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试卷合集)陕西省商洛市重点高中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6份试卷合集)陕西省商洛市重点高中2020届历史高考模拟试卷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科综合试题 24. 商代王位的继承,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死子继,并不固定;发展到周朝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使王位的继承更有体系、更为稳定。这种发展状况 A.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B.有利于中国政局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D.直接促进了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 25. 根据麦迪森的估算,中国人均 GDP落后于西欧的转折点发生于 13 世纪末和 14 世纪初,也正是从那个 时候起,中国的人均 GDP明显地从有所上升转向了长达五个多世纪的停滞。上述材料中中国经济发生 转折、停滞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 A.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 B. 当时的人们越来越懒惰,不再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当时的社会局势与政策导致了广大劳动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受到压抑 D.宋明理学压制了士人的思想,科举制度僵化 26. 由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严重地妨碍着中央皇权,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罢州郡之弊,废乡里之 举”,规定所有官员的选任一律须先分科参加考试,然后由吏部录用。这说明了 A. 隋朝分科考试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加强专制 B.科举制从隋文帝开始实行 C.隋朝时只有分科考试这一种选官制度 D.通过科举制实现了分权制衡 27. 正如德国梅涅克的思想变化一样,民国国父孙中山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改良派逐渐到革命派的转变,当 时的社会需求与救亡图存的需要促进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这说明 A.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时代局势息息相关 B. 个人思想的变化主要通过暴力革命来体现 C.当时社会的发展主流是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D.近代中国人们的思想变化是与主观愿望成正比的 28. 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年代 植茶面积 (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 茶叶 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淡薄 B. 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带动人民富裕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完毕 D.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29. 毛泽东同志曾说, “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不要 农工政策,不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 ,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也 就是准备自己失败” 。这说明了 A. 毛泽东同志认识到农民、工人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力量 B. 说明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结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C.当时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日可待 D.当时日本正在进行全面侵华战争,国共紧密合作 30. 在 1978 年特大灾害后,凤阳人走四方更是达到了高峰,但在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有一群人,他们 在 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上, 在严立华家的茅草屋里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之后, 他们采取了抓阄的方 式,分牲畜、农具,又迅速丈量了土地,迈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一步。关于这一做法,不 正确的是 A.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丰收 B. 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不利于人们主体地位的发挥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开启了农村改革的新篇章 31. “三一区”是雅典克里斯提尼改革所建立的部落组成单位。克里斯提尼将雅典城邦的领土分成 10 个新 部落,每个部落由三个分别位于沿海、内陆和雅典城市的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如此划分的目的在于 使部落之间相对平等。这体现了 A. 克里斯提尼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旧贵族的既得利益,打击平民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B. 克里斯提尼改革废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地位差异,实现了人人平等 C.克里斯提尼改革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的政治地位差异 D.雅典民主改革只是虚有其表,难以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32. 重商主义产生的深层次的背景,是在追求商业资本增加、追求货币积累这股强大潮流冲击下,所引起 的西欧经济形式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旧式贵族变成了 真正的商人。这说明了 A. 重商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B. 重商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C.重商主义是一种长期的经济政策,可以长期实行 D.重商主义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政策,其他社会制度均不适用 33.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 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 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 。上述材料表明 A. 孟德斯鸠认为并不存在自由,自由只是人们意念的产物 B. 孟德斯鸠认为政治权力必须实行三权分立 C.孟德斯鸠的主张适合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这体现了他的理性思想 34.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做过三种归纳和多次论述,但从未把任何一种演进序列作为人类历 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他所做的演进序列的阐述,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 A. 作为历史科学的严谨性与缜密性 B. 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具有多样性 C.断言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五种社会制度的变迁,不可跨越 D.本质上与地理环境或社会环境决定论的机械唯物主义论一样 35. 贝克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他的一篇文学作品主要描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树下日 复一日地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待,剧中没有 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这阐明了他“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 主题。请问,这一作品的艺术风格应该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新古典主义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5 分)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然而,时至明清之交,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 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不仅丧失了汉唐王朝的恢宏气度,就连宋元时代的精明眼光也不复存在。 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已经不是如何向外开拓,而是兢兢于闭关自守。 ——王翔《对外贸易与中国丝绸业的近代化》 材料二 自公元 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 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 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 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伊莎贝拉女王⋯⋯ ( 到 )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 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 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概括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作用。并分析明清统治者“兢兢于闭关自守” 的影响。( 13 分) (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列强在征服世界时具备的优势。从全球化的视 野出发对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活动进行评价。( 12 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 材料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 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 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 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钱穆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运行状况的观点,进行论证。 ( 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43 旅游地理 (10 分) 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高原上 , 海拔 3600 米,方圆 100 千米,是世界上最 大的盐湖,蓝天白云倒映着湖面,湖天相连,被人称之为“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湖地区雨量稀少,气候 干燥 , 但雨季乌尤尼盐湖会被雨水注满,形成一个浅湖 ; 旱季,湖水干涸,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硬壳。 下图示意乌尤尼盐湖位置。 说出观赏乌尤尼盐湖“天空之镜”的最佳旅游时期和天气,并阐述理由。 第 44—46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第一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 教育,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首先是改革课程。 1949 年 11 月公布的《大学专科学 校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颁布的 " 党义 " 、 " 公民 " 、 " 童子军 " 、 " 军事训练 " 等反动课程,增设了 " 政治经济学 " 、 " 新民主主义论 " 、 " 社 会发展史 " 等马列主义新课。 1950 年 8 月 , 教育部发布并实施高等学校各院系课程草案 , 规定文、 法、 理、工各院都设有公共必修课程、本系必修课程、分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逐渐建立比较科学 的学时制。此后,又根据实际需要⋯⋯课程改革逐渐走向全面化和配套化。其次进行了学制改革, 建立起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再者是对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 发展 , 使之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6 分) (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9 分) 45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1941 年 12 月 23 日下午 4 时至次日凌晨 3 时在重庆召开的“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通 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计划主要内容为:①各方目前应尽现有实力,对日本根据 地及建筑物发动空袭攻势,以使仰光及缅甸全境免受敌方攻击;②继续以器材供给中国,以支持 中国抗战;③中国军队应继续以攻击或攻击之威胁,对日军之交通线发动军事行动,以牵制日军; ④待实力充实后,即发动中美英可以抽调之军力,对日改取攻势;⑤在重庆之联席分区军事委员 会应随时开会,并将资料及建议案送交联军军事委员会,俾该会得拟定东亚战略;⑥希望在美国 组织之总机构能早日实现。 ——《近代以来重庆 100 件大事要览·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的召开》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召开的背景。依据材料概括《远东联合军 事行动初步计划》的战略意图。( 7 分) ( 2)材料中“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对中国和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所产生的影响。( 8 分) 4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戴高乐从 1958 年开始连续当了 11 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 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 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 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 年 11 月 9 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 “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 1940 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 1944 年,他领 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 1958 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 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 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6 分) (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9 分) 五模历史参考答案 24-28 BCAAD 29-33 ABCAD 34-35 AC 41、(1)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谐共荣;推动中西方的贸易往来,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推动中 国社会进步;扩大古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点 3 分,两点 6 分,三点 7 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一 定程度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局面。 (一点 3 分,两点 6 分) (2)优势: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技术发达;人文主义发展,思想解 放;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 (一点 3 分,两点 6 分) 评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 扩展;但也使得全球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点 3 分,两点 6 分) 42、论题: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的意志决定。 (3 分) 论证:秦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工明确,强调相互配合;隋唐时 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一定程度避免了皇权专制带来的决策失 误;隋唐实行的科举制,扩大了入仕途径,使得贫寒子弟也能跻身政府管理中来,促进了社会公平。 (一 点 4 分,两点及以上 8 分) 综上,中国古代政治虽然围绕皇权展开,但是也一定程度注重分工协作、入仕机会的公平性,中国古 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 (1 分)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44、( 1)特点:改革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以国家立法作保障;除旧布新;进行全面化和配套化改革; 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 (一点 3 分,两点 6 分) ( 2)意义:推动新中国教育制度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适应了新中国经济文化 建设,巩固了新生政权。 (一点 3 分,三点 9 分) 45、(1)背景: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英中三国对日宣战;日本进攻东南亚,成为中美英 三国共同敌人;中国长期坚持对日作战,是反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每点 2 分,共 4 分) 意图:阻止日军对东南亚的进攻;协调三国对日作战;支援中国抗战以牵制日军,建立反对日本法 西斯的统一战线。 (3 分,言之有理即可) (2)含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2 分) 影响:中国抗战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认可和支持,极大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国 军民的抗战信心;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进行了有益尝试,推动了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6 分,一点 3 分) 46、( 1)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法国实力削弱、国际地位降低;冷战格局下,美国加强对欧洲控制;欧 洲一体化的影响。 (6 分,一点 3 分) (2)贡献:二战中拒绝对德投降,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 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 国形象,提高了法国国际地位。 (9 分,一点 3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 求的。 24. 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 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 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 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 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25. 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不,表面 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 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 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A. 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 B. 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 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 D. 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26 下表反映了 1933~ 1936 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 ( 单位:吨 )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锑锡输出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27 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欧美同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 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鉴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 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A. 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 B. 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 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 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8. 在近代英国,随存社会的变迁,小雇主和劳动者感到他们受贵族或乡绅保护的关系己经非常微弱了, 而后者也将前者视为社会败类,不愿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这种演变反映出 A. 工业经济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冲击 B. 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 C.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 D. 工业革命使贵族阶层实力增强 29. 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 都是他提出来的。 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 处于贫困状态, 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 在“文革”期间, 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 还会出现“粮荒” 的原因不包括 A.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 “文化大革命”冲击 C. 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 “大跃进”运动开展 30.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二战后初期,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以各自国家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 国际清偿力的主要, 展开了世界范围内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 国际贸易体系进入了长达十几年 的混乱时期。这一局面 A. 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扩展 B. 使凯恩斯主义得到普遍认可 C. 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 D. 有利于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 31.195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签署《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0 年,英国与奥地利、瑞典等国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 ,相约“逐步取消成员国内部工业品的 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品仍保持不同的关税率;不谋求任何形式的政治一体化”等。英 国此举的目的是 A. 阻挠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 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C. 全力推进欧洲自由贸易 D. 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 32.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 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 贾谊在其 《新书·道德说》 中则公开用 《老子》 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C.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D. 全面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33.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 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A. 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 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 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34.19 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 19 世纪 60 年代前期开启后, 一直到 80 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 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 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 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 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 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35.2006 ~2016 年十年间中国处于世界前 1%的高被引论文为 1.69 万篇,占世界份额为 12.8%,排名世 界第 3 位。与此同时,我国有 18 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 10 位,其中农业科学、化学、计算 机科学等 8 个学科跻身世界第 2 位。这实质上反映出 A.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数量显著增加 B.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逐步领先于世界 C. 高被引论文数是评判科技水平主要依据 D. “科教兴国”提出直接助推了科技发展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社会制度、文化价值 观念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 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 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 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 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 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 文化典籍如《诗经》 《易经》 《大学》《中庸》 《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 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 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 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 金融稳定、 全球气候变化、 传染病防治, 还有打击恐怖分子, 一定要合作才行。 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 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 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 20 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 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 沟通的机会, 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 自下而上, 形成互动。 ——摘编自约瑟夫 ?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及其原因。 (12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相比有何不同?中国提升软 实力应当采取哪些举措?( 13 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 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 解放运动, 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息。 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 巴人的群众运动。 ⋯⋯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 的现实生活领域中, 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 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 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 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 (二)选考题:共 25 分。 43.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10 分) 南锣鼓巷是一条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胡同,它宽 8 米,全长 787 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南锣鼓巷 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2016 年初,南锣鼓巷开始控制游客流量。 之后南锣鼓巷开始“瘦身”:关停 28 家无照低端商户,将 92 户“一照多店”商家合并为 39 家,将 10 家 餐饮商户转为非餐饮商户。主街南口的餐馆被改造成民俗博物馆,馆内聚集了吹糖人、捏面人、老相机文 化等活动或展览。 分析南锣鼓巷“瘦身”对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44.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 10 分) 过度放牧是指草地放牧牲畜密度过大,超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行为。过度放牧往往引起土壤板结, 产草量减少,还可能导致草原植被结构破坏,即牲畜可利用牧草种群急剧衰败,而牲畜不可利用的其他植 物种群却迅逮旺盛起来,最终阻碍牧业发展。下图为某地草原过度放牧景观图。 分析草原过度放牧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1885 年 10 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在其抚台生涯中,对台湾的开发建设有一 个长远的计划,其《条陈台澎善后事宜折》中说,“查设防、练兵、清赋三端,皆可及时举办,惟抚番须 待三者办成之后方可议行。其次设电、购轮、造桥、修路,以通南北之由邮;理屯、兴垦、开矿、取材, 以兴自然之利”。其中设防、练兵两项,是针对外敌逼临而做的应急措施;清赋、抚番两项则主要是解决 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后依次开展各项建设。 刘铭传在台湾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 3 府 1 直隶州,领 11 县 5 厅,将台湾分为南、 中、北和后山四路。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 业,添修军事设施。 1886 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 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 1887 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自 1887 年至 1893 年耗时 6 年, 建成基隆至新竹 90 公里的铁路。 