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安溪一中2019级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范围:必修二第1~9课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取答案一律填涂到答题卡上。)‎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 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非常重视祭祀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3.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             B.井田制的确立 C.均田制的实行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4.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 ‎ 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5.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6.下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滇文化墓葬”出土的器物统计。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 阶段 出土器物 战国晚期到西汉前期 随葬尖叶形锄、粗茎剑、空首铺、铜鼓、贮贝器、透雕动物饰牌、璧环状手镯和圆形扣饰为典型的“滇文化”器物。‎ 西汉中期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背铜兵器、生产用具逐渐减少,内地输入的铁器和模仿内地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现。‎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 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绝迹,内地输入的铁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铁钱,已占绝对优势。‎ A.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推广 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C.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 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 ‎7.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8.《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 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9.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 南方耕作方式比较先进 C. 北方农耕经济发展缓慢 D. 游牧民族占据北方地区 ‎10.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 A. 纸币贬值加速 B. 农民税负加重 C. 土地兼并严重 D. 自然经济解体 ‎11.北宋仁宗时,有人指出:“朝廷以朔方为根本之地,御备戎虏,取材用以馈军师者,惟(河北)沧(州)(山东)棣(州)(山东)滨(州)(山东)齐(州)最厚。”如滨州仅马家庄镇,每年商税额即达5186贯,年商品交易额达25万贯。这反映出(   )‎ A.少数民族袭扰冲击了北方经济 B.商税严苛影响了北方经济发展 C.全国经济重心尚未向南方转移 D.北方经济在全国仍占重要地位 ‎12.《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 ‎13.“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 A.“工商皆本”成为共识,社会分工日趋扩大 B.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坊、市”制度被打破,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 D.“团、行、市,作分”是政府加强管理的手段 ‎14.元朝虽然也有短暂的海禁,但没有改变对外持开放态度的总体态势,而且即使在海禁期间,也允许外人来华贸易,政府甚至还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招徕外商,这与明淸两朝有着显著差异。导致 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 A. 经济基础不同 B. 经济政策不同 C. 政治制度差异 D. 国际环境差异 ‎15.明仁宗时科举取士一度南北分卷,“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B.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南北的长期对峙 ‎16.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 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 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 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 ‎17.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篆》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 C.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18.清代濮院镇“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曰种跨脚田”。“种跨脚田”现象在濮院镇出现的原因是(   )‎ A.工商业比较发达 B.西头人多田少 C.土地被大量兼并 D.租佃制度日益完善 ‎19.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 ‎20.下表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人均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嘉庆十年(1805年)‎ ‎209034196‎ ‎6.38‎ 嘉庆十六年(1812年)‎ ‎325630897‎ ‎4.56‎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402397560‎ ‎2.18‎ A.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国家人口政策变化 C.耕地面积逐步减少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21.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 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 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22.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B.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23.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清朝因闭关锁国故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   )‎ A. 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 B. 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C. 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25.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 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26.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27.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 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8.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 ‎ 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2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30.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这表明(   )‎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 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 当时的欧洲生产力水平不具备优势 ‎31.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32.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 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 一论述的是(   )‎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33.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颁布的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 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 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该条例主要是针对下列哪个国家(  )‎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葡萄牙 ‎34.《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 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 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下列关于各类金融中心形成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上升 B.17世纪荷兰的强大得益于三次英荷战争 C.英国因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D.英国通过商业战争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35.“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贩奴船,‎ 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 观影响是(  )‎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 ‎36.“英国人……‎ 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 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的。”材料所述历史背景为(  )‎ A.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殖民扩张,为工业化准备资本原始积累 C.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经济大萧条,英国急需对外输出商品 ‎37.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B.泰晤士河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38.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39.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 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 原因是(   )‎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40.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美两国展示了各自的代表性展品(见下表)两国代表性展品 的差异说明了(  ) ‎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美国 ‎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 中国 ‎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 A.中国已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根本不同 C.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D.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根本不同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其中41题28分,42题12分,共40分)‎ ‎4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芟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挠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 ‎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 材料二 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 ‎ ‎——摘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1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12分)‎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丈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你是否认同材料中“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12分)‎ 安溪一中2019级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AAACA 6-10:ABCCC 11-15:DCCDC 16-20:CCABD ‎ ‎21-25:DBDBC 26-30:ACBAD 31-35:DBBDB 36-40:CABBB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其中41题28分,42题12分,共40分)‎ ‎41.(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8分) ‎ 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8分) ‎ ‎(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交通运输得到改善;一战及战后的人口流动。(6分) ‎ 认识:物种交流是必需和必然的;物种交流是双刃剑;人类应该在物种交流 中趋利避害。(6分,一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2.(1)观点一:同意。(1分) ‎ 理由:宋代城市经济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等;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明清时期虽然有所进步,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答出3点即可,9分)‎ 综上所述,宋代的商品经济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代表了中国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2分) ‎ 观点二:不同意。(1分) ‎ 理由: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大大超过宋朝: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广泛流通;商业发达,商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等。(答出3点即可,9分) ‎ ‎ ‎ ‎ 由此看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超过宋朝,宋朝的商品经济不能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