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东德庆县2020届高三周测试题三
广东德庆县2020届高三历史周测试题三 24、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时间 史实 周平王四十七年 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周平王四十九年 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二年 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十年 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C.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25、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 2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 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 2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 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 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28、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效仿西方试图走工业化道路曾有过三次尝试: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民国初年的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改革。但三次努力均告失败。对失败原因反思最深刻的是 A.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阻碍 B.市场未获得真正的培育发展 C.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D.经济社会体制发展尚未成熟 29、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30.1936年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商定,拨付专款,用于重工业建设。同时,向德国订购了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设备。这表明国民政府 A.积极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 B.完成了抗战前的经济准备 C.加紧对南方红军军事围剿 D.开始调整全国的工业布局 31.“一五”计划期间,针对“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与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的矛盾,毛泽东指出“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为此采取的解决措施是 A.制定科学合理的路线方针 B.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D.对国民经济实行战略调整 32.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 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3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34、1930 年6 月,斯大林在苏(联) 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改造国民经济不仅限于改建它的技术基础。同时还要改变社会经济关系……已经联合起来并实行社会主义化的工业方面,技术改造基本上已经具备现成的社会经济基础。”斯大林这一讲话 A.推动工业化的全面开展 B.加快了农业集体化步伐 C.促使新经济政策的废除 D.抓住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5、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做出的贡献吗? 因此除了“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这反映了他 A.呼吁保留必要的国家主权 B.提倡扩大西欧一体化的范围 C.鼓励张扬各国的文化特色 D.极力反对美国干涉欧洲事务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以京剧和话剧为代表的中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 材料一 京剧起源于安徽。作为“程朱桑梓”,徽州文化促成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将阳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反映。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道光年间,徽班演员程长庚,以唱微调二黄著称。汉调演员余三胜等加入徽班,带来了湖北的西皮调。……徽调与汉调合流,1840年前后,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在北京诞生。 ——摘编自邱崇丙《京剧的发展和思考》 民国前期(抗日战争以前),是京剧发展的全盛时期.京剧表演重在唱念做打,不像西方话剧那样注重剧本和台词的文学性。新文化运动的粗暴攻击,促使其后几代京剧人都把提高剧本的文学质量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在与话剧的碰撞与交流中,京剧抽象意味的优势日渐明显。京剧大师们认识到,若刻意向西方戏剧的写实化靠拢,因分散和削弱了写意传神的功能,往往事与愿违。“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在上海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京剧迎来了新的发展。 ——摘编自丁汝芹《徽文化·徽商·京剧的形成》 材料二 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戏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政府对戏剧的重视以及戏剧所宣扬的人文精神,使得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演出带去。整体上,欧美戏剧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 特征 古希腊戏剧和古罗马戏剧 朴素与奢华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宗教至上与人的发现 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的戏剧 理性与情感的对决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戏剧 舞台幻觉的推崇与社会生活的逼真再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现代主义戏剧 对传统的反叛与颠覆 ——摘编自潘薇《欧美戏剧发展史》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京剧和雅典戏剧产生时的不同点。(12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京剧和西方戏剧获得新发展的原因。(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采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实,结合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论述逻辑清晰、史实正确) 请考生在第45、47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唐之前,史书以私修为多,而私家修史多直书无隐,故隋文帝下诏禁止私家修史。唐朝建立后,秘书令令狐德菜向高祖上奏:“窃见近代以来,多无正史……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令古?”高祖深以为是,因隋旧制,令秘书省著作局修撰魏、周、隋、梁、齐、陈史,但数年来就。太宗即位,于“贞观三年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自是著作郎始罢史职。”这成为以后历代修史之制。唐代史馆选任官吏多是学识渊博的上佳人才,有的毕生耕耘史学,成绩显著,如令狐德莱“博贯文史”:有的出身史学世家,如姚思廉、李百药、李延寿等。这些人或长于典章、或长于传记,他们通力合作,广泛利用私人难以参阅的密府典籍,编成了《梁书》《晋书》等“八史”。 ——摘编自赵小花《唐代史馆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隋唐史书编修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史书编修改革的原因。(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69年勃兰特成为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的总理。他在联邦议会发表的第一个政府声明中,就把外交政策的改革列为重点,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其主旨是“与西方合作和协调一致,并与东方达成谅解”;“放弃使用武力”,“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人民实现完全意义上和平”;承认两个德国的存在,发展两个德国之间的“特殊关系”,为德意志民族未来的统一做出贡献;“我们必须维护民族的统一,使德国两部分摆脱当前不正常关系”。之后他不顾国内自由保守派的攻击和责难,勇敢地采取系列重大步骤,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访问华沙并与波兰签署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通过承认德国——波兰的边界位于奥德——尼斯线,正式发表放弃德国领土的主张,这期间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牺牲纪念碑前,屈膝长跪以谢罪。……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实施开始了一个合作为主导地位的时代,勃兰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摘编自丁建弘《全球通史系列·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DC CADDA BAABA 41.(25分) (1)不同:①商人团体在京剧的产生中作用明显;西方戏剧产生中,民主政治和政府的推动作用突出。②中国京剧在产生时,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西方戏剧在产生时,以人文主义为主。③中国京剧起源于世俗社会生活,雅典戏剧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④中国京剧的产生,体现了对区域文化的融合,是博采众长的结果;西方戏剧的产生,是源于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以古希腊为中心,不断扩散并影响世界。(12分,任意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与西方戏剧的碰撞与交流;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6分) 西方: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冲突;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科技革命的推动。(7分,任意3点6分、4点7分) 42.示例一:改革容易引发革命。论据:俄国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系列改革(农奴制改革),使二月革命甚至十月革命“在所难免”;清政府进行的系列改革(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论述:改革会刺激社会矛盾的集中暴露,改革如果不够彻底,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先进人士的期望和认知,一旦达不到,就会失望,进而转向革命。示例二:改革不容易引发革命。论据:中国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或解放战争)并非由改革引发;明治维新并未引发革命。论述:引发革命的根本要素是新经济与旧制度的矛盾,只要该矛盾存在并激化,革命一定会爆发,不因是否进行过改革而改变;成功的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旧制度的落后性,从而代替革命进行了社会彻底改造,此时,便无须更为激烈的革命了。 45.(15分)(1)特点:由私修到官修;政府设置专门机构,选贤任能,由宰相监修;史料来源广泛。(6分)(2)原因:私家修史“直书无隐”,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统治者希图以史为鉴,巩固统治;私修史书的不足;隋唐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兴起。(9分,任意3点即可) 47.(15分)(1)内容:加强与西方国家合作;放弃使用武力,缓和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实现与波兰的和解;发展两个德国的特殊关系,维护德意志民族的统一。(6分,任意3点即可)(2)原因:打破冷战思维,推动世界合作;正视历史,促进民族和解;有利于德国统一。(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