1887 年设西学堂于台北, 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 “课以英法之文、 地理、 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 1890 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 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摘编自《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特点。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作用。 (8 分)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 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 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 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 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 (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 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 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夏一东《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异同点。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前结盟的看法。 (6 分) 47.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伍延芳 (1842 ~1922) ,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早年留学英国攻读法律获律师资格。 1882 年回国任李鸿章幕僚,译西法、办交涉、管铁路、修法律。 1896 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 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1906 年,伍廷芳起草了诉讼法草案,沿用英、 美、法等国的规定,采取陪审制度。 1911 年,年届七旬的他接受了革命党的邀请,奋然投身革命,在军 政府担任外交工作,主持南北议和,达成迫使清室退位的协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袁 世凯掌权后,伍延芳隐退并拒绝了袁氏的高官犀禄,五年未任公职。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坚决反对,表 示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至万万年。 1917 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等。 1922 年,陈 炯明叛变阻挠北伐,伍忧愤成疾,在广州病逝。 一摘编自丁贤俊、喻作风《伍延芳评传》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廷芳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贡献。 (6 分)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演变的角度简要分析伍廷芳的人生经历。 (9 分) 文科综合答案 历史部分: 24.D 25.C 26.A 27.A 28.A 29.D 30.A 31.B 32.B 33.B 34.D 35.B 41. (1)表现:①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世界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组成部 分。②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③东亚儒学文化圈形成, 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④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等影响广泛。⑤中国社会文化对欧洲有 一定的影响,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原因:①农业和手工业长期世界领先。②中央集权制度的较早确立和发展巩固。③中原文化与周边民族、 其他国家文化的兼容整合、交流互鉴。 ( 2)不同:①美苏关系处于两极格局时代,双方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展开激烈的争霸斗 争;中美关系处于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潮流,两国既竞争又合作。②美苏之间经济、文化交 流有限,受到政治因素的主导;中美之间经济、文化交流规模庞大、日益密切且不可逆转。 举措:①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追求共同富裕,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②政治:发展完善民主法治, 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③文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对外积极 传播中国文化。④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 42. 示例: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17 世纪,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 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6 世纪,德意志、瑞士、 英国进行的宗教改革,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17、18 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兴起了启蒙运动。它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专制王权和教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描绘了未 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深刻的思想动员, 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 欧洲的近代化进程。 45. ( 1)特点:科学性:注重长远规划,有计划进行改革; 优先性:优先进行国防建设与部署; 全面性:内容较为全面,涉及行政、经济、军事各个领域; 近代性:改革措施近代化色彩浓厚。 ( 2)改革行政体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增强了台湾海防,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近代交通、通 讯事业,促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创立新式学堂,为开发台湾奠定人才基础。 46. ( 1)同:都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战略利益;都形成了大国之间的对峙;都导致了大战的爆发。 异:一战前的结盟主要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含有维护集体安全的因素;存在强国被弱国绑架的 現象。 二战前的结盟主要是一战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和战胜国分赃不均导致的; 以反对社会主义苏联为借 口;结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动争霸战争, ( 2)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的军事同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自身的利益;列强在军事同盟下有恃无恐, 肆意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军事同盟是导致战争的加速器。 47.(1) 贡献:参与近代外交,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司法改革;参加辛亥革命,促成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 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制度;参加护法运动,维护《临时约法》 。 (2) 经历:早年受到洋务派的思想影响;清末新政,其立场接近立宪派对朝廷改革的支持;辛亥革命爆发, 投身革命,接受了革命派的思想;晚年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伍廷芳的人生经历反映了近代国人追求救 亡图存的思想历程,也表明其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 求的。 24. 春秋时期,诸侯贬斥狄戎为豺狼禽兽的记载不绝于书;战国时期,时人认为夷夏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 分,“居楚则楚,居夏则夏,积靡使然也”。对夷狄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 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B. 一脉相承的文化风尚 C. 各地区往来日益频繁 D. 官僚政治是大势所趋 25. 周礼本来只施行于贵族阶层,即所谓 " 礼不下庶人”。孔子却“有教无类”,不但将包括周礼在内的礼 乐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各个阶层,而且主张对民要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培养各个阶层的道德精神气质 B. 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 C. 加强道德教化以实现治国安民 D. 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26 下表是 1960-1980 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 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 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 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27. 为保障财物的流转, 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 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 答而订立的契约, 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 契约便不成立。 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 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 A. 有效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B.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D. 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特权 28. 洋务派引用中国传统典籍来证明西学之天文算学、化学、重学、气学等均源于中学,认为这些科技不 过“泰西智士从而推衍其绪”“而精理名言, 奇技淫巧本不能出中国载籍之外”。 洋务派这一做法主要是 为了 A. 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 B. 推翻中体西用学说 C. 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D. 坚持文明优越理论 29.1624 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 ,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 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 14 年的独占保护。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B. 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D. 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30. 下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某刊物登载的漫画《鹊巢鸠占》 。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 反映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B.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C. 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恶果 D. 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 31.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 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 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 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 ”为此, 欧洲的思想家们 A. 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B. 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D.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32. 晚清时期,“农村共同体松散了:宗族内部互相救助的组织的活动范围缩得更小了⋯⋯社会机构受到 下层力量的打击而被削弱,开始逐渐瓦解”。据此可知 A. 清廷覆灭导致传统社会湮灭 B. 政治制度改革能够维持社会稳定 C. 民众起义难以维持社会稳定 D. 义和团运动标志着农村开始瓦解 33. 下表为 1957 年至 1962 年中国高等教育部向海外派出和回国的留学生人数统计。 由表可知当时留学教育 A. 选择机制比较严格 B. 学习内容比较单一 C. 深受外交环境影响 D. 以官派留学生为主 34. 汉初“七国之乱”后景帝对诸侯王国进行了调整,如对参加叛乱的吴楚等七国进行处置,继续大力推 行削藩,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废除诸侯王国的经济特权等。这些做法 A. 使王国失去了割据的物质基础 B. 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 C. 使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尖锐化 D. 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重建 35.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说:赫胥黎犯了倒果为因的错,事实上人跟禽兽最初没有分别,个人组成社 会是为了安全利益,而不是因为有天良,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 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见,严复译书的目的是 A. 纠正进化论的错误 B. 丰富进化论的内涵 C. 谋求国人安全利益 D. 激励国人自立自强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4 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道家著作《庄子·天下篇》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閤而不明,郁而不发”, 虽然内圣外王是由道家最先提出来的,但是儒家却将它进一步阐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 “内圣”是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 而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或者说是理想的境界; “外王”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 社会领域, 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 儒家在其历史嬗变过程中⋯⋯“内圣”和“外王”在不同 的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的。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儒家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統一。儒家很重视人的社会本性,荀 子说:“人生不能无群。”