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
长安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观点中,哪一种观点所代表的学派持有进步的历史观 A. “夫圣人之治国,不视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B. “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智,而不可为也。” C.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D. “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 2.以下皇帝的称呼中,用来记录年代更迭的是 A.秦始皇 B.汉文帝 C.宋太祖 D.康熙帝 3. 历史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名士品评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A.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 D.士林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 4.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宋代农业生产规模的日益庞大 B.封建时代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C.宋代农户经营方式的日益多样 D.宋代普通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5洪武十五年十一月,“上……欲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乃以礼部尚书刘仲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等为之,辅导太子。”这些大学士的品级很低,秩皆正五品。这种变化最能反映 A.大学士在朝廷中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B.皇权强化需要政治制度革新 C.宰相制度的重要性 D.明朝时君主专制制度的日渐腐朽. 6. 近年来,“穿越”成为文学、影视艺术创作的热门题材。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共识的一项应该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C.善性为人心所固有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7.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B.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8.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依靠雄辩的言辞就能在雅典取得政治地位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9. 在史学界,关于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其成立于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的学者均有其人,而且每种观点都有比较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托。这应该说明了 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才得成立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经历了波折 C.历史研究史料丰富难有统一结论 D.军机处设置过程具有机密性特点 10. 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厂成为了犯罪频发的地方 B.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C.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 D.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 11. 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A.国内政治发展趋势的影响 B.国内经济变化趋势的影响 C.对外贸易结果产生深刻影响 D.人口出现急速增长 12.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应该是 A.梁启超受到欧洲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C.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D.胡适认可梁启超的观点 13. “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 A.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 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 D.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 14.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先进中国人针对“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开出的药方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民族、民权、民生” D. “民主”与“科学” 15.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对该公司的经营评价正确的应该是 A.抑制了官僚资本日益膨胀的趋势 B.代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趋势 C.有利于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对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构成威胁 16.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各种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毛泽东同志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争霸格局的变化 D.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17.《后汉书·西域传》有一段这样写道:“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对这段话解读最可能有误的是 A. 比较正确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 B. 比较正确描绘了帝国居民的生活方式 C. 基本反映了两大帝国的政治差异 D. 基本利用中国思想解读罗马政治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与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以现实为手段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B.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 C.人的解放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D.把人的解放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 19.2018年12月29日,接受采访的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声称,“加拿大新西兰等传统殖民地国家期待我们领导”,“非洲各地国家……期待我们提供道德、军事和全球领导”,对大英帝国的怀念溢于言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应该是在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后半期 C.19世纪上半期 D.19世纪后半期 20.“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②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托克维尔在其《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这样评论法国大革命:“革命的发生并不一定就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已经大大好过它前面的那个,而且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坏政府最危险的时刻也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制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让人无法忍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应该是 A.人民的苦难实际上是加深了 B. 专制制度与等级制度的腐朽 C. 人民逐渐认识到苦难的缘由 D. 路易十四时期属于开明专制 22.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农业集体化导致农产品生产过剩 23. 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英美乐队第一次公开在苏联表演摇滚乐。随后,在美国政府的有意安排下,更多摇滚作品涌进苏联。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文化最新成果 B.影响苏联青年价值取向 C.促进世界青年团结 D.推动摇滚音乐传播 24.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1994年开始运作。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认为旧的自由贸易体系对美国不公平。经过将近一年的谈判,到2018年11月底,三国签署了新的贸易协定。这最终反映的是( ) A. 三国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意愿 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需要 C. 美国全面的贸易霸凌主义 D.区域经济的发展互补需求 二.主观题部分:本大题共有四小题。总计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的相同(或相近)影响。(4分) (2)根据材料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26. 材料一 克罗齐所说:“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 材料二 过去40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此之大,值得我们多次重写历史。在这40年的诸多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莫过于这期间所出现的“中国经济奇迹”了。1986年,柏金斯写道:“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随后横扫欧洲其他部分和北美,用了250年的时间,才使得这些地区实现工业化,提高了今天世界23%的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倘若能够继续下去,将在四五十年内使得世界另外23%的人口生活在工业化世界中。” (1)材料一中克罗齐所说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被“唤醒”是什么意思?“(历史)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反映了历史学科的什么特征?(8分) (2)列举四个过去四十年世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的代表性事件。柏金斯的预言得以基本实现的条件有哪些?(10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英国左派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在其力作《极端年代》中对所谓“历史共产主义”作了这样的评价:第一,苏联红军打败了希特勒德国从而拯救了西方民主。第二,共产主义阵营的存在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实行内部改造,从而大大延长了其寿命。他写道,作为20世纪的历史讽刺之一,“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 双方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苏联走向衰落直至解体,西方国家欢呼意识形态的胜利,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社会内部的利益转让也放缓了脚步,贫富差距再次拉大。 当这样的状况发展到今天,欧美社会民粹盛行,也有人开始怀念社会主义。比如在2017年6月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再给社会主义一次机会》。 回答:哪些史实可以证明霍布斯鲍姆“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欧美社会仍然有人怀念社会主义说明了什么?(12分) 28. 材料一 下图为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后发回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 材料二 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一百多年来,特别是 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批判者认为: 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新中国不断取得科技进步的原因有哪些?(4分) (2)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长安一中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一.选择题 1——5 ADCCB 6——10 CACAB 11——15 CACDD 16——20 DBCBB 21——24 CBBD 二.25(1)相同:推动了新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与人性的解放。(4分) (2)不同结局的原因: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对商业的压迫;买田置地等行为使商业资本难以转化为产业资本,未发生资本原始积累;安土重迁、重视科举仕途等传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束缚。(6分) 26.(1)唤醒的含义: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出现,资产阶级分子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掀起了一场反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4分) 反映的历史学科特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都会对历史文献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解读。(4分) (2)代表性事件:美国霸权的逐步衰落;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欧盟的成立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等(4分) 条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善;抓住了全球化的发展机遇。等等。(6分) 27史实:苏联与二战的胜利;苏联计划经济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苏联影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等等。(6分) 说明:资本主义有其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有强大生命力。(6分) 28(1)原因:政府的重视;国家发展的需求;科技工作者们的努力与奉献。(4分) (2)提示一: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这一肯定的、乐观的观点。 (结合几次科技进步的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加以论证)如: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科技进步也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科技进步的传播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持久的动力。(8分) 提示二: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灾难的这一否定的,悲观的观点。 (结合几次科技进步的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加以论证)如:科技进步拉开了人与环境的距离,认为可以凭借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认识、控制、改造整个世界。对能源的浪费性使用,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从煤烟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石油、化工、毒气污染,到农药污染、核污染和噪声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科技进步虽然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但从长远来看,体制性的矛盾和危机是无法依靠物化的技术环境来根除的。(8分) 其他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