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解密13两次工业革命-学案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 2017新课标Ⅰ,33题 工业革命 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中等 2017新课标Ⅱ,42题 中西方科技 以表格形式切入,考查中西方科技的发展 中等 2017天津卷,6题 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英国时刻表的变化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中等 2016新课标Ⅱ,33题 工业革命 通过人口死亡率,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容易 2016新课标Ⅲ,33题 美国国内市场 通过铁路轨距,考查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较难 2015新课标Ⅰ,41题 科技的作用 通过公式,考查科技的作用 较难 2015新课标Ⅱ,33题 工业化 通过表格形式,考查工业化程度 中等 2014新课标Ⅱ,33题 工业革命 通过英国妇女使用纺车的情况,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解读 近几年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也有非选择题,考查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影响方面。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市场”概念,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串起整个专题的内容,明确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而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过程。 (2)注意总结规律,如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从资本、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 (3)学会用图示的形式来复习知识。一是工业革命的进程:棉纺织部门—动力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横向展开的四大领域:电力、内燃机、通信和化工;三是以表格的形式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7年新课标Ⅰ)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要点解密】 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和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事实上考生如果能够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2016年新课标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题思路】 【要点解密】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之后,火车经过的道路上树木一片焦黑。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工领域迅速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化学污染,伦敦的光化学烟雾,日本的水俣病都是化学污染的直接体现。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开始注重环保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有着先天性的劣势,如何平衡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成为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本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考点二 美国工业革命 (2016年新课标Ⅲ)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题思路】 【要点解密】 本题以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世纪60年代”和主旨“铁路”等信息。在教学中除了英国工业革命之外,还要深挖了解一下美国工业革命的概况。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事实的掌握,不能照本宣科、浅尝辄止,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所给出的“时间”类试题的解法,从这些时间中联系到相关历史事件。这类试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功。 考点三 工业(科技)革命的综合考查 (2017年天津卷)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知是火车的出现使得英国立法决定全国的时间标准,所以人们生活就不在根据自然条件而是根据人为条件来进行,从而受制于于国家同一规定的格林尼治时间,排除ACD;故本题选B项。 【要点解密】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 电力的广泛应用 政治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条件:①资本——殖民贸易、掠夺带来巨额财富;②劳动力——圈地运动;③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积累;④市场——海外市场广阔(直接动力)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条件:①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掠夺;②劳动力——城市化使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工人素质提高;③技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④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概况 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内燃机动力 能源 煤炭 电、石油 主要发明 珍妮纺纱机、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远洋轮船 特点 科技结合 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技发明大多来源于科学家的实验,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发展进程 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法、美、德等国 在欧美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展开,规模更大,发展也更迅速 侧重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工业布局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 生产力 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经济结构 以轻工业为主导 以重工业为主导 生产组织 工厂制 垄断组织 政治制度 欧美主要国家进行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社会结构 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思想 垄断资产阶级操纵国家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世界市场 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殖民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强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以资本输出为主,强占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世界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 (2017年天津卷)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题干图片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A项正确;B项中的“科学”可以理解成科学理论,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则不是科学理论而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说法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故选A。 【要点解密】 本题以四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的能力。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因此在备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解题能力。 (2015年新课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 示例1 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牛顿力学、热学等科技进步,促使了蒸汽机的出现和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进一步推动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煤炭大量开采、交通运输等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使了“蒸汽时代”的来临。(劳动对象的扩展)。 可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工具的改进速度加快,生产管理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劳动对象扩展迅速,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 示例2 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工厂制应运而生。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到来为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如流水线生产在汽车工业中的发明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流水线生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综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示例3 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表明观点:科学技术有助于促进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又促一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论述观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进而推动了煤矿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劳动对象范围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磁感应的发现、发电机、内燃机等科技发明,促进了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科学突破,为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了航空航天、计算机新兴行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发展。 【解题思路】 【要点解密】 近两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1题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总结起来,我们可以把此题确定为材料信息说明题。因此,考生要重视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信息:提取材料中所能看到的一切有效信息,看到什么写什么,如涉及的时代、国家(或地区)、事件等,尽可能多地填写“显性知识”。 (2)说明:对提取到的有效信息进行拓展,如阐释原因、影响等“隐性知识”。 (3)注意:不留空白,将答题空都写满,但要注意答案的要点化、序号化。 考点四 中西方科技 (2017年新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论题:钟表功能的多样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阐释:钟表最早的功能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科技的发展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来看,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钟表功能的变化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观点评述题通常是给出材料或观点,择一观点或对某一观点从某一角度进行论证。观点类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第二, 多角度有逻辑地论证。可以按对内、对外、主要、次要、材料、教材等顺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具体的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表达要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更能反映其特点,论题根据材料提炼,没有事先设定。根据材料信息,本题提炼的信息有: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确定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论题,可以根据材料及联系所学,从科技革命对钟表功能的影响来论证。确定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的,可以从表格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对钟表功能提出的多样化的要求来论证。也可综合以上内容,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8年陕西高三检测)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茶地展开。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 A.推动贩卖黑奴活动的开展 B.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 C.为工业革命准备重要条件 D.促使殖民争夺不断地加剧 【答案】C 2.