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无非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内圣外王”的理想 人格,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想实现自我价值,然而这个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 相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当自我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时,才是有意义的,才可以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儒家“内圣外王”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又注重对民众的教化,那么怎么才 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这就要将这种道德思想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才能把这种道德思想落实到现实之中。 这种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最好的例子就表现在儒家的“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观点上。 孟子说: “其 身正而天下归之。 ”离娄认为个人修养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资格治理国家⋯⋯内圣外王思想作为儒家 的核心思想之一,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通过内圣外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 积极有为 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摘编自张立阳《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在东西方文化中, “内圣外王”与“哲学王”是两个绕不开的概念。 二者发轫早, 源流长, 影响深远。 “哲 学王”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 也是柏拉图一生的信念。 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这一乌 托邦愿景,影响一代又一代西方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較乃师更为现实,但是也没有绕过“哲学王”⋯⋯谁 可以“内圣外王”, 谁能成为“哲学王”?柏拉图将除去哲人、 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利中心以外, 认为“哲人”是少有的,只有具有伟器的人方可为之,毫无疑问,这是精英主义。由精英统治“庸众”。 东方则不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无所谓贤或者不肖,是不为非不能,不仅告诉你可以成为 智慧人,而且告诉你方法,比如慎独修身。所以东方无所谓精英,只有士大夫,不是坐而论道脱离群众, 而是引导群众,发智明德,使努力向学,大家一齐动手,最终天下大同⋯⋯ ——摘编自《联合参谋学院》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是怎样表现“内圣外王”的。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内圣外王”思想的特点与柏拉图的主要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内圣外王”思想与“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选考题:共 25 分。 43.[ 地理一一选修 3:旅游地理 ] (10 分) 近年来,河北省威县将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借助当地农业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 旅游扶贫新路径,大力发展乡村游、休闲游、采摘游,打造美丽乡村旅游文化,加快脱贫步伐。左图为 2017 年 9 月 10 日,游客在河北威县东夏官葡萄小镇观光游览照片。右图为威县交通区位图。 评价威县发展特色乡村游的条件,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44.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唐以关中为腹心,朝廷消费浩大,物产不足供应,不得不依赖江南漕运。安史乱后中原残破,赋入甚 微,而运河又因战乱失修,运输成本大增,运量大降。代宗初即位时,长安斗米价至千钱,宫中无隔夜之 粮,郊农搓谷穗以输官。刘晏根据运河各段水情特点及船夫对航道熟悉情况,采用分段转输之法,又制造 专门船只,改进造船材料,用盐利雇船工专司行船,并调军队押运,终使成本降低,安全系数及运输效率 大为提高。由京师至各地巡院遍设“疾足”(情报员) ,及时掌握各地物价动向,动用各处粮仓储备以调 节丰歉,丰则入籴,贱则入粜,以防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波动,官府又从中获利,此名为“常平法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推行的理财措施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推行理财措施的意义。 历史参考答案 24.C 25.C 26.A 27.B 28.A 29.C 30.C 31.C 32.C 33.C 34.D 35.D 41. 答案: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辛亥 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共和、约法、民 主成为流行词汇。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 1954 年宪法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 20 世纪 90 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 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 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与实践,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计划经济体制下, 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 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 1978 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 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 1992 年,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9 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 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 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 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新中国成立后的 50 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 会上列宁装流行。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成为流行词汇。 42. (1)朱熹主张“存大理、灭人欲”。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知行合一”,晚年提出了“致 良知”的学说。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又将儒家的“内圣”转问“外王”。顾炎武力主求知与修养, 学与用的统一亦即“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主张学以致用。黄宗義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并且 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方略,凸显了“外王”理想。 ( 2)特点:“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内圣外王”道德与政 治的统一;“内圣外王”体现了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回答两点即可) 。 贡献: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书中他根据智慧而不是出身把每一个人明确 分工,有正义感与理性的“哲学王”统治国家;鼓励人们独立思考;重视教育,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 (3)“内圣外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士大夫阶层崛起;经济上井田制逐渐 瓦解,小农经济开始形成;思想上产生诸子百家,他们代表不同阶层宣扬自己的主张,抨击其他学派,形 成百家争鸣局面,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开始形成。 “哲学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政治上城邦体制,民主政治繁荣;经济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思想 上从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到关注人与人类社会生活,人类的精神觉醒,早期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44. ( 1)措施:整顿漕运;平抑物价。原因:安史乱后唐廷关中地区急需江南物资;安史乱后唐廷经济凋 敝税源枯竭财政困难。 ( 2)意义:降低了漕运运输成本保障了漕运安全,提高了漕运效率促进了物资流通;打击了囤积居奇调 控了物价;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重振了中央权威。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 科 综 合 能 力 测 试 历史部分 24.《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 ,用以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 《周 易》选取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然物作为生成万物的根源,并将变化的事物抽象为 对立的阴阳。这些主张 A.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发展 B .脱离了人民的社会实践 C.体现了强烈的迷信色彩 D .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础 25.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 ,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 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反映出汉代 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 .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 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 D .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 26.《大唐西域记》 成书于 646 年,由玄奘口述, 门人辩机记录并编集而成。 1837 年,英国人亚历山大·枯 宁汉姆在印度多地发现了石刻铭文。他根据《大唐西域记》译本,确定它们是佛教的遗物。由此可知 A.唐代高僧玄奘记录的印度历史准确可信 B.当事者见闻形成的口述史料最具真实性 C.《大唐西域记》有助于判定石刻铭文的性质 D.历史文献记录真实性需与考古新发现相印证 27.朱元璋指出: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 不齐,特顾施为何如尔。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这反映了“封建” A.强化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有利于实现明朝政权的长治久安 C.成为明朝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D .成为明朝“家天下”的重要措施 28.晚清王韬强调, “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 《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 。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 。其主张 A.与严复“进化论”思想一致 B .折射出《易经》倍受当时民众推崇 C.奠定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基础 D .为社会变革自强运动提供理论支撑 29.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本国国境和到国外旅行或居留时, 由本国颁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 份的合法证件。图 6 是 1897 年清政府颁发的护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图 6 A.外交开始向近代转变 B .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外交主权观念的增强 D .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30. 表 1 年份 指数 年份 指数 1821-1830 100 1871-1880 80 1831-1840 92 1881-1890 80 1841-1850 92 1891-1900 78 1851-1860 87 1901-1911 78 1861-1870 82 ——摘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表 1 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据此可知,清末 A.近代农业未能有效发展 B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C.列强加强控制传统农业 D .近代农业经济全面落后于西方 31.1961 年,安徽省宿县等地的农民提出把田地包给社员耕种,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制度。 到 1962 年 7 月,全国大约 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A.拉开农村体制改革序幕 B .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C.巩固了人民公社化体制 D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当遇有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这 反映出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的程度 B .自然灾害促进民主政治的完善 C.法律重视城邦利益至上的精神 D .道德品质与公民权益高度一致 33.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 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这表明他 A.提倡自由平等 B .推崇三权分立 C .主张社会契约 D .反对代议制度 34.18 世纪,大批法国亚麻布和印度棉布服装涌入英格兰。为保护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枢密院和议会 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禁商人进口亚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们穿进口服装。这一措施 A.推动英国毛纺织业迅速发展 B .客观上吹响工业革命的号角 C.促进君主立宪制的逐渐确立 D .导致英国殖民优势日益丧失 35.图 7 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赫鲁晓夫偷窥西柏林》 。该漫画表明 图 7 A.西欧国家经济合作加强 B .苏联战略目标发生改变 C.苏攻美守态势已成定局 D .柏林危机得到彻底解决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民间媒体在我国由来已久,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还出现了官方禁令下民间发行的“小 报” ,其发行人多为邸吏、使臣、书店主人等,内容有真有假。明清时期,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人员 构成及运作方式与现代报社机构类似,刊发的内容需官方审核,真实性更高、更可靠。报房的大量出现, 促进了报业的技术革新。作为盈利性质的商业报纸,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呈现出古代向 近代过渡中的微弱新变。 ——摘编自潘小露《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比较》等 材料二 19 世纪末, 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 王韬于 1874 年创刊于香港的 《循环日报》 ,是中国报刊史 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 、《时务报》等 30 多种报刊。 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 ——摘编自王鑫宏《晚清民间办报高潮与清政府官方应对》 材料三 近年来,人类逐渐步入了个人借助互联技术平台将信息进行自由的采集、过滤、加工并传播给他人的 自媒体时代。中国的自媒体以博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主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个体性、 自由性、多元性、平等性、便捷性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摘编自张爱军、秦小琪《自媒体传播与公平正义演化》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民间报刊的变化,并说明民间报刊的积极作用。