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50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3/066bc08ca66949506b781015e6a781bf/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3/066bc08ca66949506b781015e6a781bf/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3/066bc08ca66949506b781015e6a781bf/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九 工业文明的开启——近代中后期的世界课件(共50张ppt)
专题九 工业文明的 开启 —— 近代中后期的世界 - 2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一 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 .(2016 课标全国 Ⅲ ,35)1875 年以后 , 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 , 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 , 党派林立 , 内阁更迭频繁。 1958 年 , 戴高乐就任总统 , 修改宪法 , 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 A. 有利于政局稳定 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法国政体的演变。根据 “ 党派林立 , 内阁更迭频繁 ” 可知法国 1875 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政局动荡 ,1958 年戴高乐修改宪法 , 赋予总统 “ 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 在一定程度下改变了政局不稳定的局面 , 故 A 项正确 ; 法国 1875 年宪法已经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 , 故 B 项错误 ; 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 , 材料只是提及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 没有涉及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 故 C 项错误 ; 法国是多党制国家 , 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二 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2 .(2017 课标全国 Ⅰ ,33) 综合下表可知 , 在工业革命期间 , 英国 ( )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由材料信息可知 ,1830—1835 年和 1790—1793 年相比 , 英国国民总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 而 1835 年和 1797 年相比 , 工人实际工资增长不到一倍 , 说明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同步增长 , 故 A 项错误 ;B 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从体现 , 故错误 ; 工人生活在整体上有所改善 , 故 C 项错误 ; 工人的实际收入远远低于国民总收入 , 必将拉大贫富之间的差距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3 .(2016 课标全国 Ⅲ ,33)19 世纪 60 年代 , 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多 , 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 , 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 5.6 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 A.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经济的发展。根据 “ 铁路有多种轨距 ” 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不便 , 这必然会阻碍全国成熟的统一市场的形成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是铁路有多种轨距 , 并未涉及经济增长 , 故 B 项错误 ; 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 , 更无法体现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 故 C 项错误 ; 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 , 而是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造成的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5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4 .(2013 课标全国 Ⅱ ,34)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 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 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19 世纪晚期 , 德国经济迅猛发展 , 但民主政治发展滞后 , 这是由历史因素造成的。德国是在容克地主阶级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 , 皇帝和容克地主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 故 A 项符合题意。 B 、 C 、 D 三项与史实不符 , 均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6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三 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 5 .(2015 课标全国 Ⅱ ,33)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 A.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 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 故 A 项错误 ; 这一时期 , 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 , 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 , 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 , 故 B 项正确 ; 图表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 , 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 , 故无法得出 C 项结论 ;D 项无法从表中信息得出 , 故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7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四 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6 .(2017 课标全国 Ⅱ ,34)1800 年 , 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 , 遭到皮克林拒绝 , 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共和制。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 , 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依据 1787 年宪法 , 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 , 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 , 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 , 两者政见不同是联邦党内部的斗争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8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7 .(2014 课标全国 Ⅱ ,33) 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 , 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 , 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 , 纺车和手织机被弃之不用是由于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 , 这是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 , 而不是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情况 , 且纺织业属于轻工业 , 故 C 项错误 ;“ 手织机也多半闲置 ” 说明仍有少量在使用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9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五 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 8 .(2016 课标全国 Ⅱ ,33) 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 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 年 , 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 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19 世纪上半期 ,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 ,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 影响了人口寿命 , 导致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 故 A 项正确 ; 化学工业产生是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与材料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 , 且农业生产力也得到发展 , 故 C 项错误 ;19 世纪上半期 ,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 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上升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0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1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2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3 - 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 14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 15 - 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 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17 年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科技文艺等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 , 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政治方面 :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 , 并向全世界扩展 , 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 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经济方面 : 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工业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 , 将人类历史推进到 “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文化方面 :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 文学艺术成就卓著。