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历史热点微专题6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学案)
微专题6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 (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 (3)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特点 (1)单一公有制 (2)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2)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1.计划与市场 单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分配方式 单一的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改革空间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改革目标 从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市场经济深入 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等来不断深化改革。 7.市场经济配套 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体制改革配套。 三、中国现代农村土地政策的五次变革或调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1)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属民主革命范畴,消灭封建剥削,土地所有权属农民个体,仍然是私有制)。 (2)影响: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同时也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实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 (2)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时期:实行土地流转 (1)含义: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原因 ①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 ②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 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的需要。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意义 ①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②有利于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培养农民的市场观念。 ③搞活了土地的使用,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④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⑤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民获得更大利润。 ⑥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⑦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城市化发展。 一、选择题 1.(2019·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16)读表 1949—1952年企业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状况表 1949年 1952年 加工订货 产值 8.11亿元 58.98亿元 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 11.88% 56.04% 公私合营 产值 2.2亿元 13.67亿元 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 3.1% 11.5% 以上表格主要说明了( ) A.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B.国家调控经济能力加强 C.私营企业获得较大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2年……加工订货……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56.04%”“1952年……公私合营……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11.5%”,无论加工订货还是公私合营,较1949年都有大幅提升,表明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大的提升,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加工订货、公私合营,占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比重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故D项错误。 2.(2019·淄博二模,31)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国家机关对企业管的过多过死,妨碍了企业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应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利”。这一思想( ) A.否定了三大改造成果 B.触及经济体制的弊端 C.具有突破性指导意义 D.加快了“一五”计划进程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了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利”,这说明已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选B项。A、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材料仅仅是认识到弊端,并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 3.(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4)20世纪70年代末期,个体商被称为“二道贩子”。到了80年代,个体商贩则被称为“倒爷”。上述称呼的演变反映了( ) A.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渴望 B.国家经济法规日益健全 C.计划经济最终被废止 D.国家经济政策逐渐放宽 答案 D 解析 题干提及的是个体商贩名称的变化,与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渴望无关,故A项错误;个体商贩名称的变化与法规的健全无关,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被废除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故C项错误;“二道贩子”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个体商贩的地位仍然不被认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松动,个体商贩因为倒腾商品而致富,“倒爷”这一名称反映出人们对个体商贩地位认识的变化,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故D项正确。 4.(2019·乐山一模,31)下图是我国1952—2002年国民收入变化图。其中,国民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C.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答案 B 解析 1956年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材料1982年迅速增长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5年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1982年迅速增长时间不符,排除C项;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材料中1982年迅速增长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1981年,《芜湖日报》发表了芜湖市个体商户年广久炒卖瓜子发家致富的报道——《货真价实的傻子瓜子》,社会上流行起顺口溜“傻子瓜子呆子报,呆子报道傻子笑,四项原则都不要,如此报纸真胡闹”。这反映当时( )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B.企业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 C.经济体制改革亟须深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社会上对傻子瓜子的态度说明当时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认识仍然不足,故选C项;根据材料中“四项原则都不要,如此报纸真胡闹”说明发展市场经济并未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对个体商业的发展的态度,并未涉及企业所有制的形式,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D项。 6.(2019·成都一模,35)1990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成立。第二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提出在发生资产拍卖、转让,企业的兼并、出售、股份经营,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外合作项目,企业租赁等情形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这表明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发展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加快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发生资产拍卖、转让,企业的兼并、出售、股份经营,中外合资企业或中外合作项目,企业租赁等情形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可知在国企改革中,对企业管理体制方面的管理更加严格,走向深入发展,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7.(2019·威海高三期末,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与仍未实现全盘集体化的1928年相比,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2百万公担。针对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却有损于农业本身的发展的事实。亚·鲍文符合事实地指出,“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类似一种贡赋)”。——摘编自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实施上述农业政策的目的及对本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2分) (2)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二中的“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加以说明。(13分) 答案 (1)目的: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服务。 影响: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的发展,最终也阻碍了苏联工业化的发展。 (2)1953—1957年新中国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造成的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