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中国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 9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媒体发展的意义。 (4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表 2 近代世界重要历史名词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经典力学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南北战争 任选表 2 中的 3 个历史名词,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所 选历史名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 15 分) 材料 1980 年,我国进行了财政税收改革,实行“划分税种,分级包干”的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建立,财政包干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我国从 1992 年起在浙江等 9 个 省市实行分税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从 1994 年起在全国实行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税制改革。其 主要内容是: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全面推行增值税,形成以增值税为主,消费税、营业税并行,内外统 一的流转税制;将过去对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将过去 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 税;大幅度调整特别目的税和地方税,税种由原来的 37 个减少到 25 个,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传统税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下的新税制的平稳过渡。 ——摘编自郭大钧等《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税制改革的特点。 (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税制改革的意义。 ( 7 分)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 分) 材料 1945 年,罗斯福病逝,杜鲁门继任总统后改变了对苏联的态度。 1946 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 向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报。 电报提出: 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我们自己社会的健康与活力。 凡是解决我们自己社会内部问题,加强我们人民的自信、纪律、士气和集体精神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对莫 斯科的一次外交胜利。美国可以,而且应当鼓励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同苏联闹独立,其方法包括改善同东欧 国家的关系,并提供经济援助。西方还可以影响苏联内部的和平变革进程。同整个西方世界相比,苏联还 是弱得多的力量。因此,它的成功与否实际将取决于西方世界所能达到的团结和强盛程度。这份长电报在 华盛领受到了异常热烈的欢迎。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1900—200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南电报出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凯南电报产生的影响。 (6 分) 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5 分) 材料 吴道子(约 686—760),唐代著名画家。他吸收国外以及民间画风,结合佛教内容,形成了独具一格 的释道人物画,确立了崭新的民族风格。他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 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 在《天王送子图》中,他将佛教与中国社会的传统习俗以及道教、儒教的内容相融合,展现了宗教画的高 超技艺。他采用水墨进行山水画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当时流行的重彩青绿山水画的新风格。 《历代名画记》 中曾经记录了吴道子“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之语来表明其 艺术风格。 ——摘编自黎猛、马昕《论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道子画作的艺术特点。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道子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 6 分) 参考答案 24.A 25 .B 26 .C 27 .D 28 .D 29 .C 30 .A 31 .B 32 .C 33 .D 34 .B 35 .A 41.( 1)变化:非法到合法;技术、管理等更具专业化;内容更真实。 (6 分) 作用:反映民众诉求;推动民间报业市场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快信息交流与传播,开阔国 人视野;报业呈现出由传统向近代嬗进的趋势。 (6 分) ( 2)维新变法;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传播。 (9 分) ( 3)推动传统媒体的不断变革;讯息和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便捷;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4 分) 42.( 12 分) (略) 评分要求: 1 .自拟论题,所拟论题明确、合理,必须与所选名词有内在联系。 ( 3 分) 2 .围绕所拟论题,概念解析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6 分) 3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3 分) 45 . [ 历史一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 15 分) (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借鉴国外经验;统一税制,简并税种;兼顾国家、企业、个人和 中央、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 8 分) ( 2)改变了原有不规范的税收制度,构建起新型的税收制度;保证了财政收入,调动了各方 面积极性,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 7 分) 46 . [ 历史——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 分) (1)背景:美国总统更替及外交政策的转变;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 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6 分) 内容:保持西方社会内部的健康与活力;鼓励和利用苏联同其盟友之间的矛盾;促使苏联内部 的和平变革。 (3 分) (2)促使对苏强硬的政策在美国获得优势;提出遏制理论,基本框定了与苏联对抗的外在形式;为 美国发动“冷战”提供理论依据。 (6 分) 47 . [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 15 分) (1)兼收并蓄,自成一家; 运笔独到,风格多样;大胆创新,不落俗套。 ( 9 分) (2)政治统一;政策开放;经济繁荣;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 ( 6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本卷为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4. 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 , 如下表所示。 时期 经济政策 汉文帝 丁男徭役减 为“三年而 一事” 唐肃宗 -唐懿宗 (100 年间) 36 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 不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 藩 唐僖宗 - 唐哀帝( 34 年间) 67 强薄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 不在 中央 藩镇之间频 繁征战 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 A. 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 B. 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C.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D. 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 28.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 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说明古罗马法律 A. 与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B. 仅适用于当时的时代 C. 对公有制社会无益处 D. 不能被后世充分借鉴 29. “起初 , 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 , 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 , 英国政府就赶忙 于 1956 年 10 月抛出了所谓的‘ C’计划 , 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 贸易区’ , 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英国此举 A. 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B. 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C.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D.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 30.1923 年, 在中国革命问题上 , 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 , 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 , 无产 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 , 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 A. 符合中国国情 , 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 B. 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一致 , 得到普遍认同 C.是导致 1927 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D.直接指导了 "农村包围城市 " 的革命道路的形成 31.下表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1950—1965 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 ( 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 ,对表 格 中 信 息 解 读 正 确 的 是 时段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际产量 % 合计 1689 年 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840 年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844 年 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8 年 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 欧洲革命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6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1859 年 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61 年 设立总理衙门 俄国公使入驻北京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6 年 方举赞创办发昌机器厂 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1898 年 美西战争 戊戌变法 1905 年 同盟会成立 废除科举制度 俄国资产阶级革命 ---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从表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中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 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选考题、 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 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 10 分) [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 2017 年 7 月,厦门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申遗成功。鼓浪屿位于厦门西南部,是面积不足 2 平方千米的小岛,现留存有 931 座国内外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园林和自然景观、历史道路络。根据《保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鼓浪屿景区将大幅减少日接待游客数量。下图为鼓浪屿部分建 筑遗产的景观图。 (1)说出图中建筑最突出的旅游价值,及建筑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4 分) (2)说明鼓浪屿限制游客数量的原因。 (6 分) 44. ( 10 分) [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 澳大利亚美利奴绵羊数量众多,为发展畜牧业,造成了羊粪堆积、草场污染、苍蝇孳生等问题,草原 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曾经有一段时间羊粪问题成了澳大利亚一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 经过多年 的探索,澳大利亚科学家把目光转向生物防治技术,从中国引进蜣螂(俗称屎壳郎) ,它以羊的粪便为食, 分解了这些秽物,很快就清除了草原上的羊粪。 说明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解决羊粪问题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有利影响。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 15 分) 材料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 主主义,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三联书店和新华书店重印和再版了一 批马列著作, 同时, 也翻译和从苏联引进了一些俄文版著作。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下, 从中央到地方, 从机关到厂矿、企业、学校、部队,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揪起了学习热潮。当时学习救材主要有《从猿到 人) 《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 《政治经济学》等。同年底, 《人民日报》相继发表毛泽东在 1937 年写 的《实践论》和《矛盾论》 。全国迅速掀起学习“两论”的高潮,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夹于 1955 年 1 月发 出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宣传唯物主义思想、 批判唯心主义思想的通知, 号召全体人民树立唯物主义思 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文化建设。 (9 分 )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 分) 材料 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可以概括成为“安全带政策”,这种政策在 1943—1953 年的斯大 林执政时期是苏联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 它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在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形成的, 同时又与传统的沙皇俄罗斯扩张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 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 经历了这样的过 程:首先,苏联帮助解放其领土并驻军在东欧;其次,帮助建立联合政府;第三,使东欧各国的政治发展 符合苏联的战略需要。