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洛阳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4

高二历史周练(12)‎ 出题人: 审题人: 考试时间:‎‎4月25日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 ‎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2. 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这表明战国时期 ‎ A.诸侯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B.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C.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  D.贵族阶层备受冷落 ‎ ‎3.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相国)。这反映了当时 ‎ ‎   A.社会转型加速      B.贵族政治没落      ‎ C.改革变法兴起      D.诸侯争霸激烈 ‎4.汉武帝时,开始起用低级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共议军国大事;东汉光武帝 “虽置三公(司徒、司空、太尉),事归台阁(尚书台)”,尚书官位低微,职权极为重大。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A.中枢机构出现重大调整 B.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分权制衡体制逐步形成 D.政府决策渐趋集中 ‎5.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西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 ‎ A.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家天下”的观念根深固 ‎ C.封建统治残暴的体现  D.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 ‎6.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 A.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B.三省制名存实亡 ‎ C.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D.皇权进一步加强 ‎7.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8.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9.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不仅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连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也成为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说明雅典 ‎ A.民主政治利于公民的言论自由 B.借助喜剧形式完善民主政治 ‎ C.民主氛围提升了公民创作热情 D.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10.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的主权独立。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 ‎ A.削弱了公民的个人独立性  B.有利于公民集体意识的形成 ‎ C.为雅典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D.促进各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 ‎11.《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出卖其子三次就会丧失家父权;后来法律又规定严禁买卖子女,禁止将子女作为人质扣押给债权人,违者对债权人处以流刑。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野蛮落后的基本特征 B.维护了帝国的社会秩序 C.限制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 D.受到了伦理观念的影响 ‎12. 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 ‎ ‎  A.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B.强调天赋人权   ‎ C.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促进社会公平 ‎13.“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材料中“这力量”来自 ‎ ‎  A.马其顿    B.古罗马    C.意大利    D.德意志 ‎14.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 A.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B.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 C.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D.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15.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 ‎16.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 A.代议制民主  B.总统制政体  C.两党制特色  D.联邦制机制 ‎17.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8.‎ ‎ 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7年,俾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行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B.帝国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 C.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D.代议制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 ‎1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 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 ‎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21.“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与这段话最吻合的一段历史时期是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2.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波澜壮阔,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 ‎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23. 在抗战时期,除了抗日正规军、民兵、抗日自卫队之外,各根据地还组织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等各种团体,形成了广泛、全面和便捷的敌情情报网,因而“关于敌情的消息,往往在敌人动身之前,就从厨子、担水的、还有在据点内的地下工作者那里得到了。”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B.中共推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D.抗日民主力量已空前壮大 ‎24. 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 ‎,“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 ‎ A.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   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 ‎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非选择题:共4道小题,25题22分,26题12分,27、28题各15分,共64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自秦以来,中国在政治上便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近代中国在抵御外侮中又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性格……总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 ‎——摘编自陶文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和0.22%。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言,在1949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量分别只有‎208.95公斤、‎0.82公斤、‎4.73公斤和‎5.23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和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新中国面临的不仅是这些困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抑制中国发展而对中国实施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 ‎ ‎——摘编自郑有贵 《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十一位快速跨越跃升到2010年起的稳居第二位,并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徐曼、何益忠《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形成的历史基础。