(2018年陕西西安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答案】A 【解析】材料“产业革命实质”指的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所以这里指的是自由竞争取代原来的行会制度,故选A;由材料“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可排除B;由“不是蒸汽机的发展”可知C、D不符合题意。 3.(2018年江苏如皋高三调研)下表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收入概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等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等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等 A.垄断现象导致了高收入群体出现 B.机器生产催生了新的技术行业 C.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国家干预政策调节了收入分配 【答案】B 4.(2018年辽宁沈阳高三质量监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革新,还带来了整个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在幼年时期,通过一些慈善学校、全日学校等学习基本的读写算,同时此类学校还注重培养勤劳虔诚的习惯。1811年托马斯·查尔斯设立了成人学校,随后读书会、图书馆、阅览室等相继建立。19世纪初兴起了技工讲习所运动,成为现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源泉。在工厂制下为了提高效率,工厂主要求工人们在前4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受教育的时间,1846年《工厂法》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 ——摘编自奥尔德里奇《简明英国教育史》 材料二 恩格斯在谈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文化素质时说: “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教育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人教育对英用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教育内容丰富(或文化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教育覆盖面广(或幼年学校、成人学校各年龄段全覆盖);教育顺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工人阶级自身要求学习与政府强制相结合;有法律保障。 (2)政治: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使英国民主制度逐渐完善。 经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文化:崇尚科学技术知识,提倡创新,促进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社会:工人阶级将教育看作是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工具,有利于社会稳定。 阶级:启发工人自我意识和阶级意识的形成,关注自身权利,改善自身地位,从而有利于打破旧有的社会结构。 教育:推动后来国民教育的发展。 第(2)问,根据“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以及工人阶级地位提高等方面分析。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5.(2018年山东宁阳高三测试)《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答案】C 【解析】材料“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描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1870年以后”、“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题干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选C;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2018安徽高三仿真试题)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该表反映的本质是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 年份 可再生资本 土地 储备、金银具、铸币等 总计 1688年 112 180 28 320 1800年 665 825 250 1740 1832年 1112 1438 293 2843 1863年 3749 1864 500 6113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A.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D.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答案】D 7.(2018年贵州第一次模拟考试)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反映了欧洲 A.主导世界经济并占优势 B.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C.形成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D.成为东方商品输出场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及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输出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洲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主导世界经济,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左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中不仅仅涉及东方商品,还涉及美洲、欧洲商品,故D项错误。 8.(2018年河北辛集高三模拟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答案】D 9.(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高三第一次测试)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时间 1901年 1908年 一战前 汽车业工人人数 1773人 1240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547辆 2万辆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A 【解析】由图表可以得出1901、1908、一战前汽车业工人人数由1773人到12400人再到5万多人,呈直线上升趋势,德国无产阶级力量上升;德国汽车的年产量由884辆到5547辆再到2万辆,也呈直线上升趋势,工业化生产能力增强。综上并结合20世纪初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并接近完成,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可知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仅仅就汽车产业来看,无法得出德国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这一结论,故排除C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是在二战后,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轻重工业比例问题,故排除D项。 10.(2018年河南高三联考)据记载,1910年德国5000人以上城镇的人口数目从1871年的970多万人增加到近3170万人,增幅达225%以上,而同期德国总人口的增长仅为58%.这说明德国 A.人口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B.工业化促进了人口流动 C.社会劳动力过剩形势日益严峻 D.城市化发展已基本完成 【答案】D 11.(2018年广东佛山高三质量检测)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无法再缩小的企业原子。在19世纪,世界经济核心部分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倾向于由“国家经济”所构成,亦即英、德、美等国的经济。这说明 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B.保护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 C.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D.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基本单位越来越倾向于由‘国家经济’所构成”可以看出,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逐渐开始以国家为走向,体现出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因此选D项。A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产生于20世纪;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12.(2018年山西孝义高三名校最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英 25 22 25 25 21 美 7 7 8 10 11 德 8 8 10 9 12 法 9 11 10 11 8 ——摘编自宋則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上) 上表反映了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情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一:19世纪中后期,广大殖民地保证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阐述: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英国由于科技研究与应用上的保守性,工业生产开始落后于美国和德国;但表格中的信息显示1870年后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仍占绝对优势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具有它国所不能比的世界市场优势,从而保证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论题二:19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业化发展迅速且工业水平较为领先。 阐述:1871年德国才完成国家统一,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占有殖民地和市场非常有限;表格中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到1900年仅次于英国,说明德国的工业品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优势,这主要是由于德国完成统一,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注重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使自己的工业化水平大大领先于英法等欧洲国家,使自己的工业品具有了竞争优势。 考点三 对工业(科技)革命的综合考查 13.(2018年河南南阳高三检测)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B.④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 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答案】A 考点四 中西方科技 14.(2018江苏五校高三第一次监测)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迦玛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 ——(英)约翰·米克勒斯维特《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 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瓦特”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 今天中国大陆已经有30多家公司跻身于世界500强,包括阿里巴巴、江苏沙钢等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超过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司由特许到注册,市场由垄断到竞争,经济由封闭到开放,政府权力正在逐步退出微观经济领域,公司正在回归到市场之中。公司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包括《公司法》在内的一批民商事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公司”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的“公司”相比,材料二的“公司”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公司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中国的哪些社会进步。 【答案】(1)特点:官商结合;政府特许(或垄断经营);经济、政治、军事功能兼备;规模庞大,影响巨大。 (2)变化:私人自由组建公司;规模不大;生产性的工业公司为主。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自由主义的兴起;民主政治的发展。 (3)阐释:出现跻身世界前列的大公司,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各种类型的公司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由封闭到开放,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公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 【解析】第(1)问,材料“政府与商人联手”反映了官商结合,材料“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说明政府特许,“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拥有一支军队”反映的是经济、政治、军事功能兼备,这些都表明这些公司规模庞大、影响巨大。 第(3)问,材料“跻身世界500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可知均得以发展,结合“经济由封闭到开放”,“公司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展开阐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