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基础过关 1 .(2017 江苏扬州模拟 ,16)“1820 年到 1860 年间 , 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1760 年的 200 万磅 , 增长到 1850 年的不下 3.66 亿磅 !” 导致 “ 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 ” 的主要因素是 ( ) A.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 英国成为 “ 世界工厂 ” C. 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D.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 “1820 年到 1860 年间 ”, 结合所学知识 ,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使用机器生产 , 使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 , 故 A 项正确 ;“ 世界工厂 ” 侧重世界贸易的一面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并未涉及交通运输领域 , 故 C 项错误 ; 海外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条件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5 - 2 .(2017 福建泉州适应性练习 ,34)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 ( )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B.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 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D. 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材料中大鱼吃小鱼和联合变大变强的漫画 , 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 故 A 项正确 ; 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不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 故 B 项错误 ; 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发展到控制国家政权 , 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 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 垄断组织推动了帝国主义的扩张 , 而不是帝国主义扩张的结果 , 故 C 项错误 ; 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没有导致工业生产效率的降低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6 - 3 .19 世纪中期 , 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 , 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 , 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 , 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 , 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 , 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 , 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这说明法国当时 ( ) A. 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 B. 还没有结束 “ 恐怖 ” 统治秩序 C.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D. 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9 世纪中期 , 法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故 A 项错误 ;19 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已经结束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各个阶层的恐惧和怀旧 , 与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巩固无关 , 反映了法国进入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 , 故 C 项错误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27 - 4 .(2017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 ,33) 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 , 自 19 世纪起 , 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 “ 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 ” 的特殊道路。这里的 “ 偏离 ” 和 “ 回归 ” 分别指 ( ) A. 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B. 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 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D. 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始终是一个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国家 , 故 A 项错误 ; 军国主义传统并不是对西方的偏离 , 故 B 项错误 ; 德意志帝国的专制主义相对于西欧普遍的民主政体而言无疑是一种偏离 , 但其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又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 这又是对西方的回归 , 故 C 项正确 ; 德意志帝国的联邦制体制自帝国成立以来就始终没有太大的变更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8 - 5 .(2017 河南天一大联考 ,33)“ 神创说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 宗教内部也由此分化为保守的基要派和开明的现代派。 ” 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B. 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C.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D.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神学 , 故 A 项错误 ; 牛顿力学体系没有否定封建神学创世说 , 故 B 项错误 ;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 否定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 使 “ 神创说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 故 C 项正确 ;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对否定神创说的影响有限 , 如伏尔泰等就承认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作用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9 - 一 二 三 一、工业时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1 .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统一性、多样性 (1) 统一性 : ① 一个核心 : 间接代议民主 , 实现途径是逐步完善普选制。 ② 两种政体 : 君主立宪制 ( 英、德 ) 和民主共和制 ( 美、法 ), 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③ 三种原则 : 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 ④ 四个特点 : 公民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政治。 (2) 多样性 : ① 法、美共和制的差别 : 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 , 议会是权力的中心 ;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 , 权力中心在总统。 ② 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差异 :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议会是权力中心 ;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 - 30 - 一 二 三 2 . 代议制下议会权力结构的差异性 (1) 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 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 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 (2) 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 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院 ; 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 , 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 , 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 (3) 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 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 (4) 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 , 议会的主要权力属于下院 , 上院为最高司法机关 , 其对下院通过的立法和预算只有延搁权。 - 31 - 一 二 三 3 . 代议制下权力制衡的多样性体现 (1) 英国 : 议会和内阁的制衡 , 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 ,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 内阁就要垮台 ; 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 , 重新进行议会选举。 (2) 美国 :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制衡 , 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 三者独立平等 , 但相互制约 ,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3) 法国 : 总统和议会的制衡 , 总统掌管行政大权 ,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 立法权属于议会 ,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 32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1 .(2017 浙江宁波适应性考试 ,29)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下列有关英、美、德、法四国代议制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下院议员由国王任命 B.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C.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代表由普选产生 D. 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参议院议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下议院是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机构 , 故 A 项错误 ; 美国参议院 , 各州均有两位议员作为代表 ,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 故 C 项正确 ; 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3 - 一 二 三 2 .(2017 河北衡水中学摸底 ,33)1876 年时 , 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 , 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 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 , 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 —— 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 ) A. 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 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 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 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共和政体。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法国对他国优秀政治成果的借鉴与吸收 , 故 A 项错误 ; 本题意在考查法国政治体制中与德意志帝国的相似之处 , 德国并不是多种政体的试验场 , 故 B 项错误 ; 法国 1875 年宪法最后是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的 , 带有明显的政治妥协的特征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则是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 , 故 C 项正确 ; 法国的议会和内阁均可对总统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4 - 一 二 三 二、工业时代的到来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 . 多视角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35 - 一 二 三 - 36 - 一 二 三 2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特点和影响 (1) 特点 : ① 从空间上看 : 以欧洲为中心 , 不断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加入这个体系 , 最终形成世界市场。 ② 从构成上看 : 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市场。 ③ 从市场内部来看 : 国家之间具有不平等的特点。西方国家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强大的武力后盾等 , 是获得主动权和优势的重要因素。 ④ 从形成过程看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侵略和扩张 , 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 37 - 一 二 三 (2) 影响 : ① 积极方面 : 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 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 推动了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 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 消极方面 :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 , 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 , 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38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3 .(2017 重庆八中月考 ,33)1855 年 , 英国一份颇受欢迎的杂志指出 :“ 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 ” 当时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家们也认为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以上现象反映出 ( ) A. 工业化进程中大众的焦虑情绪 B. 现代主义思潮成为社会共识 C. 民众对环境污染有着科学认识 D. 人们对 “ 理性王国 ” 的失望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 “ 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 ”“ 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 ”, 说明人们对工业化产生了一种焦虑情绪 , 故 A 项正确 ; 现代主义思潮形成于 20 世纪初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 ”“ 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 ” 反映了人们将对 “ 雾 ”“ 煤烟 ” 的认知扩大为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担忧 , 其认识并不科学 , 故 C 项错误 ;“ 理性王国 ” 是指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与材料中由于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问题无关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9 - 一 二 三 三、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文学、艺术和影视发展的影响 1 . 文学方面 :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推动 ,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和尖锐 , 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出现。 2 . 绘画方面 : 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画派和借助光与色科技成果的印象画派出现。 3 . 音乐方面 : 浪漫主义音乐盛行 , 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宏的歌剧艺术。 4 . 影视方面 :19 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为电影、电视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 社会巨变和人们新的精神需求 , 以及商业利润的驱动成为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 ;19 世纪末 , 电影开始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丰富人们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新文化形态 ;20 世纪 20 年代 , 电视诞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 40 - 一 二 三 对应演练 4 .(2017 山东济南二模 ,33)19 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 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 , 如《德伯家的苔丝》《红字》《名利场》《简 · 爱》等 , 这些作品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 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 “19 世纪 ”“ 女性要经济独立 ”“ 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 ”, 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 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 这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转变 , 故 A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41 - 1 2 3 4 5 6 7 8 1 .(2017 全国卷模拟调研 ,32)19 世纪后半期 …… 动力技术与其他发明携手并进 , 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 “ 挖开 ” 了一道 “ 鸿沟 ”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欧洲与世界各地的矛盾激化 B. 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 C. 工业化推动了欧洲对外扩张 D. 欧洲脱离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 “ 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 ‘ 挖开 ’ 了一道 ‘ 鸿沟 ’”, 反映出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差距的扩大。