为此, 1948 年苏联把南斯拉夫从情报局开除; 1944—1945 年间苏联把捷克斯洛伐 克、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划入了苏联的领土。总之,这一政策对当时和以后的苏联历史具有重要的 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毕元辉《论 1943—1953 年苏联对东欧的安全带政策》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安全带政策”形成的原因。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9 分) 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5 分) 材料 郑观应,道光二十三年 (1842) 生。幼承庭训,攻读四书五经,企图博取功名。但是, 16 岁那 年应童子试名落孙山后,他“即奉严命,赴沪学贾”,走上当买办的道路。光绪初年,郑观应两次襄办上 海机器织布局。他辞去待遇优厚的买办职务而投身于创办伊始的中国近代企业,主要出自振兴民族经济、 挽回国家权利的考虑。光绪十八年 (1892) ,郑观应撰写成《盛世危言》 ,以“图强御侮”为宗旨,主张经 济上与西人“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他同时认为:“法可变而道不可变。”“道” 也就是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的封建传统思想体系。尽管如此, 《盛世危言》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受到维新志士的欢迎。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郑观应撰写《盛世危言》的时代背景。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思想主张。 (9 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1.C 2 .B 3 .C 4 .B 5 .C 6 .B 7 .C 8 .A 9 .B 10.B 11. C 12.D 13.B 14.D 15.A 16.D 17.C 18.D 19.C 20.B 21.D 22.B 23.D 24. C 25. C 26. C 27. B 28. A 29. D 30. C 31.C 【解析】 A项中“始终呈现下降趋势”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一五”计划时期实征农业税有所提 高,因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不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故 B项错误;“二五”时期正处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经济领域已出现“左”倾错误,故 C 项正确; 1963—1965 年处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国民经济混乱不堪”不符合史实,故 D项错误。 32.C 33.B 解析:“日本学者前岛佳孝发现中国传世文献记载八柱国顺序并不一致” , 是对《周书》所记载史料 的批判 , 这为辨析史实提供了重要视角 , 故 B 项正确。时代靠后的文献也可能因为立场等因素导致失真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学者观点形成原因的信息 ,C 项错误 ; 通过对传世文献史料的研究 , 可以发现历史 真实 ,D 项错误。 34.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 , 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 , 需要大量劳动力 , 而且劳动条件恶劣。结合所学 可知 , 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 , 为降低劳动力成本 , 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 , 大量 使用从非洲贩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 , 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 , 产量提高 , 蔗糖不再是奢侈品 , 逐渐普及 , 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 ,C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 ,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甘蔗 生产成本下降对蔗糖价格的影响 , 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 ;B 选项错误 , 依据 材料可知 , 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 , 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 现象的主要原因 ;D 选项错误 ,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甘蔗生产成本下降对蔗糖价格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 , 工 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 , 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限 , 不是蔗糖逐渐普及的主要原 因。故正确答案为 C选项。 35.C 解析:根据材料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对外国在华的各项事务进行系统的分类处理 , 结合所学可知 , 实质 上是清除一些帝国主义以不平等条约取得在华的特权利益 , 其目的就是为了能与这些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建 立新的外交关系作准备的。故 C 项符合 ; 材料并不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 故 A 排除 ; 新中国成立 , 标志着新民主义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 故 B 排除 ; 材料对外国在华企业和机构进行系统、 区别对待的处理 , 不能说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 , 故 D排除。 故选 :C。 36、( 1)山腰多地形雨,湿度大;高山山腰多云雾,少阳光直晒;山区阻挡冷空气,少冻害;(或:山 地逆温,山腰较温暖)山地排水良好;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 ( 2)信阳纬度较高,清明节前气温低,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积累;(或:冬季长,茶树冬眠时间长,积 蓄的营养物质多)气温低,茶叶生长速度慢,叶芽小,产量低,市场供应少;气温低,少病虫害,使叶片 形态完好,农药使用少,绿色产品。 ( 3)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短期内经济效益提高;低山地区茶叶生长条件较差,茶叶品质下降,价 格降低;品牌形象受损,影响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低山地区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 题(或造成茶叶生长环境退化)。 ( 4)问题①: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北方市场距产地近,减少运输成本;北方人有饮信阳毛尖 的习惯;信阳毛尖在北方的知名度较高。 问题②:南方地区是茶叶的主产区,产量大,品种多,竞争大;南方市场距产地远,购毛尖茶运输过程易 损耗和变质,运输和保鲜成本高;南方人无饮信阳毛尖的习惯;在南方品牌知名度低。 37、( 1)舟山属于东部沿海岛屿且具有天然深水良港,海运条件优越,便于大型飞机零部件的运输;靠 近制造业、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生产协作条件好,资金雄厚;舟山四面临海,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常年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 (2)航空产业生产联系广,相关企业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岛屿土地面积有限,分两区布局更有利于合 理利用土地;朱家尖岛有民航机场,设施配套齐全且航班不多,适合以飞机总装交付试飞;舟山本岛北部 工业基础较好,且面积较大,适合发展零配件制造产业。 (3)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破坏。 引进相关知名产业,构建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研发的投入;扶持和培育本土实力企 业的发展。 (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端制造业,培训、维修保养等高端服务业) ;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增加 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38、原因 :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民营经济 在支撑经济增长、 促进创新、 扩大就业 , 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议 : ①国家要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 保证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 公开公 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 同等受法律保护。 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民 营经济发展。③国 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 利用财税、货币等政策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难 等问题 ,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④民营企业自身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 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 提高管理水 平 , 诚信经营 , 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发展自己。 39、(1) ①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 地方必须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中央环保督察组对七省、直辖市开展 环保督察 , 是中央领导地方的表现。②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 , 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 下级政府要接受 上级政府的监督 . 中央环保督察组对七省、直辖市开展环保督察 , 是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的表现。 (2) ①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②地方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 , 更好地维护 人民群众利益。 ③地方政府要依法行政 , 审慎用权 , 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④地方政府要自觉接受 监督 , 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为经济发展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0、(1) ①社会意识从根本上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 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 物质载体 , 革命文化产生于中国革命的实践 . 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 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 忘初心 , 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 推动作用。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 , 保护好、 利用好革命文物 , 对于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 , 具有重要意义。 (2) ①加强革命遗址的修缮养护 , 保存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借助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 , 创新革命文物传 播方式 , 推动革命文化传播。 ③坚持创造性转化 , 创新性发展 , 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据和利用创新 , 推动革命 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 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 助力传承革命文化。 (3) 弘扬革命精神 , 坚定理想信念 ; 磨砺坚强意志 , 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内化于心 , 外化于行。 41.(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 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任答 4 点得 8 分) (2)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 (3)影响: 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6 分) 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 明转变为工业文明。 ( 6 分) 42、示例: 论题: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落后于西方国家。 (2 分 ) 阐述: 政治制度方面: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仍在强化; 革命水平方面: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和发展,中国的革命仍然是农民革命;欧洲工人运动兴起,而 且有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做指导,中国的革命仍然是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农民革命; 社会变革方面:美国、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成功地变革了旧制度,中国的维新变法却以失败 告终; 民族危机方面:美国、俄国不断摆脱危机,壮大国力,向外扩张,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日益向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 (8 分) 总之,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政治近代化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方国家。( 2 分) 其他示例: 论题:东西文明碰撞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阐述略) 论题:西方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转型由被动转向主动。(阐述略) 43、( 10 分)(1)最突出旅游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主要地域文化特点:多元性(多样性) ,包容性(开放性) 。(4 分) ( 2)岛屿面积小,旅游环境容量(承载量)有限;许多建筑遗产等旅游资源历史长远,较为脆弱,易被 破坏;有利于提高旅游者的游览质量等。 (6 分) 44、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低;解决了羊粪堆积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利于发展畜牧业;可以减少羊粪 对环境(地下水、土壤、草场、人畜)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良性循 环。 45.(1)确立了人民的大众的文化方针;马克思主义经典和毛泽东著作的出版;普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对 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开展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等。