(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遭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后发劣势陷阱”的重要举措。(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了多次严重的鼠疫,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16 世纪以来,英国都铎政府的防疫立场逐渐由消极转向积极。1518年,政府通过了防疫法令,要求患者必须在家里的窗户上放置几束麦秆作为隔离40天的标志,其家人上街时也必须手持白色木棒来标明身份。同时,政府专门设立公共卫生事务中心来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咨询服务,新建或重建了5家医院来收治患者、救助穷人。1603年,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要求被感染人群隔离在自己住所里;任何身有瘟疫的人在街上游荡将被重罪处罚;严重者处以鞭刑。这使得61%的死亡者都发生在家庭成员内部。此外,英国逐步建立起郡、教区两级防疫机构,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疫情监控体系。英国政府在防疫的同时还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使得防疫体制相对完备。在政府和民众紧密配合之下,17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各地所发生的瘟疫明显减少。‎ ‎——摘编自陈凯鹏、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概括16世纪以来都铎王朝防治疫情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都铎王朝的防疫政策措施。(共7分)‎ ‎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9届高三二练试题) ‎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针对全国各地税制极不统一的状况,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财力需要,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加强税收工作,建立新税制。同时还颁布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等,不久,又公布《契税暂行条例》,开征契税。在农业税制方面,对全国各地实行的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也进行了调整,特区省份也陆续制定了牧业税征收办法。以上各税在全国统一实行以后,全国税政得以统一,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以按产品或流转额征收的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相辅的工商税收制度。当时建立的税收制度实行“多税种,多次收”的复税制体系,适应了当时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情况。 ‎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革与思考》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及特点。(9分)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税制改革的积极作用。(6分)  ‎ 高二历史周练(12)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1.A 2.A 3.B 4.A 5.A 6.D 7.C 8.C 9.A 10.B 11.D 12.C ‎ ‎13.B 14.C 15.A 16.D 17.C 18.D 19.B 20.B 21.C 22.C 23.B 24.C ‎ 二、非选择题:共4道小题,25题22分,26题12分,27、28题各15分,共64分。‎ ‎25.(22分)‎ ‎(1)历史基础: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形成并发展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大一统” 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精神的重塑,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6分)‎ ‎(2)主要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长期战争的破坏;旧中国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落后,人口文化程度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孤立与封锁。(5分,任意三点即可)‎ ‎ 重要举措:新中国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提出并认真贯彻“双百”方针,推动科技文化进步;发展人民教育;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创外交新局面等。(每点2分,任3点得5分)‎ ‎(3)重要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了国人的制度自信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6分)‎ ‎26.(12分)‎ ‎ 示例一:‎ ‎ 论题:建国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分)‎ ‎ 论述: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六十多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2分)然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分)尤其进入新时代,“四个全面”‎ 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着更高水平发展。(2分)‎ 总之,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既有曲折和失误,更有长足发展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分)‎ ‎ 示例二:‎ 论题: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2分)‎ ‎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由此我国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2分)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不久又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分)尤其进入新时代,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实现。(2分)‎ ‎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尽管历经曲折,但不断取得新发展,‎ ‎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主义道路实现了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2分)‎ ‎ 示例三:‎ 论题:建国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发展。(2分)‎ ‎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 章。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在两极世界不处于孤立地位.我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积极参加日内瓦和万隆会议,日益步人世界外交舞台。(2分)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辉煌成就。(2分)尤其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面对不同时期的国际 国内形势,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2分)‎ ‎ 说明:若学生以“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建国以来社会风尚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发展”‎ 等为论题进行论述,条理清晰,史实准确也可。‎ ‎27.(15分)‎ ‎(1)措施: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设立医院收治病疫患者;通过立法标明患病家庭的身份;对被感染者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控体系,形成比较完备的防疫体制;注重解决社会问题。(任意四点8分)‎ ‎(2)评价:有效防止了疫情的蔓延,减少了疫情在英国的爆发;是在被动的条件下采取的(或立场由消极到积极);注意防疫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完善;较为完备的防疫体制为其他国家的防疫斗争提供了借鉴;(任意三点可得5分)但是,家庭隔离缺乏救济措施,死亡率较高(或缺乏人道)。(2分)‎ ‎28.(15分)‎ ‎(1)背景:建国初期各地税制不统一;国民经济面临严峻形势,财政困难。(4分) ‎ 特点:实行全国统一的税制;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采用“多税种、多次收”的复税制度;形成以所得为主体,其他税种为辅的工商税收制度。(5分)  ‎ ‎(2)积极作用:实现税收的全国统一,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适应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状况,有利于税收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