材料没有体现它们之间矛盾的扩大 , 故 A 项错误 ; 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 , 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差距扩大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欧洲国际地位的影响 , 而不是推动欧洲对外扩张 , 故 C 项错误 ; 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2 - 1 2 3 4 5 6 7 8 2 .(2017 安徽合肥三模 ,34)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 ,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C.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中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情况无法得出德国农业经济是否衰退 , 故 A 项错误 ;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在 1871 年 , 故 B 项错误 ;C 项说法与题意无关 , 排除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德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升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3 - 1 2 3 4 5 6 7 8 3 .(2017 河南商丘三模 ,34) 阿尔温 ·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 :“ 为了鼓励人们投资 , 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 …… 打开了投资的闸门。 ……1901 年 , 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 —— 美国钢铁公司。 ”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 B. 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 C.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D. 爱因斯坦 “ 相对论 ” 的提出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时间 “1901 年 ” 可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故 A 项错误 ; 零部件生产标准化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故 B 项错误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 垄断组织产生 , 故 C 项正确 ; 相对论提出于 20 世纪上半期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4 - 1 2 3 4 5 6 7 8 4 .(2017 甘肃二模 ,33)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 12 部宪法 ,1789—1875 年的 86 年内 , 法国平均每 7 年更换一部宪法 ,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A 、 D 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 排除 ;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 , 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在法国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的过程中 , 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此消彼长 , 再结合材料可得出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故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5 - 1 2 3 4 5 6 7 8 5 .(2017 北京西城二模 ,21) 有学者认为 , 在 19 世纪 , 欧洲大多数君主最终妥协 , 被迫交出部分权力 …… 国家不再是统治者的领城 , 而是法治的领域 , 君主和政府都要接受国家的统治。符合此发展趋势的是 ( ) A.1832 年的英国 B.1861 年的俄国 C.1871 年的德国 D.1875 年的法国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据材料 “ 欧洲大多数君主最终妥协 , 被迫交出部分权力 …… 国家不再是统治者的领城 , 而是法治的领域 , 君主和政府都要接受国家的统治 ”, 可知这种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 英国早在 17 世纪就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 故 A 项错误 ;1861 年的俄国改革仍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 故 B 项错误 ;1871 年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 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 故 C 项正确 ;1875 年法国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6 - 1 2 3 4 5 6 7 8 6 .(2017 河北衡水金卷 ,34) 在巴黎开始与凡尔赛对峙的时候 , 梯也尔表示 :“ 宁要法国 , 不要首都。 ” 巴黎公社被梯也尔大军围困 , 而冷眼旁观的德国释放了大量战俘以充实梯也尔的军队。这反映出 ( ) A. 巴黎公社的失败有其必然性 B. 法兰西共和之路具有曲折性 C. 法国共和政体的基础较雄厚 D.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体现巴黎公社失败必然性的经济因素并没有在材料中被提及 , 故 A 项错误 ; 巴黎公社革命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法国共和之路的曲折性 , 且当时梯也尔政府已经是共和政体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只是梯也尔政府企图镇压巴黎公社运动的反动意图和德国的帮凶角色 , 并没有对共和政体基础的描述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所反映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疯狂镇压和德国的助纣为虐 , 正是当时法兰西国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生动体现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47 - 1 2 3 4 5 6 7 8 7 .(2017 山东莱芜二模 ,35)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 19 世纪法国在文学与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 , 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 A. 人文主义的深远影响 B. 人们对 “ 理性王国 ” 的失望 C. 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 D. 科技发展造成的人心浮躁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和美术。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 , 文艺复兴发生在 14—16 世纪 , 故 A 项错误 ; 人们对 “ 理性王国 ” 的愤懑与失望是浪漫主义产生的原因 , 故 B 项错误 ; 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现实主义的产生有关 , 《人间喜剧》《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品 , 故 C 项正确 ; 科技发展造成的人心浮躁与迷惘和现代主义文艺作品的创作有关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8 - 1 2 3 4 5 6 7 8 8 .(2017 河北衡水中学猜题卷 ,40) 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 , 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 , 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 , 农垦活动加剧 , 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 , 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 , 曾明定林政方针 , 严禁私伐。不久宋教仁离职 , 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 , 张謇任农商总长 (1913—1915) 期间 , 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 , 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 环境继续恶化。 ——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 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 - 49 - 1 2 3 4 5 6 7 8 材料二 19 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 , 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 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 , 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 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 , 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 , 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 1819 年 , 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 , 并于 1821 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 1853 年到 1856 年 , 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 , 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 (1863 年 ) 、《河流防治法》 (1876 年 ) 。 ——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 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 - 50 - 1 2 3 4 5 6 7 8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 , 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 参考答案 (1) 背景 : 中国人口增长过快 , 乱砍滥伐严重。 对策 : 中国政治精英参与 , 政府颁布环境立法。 原因 : 列强加紧侵华 , 战乱频繁 , 政局动荡 ; 政府腐败 , 立法有限 , 执法不严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经济相对落后 ; 民众环保意识薄弱。 (2) 原因 :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 , 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 ( 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 特征 : 依法推进 ; 先污染后治理 ; 随着污染的严重 , 治污日趋系统全面 ; 治理艰难 , 过程漫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