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 6 分) ( 2)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促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当 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主要方 面是积极的、健康的,但后期也出现了把思想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混淆的错误倾向等。 (每点 3 分,答出 3 点即可。 9 分) 46.(1) 受近代以来沙俄扩张主义传统的影响;二战后期,苏德战场上的战争形势以及苏军帮助解放了大 部分东欧国家的有利条件;德国两次入侵的历史经验总结。 (3 点得 6 分 )__ (2) 为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保障;巩固和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但苏联犯有严重的大国沙文 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错误;遏制了东欧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的进程, 为以后的东欧剧变埋下了伏笔;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威信。 (3 点得 9 分) 47、(1) 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6 分,任答 3 点即可 ) (2) 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振兴民族经济,挽回国家权利,具有爱国的历史进步性;较早提出政 治变革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郑观应任未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未能提出思想变革的主张,体现出 封建士大夫的阶级局限性。 (9 分)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 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本卷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24.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 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西周贵族的宣传( ) A.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 B.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秩序 C.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 25.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 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 ) 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 26.古罗马由贵族担任立法者,平民保民官可以制定适用于平民的条例。法典在公布及定稿之前应先征求 大众的意见。从此,平民与贵族出现在同一个法庭上,行同样的手续,按同样的法律进行审判。这一 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体现自然法平等的理念 B.充分维护平民的权益 C.已经发展到了完备阶段 D.为近代确立立法规范 27.表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 B.贯彻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贯彻的是“一边倒”外交方针 28.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 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 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29.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 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 ) 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 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0.下面是 1840~1894 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 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 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 C.传统经济解体缓慢 D.自然经济优势明显 31.1979 年到 1982 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 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 ) 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2.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 对经济“滞胀”, 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 ) 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33.《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 进化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进化论出现新的发展趋向 B.进化论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C.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学习西方的实用主义倾向 34.1958 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 半耕半读中学;而 1961 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A.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 B.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 C.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 D.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 35.20 世纪 60、70 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 这实质上反映出西方社会( ) A.开始出现个人自由发展趋势 B.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C.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D.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第 II 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 52 分。第 41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第 41 题 25 分, 第 42 题 12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题 ~第 47 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 15 分,考生根 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 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 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 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 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 1415 年)后,重开会通河, 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 1901 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 洲的航路。 1497 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 16 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 。17 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 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17 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 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 1578 年, 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1643 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 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变化的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 (10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 15 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9 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 英国剧目《唐顿庄园》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被学者评论为浓缩的英国教科书。剧中女主人公 之一的西波尔成为女性主义的化身, 影响着庄园其他的女性, 也从侧面折射出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 故事由 1912 年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引出,唐顿庄园的财产法定继承人遇难,西波尔作为女性无财产继 承权。她不爱权势,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观,大胆与家中的汽车司机相爱。她身着短裙积极参加 1914 年 5 月的英国妇女政治运动,并鼓励自己的女仆去做秘书,追求女性该有的平等权利。战争期间,西波尔参 加护士工作,感受到了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西波尔死后,她的姐姐伊迪斯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支持女权 主义。这一时期,女性开始有了话语权,意识到了为自己争取权利的重要性。庄园中的女仆们开始在夜晚 电灯下,围坐在“黑匣子”前,收听国王的演讲。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出现在庄园中,女仆黛西意识到自 己的生活要有所改变,并为自己聘用了家庭教师。女仆总管帕默尔也说道:“我们要渐渐习惯没有男仆的 日子。” ——摘编自杨翌《浅析〈唐顿庄园〉中的英国女性主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言之有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15 分) 材料 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在国家经营的企业中,目前时期应实行工人参加生 产管理的制度,即建立在厂长领导之下的工厂管理委员会。” 1951 年 11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理厂 矿交通等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这些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求各地对国有企业中所遗留的旧制 度,进行民主改革。为此,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废除不合理的 管理制度。政务院发文明令废除搬运行业中的包工头、把头、帮头等封建把持制度,建立民主化的工厂管 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国营厂矿还建立新的劳动制度和劳动组织,使企业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 里。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矿企业民主改革的背景。 (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工矿企业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8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 分) 材料 冷战结束以来, 欧盟一直致力于建立共同的安全与防务政策, 但英国却始终对此保持一种消极 的态度。 面对欧盟日益强烈的建立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要求, 英国政府在全面衡量了建立欧洲安全结构 对自身安全利益的得失之后认为, 所有的防务和安全问题必须严格限定在政府之间的基础之上,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各国有充分的自由和机动来保持外部的利益和国内一致。 英国认为, 欧盟在政治结构上必须承认 政府间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成员国之间国家利益的自然差异。 而北约依然可以按照一种灵治的方式被其他组 织或指挥体系使用,以回应当前或未来的危机。英国政府在两党的一致支持下,从一开始就不赞成 1991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宣称的发展共同防务政策和建立“实际上的共同防务”的计划,英国对欧盟建 立共同防务政策也持基本否定态度。 ——摘编自王波《论英国对建立冷战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态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盟建立欧洲安全与防务体系所持消极态度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欧盟建立共同安全与防务体系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 (7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麦卡锡, 1946 年当选威斯康星州参议员。 当时美国正处于通货膨胀、 战后经济困难时期。 1950 年初,麦卡锡声称“我手上有一份 205 人的清单,他们都是图谋颠覆政体的共产党人。尽管我们的国务卿 知道他们的身份, 但他们仍在草拟和制定着我们的对外政策”。 这在美国朝野上下引发了剧烈震动。 此后, 杜鲁门政府实行“忠诚调查”,总共有 2000 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美国的社会舆论也急剧 右转, 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 甚至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 选人也必须陈述对马克思的看法。 美国司法部以“偷窃政府绝密文件”的罪名, 逮捕了曾在美军驻中国共 产党根据地观察组长期工作的部分官员 ——摘编自《麦卡锡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卡锡主义兴起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卡锡主义产生的影响。 (7 分)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2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并未出现过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神权思想,中国古代的神 权思想是从属与服务于奴隶制王权和封建皇权的,目的在于使王权和皇权神化。材料中“天命靡 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等思想有利于他们的统治合法化,并赋予他们以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 威,故 A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西周贵族宣传“天”“上帝”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旨在为新政权的 合理性制造舆论,与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无关,故 B 选项错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 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C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的信息,故 D选项错误。 【答案】 A 25.【解析】材料“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反映了通过“经筵”制度正君心而治天下的儒家理 想,故 B 正确;“君心正而天下治”并不是变革君主专制体制,故 A 错误;材料与夷狄观念无关,故 C错误;当时儒学正统地位没有遭到破坏,“恢复”的说法错误,故 D错误。 【答案】 B 26.