‎ A.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创新性的特征 B.与美苏争霸中苏联居于优势密切相关 C.是“加速发展战略”在改革中的运用 D.体现了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片面认识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2011年为42%,2013年为31%。这说明(  )‎ A.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B.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 C.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 D.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23.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法(  )‎ 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 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 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 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24.苏联学者指出: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苏联在1956年几乎肯定要发生饥荒。这主要表明(  )‎ A.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 B.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符合苏联实际 C.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 D.二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 ‎25. 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的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揭示出苏联(  )‎ A.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B.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 C.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 D.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 参考答案 高考导航 ‎1.【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根据材料“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可得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中诞生的,C项符合题意。新旧理论杂糅相济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马克思主义并不能预知未来,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批判中进行创新,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 ‎【答案】C ‎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材料中说“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从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揭示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可推知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故A 选项错误;自由主义指的是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C选项错误。‎ ‎【答案】D ‎2.【解析】从材料中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等信息来看,马克思认为只要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实际上反映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束缚人的全面发展。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制度,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基本上是在巴黎市内以武装暴动的方式进行,从材料信息来看巴黎公社具有城市武装暴动的特征。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巴黎公社的“多次对外进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排除B项;普鲁士士兵没有参与对外围抵抗力量的分割包围,材料不能反映巴黎公社受国内外势力共同镇压,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根据材料,该理论家认为只有资本主义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才可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认为俄国不具备条件,这个观点不符合俄国国情,故选B。材料认为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A项和C项在讨论俄国革命的必然性或者偶然性,显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是一战前俄国的特殊国情,而这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但材料没有提及,故排除D。‎ ‎【答案】B ‎5.【解析】材料核心信息:一战期间,俄国社会两对矛盾交织。据此可知,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是二月革命之前的情况,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二月革命之后的史实,A项排除;材料信息表明,当时俄国存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沙皇政府与人们大众的矛盾,二者交织。无产阶级最受压迫,革命性最高。B项排除;俄国民主革命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沙皇改革失败是其中的一个因素,D项排除。‎ ‎【答案】C ‎6.【解析】材料中社会革命党占了多数席位,布尔什维克必须加强对政权的控制,以确保革命果实不会被篡夺,因此C正确;十月革命主要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A错误;材料是俄国立宪会议的组成情况,反映形势严峻,巩固政权的任务重,布尔什维克掌握着军队,实际上控制着政权,BD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 ‎【答案】C ‎7.【解析】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道路模式,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项正确;希望学习新的经验,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C ‎8.【解析】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资金、拖拉机、收割机、载重汽车、无机肥料均呈上升趋势,表明苏联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表格中并未牵涉重工业的问题,排除;C项,该项表述仅仅是描述的表格的现象,并未进行原因分析,排除;D项,材料中的数据没有涉及工业的资源配置情况,排除。‎ ‎【答案】A ‎9.【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开始否定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苏联的解体意味着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恢复了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B项错误;苏联解体后,国家实行了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10.【解析】题干中“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唯物主义……以及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共产党宣言》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A ‎11.【解析】根据题目中“有对罢工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评估且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都告知失效后,才能将罢工付诸实践”得出英国工人运动走向理性,故C项正确。‎ ‎【答案】C ‎12.【解析】《马赛曲》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东方红》是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传唱至今,故C项正确;《睡美人》与共产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13.【解析】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不分配土地,从而不能满足人民“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因而“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故B项正确。‎ ‎【答案】B ‎14.【解析】无法得知真相绝对化,材料中的后者是“研究资料表明”,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更加接近真相,故A项错误;B项片面,故B项错误;是否更加客观,还需进一步研究,故C项错误;全面客观是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故D项正确。‎ ‎【答案】D ‎15.【解析】 1918年春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二者有区别,A项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终向社会主义过渡,不是退回到资本主义,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项错误。随着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项正确。‎ ‎【答案】D ‎16.【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措施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故选D。‎ ‎【答案】D ‎17.【解析】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故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故C项错误;据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D ‎18.【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7年”。到1937年,苏联已经实施了两个完整的“五年”计划,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所以才会出现“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故C项正确。‎ ‎【答案】C ‎19.【解析】题干中“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即1928年后。面对粮食减产,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以解决粮食供应困难问题,故C项正确。‎ ‎【答案】C ‎20.【解析】根据柱状图可知,从1928年到1986年,苏联的重工业发展所占比例大,而轻工业、农业发展相对缓慢或停滞不前,可知苏联经济难以实现协调发展,最终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故B项正确。‎ ‎【答案】B ‎21.【解析】材料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口号说明当时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故D项正确。‎ ‎【答案】D ‎22.【解析】题干“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2011年为42%,2013年为31%”体现出民众的认识有所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23.【解析】材料反映赫鲁晓夫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 ‎【答案】C ‎24.【解析】 在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问题突出,垦荒政策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之一,这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故C项正确。‎ ‎【答案】C ‎25.【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到1990年,苏联粮食和购粮款奇缺,有先进的军事技术而物资极端匮乏,体现出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故A项正确。‎ ‎【答案】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