【解析】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自然法是整个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 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 与升华,故 A 项正确;罗马法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不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B 错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 阶段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C 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中自然法的特点,不是说明罗马 法对于立法规范的影响, D错误。 【答案】 A 27.【解析】由表中数据看出, 1949-1950 年中国建交国家有 19 个, 1951-1953 年建交国家只有一个,这 种情况是受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建交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 故 D正确; 1949-1953 年中国建交国家有 20 个,谈不上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排除 A; 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 1953 年没有与中国建交国家,无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排除 B;建国初期,中国同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1971 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 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错误。 【答案】 D 28.【解析】材料中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 共同体等”经济组织都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组成的,是这些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合的需要。 故答案为 D项。 A 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的结论,排除; B 项,材料不 能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不是强调发展中国家 进入世界体系,排除。 【答案】 D 29.【解析】从材料反映的通过广告告知消费者产品的优点和提醒消费者认清品牌来看,说明这一时期商 业竞争激烈,商家已经知道通过一定的方式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涉 及广告业的发展程度,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私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排除 C 项;元朝时期还没有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 D项。 【答案】 B 30.【解析】解读表中信息可知, 1840-1894 年,中国土布消用棉纱是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数目,这说明当 时中国土布依然有较大的市场,而中国土布生产主要还是传统家庭生产的方式,这从客观上反映了中 国传统经济解体缓慢,故选 C 项;从表中信息可知,洋布消用棉纱量呈上升的趋势,这体现了洋纱的 竞争力,排除 A 项;从表中信息可知, 184O-1894 年中国土布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但材料设问强调的 是,“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指整个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而不单指某一时期,排除 B 项;在 近代生产方式的冲击下,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D项中“优势明显”表述错误,排除 D项。 【答案】 C 31.【解析】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 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故 C 正确;材料信息只是中国政府有关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 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排除 A;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政府有关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没有涉及对外贸易问题,排除 D。 【答案】 C 32.【解析】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0 世纪 70 年代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均是针对经济发展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故答案为 D项。 A、 C项不是“根本 出发点”,均排除;从这些措施来看,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而不是解决社会危机,排除 B项。 【答案】 D 33.【解析】依据材料“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可 知,反映了陈独秀在宣传进化论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故 B 项正确。自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就有 此做法,新的发展趋向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 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项中的中实用主义在材 料不能体现,排除。 【答案】 B 34.【解析】 1958 年创办职业教育和半耕半读中学, 而不到三年就开始“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 显然是当时中央教育方针调整导致,故 A 项正确;政治运动导致教育变革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 B 项 错误;材料说明是教育政策的变化,不是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故 C 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 此时国家出台教育公平的政策,故 D项错误。 【答案】 A 35.【解析】 20 世纪 60、70 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他们试图摆脱美国社会既有的惯例和陈规, 并逃离现实社会和现实文化,希望走向自由,走向理想,实质反映出西方社会颓废、消极的精神危机, 故 D正确; A 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 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 【答案】 D 第 II 卷 41.( 2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 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和影响, 以及 15 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 方式的差异,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比较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 安”“唐宋期间, 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 元、 明、清三朝, 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 由南而至北” 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原因可以联系所学,根据材料涉及朝代的社会状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来回答。 ( 2)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 上贸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基督教的影响 等方面来回答。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对世界市场、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欧洲原始资 本积累等方面来回答。 ( 3)15 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中西的经济形态、航运 的目的和结果等方面分析比较。 【答案】 ( 1)原因:王朝更替;政治中心变迁;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的开通;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 繁荣 ( 2)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争霸;资本主义的发展;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文艺复兴的冒 险精神;基督教的传播。 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 累;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灾难等 ( 3)差异:中国是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海运为政治服务;不注重经济效益,无原始驱动力,当运 河淤塞之后海运便停止。 西方是以商业立国,对外扩张,航运为经济服务,注重经济效益,有原始驱动力,当海运受阻后更开 辟新的路线。 42.( 12 分)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泰坦尼克号、汽车司机、护士工作、越来越多的机器出现在庄园中”可知当时已进入 工业时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工业文明推动了女权主义兴起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故可从工业革命与女 性权力、 工业革命与人类社会进步为中心设立论题, 并结合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形成的影响并围绕材料现 象进行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示例 1:论题:工业革命促进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论述:两次工业革命的进 行,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女性自身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女性纷纷走出传统家庭,投 身工业社会的各种工作,不再成为传统家庭生活的附庸,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随 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她们的思想也发生着改变,追求时尚和自由恋爱,谋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等,推 动了欧美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从而大大加速了近现代社会的发展。 示例 2:论题: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论述: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为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动力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大 大改善了交通条件,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电灯、 汽车、 飞机和通信工具的发明, 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在此基础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新的生活观 念不断传播,城市化进程加快,从而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45.(15 分) 【解析】 ( 1)依据材料内容和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建立;巩固人民政权和 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旧企业遗留的封建制度。 ( 2)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要求各地对国有企业中所遗留的旧制度,进行民主改革。为此, 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废除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政务院发文明令 废除搬运行业中的包工头、把头、帮头等封建把持制度,建立民主化的工厂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国营 厂矿还建立新的劳动制度和劳动组织,使企业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 “影响”,依据材料,结合第一小问的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是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利于人民 政权的巩固)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等。 【答案】 ( 1)背景: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建立;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旧企业遗留的封 建制度等。 ( 2)内容: 废除封建把头制度等陋习; 在企业中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行使工人阶级对企业的领导权等。 影响: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社会主义改 造积累了经验等。 46.( 15 分) 【解析】 第( 1)小问,材料“英国政府在全面衡量了建立欧洲安全结构对自身安全利益的得失”可知英国本 身利益得失的量;“能保证各国有充分的自由和机动来保持外部的利益和国内一致”体现了英国推行的 “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深远影响; “北约依然可以按照一种灵治的方式被其他组织或指挥体系使用”得 出依赖北约发挥欧洲安全防务的作用; “成员国之间国家利益的自然差异”可知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然差 异性。 第( 2)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欧盟建立共同安全与防务体系的消极态度不利于 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也不利于欧洲构筑欧洲完备的安全防务体系, 从而不利于英国和欧洲国家之间 的合作等方面回答。 【答案】 ( 1)原因:英国立足自身利益得失;“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深远影响;依賴北约发挥欧洲安全防务 的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然差异性。 ( 2)影响:不利于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合作;迟滞了欧盟构筑欧洲完备安全防务体系的进程;客观 上妨碍了欧洲一体化。 47.( 15 分) 【解析】 ( 1)原因:根据“ 1946 年”得出二战留下的战争阴影;根据“当时美国正处于通货膨胀、战后经济 困难时期”得出经济危机带来的动荡和恐慌; 根据“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 主义就会被解雇”得出冷战思维、 苏联的威胁; 根据“杜鲁门政府实行‘忠诚调查’”得出杜鲁门政府的 反共政策和反共宣传; 根据“逮捕了曾在美军驻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观察组长期工作的部分官员”得出新中 国的成立。 ( 2)影响:根据“总共有 2000 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分析得出社会各界的自由进步 人士遭到迫害,社会动荡,民众恐慌;根据“美国的社会舆论也急剧右转,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 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得出助长了美国(极)右翼势力,在美国掀起反共反民主的政治 浪潮;根据“逮捕了曾在美军驻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观察组长期工作的部分官员”得出使中美关系更加紧 张。 【答案】 ( 1)原因:二战留下的战争阴影;经济危机带来的动荡和恐慌;冷战思维、苏联的威胁;杜鲁门政府 的反共政策和反共宣传;新中国的成立。 ( 2)影响:社会各界的自由进步人士遭到迫害,社会动荡,民众恐慌;助长了美国(极)右翼势力, 在美国掀起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浪潮;使中美关系更加紧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